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铽团簇的表面修饰及对其荧光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前火 章文贡 黄秀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5-622,共8页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相中的氧化铽固体靶,考察了流动相及其流速、脉冲激光输出功率、修饰剂、添加修饰剂顺序等对所获得的氧化铽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UV-Vis和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以含有修饰剂的无水乙醇作为流动相,可得到良...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相中的氧化铽固体靶,考察了流动相及其流速、脉冲激光输出功率、修饰剂、添加修饰剂顺序等对所获得的氧化铽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UV-Vis和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以含有修饰剂的无水乙醇作为流动相,可得到良好荧光性能的氧化铽乙醇溶胶,而环己酮与醋酸乙酯均不适合作为该体系的流动相;最佳流速为0.15mL·s-1;脉冲激光输出功率大有利于其荧光性能;最佳修饰剂为乙酰丙酮(acac)和2,2′-联吡啶(2,2′-bipy),且应原位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铽团簇 有机溶胶 表面修饰 荧光
下载PDF
高分散粒径可控纳米金粒子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展宗瑞 张琪 +1 位作者 李倩 席静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15-16,19,共3页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动态...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对合成的纳米金进行表征,结果证明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快速通用合成单分散金纳米粒子(AuNPs)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纳米金 溶胶 电喷雾 化学还原
下载PDF
脉冲激光法制备修饰纳米Eu_2O_3/聚苯胺导电杂化薄膜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锐 章文贡 +1 位作者 林炳丽 赵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聚焦脉冲激光法(PLA-IT/SFL)制备修饰纳米Eu2O3/聚苯胺有机溶胶及其杂化薄膜材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修饰纳米Eu2O3/聚苯胺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TEM显示Eu2O3粒子粒径约为15 nm且其在聚苯胺中有较高的稳定性。荧光光谱表明该杂... 采用聚焦脉冲激光法(PLA-IT/SFL)制备修饰纳米Eu2O3/聚苯胺有机溶胶及其杂化薄膜材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修饰纳米Eu2O3/聚苯胺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TEM显示Eu2O3粒子粒径约为15 nm且其在聚苯胺中有较高的稳定性。荧光光谱表明该杂化薄膜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强烈的红光,且荧光强度达2.53×105a.u。杂化薄膜材料的电导率为1.13×10-2S.cm-1。热分析表明该杂化薄膜比导电性聚苯胺(PAN-HCSA)薄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该杂化薄膜材料可望用于电致发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修饰纳米Eu2O3 聚苯胺 有机溶胶 杂化薄膜 稀土
下载PDF
基于电喷雾化学还原法合成单分散纳米金溶胶
4
作者 展宗瑞 张琪 杨西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紫外-...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对合成的纳米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的纳米金粒子大小取决于试剂掺入的方法。前体的连续掺入产生多分散胶体,NPs尺寸约为4.4±0.6nm,和10.3±1.4nm,而电喷雾法掺入反应液中的微小液滴产生高度单分散的胶体,其NPs尺寸约为5.2±0.5nm。结果证明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快速通用合成单分散金纳米粒子(AuNPs)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纳米金 溶胶 电喷雾 化学还原
下载PDF
乌江水库水体中有机胶粒的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静 郭建阳 +2 位作者 秦海波 徐文坡 樊宇红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超滤与三维荧光光谱的结合可以表征不同类型荧光物质相对分子量的分布规律,揭示它们的来源以及组分差异。本项研究用截留相对分子量为1 000和10 000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对乌江水库不同深度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了分离,利用三维荧光光... 超滤与三维荧光光谱的结合可以表征不同类型荧光物质相对分子量的分布规律,揭示它们的来源以及组分差异。本项研究用截留相对分子量为1 000和10 000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对乌江水库不同深度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了分离,利用三维荧光光谱表征了3种不同相对分子量组分中发荧光有机质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荧光物质主要存在于真溶液(〈1 000)中。水体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荧光峰存在差异。丰水期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荧光峰:类富里酸荧光A峰和C峰,类蛋白荧光峰B峰和D峰。枯水期则只表现出3种类型的荧光峰,类富里酸荧光峰C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此时水库处于蓄水状态,内部生物活动作用显著,产生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强度较大从而掩盖峰C的强度。然而72m以下由于厌氧还原条件的出现,沉积物向水体释放了溶解有机质组分,原本强度被掩盖的荧光峰C明显出现在1 000~10 000组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有机胶粒 相对分子量
下载PDF
应用多孔玻璃膜分离水中纳米有机胶体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莉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7-779,共3页
应用新型的硼硅酸多孔玻璃膜 (porousglass)于错流超滤 (cross flowultrafiltration)系统中 ,分离出 30— 30 0nm有机质胶体 .分别试验孔径为 30nm、5 0nm和 10 0nm等多孔玻璃膜对一些标准有机大分子的截留率 .实验结果显示过滤溶液的... 应用新型的硼硅酸多孔玻璃膜 (porousglass)于错流超滤 (cross flowultrafiltration)系统中 ,分离出 30— 30 0nm有机质胶体 .分别试验孔径为 30nm、5 0nm和 10 0nm等多孔玻璃膜对一些标准有机大分子的截留率 .实验结果显示过滤溶液的酸度、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玻璃膜 错流超滤 有机胶体质 截留率 分离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三维荧光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雪霜 江韬 +3 位作者 卢松 魏世强 王定勇 闫金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4-892,共9页
本研究利用超滤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为对象,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分子量级分的组成差异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域DOM分子量分布情况较为分散,但胶体(M_r1×10~3~0.22μm... 本研究利用超滤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为对象,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分子量级分的组成差异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域DOM分子量分布情况较为分散,但胶体(M_r1×10~3~0.22μm)和真溶态组分(M_r〈1×10~3)均对DOC总质量贡献相当.不同分子量级分中均存在A、C、B、T峰,其相对含量分配均呈现出一致趋势,即真溶态(M_r〈1×10~3)〉低分子量组分(M_r1×10~3~10×10~3)〉中分子量组分(M_r10×10~3~30×10~3)〉高分子量组分(M_r30×10~3~0.22μm).另外,DOM随超滤分子量等级降低,FI和BIX值增加,"内源"输入特征增强;腐殖化程度降低(HIX值下降).陆源输入主要影响高、中分子组分,而内源输入主要影响低分子及真溶态部分.同时,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体DOM性质和组成影响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生态景观结构复杂程度越高,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等级中各荧光组分也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超滤 三维荧光光谱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水体有机胶体
原文传递
High pressure organic colloi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arbon nanotube-supported Pt and PtRu catalysts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被引量:5
8
作者 WANG KateNing Viola BIRSS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264-271,共8页
Highly dispersed,high performance Pt and PtRu catalysts,support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CNTs),were prepared by a high pressure organic colloid method.The particle size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as small... Highly dispersed,high performance Pt and PtRu catalysts,support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CNTs),were prepared by a high pressure organic colloid method.The particle size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as small as 1.2 nm for Pt and 1.1 nm for PtRu,and the active Pt surface areas were 295 and 395 m2/g,respectively.The catalysts showed very high activities toward the anodic oxidation of methanol,evalu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being up to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Johnson Matthey Hispec 2000 Pt/XC-72R and 5 times better than Hispec 5000 PtRu/XC-72R catalysts.In a full air/hydrogen fuel cell,a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prepared using our Pt/CNT and PtRu/CNT catalysts showed 50% and 100% higher performances than those prepared with commercial Johnson Matthey Pt/XC-72R and PtRu/XC-72R catalysts for the same Pt loading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hydrogen FUEL cells anodes catalysts METHANOL oxidation carbon nanotubes organic colloidAL METHOD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high dispers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PtRu/CNTs catalyst by an organic colloid method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宁卡特 刘军民 +1 位作者 廖世军 V.Birss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1-374,共4页
关键词 PtRu/CNTs organic colloidAL METHOD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
下载PDF
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 glycol)-functionalized hydroxyapatite organic colloid intended for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3
10
作者 Xiao-Yong Zhou Yi-Rou Jiang +1 位作者 Cui-Cui Li Xing-Yi Xi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47-650,共4页
Traditional modifications to hydroxyapatite (HA) nanoparticles usually occurred after HA synthesis and thus are insufficient to avoid particle agglomeration. In this study, a new heterofunctional poly(ethylene gly... Traditional modifications to hydroxyapatite (HA) nanoparticles usually occurred after HA synthesis and thus are insufficient to avoid particle agglomeration. In this study, a new heterofunctional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with phosphoric acid and carboxyl end groups, Le., a-(N-2-phosphoethyl phosphoric acid)- amide, w-carboxyl-bismethyoxy poly(ethylene glycol) (ADP-PEG-COOH), was synthesized as an in situ surface modifier to HA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ing modified HA (ADP-PEG-HA) can disperse in methanol, forming a colloid stabilized by peripheral carboxyl-endcapped PEG chains.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resembled nanospheres which agglomerated to some extent under examination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is highly dispersible HA nanoparticles in organic solvent might find application in preparing new HA nano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glycol) Hydroxyapatite organic colloid Nanocomposites
原文传递
有机溶胶法制备Pt/C催化剂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世军 谌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共6页
考察了有机溶胶法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碳载体的预处理、反应气氛、还原温度以及起始还原pH值等因素对制得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温度下对碳载体进行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最佳的处理... 考察了有机溶胶法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碳载体的预处理、反应气氛、还原温度以及起始还原pH值等因素对制得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温度下对碳载体进行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最佳的处理温度为300℃;在氮气气氛下制备的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在空气气氛下制备的催化剂;一般情况下,较低的还原温度有利于获得分散度较高的催化剂,最佳的还原温度为140℃左右,高于此温度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有下降趋势;最佳的起始pH值为11左右.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Pt/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商品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胶法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催化剂
下载PDF
有机溶胶法制备高分散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世军 李映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9-475,共7页
介绍了有机溶胶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原理、工艺过程和分类,综述了有机溶胶法在制备高分散纳米催化剂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影响催化剂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因素(溶剂、还原剂、pH、外部环境等),指出了目前有机溶胶法在制备... 介绍了有机溶胶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原理、工艺过程和分类,综述了有机溶胶法在制备高分散纳米催化剂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影响催化剂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因素(溶剂、还原剂、pH、外部环境等),指出了目前有机溶胶法在制备纳米催化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了有机溶胶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有机溶胶法作为一种绿色、简易的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将会在高分散纳米催化剂制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胶法 高分散纳米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
下载PDF
柠檬酸钠对有机溶胶法制备钴纳米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浩 宋慧宇 廖世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4,共5页
以甲酸钠为还原剂、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采用有机溶胶法制得了粒径为2 nm的单分散钴纳米粒子.考查了柠檬酸钠的添加对钴纳米粒子的收率、晶型、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钠/氯化钴摩尔比从0增至6时,钴纳米粒子... 以甲酸钠为还原剂、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采用有机溶胶法制得了粒径为2 nm的单分散钴纳米粒子.考查了柠檬酸钠的添加对钴纳米粒子的收率、晶型、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钠/氯化钴摩尔比从0增至6时,钴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从200 nm降至2 nm;同时,柠檬酸钠对钴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不加柠檬酸钠时所得钴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很广,从几十纳米到三四百纳米,而添加一定量柠檬酸钠后,所得钴纳米粒子粒径在(2±0.25)nm范围内.实验还发现使用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会降低纳米粒子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钠 有机溶胶法 纳米材料 络舍
下载PDF
藻菌生物成因的矿床类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帅德权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5-70,共6页
生物成矿作用分为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和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生物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性结构为生物有机胶体结构,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性结构为“矿交代生物”结构。藻菌生物成因的矿床有三类: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生物间接成矿... 生物成矿作用分为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和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生物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性结构为生物有机胶体结构,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性结构为“矿交代生物”结构。藻菌生物成因的矿床有三类: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生物间接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叠加生物间接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 生物 成矿作用 矿床 类型
下载PDF
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5kW常温常压免增湿电堆
15
作者 胡新发 谌敏 廖世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应用高压有机溶胶法制得高性能的Pt/C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颗粒度达2.8 nm,活性比表面为450 m2/g,并进行了小批量试产(10 g).建立新型直接涂膜电极和免增湿技术,并制作了275 cm2的膜电极,设计和组装5 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以氢气... 应用高压有机溶胶法制得高性能的Pt/C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颗粒度达2.8 nm,活性比表面为450 m2/g,并进行了小批量试产(10 g).建立新型直接涂膜电极和免增湿技术,并制作了275 cm2的膜电极,设计和组装5 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常温常压免增湿条件下试运行,电堆连续运行10 h,输出功率基本稳定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胶法 直接涂膜 免增湿
下载PDF
有机溶胶法制备超细钴纳米粒子的研究
16
作者 李浩 张喜斌 刘全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27-129,共3页
以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甲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有机溶胶法制备得到粒径为2nm的单分散超细钴纳米粒子。XRD分析表明,所得钴纳米粒子为六方密堆积(hcp)晶型,XPS结果显示,钴纳米粒子表面没有被氧化。研究发现,使用温和的还原剂... 以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甲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有机溶胶法制备得到粒径为2nm的单分散超细钴纳米粒子。XRD分析表明,所得钴纳米粒子为六方密堆积(hcp)晶型,XPS结果显示,钴纳米粒子表面没有被氧化。研究发现,使用温和的还原剂甲酸钠和较高黏度的溶剂乙二醇有助于得到超细钴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胶法 纳米粒子
下载PDF
我国藻菌生物成因的金矿研究
17
作者 帅德权 胡晓强 《黄金地质》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生物成矿作用分为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和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生物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结构为生物有机肢体结构,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结构为“矿交代生物”结构。我国陕西二台子-半仓为金矿、四川东北寨金矿、川甘拉尔玛金矿和云南金厂金... 生物成矿作用分为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和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生物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结构为生物有机肢体结构,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结构为“矿交代生物”结构。我国陕西二台子-半仓为金矿、四川东北寨金矿、川甘拉尔玛金矿和云南金厂金矿等均为典型实例。矿石中普遍含多种金属矿物生物结构,还含多种生物有机组分。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特征,流同位素具混合型特征。矿床成矿机制可与“人工碳吸附系统”聚全机制相类比。含金层位可称为“天然碳吸附系统”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因 藻菌 生物成矿作用
下载PDF
尺寸可控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制备
18
作者 任宇航 邹华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562-568,共7页
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对于不同的器官组织,纳米粒子的尺寸不同,因而尺寸可控的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尤为重要。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硅烷前驱体,氢氧化铵... 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对于不同的器官组织,纳米粒子的尺寸不同,因而尺寸可控的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尤为重要。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硅烷前驱体,氢氧化铵为催化剂,通过硅烷前驱体在碱性条件下自发形成乳液,然后由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引发聚合来制备尺寸可控的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ImageJ软件,探究了引发剂种类、前驱体浓度、氢氧化铵浓度以及乳化时间等不同条件对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浓度增大会造成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尺寸增大,而氢氧化铵浓度增大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随着乳化时间延长,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尺寸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自发乳化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氢氧化铵 尺寸可控 有机杂化二氧化硅胶体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