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有机物对草萘胺在土壤中吸附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爱军 周立祥 何任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6-360,共5页
采用批次吸附试验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绿肥和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物(DOM)对除草剂草萘胺在黄棕壤和石灰性潮土上吸附和迁移影响.结果表明,供试DOM均能明显降低草萘胺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促进草萘胺的迁移,在黄棕壤上效果更明显.在所研究... 采用批次吸附试验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绿肥和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物(DOM)对除草剂草萘胺在黄棕壤和石灰性潮土上吸附和迁移影响.结果表明,供试DOM均能明显降低草萘胺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促进草萘胺的迁移,在黄棕壤上效果更明显.在所研究的草萘胺和DOM浓度范围内,绿肥DOM(GM)都比污泥DOM(SS)作用显著.草萘胺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定量描述.绿肥DOM和污泥DOM可分别使黄棕壤中草萘胺吸附量比对照处理(不加DOM)减少22.9%和11.3%,使迁移出土体的草萘胺总量提高了73.42%和26.87%,而使潮土中草萘胺的吸附量减少了9.5%和6.5%,迁移出土体的草萘胺总量增加了43.54%和28.29%.因此,农业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对农药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草萘胺 吸附 迁移
下载PDF
天然胶体的水环境行为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沛芳 包天力 +1 位作者 胡斌 钱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8,共21页
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子具有特定粒径(通常为1 nm~1μm)的混合物,天然水体中的胶体通常是指水环境中普遍存在,而又符合“胶体”形态定义的物质的总和.因为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以及独特的水动力学特点,天然水体中的胶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 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子具有特定粒径(通常为1 nm~1μm)的混合物,天然水体中的胶体通常是指水环境中普遍存在,而又符合“胶体”形态定义的物质的总和.因为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以及独特的水动力学特点,天然水体中的胶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尤其在促进重金属类的污染物迁移以及性质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水环境研究领域中胶体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对胶体的定义与理解,比较了当前几种主要的胶体提取手段的特点.同时,针对胶体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详细归纳了河湖水体中胶体的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相应的检测手段,重点总结了胶体在水环境中对污染物的结合作用、胶体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胶体自身的团聚规律以及胶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机制.本文提出了胶体在水环境中复杂的组成成分与动态变化在胶体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揭示胶体环境效应的研究思路以及方法手段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重金属 有机质 吸附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灌溉水湿地净化系统中植物对镉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寿涛 杨蕊嘉 +6 位作者 何钟响 彭鸥 刘玉玲 董思俊 彭晶 刘孝利 铁柏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54,共8页
我国南方重金属超标水灌溉已成为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输入最主要来源。【目的】从源头治理农田灌溉水的重金属Cd污染。【方法】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共3种湿地植物作为材料,构建了沉砂池+生态塘+表面流湿地+吸附池系统,探究了系... 我国南方重金属超标水灌溉已成为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输入最主要来源。【目的】从源头治理农田灌溉水的重金属Cd污染。【方法】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共3种湿地植物作为材料,构建了沉砂池+生态塘+表面流湿地+吸附池系统,探究了系统底泥含Cd量及有机质量的变化与3种湿地植物体内的Cd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及富集转运系数。【结果】①该湿地系统底泥中含Cd量随水流方向呈现递减趋势,各个采样点Cd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底泥中含Cd量变化范围为1.15~38.58 mg/kg。②底泥有机质量随水流沿程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高为13.9 g/kg。3种湿地植物中,梭鱼草地下部含Cd量较高,最高达125.88 mg/kg,地上部最高达9.16 mg/kg,狐尾藻、轮叶黑藻体内质量浓度最高分别达到32.55、6.94 mg/kg。③梭鱼草的富集与转运系数范围分别为8.24~34.96、0.036~0.176,说明梭鱼草中大部分Cd固定于根部,向上转运较少。【结论】3种植物中梭鱼草具有较高的农田灌溉水中Cd净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塘 有机质 湿地植物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人工湿地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叶片捕光、CO_2固定及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藏金萍 赵艾佳 +5 位作者 赵亚林 闫青地 冯佳佳 张海丽 王凤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228-4234,共7页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BR)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油菜素内酯在玉米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玉米8叶期喷施100 nmol·L^(-1) BR,对其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淀粉粒积累、叶绿素含量、PEPC活性、...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BR)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油菜素内酯在玉米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玉米8叶期喷施100 nmol·L^(-1) BR,对其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淀粉粒积累、叶绿素含量、PEPC活性、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油菜素内酯处理8叶期玉米15 d后,与对照相比,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32.6%,同时,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积累明显变多变大,叶绿素含量高出对照28.57%,以上结果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的捕光能力;PEPC是C4植物中催化PEP固定CO_2的酶,本研究结果表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中PEPC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其活性提高了14.52%,这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叶片固定CO_2的能力;光合产物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玉米叶片疏导组织细胞的超微观察,发现BR处理后韧皮部输导组织的细胞内含物增加;蔗糖是光合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可反映同化物向籽粒运输能力和强度,本研究发现BR处理后SS和SPS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8.26%和30.20%,上述结果说明BR处理可提高玉米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结论】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能利用率;通过提高PEP羧化酶活性提高玉米叶片固定CO_2的能力;通过提高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酶活性,促进玉米叶片光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捕光能力 CO2固定 有机物运输 玉米
下载PDF
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庄汉平 冉崇英 卢家烂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C00期191-199,共9页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盐-有机质共存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氨基丙酸和NaCl、CaCl2的水溶液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在铜-盐-有机质共存的水-岩反应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与有机质本身性质有关,富里酸与盐相互...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盐-有机质共存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氨基丙酸和NaCl、CaCl2的水溶液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在铜-盐-有机质共存的水-岩反应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与有机质本身性质有关,富里酸与盐相互抑制Cu难以迁移,而氨基丙酸和盐相互加强对铜的活化。半胱氨酸因热分解产生H2S而抑制了铜的活化。铜的活化与赋存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盐-有机质共存体系 铜活化迁移 砂岩铜矿 氨基丙酸 半胶氨酸 成矿意义
下载PDF
动物粪液中可溶性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章明奎 郑顺安 王丽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5,共7页
农田土壤施用动物粪肥引入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磷和无机磷,了解这些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相对移动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农田养分管理。本研究从粪液中分离获得含水溶性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物(碳)的溶液,选择了具不... 农田土壤施用动物粪肥引入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磷和无机磷,了解这些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相对移动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农田养分管理。本研究从粪液中分离获得含水溶性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物(碳)的溶液,选择了具不同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4个土壤(含高量有机质的黄筋泥、含低量有机质的黄筋泥、淡涂泥和清水沙),应用等温吸附和土柱模拟淋洗方法研究了可溶性有机碳、无机磷和有机磷共存条件下,粪液中可溶性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吸附试验表明,可溶性有机物(碳)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土壤对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的吸附,表明施用液态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具有更大的磷流失风险。供试土壤对无机态磷的吸附强度高于有机态磷,但对二者的吸附量大小为:黄筋泥>淡涂泥>清水沙;并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较高的土壤对有机磷的吸附明显低于有机质低的土壤。淋洗试验表明,在供试土壤中,这3种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吸持(包括生物吸持)的顺序为:可溶性无机磷>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磷,有机态磷比无机态磷更易在土壤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粪液 可溶性有机质 可溶性无机磷 可溶性有机磷 吸附 迁移
下载PDF
天然有机质存在条件下的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协同行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俊栋 刘崴 +1 位作者 沈亚婷 路国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80,共12页
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元素相结合发生反应,可能产生一系列相互作用关系。这些作用过程是取决于多个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尤其是在土壤这种复杂的典型非均质环境介质中。这些作用关系可分为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两大类关系。对于土壤中... 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元素相结合发生反应,可能产生一系列相互作用关系。这些作用过程是取决于多个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尤其是在土壤这种复杂的典型非均质环境介质中。这些作用关系可分为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两大类关系。对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而言,纳米态粒子对其环境有效性究竟是协同促进还是拮抗抑制作用,关键取决于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特性、二者间的界面反应以及反应后重金属元素的最终赋存状态这三个方面。协同促进或拮抗抑制作用与否则最终决定了这些污染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毒性响应。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颗粒-重金属共环境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纳米-重金属界面吸附解吸和土壤中迁移持留过程研究涉及多个热力学、动力学解析方法,科学家结合静态批实验和动态迁移实验等实验室模拟手段,对纳米颗粒、重金属离子、有机质三因子在土壤介质中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共行为方式展开深入探讨。在重金属离子-纳米颗粒表面吸附机制、赋存形态以及重金属纳米吸附态土壤迁移固定机制研究中,多种定性表征方法的综合应用,如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NES/EXAFS)等方法相结合,被公认是揭示这一系列过程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土壤环境中有机质存在条件,正确评价纳米态物质对重金属的迁移性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作用,将为纳米环境效应评估和纳米修复技术等相关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机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重金属 天然有机质 吸附 迁移 环境共行为 土壤
下载PDF
有机质和团聚体对双酚A迁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仁杰 杨立琼 +2 位作者 庄杰 石亚楠 陈希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8-4156,共9页
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会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本研究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用采自吉林省朝阳坡、公主岭、榆树三地的农田表层土壤,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室内土柱迁移实验探究土壤有机质和孔隙结构对双酚A吸附和迁移的影... 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会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本研究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用采自吉林省朝阳坡、公主岭、榆树三地的农田表层土壤,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室内土柱迁移实验探究土壤有机质和孔隙结构对双酚A吸附和迁移的影响,为评估类似于双酚A等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双酚A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迁移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榆树土壤中,双酚A的穿透率为22.5%,最大穿出相对浓度(C/C0)为0.3,而在去有机质土壤中,双酚A的穿透率为82.5%,最大穿出相对浓度(C/C0)为0.94。(2)同一土壤全土、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质差异较小,双酚A的吸附量表现为微团聚体>大团聚体>全土。双酚A在微团聚体中的迁移能力明显弱于全土和大团聚体,说明微孔结构会增加双酚A在土壤中的滞留。(3)低表面张力溶液能够从背景溶液洗脱后的土壤中再次洗脱出部分双酚A,说明疏水作用是土壤吸附双酚A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土壤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 表面张力 迁移
原文传递
Transport and humific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within a semi-arid floodplain 被引量:3
9
作者 Wenming Dong Jiamin Wan +2 位作者 Tetsu K.Tokunaga Benjamin Gilbert Kenneth H.Willia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24-32,共9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ansport and humification process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within sediments of a semi-arid floodplain at Rifle,Colorado,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 spectrosc...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ansport and humification process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within sediments of a semi-arid floodplain at Rifle,Colorado,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 spectroscopy,humification index(HIX) and specific UV absorbance(SUVA) at 254 nm were applied for characterizing depth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OM composition.Results revealed that late spring snowmelt leached relatively fresh DOM from plant residue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down into the deeper vadose zone(VZ).More humified DOM is preferentially adsorbed by upper VZ sediments,while non-or lesshumified DOM was transported into the deeper VZ.Interestingly,DOM at all depths undergoes rapid biological humification process evidenced by the products of microbial by-product-like(i.e.,tyrosine-like and tryptophan-like) matter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particularly in the deeper VZ,resulting in more humified DOM(e.g.,fulvic-acid-like and humic-acid-like substances) at the end of year.This indicates that DOM transport is dominated by spring snowmelt,and DOM humification is controlled by microbial degradation,with seasonal variations.It is expected that these relatively simple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e.g.,EEM spectroscopy,HIX and SUVA) applied to depth-and temporally-distributed pore-water samples can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into transport and humification of DOM in other subsurface environment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ransport Humification Semi-ari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原文传递
Geochemical Studies on Organic Carbon Isotope of the Huanghe River(Yellow River)Estuary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德陵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4年第8期1001-1015,共15页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d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the freshwater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 were observed for one year period.The annualfluxes of the POC and to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d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the freshwater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 were observed for one year period.The annualfluxes of the POC and total carbon of the Huanghe River entering seas were estimated,in combination withthe available data on carbon in the dissolved state in literature.For this study 295 water samples and 115sediment ones from 118 stations were collected on three separate cruises to the Huanghe Estuary and morethan 400 organic carbon isotope data were obtained.After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a new model was con-structed on the dispersion of fine-grained suspended matter entering seas from the Huanghe River in combi-nation with contents of suspended matter,concentrations of POC in water samples and grain size parame-ters,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in sediment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uspended matter carbon ISOTOPES flux entering SEAS SEDIMENT transport the Huanghe ESTUA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