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87
1
作者 柯跃进 胡学玉 +1 位作者 易卿 余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耕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观测总...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耕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观测总有机碳(TOC)与易氧化态碳(EOC)含量的变化及CO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空白土壤处理相比,土壤TOC、EOC含量均随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添加量条件下,RBC500对土壤TOC与EOC增加的贡献均高于RBC700.各处理土壤TOC含量在前30 d内均降低(最大降幅为15.8%),并于培养后期趋于稳定;土壤EOC含量在培养初30 d内均降低,当生物炭添加比例为3%和6%时,RBC500使土壤的EOC含量降幅分别为72.4%和81.7%,大于RBC700的61.3%和69.8%;培养结束时,添加相同裂解温度生物炭的土壤EOC值相近.培养前期土壤中EOC含量的下降可能与生物炭中易分解组分引起的矿化作用有关.在130 d培养期内,CO2累计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土壤+生物炭混合处理<纯土壤处理<纯生物炭处理,可见,生物炭的土壤处理可以减少土壤CO2的排放,最大减排率可达41.05%.在一个长的时间尺度内,生物炭的土壤处理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可作为碳储存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矿化作用 CO2 减排
原文传递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72
2
作者 李玲 仇少君 +2 位作者 刘京涛 刘庆 陆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7-1414,共8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有机碳库的活跃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碳循环重要性着手,综述了土壤DOC在土壤碳固持与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如土壤酸化、气候变暖等),探讨了土壤DOC的相关影响因...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有机碳库的活跃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碳循环重要性着手,综述了土壤DOC在土壤碳固持与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如土壤酸化、气候变暖等),探讨了土壤DOC的相关影响因素如土壤性质、环境因素、人为活动对土壤DO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进一步理解土壤DOC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碳固持碳排放土壤
原文传递
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根绪 马海燕 +1 位作者 王一博 常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7,共9页
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 ,选取土壤质量、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及河流N、P负荷特征与变化等环境要素 ,分析了干旱内陆地区草地耕种利用和耕地荒漠草原化等现阶段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变化形式下这些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 :1)耕种利用... 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 ,选取土壤质量、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及河流N、P负荷特征与变化等环境要素 ,分析了干旱内陆地区草地耕种利用和耕地荒漠草原化等现阶段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变化形式下这些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 :1)耕种利用情况下 ,主要草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 ,但在 10a左右山地草甸草地养分含量呈亚稳定态 ,而荒漠草地土壤养分有所增加 ;弃耕所导致耕地向荒漠化草原草地转化时 ,平均N、P流失率可达 2 76 .4kg·hm-2 ·a-1和 5 6 3.1kg·hm-2 ·a-1;2 )区域草地转化耕地的利用方式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变化 ,并使得土壤有机碳排放达 16 7.73× 10 4 tC ,耕地弃耕转化为荒漠草原草地方式导致有机碳排放 5 5 .14× 10 4 tC ,说明干旱内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C源汇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3)土地利用变化形成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N负荷平均增加了 5 3.1%~ 73.5 %,TP增加了 34 .1%,初步研究认为黑河中游地带水体N、P富集并呈现不断递增的现象 ,与土壤N、P大量流失变化有关 ,成为内陆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 N、P负荷 土壤 质量 有机碳损失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及其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曾永年 冯兆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1,I0001,共5页
沙漠化过程不仅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沙漠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汇效应有重要的影响。结合黄河源区沙漠化过程的定量研究,探讨土地沙漠化过程对高寒草甸... 沙漠化过程不仅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沙漠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汇效应有重要的影响。结合黄河源区沙漠化过程的定量研究,探讨土地沙漠化过程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00年黄河源区沙漠化不仅表现为面积的扩展,而且表现为沙漠化程度的加重,沙漠化扩展和程度加重面积达1 067.69km2。根据野外实测土壤剖面样品的理化分析测试确定的不同沙漠化土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合沙漠化土地的变化,获得从1990—2000年黄河源区沙漠化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达4.11×106t,每年从土壤中流失的有机碳平均为0.41×106t。认为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影响了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且将由碳汇转变为碳源并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沙漠化过程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相关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蒙 李晓兵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度放牧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综合指标,但迄今仍无较好的理论解释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机理。放牧可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与分配、转化利用和输出以...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度放牧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综合指标,但迄今仍无较好的理论解释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机理。放牧可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与分配、转化利用和输出以及土壤微环境影响土壤有机碳,本文从上述各方面分析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以探讨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理。由于动物的选择性采食、踩踏和植被自身恢复能力的差异以及家畜排泄物的影响,不同放牧强度改变了能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土壤有机碳在多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或发生着变化。由于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放牧历史、实验方法多样等原因导致众多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而目前多数研究只关注放牧作用下某个或少数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需针对不同的草地条件,对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进行观测,同时进行多因子交互作用整合分析,并加强定量分析和与其他元素循环耦合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机理,进而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土壤有机碳 输入与分配 转化利用 输出 土壤微环境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家梅 霍莲杰 +5 位作者 纪雄辉 谢运河 田发祥 彭华 朱坚 官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67-6175,共9页
通过采集田间试验区连续3a施入有机肥的稻田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矿化有机碳(readily mineralizable carbon,RMC)等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稻田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探讨施用有机... 通过采集田间试验区连续3a施入有机肥的稻田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矿化有机碳(readily mineralizable carbon,RMC)等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稻田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探讨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及与CH_4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施有机肥对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a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DOC、ROC、MBC和RM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3.6、2501.2、640.4 mg/kg和291.7 mg/kg。3a施猪粪(猪粪+化肥,PM)、鸡粪(鸡粪+化肥,CM)和稻草(稻草+化肥,RS)的DOC的含量分别比化肥(CF)处理增加5.6%、6.7%和19.3%,ROC的含量分别比CF增加6.6%、8.4%和9.8%;MBC含量分别比CF增加5.1%、14.8%和21.5%,RMC增加6.8%、22.0%和33.9%。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为分蘖期高于成熟期。(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稻田CH_4排放,CH_4分蘖期的排放通量是成熟期的143倍,3a PM、CM和RS处理的CH_4排放分别比CF处理增加37.0%(P<0.05)、92.7%(P<0.05)和99.4%(P<0.05)。(3)不同施肥处理的DOC、ROC、MBC和RMC含量与CH_4排放通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OC与CH_4排放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754(P<0.01),且4种有机碳间关系密切。稻田分蘖期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与稻田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在4种有机碳中,土壤中ROC和MBC的含量直接影响CH_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可矿化有机碳 甲烷排放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蔷 金会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103,共13页
多年冻土区存储了大量土壤有机碳。气候变暖、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其长期封存的有机碳逐渐或快速释放,进入大气圈或水系统,改变原有多年冻土区碳循环,并可能显著加速气候变暖。通过综述气候变暖对多年冻土区碳库的影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 多年冻土区存储了大量土壤有机碳。气候变暖、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其长期封存的有机碳逐渐或快速释放,进入大气圈或水系统,改变原有多年冻土区碳循环,并可能显著加速气候变暖。通过综述气候变暖对多年冻土区碳库的影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年冻土碳库储量、降解机理及变化预测,研究表明:北半球多年冻土区的碳储量巨大,但不确定性很高,尤其是海底多年冻土和水合物碳库储量的评估;多年冻土碳库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速度受土壤水热特性、土壤有机质C/N比、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多种环境因素的控制或影响;目前,关于北半球多年冻土碳库对气候变暖响应模拟结果说明,多年冻土退化短期内不会导致经济和生产方面的灾难性后果。但是,无论是针对多年冻土碳库评估,还是多年冻土有机碳库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拟研究结果,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多年冻土碳库变化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应更多考虑多年冻土快速退化和多年冻土区水合物分解,如中小尺度热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和碳的源汇效应。准确的多年冻土区有机碳排放模拟可为未来多年冻土碳与气候反馈的预估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土壤有机碳 多年冻土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多年冻土退化 碳排放
下载PDF
民用燃料燃烧碳质组分及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亚男 钟连红 +2 位作者 闫静 韩力慧 薛陈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2-1418,共7页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的有机碳、元素碳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 GC-MS5977/7890B气质联用仪对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蜂窝煤OC、EC的排放因子在2.5~10μm粒径范围内达到最大,其他8种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OC、EC的排放因子最大值均在0~2.5μm粒径范围内.薪柴(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秸秆(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和民用煤(蜂窝煤、烟煤)3类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物种分类差异较大.薪柴和民用煤燃烧排放的卤代烃以及含氧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秸秆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类别中VOCs物质分布趋势一致.3种薪柴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2g/kg,4种秸秆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6.89g/kg,2种民用煤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3g/kg,秸秆类的排放因子最大.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和草梗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而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烟煤以及蜂窝煤的臭氧生成潜势较低,且分布类似.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是固体燃料燃烧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因子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稻草烟尘中有机碳/元素碳及水溶性离子的组成 被引量:16
9
作者 洪蕾 刘刚 +6 位作者 杨孟 徐慧 李久海 陈惠雨 黄柯 杨伟宗 吴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3,共9页
选取我国6种稻草,通过自制的生物质焚烧装置模拟秸秆露天焚烧.采用Model 2001A热/光分析仪和ISC 2000/ISC3000离子色谱仪测定了阴燃、明燃烟尘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与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明燃条件下稻草中OC排放因子(EFOC)... 选取我国6种稻草,通过自制的生物质焚烧装置模拟秸秆露天焚烧.采用Model 2001A热/光分析仪和ISC 2000/ISC3000离子色谱仪测定了阴燃、明燃烟尘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与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明燃条件下稻草中OC排放因子(EFOC)均值为(6.37±1.86)g·kg-1,EC排放因子(EFEC)均值为(1.07±0.30)g·kg-1;阴燃条件下稻草中EFOC均值为(37.63±6.26)g·kg-1,EFEC均值为(4.98±1.42)g·kg-1.同一品种稻草燃烧排放出的PM、OC与EC变化趋势一致.明燃时稻草中的OC/EC均值为5.96,阴燃时比值均值为7.80,OC/PM几乎不受燃烧状态的影响,阴燃、明燃时EC/PM分别在0.06~0.08、0.08~0.11范围内,通过EC/PM比值可以初步判断燃烧状态的趋势,两种燃烧方式中排放的OC、EC相关性达到0.97,在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阴离子中,Cl-含量最高,明燃时稻草中Cl-的排放因子均值为(0.246±0.150)g·kg-1,阴燃下为(0.301±0.274)g·kg-1,明燃时K+排放因子均值为(0.118±0.051)g·kg-1,阴燃时排放因子远低于明燃排放量,均值为(0.053±0.031)g·kg-1.水溶性Na+在阴燃条件下的排放因子均高于明燃状态下的排放.明燃条件下水溶性离子间的相关性比阴燃时显著.通过OC/EC比值可以将稻草与石化燃料及其他一些生物质燃烧区分开,而水溶性离子中的K+/Na+、Cl-/Na+比值也可以将稻草与一些树木类焚烧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燃烧 有机碳 元素碳 水溶性离子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椪柑生长、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万连杰 何满 +8 位作者 李俊杰 田洋 张绩 郑永强 吕强 谢让金 马岩岩 邓烈 易时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988-3001,共14页
【目的】通过有机肥替代等养分化肥对椪柑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提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量,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P)、有机肥... 【目的】通过有机肥替代等养分化肥对椪柑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提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量,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P)、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0%、25%、18%(T1)、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5%、38%、27%(T2)、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20%、51%、36%(T3)、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30%、76%、54%(T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2019—2020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等养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椪柑当年生叶片、花、果等的干物质量积累、产量与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碳排放与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1)两年试验施肥处理的椪柑春、秋梢叶片,花和果实的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类似,即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总体上T1和T2处理更有利于叶片、花和果干物质量的积累。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产量分别较FP处理增加了7.2%—26.4%和2.0%—36.9%;(2)与FP相比,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长了7.4%—9.8%,其他品质指标也有提升,且以T2和T3处理的效果较好;(3)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较FP分别显著提高了4.6%—12.6%和16.4%—25.1%;(4)与FP相比,有机含量替代处理的土壤碳排放通量平均提高了20.1%、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了13.9%,且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迁移量越小;(5)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为T3、T2、T4、T1、FP、CK。【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T3处理效果最佳,兼顾树体生长发育、土壤良好理化特性和果实优质丰产,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土层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产量 品质 碳排放 硝态氮淋失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壤有机碳和作物秸秆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雪竹 黄耀 杨新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0-484,共5页
为研究酸雨对不同pH值水稻土中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选择酸性(pH5.48)、碱性(pH8.18)和中性(pH6.70)水稻土(分别设置施用秸秆0、15g·kg-1土处理)在20℃条件下进行40d的培养试验,各土壤组分别用pH值为6.0、4.5、3.0的模拟雨水将土壤含... 为研究酸雨对不同pH值水稻土中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选择酸性(pH5.48)、碱性(pH8.18)和中性(pH6.70)水稻土(分别设置施用秸秆0、15g·kg-1土处理)在20℃条件下进行40d的培养试验,各土壤组分别用pH值为6.0、4.5、3.0的模拟雨水将土壤含水量调为400g·kg-1(以风干土计).结果表明:秸秆、酸雨和土壤共同对土壤系统CO2释放产生影响,秸秆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培养期间,酸雨未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但对土壤中作物秸秆的分解影响显著.pH3.0酸雨处理下酸性和碱性土壤中秸秆40d总分解量比pH6.0处理高8%;酸雨抑制了中性水稻土中秸秆的分解,pH3.0酸雨处理下秸秆40d总分解量比pH6.0处理低15%.pH3.0酸雨处理下,酸性水稻土有机碳分解速率分别比中性和碱性水稻土高43%和50%(P<0.05),秸秆在中性水稻土中分解量分别比其在酸性和碱性水稻土中低17%和16%(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水稻土 秸秆 土壤有机碳 CO2排放
下载PDF
工程机械不同工况下PM2.5排放及其碳质组分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曲亮 何立强 +4 位作者 胡京南 金陶胜 祖雷 王鸣宇 宋敬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7-1052,共6页
我国工程机械排放控制起步较晚.为研究实际工况下工程机械的PM2.5排放特性及其碳质组分构成,采用便携式颗粒物稀释采样系统,对3台工程机械(2台挖掘机和1台装载机)在不同典型工况(行驶、作业和怠速)下的PM2.5及其碳质组分〔OC(有机... 我国工程机械排放控制起步较晚.为研究实际工况下工程机械的PM2.5排放特性及其碳质组分构成,采用便携式颗粒物稀释采样系统,对3台工程机械(2台挖掘机和1台装载机)在不同典型工况(行驶、作业和怠速)下的PM2.5及其碳质组分〔OC(有机碳)和EC(元素碳)〕的现场排放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沃尔沃挖掘机、山河智能挖掘机的PM2.5排放因子(基于燃油)分别为1.85~3.26和1.56~2.62 g/kg,厦工装载机的PM2.5排放因子为0.98~1.48 g/kg.不同工况对PM2.5排放因子影响较大,怠速工况下PM2.5排放因子是行驶工况下的1.49~1.76倍.工程机械排放的PM2.5中,碳质组分是最主要的成分,其质量分数高达71.0%~84.5%.其中,w(OC)为44.6%~72.0%,在怠速工况下最高;w(EC)则为8.6%~30.9%,在行驶工况下较高.测试工程机械的PM2.5排放水平较高,因此应尽快加强工程机械排放的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排放因子
下载PDF
棉花秸秆和氮肥对土壤CO_2和N_2O排放及碳氮排放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牛百成 赵成义 +2 位作者 俞永祥 谭立海 安志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3-1330,共8页
以新疆绿洲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针对棉花秸秆结合氮肥等不同处理进行了为期63 d的CO_2和N_2O排放观测,探讨秸秆和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碳氮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显著增加CO_2和N_2O排放量,而氮肥... 以新疆绿洲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针对棉花秸秆结合氮肥等不同处理进行了为期63 d的CO_2和N_2O排放观测,探讨秸秆和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碳氮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显著增加CO_2和N_2O排放量,而氮肥对CO_2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增加了N_2O排放量。在施加秸秆和氮肥处理下,CO_2排放速率在前16 d较快,而N_2O排放速率在前3~5 d较快。施加秸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而施加氮肥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量秸秆和氮肥的配比下,计算得出:秸秆还田产生的有机碳约有47.67%(均值)以CO_2形式排出,其中在全量秸秆和低氮量水平下最高,约为48.71%和50.72%;秸秆碳的排放系数平均值为35.2%,但不是一个常数;秸秆氮的排放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与秸秆量没有直接关系;尿素氮的排放系数均随秸秆量和氮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土壤 CO2 N2O 有机碳 排放系数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洪培 李秀云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土壤有机碳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碳矿化将显著影响大气CO2的浓度,关系到养分的释放。近年来,生物质炭农用的土壤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功能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研究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研究对象等差异,目前研究... 土壤有机碳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碳矿化将显著影响大气CO2的浓度,关系到养分的释放。近年来,生物质炭农用的土壤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功能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研究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研究对象等差异,目前研究的结果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从试验材料、试验条件和驱动因子等角度综述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矿化影响,并阐述进一步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以客观评价生物质炭的农田固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有机碳 碳矿化 固碳减排
下载PDF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heir Evaluation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祥征 韩健智 +1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永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5期134-139,共6页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global change and to reduc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a number of countries have strengthened studi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is not only an im...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global change and to reduc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a number of countries have strengthened studi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the global carbon stock, but also is the most active part to sequestrate the carbon in soil from atmosphere. In this sense, it is of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n manage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Based o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cycle in agro-ecosyst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reducing emission of carbon and increasing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these measures after being implemented at a regional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Manage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Increas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下载PDF
有机固废沼渣特性及其资源化探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谦 倪哲 +4 位作者 陈君 甄胜利 刘泽军 刘建国 齐长青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70,78,共11页
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是固体废物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沼渣处理的“梗阻”问题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通过文献调研大中型厌氧消化工程案例的实际数据,分析了4类典型有机固废沼渣,厨余垃圾、市政污泥、农业固废、城市固废有机组... 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是固体废物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沼渣处理的“梗阻”问题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通过文献调研大中型厌氧消化工程案例的实际数据,分析了4类典型有机固废沼渣,厨余垃圾、市政污泥、农业固废、城市固废有机组分的基本性质、营养物含量与重金属含量。基于沼渣特性、结合政策与规范标准阐述了国内外沼渣处理模式异同,并探讨了我国沼渣发展的瓶颈与发展方向。最后,从运输距离、规模效益、经济成本、市场渠道、碳排放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沼渣传统资源化处置路径与新兴资源化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政策制定、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废 厌氧消化 沼渣 碳排放 技术经济性
原文传递
增施有机肥对烟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太波 赵振杰 +5 位作者 刘青丽 邹炎 王建伟 戴华鑫 王爱国 张艳玲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考察增施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固碳减排的作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CO_2排放通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总量和高、中、低活性组分含量,... 为考察增施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固碳减排的作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CO_2排放通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总量和高、中、低活性组分含量,提高土壤碳氮比值;总有机碳增幅达11.44%,碳氮比值提高0.75。增施有机肥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有效提升土壤质量。(2)施肥条件下,烟草-土壤生态系统为弱的碳汇,增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的烟株固碳量增加93.63 kg·hm^(-2)。施用有机肥促进了土壤CO_2排放,能显著增加土壤碳库含量,提高烟叶产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可见,烟田增施有机肥是保证烟叶产量、实现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有机碳 CO2排放 碳库管理指数 烟田
下载PDF
Effects of moisture and carbonate additions on CO_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during closed–jar incubation 被引量:6
18
作者 YanJie DONG Miao CAI JianBin ZHO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37-43,共7页
Calcareous soil contains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C) pools,which both contribute to CO2 emission during closed-jar incubati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 and dissolution of inorganic C are both related to so... Calcareous soil contains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C) pools,which both contribute to CO2 emission during closed-jar incubati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 and dissolution of inorganic C are both related to soil moisture,but the exact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CO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is unclear.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il water content(air-dried,30%,70%,and 100% water-holding capacity(WHC)),carbonate type(CaCO3 or MgCO3),and carbonate amount(0.0,1.0%,and 2.0%) on CO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during closed-jar incubation. Soil CO2 emi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to 70% WHC,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carbonates. Soil CO2 emission remained the same or increased slowly as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from 70% WHC to 100% WHC. When the water content was ≤30% WHC,soil CO2 emission from soil amended with 1.0% inorganic C was greater than that from unamended soil. When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70% or 100% WHC,CO2 emission from CaCO3 amended soil was greater than that from the control. Furthermore,CO2 emission from soil amended with 2.0% CaCO3 was greater than that from soil amended with 1.0% CaCO3. Soil CO2 emission was higher in the MgCO3 amended soil than from the unamended soil. Soil CO2 emission decreased as the MgCO3 content increased. Cumulative CO2 emission was 3-6 times higher from MgCO3 amended soil than from CaCO3 amended soil.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carbonates on CO2 emission. Soil mois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2 emission from calcareous soil because it affects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processes during the closed-jar incu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areous soil soil moisture organic carbon CO2 emission
下载PDF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丹 左芬 +5 位作者 夏俊荣 魏莉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32,共10页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焚烧和灰霾等特殊污染过程对其浓度的影响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和元素碳 排放源 时空分布 理化特征 健康效应
下载PDF
农田碳汇管理策略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祥征 韩建智 +1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965-15968,共4页
从影响农田减排与增汇的可行措施分析入手,总结了有关农田碳汇管理的主要管理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合理评价。
关键词 农田碳汇 土壤有机碳 碳汇管理 减排 增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