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文化再生产的秩序重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闫小斌 范红 闫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4,共7页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自组织”特性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变迁以及城市化、现代化的多重“挤压”下,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自组织”能力也日渐式微。...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自组织”特性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变迁以及城市化、现代化的多重“挤压”下,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自组织”能力也日渐式微。“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就是要通过主动干预,建构起乡村文化“再生产”的新秩序,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无疑是介入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的重要“他组织”力量,为乡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重构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提供了路径探索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公共文化 传统文化 再生产 秩序重构 新民风建设
下载PDF
社会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星华 刘朔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4,共6页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中国社会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剧烈的震荡之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变化的规模之大...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中国社会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剧烈的震荡之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变化的规模之大和程度之深,又远远超过近代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过去对社会的变革的研究的诠释力相对减弱,需要一种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秩序重建"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整体的变迁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和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秩序重建过程的纵向对比,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价值观结构是完成社会秩序重建的必要条件,也是现阶段保证我国秩序重建成功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秩序重建 社会价值观
下载PDF
三秩归一与秩序分化——新产业触发乡村秩序变迁的逻辑 被引量:10
3
作者 邱泽奇 李澄一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5,共13页
文章从触发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柑橘品种引种入手,探讨乡村秩序变迁与重构的逻辑。运用"国家—市场—社会"三角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新柑橘品种引种之前,定塘镇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之间处于相互支持的相对平衡状态。新柑橘品... 文章从触发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柑橘品种引种入手,探讨乡村秩序变迁与重构的逻辑。运用"国家—市场—社会"三角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新柑橘品种引种之前,定塘镇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之间处于相互支持的相对平衡状态。新柑橘品种的引种与扩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行动者沿着各自的行为逻辑有序行动,协同服务于开发红美人产业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这一共同目标,在达成新的秩序平衡的同时,形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秩归一"。另一方面,在新平衡之下,又涌动着三种秩序分化:农民和商人因秉持经营理念的差异,形成经济秩序的分化;品种红利分配的差异又带来了内部、外部社会秩序的分化;在经济、社会秩序的分化中,农民和商人不倾向诉诸政府,因与政绩无关,政府也无意介入干预,形成了政治秩序的分化。本文建议:在产业兴旺中,政府应着重关注技术和产业红利差异带来的社会分化,让大多数人从中受惠,建构和谐的经济秩序,进而促进治理有效的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重构 社会分化 地方保护
原文传递
整合与重建:西部乡村生态振兴的新轨迹 被引量:9
4
作者 祁迎夏 刘艳丽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即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高低和效果,因而乡村生态振兴就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乡村生态治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化...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即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高低和效果,因而乡村生态振兴就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乡村生态治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其根源在于粗放型发展思维主导下的行动逻辑和自身转型造成的共时性叠加效应。在例证西部地区K市乡村生态振兴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文章对不同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与拓展,指出新时代下,修复中国乡村生态治理环境,需要通过秩序重构与整合来有效应对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治理维度。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与组织保障相协调、以"四个精准"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治理农业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和改善人居环境,扩大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等六个方面作为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突破口和新取向,以期早日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 秩序重构 绿色发展 绿色农业
下载PDF
融合型治理:城郊村秩序重构的接点互动、运转逻辑与模式转型——以浙江省G镇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开君 王鹭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6,共13页
城郊村作为一个利益交错、人员混杂、边界模糊的复杂治理单元,面临着居民身份、公共服务、话语立场、能力体制等多元分割,是推进共同富裕和治理现代化必须弥合的“治理断点”。城郊村秩序重构的关键是寻找、激活、创设各类“治理接点”... 城郊村作为一个利益交错、人员混杂、边界模糊的复杂治理单元,面临着居民身份、公共服务、话语立场、能力体制等多元分割,是推进共同富裕和治理现代化必须弥合的“治理断点”。城郊村秩序重构的关键是寻找、激活、创设各类“治理接点”,推动分割型治理向融合型治理转型。以浙江省G镇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为案例,得出了四条经验性启示:第一,“接点”是融合型治理的先决条件,能够促进分割走向融合。第二,“接点”的动态变化是融合型治理的推进策略,其变化主要表现为时间迭代和空间延展。第三,“接点”的互动过程是融合型治理的运作逻辑,遵循统合式共治的组织逻辑、渐进式融合的行动逻辑、交互式联结的制度逻辑。第四,“接点”的相融相生是融合型治理的目标愿景,城郊村的治理秩序生成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点状“治理接点”扩大、交合、联结并生成融合共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村 融合型治理 治理接点 秩序重构 城乡融合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关系重组*——以巴村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马良灿 黄玮攀 杨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3,共6页
农村基层项目扶贫实践中,多元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直接影响村落社会关系结构。巴村的易地扶贫搬迁事件表明,从扶贫资源下乡后产生的贫困户资格之争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地的搬迁名额争夺,村庄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出现明显分化,这种分... 农村基层项目扶贫实践中,多元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直接影响村落社会关系结构。巴村的易地扶贫搬迁事件表明,从扶贫资源下乡后产生的贫困户资格之争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地的搬迁名额争夺,村庄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出现明显分化,这种分化造成了村庄社会关系重组,村落社会治理失序。在农村反贫困进程中,要使扶贫项目成为优化村落治理的有效手段,就应坚持以贫困群体为中心,兼顾基层政府的行政意志和村庄整体利益的统一,并在相互信任与互利合作的基础上重建乡村社会的伦理关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 利益分化 关系重组 秩序重建
下载PDF
基于ARUDP的指挥控制网络数据传输协议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波 陶威 王运明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7-160,共4页
针对目前指挥控制网络采用UDP协议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存在长时延及高丢包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DP改进的ARUDP(Augmented Reliable UDP)协议。该协议针对UDP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乱序到达问题,提出了基于乱序重构的管理机制,降低了丢包率;... 针对目前指挥控制网络采用UDP协议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存在长时延及高丢包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DP改进的ARUDP(Augmented Reliable UDP)协议。该协议针对UDP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乱序到达问题,提出了基于乱序重构的管理机制,降低了丢包率;在接收端根据网络相对单向队列时延检测网络状态,并利用改进的A-AIAD控制方法自适应调整数据发送速率,减小了队列排队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仿真实验表明,ARUDP协议发送速率平滑,在保持UDP高效的前提下,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降低了网络的丢包率,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控制网络 ARUDP 拥塞控制 乱序重构
下载PDF
清代以来都柳江中上游的道路开辟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金兰 吴美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3期22-33,153,共13页
国家意识主导下的道路开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众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清朝以来,开发都柳江中上游以古州为中心的区域道路网络,不仅拓展了古州治理空间,也对古州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族群结构、文化形态等产生了整体性影... 国家意识主导下的道路开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众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清朝以来,开发都柳江中上游以古州为中心的区域道路网络,不仅拓展了古州治理空间,也对古州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族群结构、文化形态等产生了整体性影响。道路沿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了古州地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以道路为切入点,可以理解西南地区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柳江 路学 秩序重建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当代中国权力秩序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4
9
作者 江国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3,共3页
当代中国权力秩序的演进已经开始蜕除暴力与神秘的色彩,并逐渐走向民主与法治。在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适度的中央集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永远是必要的。而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以维护既有秩序为前提的,是在维护既有秩序的前提下的一种对旧有... 当代中国权力秩序的演进已经开始蜕除暴力与神秘的色彩,并逐渐走向民主与法治。在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适度的中央集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永远是必要的。而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以维护既有秩序为前提的,是在维护既有秩序的前提下的一种对旧有秩序的改良,因而它只有在对旧有秩序具备最低限度之容忍情怀的群体中才能找到支持者。有产者大多对旧有秩序怀有宽容之心,比较能够接受改良之主张,故而民主与法治秩序的建设,最容易在有产者之中找到共鸣与支持。有鉴于此,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实在应当走城市带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秩序 权力改良 秩序重构
下载PDF
利益密集型村庄治理“弱集体秩序”的生成逻辑——基于S省A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六招 姜修海 张国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形成具有较强集体秩序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但是审视我国利益密集型村庄可以发现,不少村庄社会治理存在集体秩序衰落的现实状况。为进一步探究利益密集型村庄治理“弱集体秩序”的生...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形成具有较强集体秩序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但是审视我国利益密集型村庄可以发现,不少村庄社会治理存在集体秩序衰落的现实状况。为进一步探究利益密集型村庄治理“弱集体秩序”的生成逻辑,构建“利益嵌入-秩序重塑”分析框架,对S省A村的全治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在农村集体土地、产业利益日渐密集的背景下,“精英俘获”的村治精英、“次精英俘获”的部分村民以及未参与争利的边缘群体,共同组成了分散化的治理结构;其次,村治精英采取集体利益让渡、集体管理异化的方式维持村庄治理秩序,形成了短期化的治理方式;最后,自治原则的异化、德治功能的弱化以及法治规范的虚化,致使村庄治理规则虚置化。治理结构分散化、治理方式短期化和治理规则虚置化三要素的交互作用,共同消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促使利益密集型村庄治理生成“弱集体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密集型村庄 利益嵌入 秩序重塑 弱集体秩序
下载PDF
公共服务的空间叙事:西藏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秩序重构
11
作者 李国栋 徐爱燕 《老区建设》 2024年第6期35-45,共11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空间重构下的扶贫实践,是一种以空间换发展的可行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由原来分散居住在农牧区村落到聚集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现代化社区,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且移民搬迁社区的公共服...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空间重构下的扶贫实践,是一种以空间换发展的可行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由原来分散居住在农牧区村落到聚集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现代化社区,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且移民搬迁社区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阻隔”。对西藏易地扶贫搬迁S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社会空间理论从“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性空间”三元辩证法出发,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易地扶贫搬迁S社区处于过渡期的“阈限”阶段,且存在生活空间压缩分化、生产空间生计转型和关系空间更新重组的特点。要把政府对空间规划与移民对空间的使用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重新架构和诠释,如通过加大政府与社区的互动力度、探索政府与市场的互补方式、实施社区与市场互助合作等举措,以期重构易地扶贫搬迁S社区秩序,为S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体提供可及的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空间理论 秩序重构 公共服务 社会融入
下载PDF
抗争、表达与秩序重构——论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新思维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兴民 《政法学刊》 2009年第6期92-94,共3页
群体性事件是对社会已然存在的危机的一种反映,也是为了解决社会危机重构社会秩序的行动。它在本质上是体制内缺乏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而只好采用体制外的要求改革的形式。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从体制内建立顺畅的沟通与表达机制... 群体性事件是对社会已然存在的危机的一种反映,也是为了解决社会危机重构社会秩序的行动。它在本质上是体制内缺乏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而只好采用体制外的要求改革的形式。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从体制内建立顺畅的沟通与表达机制,才是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政府治理 秩序重构 表达机制
原文传递
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
13
作者 石子健 王田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是并未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生苗区”,即所谓的“化外之地”,而清水江是黔东南地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道路。明代伊始,中央王朝出于战略统治的需要,加强对清水江流域的开发经营,制定了各种措施政策,推动清水江流域融...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是并未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生苗区”,即所谓的“化外之地”,而清水江是黔东南地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道路。明代伊始,中央王朝出于战略统治的需要,加强对清水江流域的开发经营,制定了各种措施政策,推动清水江流域融合发展,其中道路的开辟便是重要举措之一。道路作为一种使用载体,既是文化历史的有机见证,也是积累人类社会更迭换代的重要基础。道路的开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往交流,进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凝聚提供了空间与物质条件,并推动彼此凝聚融合,在实践中谱写团结向心的精神指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的重要条件。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不仅方便移民的迁入、儒学教育的推广,而且促进集市商贸的发展,重塑出清水江流域新的社会秩序,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与国家权力、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刻关系。由此延伸,以道路的开辟与疆域统一、因地制宜的政策调整、文化滋润顺育民心、一体化进程作统一整合,着重探讨道路的开辟、各族群交流互动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之关联。以古示今,前后相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道路 秩序重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民船民主改革探析
14
作者 张静 熊秋良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3年第3期69-82,152,共15页
民船民主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内河民船运输领域开展的一项社会变革。在四川地区主要针对具有严重封建性质的袍哥会、船帮、水上保甲等组织和势力,力求变革旧有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水上社会组织再造过程中,民主改革工... 民船民主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内河民船运输领域开展的一项社会变革。在四川地区主要针对具有严重封建性质的袍哥会、船帮、水上保甲等组织和势力,力求变革旧有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水上社会组织再造过程中,民主改革工作队和水上公安派出所推动水上政权建设,航运工会和船民协会为人民政权与水上民众的良性互动提供组织依托,木船联营社和航运站着力打造水上经济利益共同体。它们相互配合,逐步深入,以组织结构重建来实现社会秩序重塑,不断推进内河民船运输的良性运行和水上社会从无治到有治的有序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船 民主改革 组织再造 秩序重塑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秩序重建视角下的北宋儒佛关系——对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个观点的补充论证
15
作者 姚季冬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8-55,共8页
在宋初“以儒为主,佛道为辅”政策的基础上,佛教虽强调自身参与教化的正当性,但这并不构成儒、佛对秩序重建主导权的“争夺”。在儒学大兴的背景下,庆历儒者在儒学之道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基础上,否定佛教参与教化的正当性,这是北宋儒佛... 在宋初“以儒为主,佛道为辅”政策的基础上,佛教虽强调自身参与教化的正当性,但这并不构成儒、佛对秩序重建主导权的“争夺”。在儒学大兴的背景下,庆历儒者在儒学之道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基础上,否定佛教参与教化的正当性,这是北宋儒佛“争夺”秩序重建主导权的起点。契嵩应时而起,提出儒佛一贯理论,强调“道”的开放性和“心一迹异”的方法,消解了儒学之道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并明确倡导佛教方为教化之本。后来的儒者围绕“道”的开放性和“心—迹”关系的争论显示,“秩序重建”既是北宋儒、佛关系的主题之一,也是超越儒、佛关系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重建 教化 儒佛关系 北宋儒学
下载PDF
反结构与秩序重建:楚雄彝族倮倮支系丧葬仪式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单江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运用特纳的仪式过程中的"反结构"概念分析楚雄彝族倮倮支系的丧葬仪式,认为丧葬过程是仪式的阈限期,此时社会结构处于空白阶段,仪式主体处于"反结构"过程中,并在该过程中汲取力量,重建社会秩序,开始新的结构性的生... 运用特纳的仪式过程中的"反结构"概念分析楚雄彝族倮倮支系的丧葬仪式,认为丧葬过程是仪式的阈限期,此时社会结构处于空白阶段,仪式主体处于"反结构"过程中,并在该过程中汲取力量,重建社会秩序,开始新的结构性的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结构” 秩序重建 丧葬仪式 彝族倮倮支系
下载PDF
从《地之国》看后“9·11”秩序重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桂娥 李晶晶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共7页
当代美国作家约瑟夫·奥尼尔在小说《地之国》中以板球为线索,再现外来移民在后"9·11"社会对抗虚无、重构秩序的历程。本文从虚无主义视角出发,借助身份认同理论分析板球运动在解决身份认同危机中的作用,反思美国霸... 当代美国作家约瑟夫·奥尼尔在小说《地之国》中以板球为线索,再现外来移民在后"9·11"社会对抗虚无、重构秩序的历程。本文从虚无主义视角出发,借助身份认同理论分析板球运动在解决身份认同危机中的作用,反思美国霸权主义文化逻辑下的族裔关系以及秩序重构策略。本文认为,奥尼尔试图借助板球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运动形式对抗后"9·11"时代的虚无,重构民主新秩序,虽然这一设想在霸权主义语境下难以实现,但是小说秉承了乌托邦的"希望原则",其倡导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多元文化对于后"9·11"秩序重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奥尼尔 《地之国》 后“9·11” 虚无主义 秩序重构
原文传递
扭曲向列相薄盒中线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洋 周璇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在扭曲向列相中,基于Landau-de Gennes理论,利用二维松弛迭代方法,研究了s=±1/2扭曲向错的有序重构,给出了随着盒厚减小缺陷核的双轴结构。在临界值dc*≈9ξ(ξ是序参数变化的相干长度),有序重构结构是稳定态,而带缺陷结构是亚稳态... 在扭曲向列相中,基于Landau-de Gennes理论,利用二维松弛迭代方法,研究了s=±1/2扭曲向错的有序重构,给出了随着盒厚减小缺陷核的双轴结构。在临界值dc*≈9ξ(ξ是序参数变化的相干长度),有序重构结构是稳定态,而带缺陷结构是亚稳态,此时系统缺陷结构和双轴性开始沿基板方向扩散。相对于没有初始向错的情况,本征值交换为稳定解对应的盒厚较大。在临界盒厚dc≈7ξ,系统发生双轴性转变,双轴性结构扩散到整个液晶盒,形成双轴壁。在盒厚d≈9ξ时力达到极大值,而d≈7ξ时力达到极小值。对于非对称弱锚泊边界条件,随着锚泊强度的降低,弱锚泊边界将向错逐渐驱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重构 扭曲向错线 双轴性参数 Landau-de Gennes理论
下载PDF
论当前社会城乡价值的二元断裂及其重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海燕 《阴山学刊》 2016年第4期19-22,74,共5页
从"逃离"到"逃回"北上广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体现社会人口流动迁徙的反复,其背后所隐含的是社会价值秩序的"二元化",即城乡价值间的逐渐分离割裂最终引发城乡"伦理断裂"问题。社会转型期城乡价... 从"逃离"到"逃回"北上广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体现社会人口流动迁徙的反复,其背后所隐含的是社会价值秩序的"二元化",即城乡价值间的逐渐分离割裂最终引发城乡"伦理断裂"问题。社会转型期城乡价值的二元断裂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紊乱的社会秩序又倾向于重建。社会秩序重建的力量来自家庭、社会、国家三个维度:家庭再造的社会制度与伦理基础重建、"新乡贤"对城乡价值的融合、国家公共政策的社会整合与团结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价值 二元化 伦理断裂 秩序重建
下载PDF
行政引领自治:现代化强国家与地方性强社会的衔接机制——以某地征地拆迁秩序演变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蓉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7-103,共7页
现代化基层政府面对流变的基层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治理能力。在具有一定地方性秩序的村庄社会,基层政府需要理解这种地方秩序,并充分调动地方秩序以推动治理任务的顺利达成。现代化强政府与地方性强社会的成功对接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现代化基层政府面对流变的基层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治理能力。在具有一定地方性秩序的村庄社会,基层政府需要理解这种地方秩序,并充分调动地方秩序以推动治理任务的顺利达成。现代化强政府与地方性强社会的成功对接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在充分认识地方性强社会的秩序基础之上,现代化强政府通过自身资源获得治理弹性,在营造出公平正义相关风气的基础上,通过规则的组织性输入、主体性控制和秩序性内化等手段,抓住村社集体这一重要中介,实现引导式治理,最终在政府治理任务的实践中完成村庄秩序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重塑 公共规则 社会控制 强国家 强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