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5
1
作者 肖建庄 雷斌 袁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100,共7页
通过249块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水灰比为0.74、0.55和0.43的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概率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等级废混凝土混和后得到的再生粗集料,将显著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 通过249块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水灰比为0.74、0.55和0.43的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概率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等级废混凝土混和后得到的再生粗集料,将显著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均值较单一来源再生混凝土减小,而方差和变异系数增大;采用正态分布模型对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分布进行了检验,利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该分布规律。最后根据统计分析和Bayes估计结果,给出了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的建议取值,即在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其值取为5.0MPa,在强度等级为C20其值取为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不同来源 单一来源 试验研究 抗压强度 变异特征 概率分布
原文传递
多环芳烃来源与分布及迁移规律研究概述 被引量:46
2
作者 韩菲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4期57-61,共5页
概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就近年来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土壤、植被和水体沉积物中分布与迁移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PAHs研究方向。
关键词 PAHS 来源 分布 迁移规律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国外凹凸棒石粘土的若干情况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济元 崔炳芳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年第4期248-259,共12页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特别是美国凹凸棒石或坡缕缟石的名称由来、分布、基础理论和物 化性能研究,开发应用,产品标准,公司及规模,与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研究、开发应用的比较等。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坡缕缟石 分布 晶体结构 物理化学性能 开发应用 产品标准
下载PDF
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向玉勇 李子忠 +1 位作者 张帆 罗晨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4期352-359,共8页
概述了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rorariorum(Westwood)的起源与分布、生物学特性、形态变异、寄主范围、危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烟粉虱的真正起源地目前还不确定,现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9... 概述了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rorariorum(Westwood)的起源与分布、生物学特性、形态变异、寄主范围、危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烟粉虱的真正起源地目前还不确定,现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室粉虱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西部等地。粉虱的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通常人们将第4龄若虫称为伪蛹。温室粉虱的寄主已达121科898种植物,烟粉虱的寄主已超过600种。宜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温室粉虱 起源 分布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寄主范围 危害 综合防治 农业害虫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次生孔隙成因与纵向分布规律 被引量:49
5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1 位作者 张枝焕 张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3,共3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的次生孔隙主要为不同期次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成因,其次为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黏土矿物脱水促使这些溶蚀作用发生。早期方解石溶蚀作用为有机质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所致,产生的次生孔隙分布深度较浅;晚期的含...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的次生孔隙主要为不同期次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成因,其次为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黏土矿物脱水促使这些溶蚀作用发生。早期方解石溶蚀作用为有机质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所致,产生的次生孔隙分布深度较浅;晚期的含铁方解石和含铁白云石溶蚀作用与有机酸脱羧和有机质裂解产生的CO2有关,产生的次生孔隙主要分布于2500m以下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次生孔隙 成因 分布规律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山毛榉科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建强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76-396,共21页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山毛榉科植物起源和地理分布。划定了该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确认东亚和东南亚区为该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而马德雷区南部和加勒比区则是该科的次生分布区中心。提出了马来西亚区、东...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山毛榉科植物起源和地理分布。划定了该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确认东亚和东南亚区为该科植物的分布中心;而马德雷区南部和加勒比区则是该科的次生分布区中心。提出了马来西亚区、东亚区和东南亚区的多数特有种带有古特有植物种性质的观点。认为山毛榉科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的季节性干旱热带山地森林中,它们起源的时间很可能在晚白垩纪早期。山毛榉科植物进入北美洲的迁移路线主要有两条,即从起源地经欧亚大陆、格陵兰群岛进入北美洲,及经欧亚大陆、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南美洲的山毛榉科植物则是从北美洲经中美洲迁移过去的。山毛榉科植物的现代分布格局是由三方面因素形成的,即大陆漂移形成的海陆相应位置的变化,渐新世以后开始的赤道带的向南迁移和第四纪以来冰期与间冰期多次交替出现,以及山毛榉科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综合各类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山毛榉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毛榉科 起源 地理分布
下载PDF
藜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44
7
作者 朱格麟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486-504,共19页
全球藜科植物共约130属150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半干旱及盐碱地区。它基本上是一个温带科,对亚热带和寒温带也有一定的适应性。本文分析了该科包含的11族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以及各个属的分布区,提出... 全球藜科植物共约130属150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半干旱及盐碱地区。它基本上是一个温带科,对亚热带和寒温带也有一定的适应性。本文分析了该科包含的11族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以及各个属的分布区,提出中亚区是现存藜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原始的藜科植物在古地中海的东岸即华夏陆台(或中国的西南部)发生,然后向干旱的古地中海沿岸迁移、分化,产生了环胚亚科主要族的原始类群;起源的时间可能在白垩纪初,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进一步解体的时期。文章对其迁移途径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科 起源 分化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一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12,105,共13页
为指导大中型气田勘探.采用盆地数值模拟、峨眉地裂运动及古隆起圈闭动态演化等新理论、新方法,对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成藏机制及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大中型气田有不同的成藏机制:... 为指导大中型气田勘探.采用盆地数值模拟、峨眉地裂运动及古隆起圈闭动态演化等新理论、新方法,对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成藏机制及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大中型气田有不同的成藏机制:川东区上石炭统气藏为二次成藏机制;威远上震旦统气藏为水溶气成藏机制;川西区上三叠统气藏为“高压流体封存箱”成藏机制。因此,不同地区应以不同的地质规律指导气田勘探。已知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表明,继承性古隆起、圈闭大、储层厚、烃源足和古侵蚀面等是控制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四川盆地属古老克拉通内部盆地,有进一步寻找大中型气田的前景。通过对天然气地质条件的分析、对比认为,盆地内加里东期古隆起的上震旦统、川东区上石炭统的复合型圈闭、川西及川中的上三叠统、川中及川东区的雷-1层是勘探大中型气田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藏数值模拟 大油气田 成因 特征 分布 勘探区
下载PDF
中国苎麻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利用史 被引量:44
9
作者 朱睿 杨飞 +5 位作者 周波 李熠 林娜 杨阳 杜光辉 刘飞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2期258-266,共9页
苎麻是中国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通过对中国苎麻出土文物、古籍记载和起源中心分析,指出苎麻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根据苎麻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归纳出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并可被分为5个组群;基... 苎麻是中国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通过对中国苎麻出土文物、古籍记载和起源中心分析,指出苎麻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根据苎麻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归纳出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并可被分为5个组群;基于对古籍资料的分析,提出中国苎麻栽培的历史可分为秦汉以前、秦汉至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4个时期,总结了中国古代苎麻栽培技术以及中国苎麻向世界的传播;回顾了中国古代对苎麻的利用,包括纤维利用、药用、食用和饲用。研究分析苎麻在中国的起源、分布和物种资源,全面论述中国苎麻的栽培与利用历史,为保持和进一步拓展中国苎麻这一传统优势特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起源 分布 物种资源 利用历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因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0
作者 秦胜飞 李先奇 +2 位作者 肖中尧 李梅 张秋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8,共9页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前陆区和台盆区,分别是煤成气和油型气,目前探明的天然气主要是煤成气。迄今盆地所探明的大部分气田以及83%以上的探明储量都分布在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上;气藏主要分布在上部储盖组合中,且无一例外地都分布在...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前陆区和台盆区,分别是煤成气和油型气,目前探明的天然气主要是煤成气。迄今盆地所探明的大部分气田以及83%以上的探明储量都分布在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上;气藏主要分布在上部储盖组合中,且无一例外地都分布在断裂带上。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在天然气成藏中起气源断层沟通气源的作用,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圈闭条件。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为多期成藏,以晚期成藏为主。最后一次成藏期发生并定型于喜山晚期。与塔东侏罗系相比,库车坳陷煤系具有较高的生气速率,更有利于大中型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 形成 分布
下载PDF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房锋 高兴祥 +3 位作者 魏守辉 李燕 李美 张朝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201,共8页
节节麦是世界恶性杂草,目前在我国冬小麦部分种植区成为危害最重的杂草之一,发生面积正在迅速扩大,给我国小麦生产和贸易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实地调查研究,从命名、分类、形态特征、分布与传播、生物生态学、... 节节麦是世界恶性杂草,目前在我国冬小麦部分种植区成为危害最重的杂草之一,发生面积正在迅速扩大,给我国小麦生产和贸易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实地调查研究,从命名、分类、形态特征、分布与传播、生物生态学、育种应用、危害影响和防除等8个方面对节节麦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恶性杂草 起源分布 危害
下载PDF
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38
12
作者 丁托娅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277-290,共14页
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媒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化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媒... 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媒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化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媒的分支;柳属是适应虫媒的分支。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是较典型的温带科。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在东亚地区。根据地史资料、化石资料以及杨柳科和其外类群的现代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杨柳科起源于东亚区东北部,即我国东北及日本和朝鲜一带;其虫媒分支和风媒分支的形成时间不晚于早白垩纪晚期,而这两大分支形成前的先锋类群很可能在早白垩纪以前就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科 钻天柳属 杨属 柳属 起源 地理分布
下载PDF
煤系地层陷落柱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司淑平 马建民 胡德西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煤层气勘探的效益问题 ,是近期国内外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沁水盆地的陷落柱已成为影响该盆地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勘探成效 ,本文对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以及陷落柱对煤层含气性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 煤层气勘探的效益问题 ,是近期国内外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沁水盆地的陷落柱已成为影响该盆地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勘探成效 ,本文对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以及陷落柱对煤层含气性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认为陷落柱一般呈成群集中、定向带状分布 ,一般是在具有活跃水动力条件的可溶性岩层地区 ,并伴有膏溶、重力与溶洞扩溶等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了避开陷落柱、提高勘探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勘探 陷落柱特征 成因机理 煤系地层 分布规律 沁心盆地
下载PDF
原油中氯的危害、来源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樊秀菊 朱建华 +1 位作者 宋海峰 武本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0-343,共4页
原油中的氯主要包括无机氯化物和有机氯化物,其危害主要体现在设备的腐蚀、铵盐堵塞以及催化剂中毒等,无机氯化物主要来自采油过程中所含的无机盐,有机氯化物主要可能来自采油过程中添加的含氯助剂。为了对原油中的氯进行进一步分析,从... 原油中的氯主要包括无机氯化物和有机氯化物,其危害主要体现在设备的腐蚀、铵盐堵塞以及催化剂中毒等,无机氯化物主要来自采油过程中所含的无机盐,有机氯化物主要可能来自采油过程中添加的含氯助剂。为了对原油中的氯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辽河石化东蒸馏装置以及西蒸馏装置取样,利用微库仑滴定仪测定了原油/馏分油中氯的含量,结合其收率利用配分计算得出了这2套装置原油/馏分油中氯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东蒸馏装置中的氯主要以无机氯化物居多,占总氯含量的62.13%,有机氯则占总氯的37.87%,而西蒸馏装置原油中的氯则以有机氯化物居多,占总氯的72.14%,无机氯化物仅占总氯的27.86%;东、西蒸馏装置原油中的氯都分布在原油的所有馏分中,主要富集在重组分中,轻馏分中的氯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 来源 分布
下载PDF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溯本寻源与现代研究评述 被引量:34
15
作者 刘树民 王秋月 +2 位作者 卢芳 陈平平 孙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5099-5104,共6页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与归经理论同源发展,对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引经药性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以溯源寻根,固本求新为理念,以引经的...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与归经理论同源发展,对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引经药性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以溯源寻根,固本求新为理念,以引经的理论起源和现代研究为主线,对引经理论的产生、构建与应用,以及近5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加以解析,以期为引经药的规范化使用提供有益帮助,同时为中药引经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经理论 理论溯源 现代研究 靶向分布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中国蔷薇科绣线菊亚科的演化、分布——兼述世界绣线菊亚科植物的分布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陆玲娣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61-375,共15页
绣线菊亚科是蔷薇科最原始的亚科,共有22属260余种,包括常绿和落叶两大类群,前者是原始类型。我国有8属100种,全都为落叶性。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各属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等,同时也概述全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的分布等问题。绣线菊属Spir... 绣线菊亚科是蔷薇科最原始的亚科,共有22属260余种,包括常绿和落叶两大类群,前者是原始类型。我国有8属100种,全都为落叶性。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各属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等,同时也概述全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的分布等问题。绣线菊属Spiraea是该亚科落叶类群中最原始的属,它在早期发生趋异进化,衍生出形态各异而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属,本文阐明了中国各属的系统位置和属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我国各属地理分布的分析对比,属的分布区可归纳为5个类型。对全球绣线菊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中的属、种数统计表明,东亚区有8属105种,其中有96个特有种,是该亚科植物分布最多而又最集中地区,具有在系统发育上处于各主要演化阶段的落叶类型,因此,东亚区是全球绣线菊亚科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也是落叶类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在北美洲,从马德雷区至落基山区一带分布着11属46种,均为特有种,显然北美洲西部也是该亚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但可能是第二分布中心。南美洲至今保存2个较古老的常绿属,即Quillaja和Kageneckia,基于此,南美洲可能是绣线菊亚科某些常绿属早期分化和发展的关键地区。中国绣线菊亚科植物在东亚区占绝对优势,有8属82种,其中有62个特有种,分别占该区属、种和特有种数的100%、82%、和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 绣线菊亚科 演化 分布
下载PDF
中国和美国大豆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子迎 王源超 +1 位作者 张正光 郑小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23,共9页
为探究中国和美国大豆疫霉的遗传关系,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福建省和美国的3个大豆疫霉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3个ISSR引物对供试的111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扩增,共得到102个ISS... 为探究中国和美国大豆疫霉的遗传关系,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福建省和美国的3个大豆疫霉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3个ISSR引物对供试的111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扩增,共得到102个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8个,占86%。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美国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度;Nei’s遗传相似性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中国福建群体与美国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而福建群体与黑龙江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最低;聚类分析显示,供试菌株在88%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区分为7个聚类组,且美国群体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表明美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关于美国的大豆疫霉可能来源于中国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 遗传多样性 起源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柳杉起源及天然分布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江 刘军 +1 位作者 黄永强 杨经洪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探讨了柳杉起源及变异,比较中国柳杉及日本柳杉形态特征,分析柳杉天然林生态环境及柳杉人工造林历史。通过分析,认为柳杉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后期,或第三纪的始新世,天然分布中心在中国东南部——日本,形成间断的或孤立的分布区;... 本文探讨了柳杉起源及变异,比较中国柳杉及日本柳杉形态特征,分析柳杉天然林生态环境及柳杉人工造林历史。通过分析,认为柳杉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后期,或第三纪的始新世,天然分布中心在中国东南部——日本,形成间断的或孤立的分布区;柳杉远古时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一带,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地理分隔等因素,形成中国柳杉和日本柳杉两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起源 天然林 分布
下载PDF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及分布 被引量:26
19
作者 曾伟 黄先平 +1 位作者 杨雨 王兴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根据白云石的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多种技术分析,认为飞仙关组白云岩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两种成因类型。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的鲕... 根据白云石的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多种技术分析,认为飞仙关组白云岩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两种成因类型。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的鲕粒白云岩主要沿台地边缘呈带状分布,回流渗透白云石化形成的膏质泥晶白云岩或膏质砂屑白云岩呈片状分布于泻湖环境中。进行了白云石化分区分带研究,为下步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因 分布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黄精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前景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晓谦 易红 +3 位作者 姚丽 马蕙文 张继远 王智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0-534,共5页
黄精为药食两用大宗常用中药材,在我国广泛分布,临床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康复。目前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基于黄精良好的保健功效,其市场需求激增,但由于其同属植物较多,且分类较为困难,如何辨别真伪,保证质量,如何保证... 黄精为药食两用大宗常用中药材,在我国广泛分布,临床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康复。目前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基于黄精良好的保健功效,其市场需求激增,但由于其同属植物较多,且分类较为困难,如何辨别真伪,保证质量,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对黄精属植物的基源、分布进行综述,并结合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探讨其开发前景,为黄精的综合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基源 分布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