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因、致病机理、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9
1
作者 翦新春 高兴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4期217-225,共9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能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危险因素。在中国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均有咀嚼槟榔的习惯。研究证实,嚼槟榔、吸烤烟和饮白酒可增加口腔黏膜下...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能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危险因素。在中国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均有咀嚼槟榔的习惯。研究证实,嚼槟榔、吸烤烟和饮白酒可增加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风险。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口腔癌前病变,病理表现为慢性炎症、结缔组织内广泛的胶原纤维沉积、上皮固有层或其下结缔组织内的局部炎症改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癌变发生率为7%~30%。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主要采用曲安奈德和丹参酮注射液行黏膜下局部注射,对改善患者的张口度及口腔黏膜的烧灼痛效果良好,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3%。本文就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因、致病机理、诊断与治疗进行阐述,以供同道们临床参考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癌前病变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黏膜病 张口受限 治疗干预 曲安奈德注射液 丹参酮注射液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右颊黏膜疣状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
作者 吕世萍 杨璐 金鑫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要求,对1例发生在右颊黏膜直径约2.5 cm的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口腔疣状癌的特点、治疗及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光动力治疗...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要求,对1例发生在右颊黏膜直径约2.5 cm的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口腔疣状癌的特点、治疗及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光动力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口腔疣状癌患者先后进行4次光动力治疗,右颊病损面积显著减小。术后随访6个月,右颊白色疣状增生完全消退,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3年,右颊病损无复发,治疗区域无明显瘢痕形成,张口度3指,双侧颌下、颏下、颈部均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文献回顾表明,口腔疣状癌是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亚型,具有生长缓慢、低度恶性、极少转移的特点,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光动力治疗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操作、不良反应轻微等优势,近年来光动力治疗已逐步应用于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和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结果,但尚未见用于口腔疣状癌治疗的报道。结论光动力治疗为口腔疣状癌提供了一种非手术切除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疣状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疣状增生 颊黏膜 光敏剂 光生物学反应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口腔癌和口腔潜在恶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慧平 徐婷 林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口腔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全球健康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加强对口腔癌的早发现、早诊断,特别是防控在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PMD)阶段,是实现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口腔癌及OPMD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一项艰巨的医学任... 口腔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全球健康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加强对口腔癌的早发现、早诊断,特别是防控在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PMD)阶段,是实现降低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口腔癌及OPMD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一项艰巨的医学任务,缺乏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医学图像的检测和诊断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组织病理学图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图像、高光谱成像、自体荧光成像以及自然光图像5种口腔图像着手,解析目前人工智能在口腔癌和OPMD检测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潜在恶性疾病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黏膜癌变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宇晴 但红霞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69-676,共8页
口腔黏膜癌变是从正常口腔黏膜发展为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最终成为口腔癌的过程。通常的治疗目标是在癌变早期进行干预,防止癌变发生,但目前为止缺少疗效确切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基于光敏剂介导的光化学、光生物学反应... 口腔黏膜癌变是从正常口腔黏膜发展为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最终成为口腔癌的过程。通常的治疗目标是在癌变早期进行干预,防止癌变发生,但目前为止缺少疗效确切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基于光敏剂介导的光化学、光生物学反应,对病变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是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主要对光动力疗法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光敏剂
下载PDF
环状RNA在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中的共同表达
5
作者 杨靖雯 宋雨翰 +2 位作者 徐思明 葛姝云 周海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1期774-785,共12页
目的 探讨环状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共同表达,为研究OLK与OLP的发病机制及癌变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OLK、OLP、... 目的 探讨环状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共同表达,为研究OLK与OLP的发病机制及癌变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OLK、OLP、口腔鳞状细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qRTPCR、酶耐受实验和sanger测序筛选并验证OLK与OLP中共同显著差异表达circRNA,并对关键circRNA扩大样本量验证;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差异circRNA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采用TargetScan与MiRanda预测circRNA下游的miRNA并绘制ceRNA网络。结果 OLK与OLP共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49个,包括30个上调和19个下调的circRNA;经验证,筛选的3个上调circRNA(circHLA-C,circTTN,circRNF13)和2个下调circRNA(circSEPN2,circALDH3A2)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circHLA-C是具有反式剪接位点的关键circRNA,经扩大样本量验证,circHLA-C在OLK与OLP中显著上调。ROC曲线分析显示,OLK中circHLA-C曲线下面积为0.955,OLP中circHLA-C曲线下面积为0.988。GO功能富集显示与免疫功能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中富集分数最高的信号通路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HLA-C在这些通路中显著富集,ceRNA网络分析表明circHLA-C可能与多种癌症相关miRNA相互作用,如hsa-miR-26a-5p、hsa-miR-129-5p和hsa-miR-29a-3p。结论 OLK与OLP存在相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HLA-C是OLK与OLP共有的最显著上调的circRNA;circHLA-C可能会成为OLP与OLK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circHLA-C 口腔白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 癌变 生物标志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与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童婷 程磊 任彪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2期806-810,共5页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指具有较高恶变风险的口腔上皮病损或状态,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红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认为...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指具有较高恶变风险的口腔上皮病损或状态,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红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认为与OP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在OPMDs患者口腔黏膜中检出率高,具有较强的黏附及破坏上皮的能力,同时能够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使上皮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并可代谢产生乙醛等致癌物;以上多种因素可能在OP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OPMDs状态下的口腔黏膜也对白色念珠菌更易感。本文对白色念珠菌和OPMD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扁平苔藓 慢性炎症 致癌物
下载PDF
Quality of life and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Critical appraisal and prospects 被引量:1
7
作者 Shailesh M Gondivkar Rahul R Bhowate +2 位作者 Amol R Gadbail Sachin C Sarode Shankargouda Pati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8年第4期56-59,共4页
Quality of life(QoL) is a vital and often required health outcome measure that is relevant to patient care. A healthy oral cavity enables person to perform daily activities without any limitations. However, any distur... Quality of life(QoL) is a vital and often required health outcome measure that is relevant to patient care. A healthy oral cavity enables person to perform daily activities without any limitations. However, any disturbance may result in impaired QoL. The oral health-remain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people's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i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has been changed by incorporating QoL assessment, as it helps in assessment of patients' needs and monito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 are a group of chronic disorders including oral leukoplakia(OL), oral lichen planus and 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 It is evident that patients with OPMDs experience significant health-related symptoms, functional limitations and psycho-social impairment, compromising their Qo L. Moreover, the worsening of Qo L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tages of OPMDs. Despite of increasing number of OPMD cases in recent decades, limited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regarding QoL in this population. Although, there is higher prevalence of habit-related OPMDs, particularly OSF and OL in Southern Asian countries,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ese populations. Moreover, these studies administered generic Qo L instruments, which offer less sensitivity to clinical changes. However, condition-specific instruments are more sensitive and allows better measurement of QoL. As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OHRQoL may vary,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QoL instrument specific to each clinical entity of OPMDs is currently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of life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ral LICHEN planus oral LEUKOPLAKIA
下载PDF
增殖性疣状白斑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8
作者 谢雨朗 李春雨 +3 位作者 蒋思鑫 施雯锦 罗小波 陈谦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3-1090,共8页
增殖性疣状白斑(proliferative verrucous leukoplakia,PVL)是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中恶变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因PVL与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临床表现相似,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学者认为... 增殖性疣状白斑(proliferative verrucous leukoplakia,PVL)是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中恶变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因PVL与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临床表现相似,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学者认为PVL是口腔白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是易复发、扩散和具有高恶性转化率。目前,PVL缺乏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定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本文通过系统回顾PVL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恶性转化监测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PVL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实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 口腔 口腔黏膜 增殖性疣状白斑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对潜在口腔恶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沙桐 张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潜在口腔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是一类具有癌变潜能的口腔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 潜在口腔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是一类具有癌变潜能的口腔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现象,伴随脂质过氧化、DNA损伤以及抗氧化系统失衡。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其引起的氧化损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它们与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可进一步阐明发病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抗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潜在口腔恶性疾病 活性氧族
下载PDF
Ki-67、Cyclin 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及癌变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梓欣 郑志建 +2 位作者 黄美畅 陈宇 姚莉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Ki-67、Cyclin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OLK)及OLK癌变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将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30例OLK患者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15例OLK患者,分别分成OLK不伴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轻-中度上皮异... 目的探讨Ki-67、Cyclin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OLK)及OLK癌变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将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30例OLK患者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15例OLK患者,分别分成OLK不伴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或癌变(OLK++/OSCC)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CyclinD1、P53和P16在各组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有/无辛辣饮食习惯的OLK及癌变患者中,Ki-67和P53在OLK+组和OLK++/OSCC组的表达高于OLK-组(P<0.05),CyclinD1在OLK++/OSCC组的表达高于OLK-组(P<0.05),P16在OLK++/OSCC组的表达低于OLK-组(P<0.05)。Ki-67、CyclinD1、P53、P16在有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OLK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yclinD1的表达成正相关(r=0.439,P=0.015)。结论辛辣饮食习惯对OLK及癌变患者Ki-67、CyclinD1、P53和P16的表达无影响,但是Ki-67、CyclinD1和P53表达随OLK病变的进展而升高,P16表达随病变进展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饮食 口腔白斑 癌变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云梅 陶艳 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3-50,共8页
口腔黏膜癌变是指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经口腔潜在恶性疾患阶段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直至远处转移的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血清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这些动态变化对于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对临床有着... 口腔黏膜癌变是指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经口腔潜在恶性疾患阶段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直至远处转移的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血清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这些动态变化对于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对临床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与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变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清生化标志物
下载PDF
CD20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奕 周昊 费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从组织学层面上探究B淋巴细胞特有的表面标记物CD20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估CD20在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分别分析17例上皮增生、21例口腔扁平苔藓(O... 目的从组织学层面上探究B淋巴细胞特有的表面标记物CD20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估CD20在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分别分析17例上皮增生、21例口腔扁平苔藓(OLP)、15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D1)、9例上皮中度异常增生(D2)共计4组样本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技术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CD20的表达情况,分析CD20的表达与病理分型以及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上皮增生、OLP、D1、D2四组样本中,CD20阳性染色率分别为11.76%、61.90%、20.00%、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0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吸烟饮酒史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将上皮增生组作为参考时,OLP组和D2组的比值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0可以作为一项评估OPMD恶性转化潜能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B细胞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下载PDF
微量营养素的抗氧化机制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勇 林晓萍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23-1028,共6页
氧化应激状态被认为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的发病机制及恶性转化有关。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具有预防、抑制和逆转口腔癌发生的潜力,维持抗氧化微量营养素的浓度在适当范围内对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 氧化应激状态被认为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的发病机制及恶性转化有关。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具有预防、抑制和逆转口腔癌发生的潜力,维持抗氧化微量营养素的浓度在适当范围内对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微量营养素的抗氧化作用机制与OPMD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微量营养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成因及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翦新春 高兴 谭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95-200,共6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认定的口腔黏膜潜在的恶性病变。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认定的口腔黏膜潜在的恶性病变。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其发病与咀嚼槟榔的频率及时间有着密切的量效依赖关系。本文就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否是一种口腔癌前病变,咀嚼槟榔导致口腔黏膜潜在的恶性病变,以及国外、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关该病的研究作一概述,供口腔科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癌前病变
下载PDF
CD44和CD133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祁佳佳 孙艳 +4 位作者 袁昌青 姜文静 赵涵 曹远盼 刘秋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PMD恶性转化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OPMD患者、60例OSCC患者及10例口腔黏...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CD13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PMD恶性转化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OPMD患者、60例OSCC患者及10例口腔黏膜正常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CD44与CD133的表达,分析CD44和CD133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正常黏膜、OPMD、OSCC三组中,CD4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6.67%、71.67%(P<0.05),CD13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5.00%、63.33%(P<0.05)。CD44与CD133二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又都与OSCC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CD44和CD133作为评估OPMD恶性转化潜能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CD133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hBD-3和NF-κB p65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永秀 杨琴 +1 位作者 杨晨希 徐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25-28,35,共5页
目的检测β-防御素-3(hBD-3)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60例OPMD患者、40例OSC... 目的检测β-防御素-3(hBD-3)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60例OPMD患者、40例OSCC患者及15例口腔黏膜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病理组织中hBD-3与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在不同类型组织标本中的差异,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SCC中hBD-3、NF-κB p65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组及OPMD组(P<0.05),OPMD组高于正常组(P<0.05)。hBD-3与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5)。hBD-3、NF-κB p65与OPMD上皮异常增生相关(P<0.05)。结论hBD-3和NF-κB p65蛋白在口腔黏膜早期癌变过程中表达增高,并有明显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3 核因子-κB p65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药物因素影响的分析
17
作者 李丹丹 于竹君 +1 位作者 聂成 王建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病例共690例,平均完全缓解率为65.94%;16.8%氨基酮戊酸甲酯乳膏组、局部外用组、每周1次组及预激活时间2~4 h组优于其他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66.91%、78.28%及77.54%。结论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有直接影响,从药物改良的角度开发新的口腔ALA制剂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药物因素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新制剂
下载PDF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一琳 吴岚 唐国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前者采用CO2激光联合PDT治疗,后者单一采用CO2激光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第1个月的治疗效果及第3、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对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00%和80%,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内,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烧灼样疼痛、水肿和(或)糜烂,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6个月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CO2激光联合PDT和单一CO2激光治疗口腔白斑病均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且联合疗法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口腔白斑病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