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 被引量:3
1
作者 金绪泽 《平原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77-79,共3页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响亮主题.传统教学方式将会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师生关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应是课内教学与课外交往并重,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并存,平等、对话、共享和双赢的...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响亮主题.传统教学方式将会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师生关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应是课内教学与课外交往并重,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并存,平等、对话、共享和双赢的新型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师生 关系定位
下载PDF
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宁 黄新民 +4 位作者 周杰 田春艳 熊惟皓 张杰 崔昆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0-756,共7页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其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可达HRa91.2 ,1 250 MPa 和13 .4MPa·m 12 ,TEM 研究表明,陶瓷相/ 金属相、陶瓷相/ 陶瓷相界面分别存在一定的取...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其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可达HRa91.2 ,1 250 MPa 和13 .4MPa·m 12 ,TEM 研究表明,陶瓷相/ 金属相、陶瓷相/ 陶瓷相界面分别存在一定的取向关系,揭示了液相在烧结后的凝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钛 金属陶瓷 显微组织 取向关系 陶瓷
下载PDF
三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宗昌 计云萍 +2 位作者 林学强 王海燕 任慧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从热力学、晶体学、表面浮凸等方面逐一对切变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及试验观察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分析了马氏体切变机制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缺陷:①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的切变过程需要极大的切变能量,在208~3... 从热力学、晶体学、表面浮凸等方面逐一对切变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及试验观察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分析了马氏体切变机制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缺陷:①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的切变过程需要极大的切变能量,在208~320 kJ/mo之l间,为相变驱动力所不及。切变机制的相变阻力太大,约2.335 kJ/mol,相变驱动力难以克服相变阻力完成切变过程;②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均与实际不符;③表面浮凸是试样表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一种普遍表象,马氏体表面浮凸跟珠光体、贝氏体的浮凸比较,没有特殊之处,呈帐篷形,不具备切变特征。表面预先划痕在马氏体形成后出现断裂、弯曲,并非连续的折线,呈非N形。马氏体切变机制应予摈弃,建立马氏体相变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 切变 表面浮凸 相变驱动力 应变能 位向关系
原文传递
含Nb-Ti低碳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的相间析出行为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小琳 王昭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4,共8页
采用热膨胀实验研究了等温温度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TEM对不同温度等温后试样的析出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等温后试样中均可观察到相间析出碳化物,且降低等温温度可显著细化相间析出碳化... 采用热膨胀实验研究了等温温度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TEM对不同温度等温后试样的析出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等温后试样中均可观察到相间析出碳化物,且降低等温温度可显著细化相间析出碳化物所在面面间距、相间析出碳化物所在面内析出物间距及相间析出碳化物尺寸.具有层状分布特征的相间析出碳化物所在面呈现弯曲和平直2种形态,其中平直型相间析出碳化物所在面平行于铁素体的{011},{012},{013}和{035}面.经HRTEM确定相间析出碳化物具有Na Cl型晶体结构,晶格常数为0.434 nm,且与铁素体基体符合Baker-Nutting(B-N)关系,经EDS分析确定相间析出碳化物为(Nb,Ti)C.利用Orowan机制对析出强化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等温温度下析出强化量均大于3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微合金钢 相间析出 Vickers硬度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 取向关系 错配度
原文传递
Cu-Cr-Zr合金时效析出相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浩 陈江华 +4 位作者 胡特 刘吉梓 陈刚 赵新奇 吴落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21,共5页
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及系列欠焦像出射波函数重构技术,探明了在大气环境下,Cu-Cr-Zr合金峰值时效时存在氧化物析出相。研究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950℃×1.5 h固溶处理、450℃时效6 h硬度达峰值;此时样品中除早期的具有... 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及系列欠焦像出射波函数重构技术,探明了在大气环境下,Cu-Cr-Zr合金峰值时效时存在氧化物析出相。研究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950℃×1.5 h固溶处理、450℃时效6 h硬度达峰值;此时样品中除早期的具有花瓣状应变场衬度的共格析出相外,另一类强化相为圆盘状形貌的CuCrO2;该氧化物析出相为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 3 m(166),与基体具有特定取向关系:[011]Cu//[010]CuCrO2,(111)Cu//(003)CuCrO2,惯习面为{111}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析出相 CuCrO2 晶体取向关系
下载PDF
GH169合金的相变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凌斌 钟炳文 +2 位作者 杨玉荣 梁学锋 沈飚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7,共7页
用常规透射电子显微术(TEM),研究了高温合金GH169合金中相的转变行为和特点,确定了基体γ与第二相γ"和δ相之间,以及γ"与δ相间的取向关系。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术 耐热合金 相转变
下载PDF
Ni-Cr合金真空钎焊金刚石的碳化物生长及位向关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卢金斌 席艳君 王志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采用Ni-Cr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钎焊单晶金刚石磨粒试验,使用SEM、EDS和XRD对Ni-Cr合金钎焊金刚石的碳化物生长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钎焊过程中,在Ni-Cr合金完全熔化前,在合金前端有碳化物开始形核,并生成排列整齐的Cr3C2和无... 采用Ni-Cr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钎焊单晶金刚石磨粒试验,使用SEM、EDS和XRD对Ni-Cr合金钎焊金刚石的碳化物生长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钎焊过程中,在Ni-Cr合金完全熔化前,在合金前端有碳化物开始形核,并生成排列整齐的Cr3C2和无序的SiC,Cr3C2的生长方向与金刚石的外露晶面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合金完全熔化后,在金刚石表面生成两层碳化物,内层为排列整齐的Cr3C2,外层为无序的Cr7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金刚石 碳化物 位向关系 晶面
下载PDF
界面精细结构与界面反应产物结构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斗星 平德海 +1 位作者 宁小光 叶恒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A283-A300,共18页
界面的原子结构特征对材料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用选区电子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半导体超晶格、金属多层膜、陶瓷和复合材料相界面的精细结构及界面反应产物结构的结果.对两相之间的取向关系,界面的台阶、小面和粗糙度,... 界面的原子结构特征对材料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用选区电子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半导体超晶格、金属多层膜、陶瓷和复合材料相界面的精细结构及界面反应产物结构的结果.对两相之间的取向关系,界面的台阶、小面和粗糙度,界面的原子键合,界面的共格性,错配位错的性质及界面附近弹性应变松弛度,界面附近缺陷结构,电子束辐照或制备工艺条件引起的界面固态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制以及界面反应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 界面 精细结构 固态化学反应
下载PDF
马氏体形核-长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宗昌 王海燕 +1 位作者 袁长军 任慧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95-201,共7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马氏体相变机制是切变机制,但与实际基本上不符.从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两方面综合论证了切变机制的缺陷,指出:(1)表面浮凸是相变体积膨胀所致,不具备切变特征,表明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2)马氏体相变驱动力不足以克... 学术界普遍认为马氏体相变机制是切变机制,但与实际基本上不符.从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两方面综合论证了切变机制的缺陷,指出:(1)表面浮凸是相变体积膨胀所致,不具备切变特征,表明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2)马氏体相变驱动力不足以克服相变阻力.切变消耗的切变能量太大,达208~320×10^3J/mol,远大于相变驱动力;(3)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形核模型和切变长大模型均难以解释实验现象.半个世纪来不断改进仍然与实际基本不符,故切变机制是不成功的,并非成熟的理论,应于摒弃.探讨了新机制,指出马氏体相变是原子集体、协同的、无扩散的热激活跃迁位移,在此过程中马氏体中产生极高的位错密度,计算可达10^15×cm-2,与奥氏体保持半共格.新机制符合热力学条件,在晶体学、形态学上可解释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 奥氏体 切变 浮凸 无扩散 热激活跃迁 位向关系
下载PDF
铌钛微合金钢铸坯晶界铁素体形貌与晶界裂纹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忠民 王凯 +1 位作者 孙秀 笪光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9,共10页
为了研究铌钛微合金钢铸坯表面横裂纹产生的原因,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和实验室铸锭的晶界铁素体微观组织特征。结果发现了两类晶界铁素体,一类是晶界一侧呈线性... 为了研究铌钛微合金钢铸坯表面横裂纹产生的原因,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和实验室铸锭的晶界铁素体微观组织特征。结果发现了两类晶界铁素体,一类是晶界一侧呈线性清晰另一侧曲折不清晰类型(称之为晶界一侧清晰型,GF-I型);第二类是晶界两侧均为曲折不清晰类型(称之为晶界两侧不清晰型GF-II型),在晶界铁素体中均观察到了呈链状线性分布的微孔洞。在GF-I型晶界铁素体中,微孔洞沿晶界清晰一侧呈链状一列分布;在GF-II晶界铁素体中,微孔洞呈链状分布在晶界铁素体中间部位。晶界铌钛微合金粒子的析出促进了晶界铁素体的形核,是导致晶界铁素体中的链状微孔洞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铌钛微合金粒子沿着原奥氏体晶界析出钉扎了原奥氏体晶界,同时也钉扎了晶界铁素体的清晰一侧晶界,改变了晶界铁素体的生长方向,使GF-I型的生长方向向着曲折一侧或沿着原奥氏体晶界生长。对于GF-II型铁素体,由于析出粒子的钉扎作用,奥氏体晶界没有发生移动,铁素体是向两侧奥氏体内长大机制。晶界微孔洞是连铸坯表面横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连铸坯 晶界铁素体 横裂纹 微孔洞 取向关系
原文传递
9Ni钢中马氏体间规则界面结构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祥敏 李光来 +1 位作者 张弗天 吴玉琨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5-570,共6页
利用HREM研究了9Ni钢中相邻马氏体(α)之间的取向关系和晶界结构。观察表明,同—马氏体束内两相邻马氏体片基本满足三种界面关系,即[0011]α1//[1111]α2,(110)α1//(110)α2关系和(110)α1与(110)α2夹角分别为5... 利用HREM研究了9Ni钢中相邻马氏体(α)之间的取向关系和晶界结构。观察表明,同—马氏体束内两相邻马氏体片基本满足三种界面关系,即[0011]α1//[1111]α2,(110)α1//(110)α2关系和(110)α1与(110)α2夹角分别为5.3°与10.6°的小角晶界关系.马氏体间的界面为半共格的规则界面,由台阶和位错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取向关系 规则界面结构 马氏体相变 SEM
下载PDF
Zr_(65)Al_(7.5)Ni_(10)Cu_(17.5)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雷奕 王英敏 +1 位作者 董闯 黑祖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36-1142,共7页
用透射电镜对Zr65Al7.5Ni10 Cu17.5块状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晶化过程的不同阶段相的组成是不同的。710K时 ,主要是tI CuZr2 相和tP Al2 Zr3 相 ,两者有固定的取向关系 :[0 10 ]tI∥ [0 10 ]tP,(10- 3) tI∥(2 0 2 ) tP。... 用透射电镜对Zr65Al7.5Ni10 Cu17.5块状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晶化过程的不同阶段相的组成是不同的。710K时 ,主要是tI CuZr2 相和tP Al2 Zr3 相 ,两者有固定的取向关系 :[0 10 ]tI∥ [0 10 ]tP,(10- 3) tI∥(2 0 2 ) tP。在 76 0K时 ,除了前面的两个相外 ,又出现了hP2 Al2 NiZr6相和hP3 α Zr相 ,两者也有固定取向关系 :[113]hP2 ∥ [0 0 1]hP3 ,(14- 1) hP2 ∥ (2 1- 0 ) hP3 。根据它们的晶格常数的相似性可以把晶化相归纳为两类 :tI ,oC ,hP3 和tP ,hP1,hP2 。这些相都是Zr基的 ,但前者富Cu和Ni,后者富Al。用电镜得到的结果来标定X射线衍射谱 ,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 晶化相 取向关系 透射电镜
下载PDF
XD反应合成Al_3Ti,α-Al_2O_3和TiB_2/Al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和国 王恒志 +3 位作者 熊党生 袁运站 孙强金 吴申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591,共6页
借助于SEM和TEM研究了Al-TiO2-B2O3系热扩散反应法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在B2O3与TiO2摩尔比小于1时,增强相由棒状的Al3Ti及颗粒状的TiB2和-αAl2O3组成。Al3Ti与基体的界面干净、相容性好,在基体中分布均匀;TiB2与铝... 借助于SEM和TEM研究了Al-TiO2-B2O3系热扩散反应法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在B2O3与TiO2摩尔比小于1时,增强相由棒状的Al3Ti及颗粒状的TiB2和-αAl2O3组成。Al3Ti与基体的界面干净、相容性好,在基体中分布均匀;TiB2与铝基体界面干净,并存在以下位向关系:[231]Al∥[0001]TiB2,(204)Al∥(2420)TiB2,可成为基体结晶时的核心,细化基体晶粒;-αAl2O3与铝基体的润湿性差,被推挤到基体颗粒的界面呈偏聚状态,并存有孪晶现象,其孪晶面为(111),孪生方向为[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反应 界面结构 铝基复合材料 位向关系 偏聚
下载PDF
室温累积叠轧Mg/Al多层复合板材的界面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常海 郑明毅 +1 位作者 Heinz Guenter Brokmeier 甘为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6,共7页
通过室温累积叠轧技术制备了Mg/Al多层复合板材,借助SEM、EDS、TEM和同步辐射CT形貌观察等先进表征手段对累积叠轧Mg/Al金属复合板材界面结合进行表征,揭示累积叠轧Mg/Al金属复合板材界面宏观结合状态以及微观界面结构。结果表明,Mg/Al... 通过室温累积叠轧技术制备了Mg/Al多层复合板材,借助SEM、EDS、TEM和同步辐射CT形貌观察等先进表征手段对累积叠轧Mg/Al金属复合板材界面结合进行表征,揭示累积叠轧Mg/Al金属复合板材界面宏观结合状态以及微观界面结构。结果表明,Mg/Al复合板材界面总体上结合良好,没有明显孔洞和开裂,但板材内部仍然存在一些孔洞和局部微小裂纹。3次循环后Mg/Al界面处形成了厚度为150 nm的Mg_(17)Al_(12)层。Mg和Mg_(17)Al_(12)之间存在一种确定的晶体学位相关系[111]Mg_(17)Al_(12)//[1210]Mg、(110)Mg_(17)Al_(12)//(1011)Mg,而Mg_(17)Al_(12)和Al之间是否有位相关系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叠轧 Mg/Al多层复合板材 界面宏观结合 界面结构 位相关系
原文传递
冷压烧结-热挤压复合工艺制备SiC_p/Al-Si复合材料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红梅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冷压烧结-热挤压复合工艺制备SiCp/Al-Si复合材料,用JEM-2100型高分辨电子透射电镜(HRTEM)分析增强体与基体的界面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SiCp/Al-Si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增强体与基体结合界面清晰平滑,结合良好,... 采用冷压烧结-热挤压复合工艺制备SiCp/Al-Si复合材料,用JEM-2100型高分辨电子透射电镜(HRTEM)分析增强体与基体的界面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SiCp/Al-Si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增强体与基体结合界面清晰平滑,结合良好,性能优良。颗粒增强体SiC和Al基体直接结合,(1103)SiC//(010)Al,错配度δ为0.020 4,衬底相SiC为Al的有效结晶核心,界面易形成半共格界面,有利于提高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合金相Al4Cu9与Al基体界面清晰,完全不共格,经热处理后,合金相Al4Cu9转变为Al2Cu相在Al基体上均匀分布,并形成半共格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Si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界面 位向关系
原文传递
Ti6242S合金中硅化物出现的条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卫峰 石玉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3-325,共3页
分析了在含硅的钛合金中硅化物存在的条件;并用EM400透射电镜对几种采用不同热处理的Ti6242S合金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硅化物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形核是非均匀的;其结构是六方,为(TiZr)5Si3型;其点阵参数a=0... 分析了在含硅的钛合金中硅化物存在的条件;并用EM400透射电镜对几种采用不同热处理的Ti6242S合金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硅化物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形核是非均匀的;其结构是六方,为(TiZr)5Si3型;其点阵参数a=0.767nm,c=0.585nm,c/a=0.763;该硅化物和a相存在位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硅化物 晶体结构 位向关系 钛合金
下载PDF
一种贝氏体钢的性能及其界面结构原子像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凤照 秦超 +3 位作者 孟凡妍 敖青 伦宁 孟祥敏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研究了RE元素对一种贝氏体钢的强度和韧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微量RE比无RE的同一种贝氏体钢冲击韧度αk 值提高 1倍以上 ,抗拉强度也略有增加 ;上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之间的取向同时存在K—S和N—W关系和单独存在K—S关系。贝氏体铁... 研究了RE元素对一种贝氏体钢的强度和韧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微量RE比无RE的同一种贝氏体钢冲击韧度αk 值提高 1倍以上 ,抗拉强度也略有增加 ;上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之间的取向同时存在K—S和N—W关系和单独存在K—S关系。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高分辨像显示 ,两相界面不平直 ,α和γ两相内有系列刃型位错和结构小台阶 ,两相界面未显示出连续的严格共格关系。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宽度多为 5 .0~ 10nm范围。同时讨论了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间取向关系和RE元素提高强韧度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贝氏体钢 强韧性 取向关系 亚片条 原子像
下载PDF
低碳钢中晶界铁素体/原奥氏体界面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桂彬 郭晖 +1 位作者 杨善武 贺信莱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0-686,共7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低碳Fe-C-Mn-Si钢中晶界铁素体/原奥氏体界面对贝氏体形核的影响。通过两阶段等温热处理,获得了晶界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结合金相观察和取向测量,发现晶界铁素体与贝氏铁素体之间的界面分为两种,...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低碳Fe-C-Mn-Si钢中晶界铁素体/原奥氏体界面对贝氏体形核的影响。通过两阶段等温热处理,获得了晶界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结合金相观察和取向测量,发现晶界铁素体与贝氏铁素体之间的界面分为两种,一种界面不清晰,一种界面清晰。分析表明,在晶界铁素体/贝氏体界面不清晰一侧,晶界铁素体与原奥氏体保持取向关系,贝氏体在这类界面形核生长,且取向与晶界铁素体保持一致;在晶界铁素体/贝氏体界面清晰一侧,晶界铁素体与原奥氏体无取向关系,且贝氏体与晶界铁素体之间取向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晶界铁素体 贝氏体 相界面 形核 取向关系
下载PDF
边-边匹配晶体学模型及其应用——HCP/FCC体系晶体学位向关系的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晔 钟宁 +2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宝旭 戎咏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591,共6页
应用“边-边匹配”晶体学模型,推导HCP/FCC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晶体学位向关系.以αH/αF和cH/αH为变量,在一定的比值范围(αH/αF=0.7~1.2;cH/αH=1.5,1.6,1.7)和临界条件(晶向错配度低于10%,晶面错配度低于6... 应用“边-边匹配”晶体学模型,推导HCP/FCC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晶体学位向关系.以αH/αF和cH/αH为变量,在一定的比值范围(αH/αF=0.7~1.2;cH/αH=1.5,1.6,1.7)和临界条件(晶向错配度低于10%,晶面错配度低于6%)下,得到HCP/FCC体系中8组可能出现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最后,以Fe-Mn—Si合金为例,在具体的点阵常数下计算得到最可能的位向关系[112^-0]H/[110]F(0002)H/(11^-1)F,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测定了Fe-30Mn-6Si合金中面心立方结构(FCC)奥氏体和密排六方结构(HCP)马氏体的位向关系.实验测得的取向关系和用“边-边匹配”晶体学模型预测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吻合得很好,由此检验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也体现了其直观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边匹配 位向关系 惯习面 Fe-30Mn-6Si合金
下载PDF
β-FeSi_2半导体薄膜与Si基体取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聂冬 李晓娜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64,共6页
利用近似重位点原理研究了离子注入法制备的 β FeSi2 半导体薄膜和Si基体之间的取向关系(OR)。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膜基之间最常见的取向关系为 (2 0 0 )β (2 0 0 ) Si,[0 1 0 ]β [0 1 1 ] Si,但是该平行关系并不精确满足。... 利用近似重位点原理研究了离子注入法制备的 β FeSi2 半导体薄膜和Si基体之间的取向关系(OR)。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膜基之间最常见的取向关系为 (2 0 0 )β (2 0 0 ) Si,[0 1 0 ]β [0 1 1 ] Si,但是该平行关系并不精确满足。对 β FeSi2 Si的最佳取向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β FeSi2 和Si要在上述取向关系基础上经过三维小角度旋转调整后才能达到最佳取向 ,此时 β FeSi2 和Si中不存在严格平行的晶面 ,因而在Si基体上生长高质量的 β FeSi2 单晶薄膜存在本质困难 ;计算结果还表明掺杂C离子后β FeSi2 晶格常数的微量调整对最佳取向关系影响不大 ;当 β FeSi2 和Si处于最佳取向时 ,它们之间可能的最佳界面是 (0 0 1 )β (0 2 2 ) Si或 (1 1 0 )β (1 1 1 ) 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重位点 取向关系 β-FeSi2半导体薄膜 离子注入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