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被引量:30
1
作者 Yao Jianyong Jiao Zongxia +1 位作者 Shang Yaoxing Huang Che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20-733,共14页
Directing to the strong position coupling problem of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EHL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wo estimated nonlinear paramete... Directing to the strong position coupling problem of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EHL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wo estimated nonlinear parameters, viz. the flow gain coefficient of servo valve and total factors of flow-pressure coefficient. Taking trace error of torque control system to zero as control object, this article designs the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which regards torque control output of closed-loop controller converging to zero as the control target, to optimize torque tracking performance.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is a typical case of the torque system which is strongly coupled with a hydraulic positioning system. This article firstly builds and analyz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hydraulic torque and positioning system, then designs an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proves the validity of parameters estimation, and shows the comparison data among three control structures with various typ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ler only, the velocity synchronizing controller plus P1D controller and the proposed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plus PID controll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s' nonlinear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exactl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trace accuracy of the torque system is greatly enhanced by 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 and the torque servo system capability against sudden disturbanc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que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optimal control ADAPTIVE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parameter estimation position disturbance
原文传递
高精度惯性平台十六位置自标定方案 被引量:17
2
作者 孟卫锋 袁爱红 +1 位作者 贾天龙 江一夫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针对惯性平台系统多位置自标定的误差系数个数还较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平台十六位置自标定方案。通过对惯性平台系统惯性器件输出误差模型和惯性器件安装误差的详细分析,推导出了包含51项误差参数的平台系统误差模型。结合方程组有最小... 针对惯性平台系统多位置自标定的误差系数个数还较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平台十六位置自标定方案。通过对惯性平台系统惯性器件输出误差模型和惯性器件安装误差的详细分析,推导出了包含51项误差参数的平台系统误差模型。结合方程组有最小二乘解的理论,提出了适合平台多位置自标定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方法,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平台多位置自标定系统的优化指标。根据此指标,结合平台信息矩阵的特点,得到了一种最优位置组合的数值搜索算法,并得到十六位置自标定方案。仿真结果显示,此十六位置自标定方案可以较高精度的估计出平台系统的全部51项误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用尽可能少的位置来高精度的辨识出尽可能多的平台误差参数是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平台 自标定 最小二乘 最优位置
下载PDF
Φ406端面铣头倒棱机自动送料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3
作者 柴晓艳 余小巧 《重型机械》 2010年第6期41-46,共6页
双工位全自动钢管端面铣头倒棱机可同时对两个钢管进行端面加工,生产效率较高。自动送料机构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ADAMS软件对自动送料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最大升降力减少58.3%,最大推进力减少78.4%。
关键词 优化设计 双工位 自动送料机构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运载火箭迭代制导方法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楠 程文科 王华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控制终端六个状态分量的迭代制导改进方法.针对只能控制发动机推力方向的运载火箭,将俯仰角控制过程分为两段,分别对两个位置分量进行修正,实现对火箭六个状态分量的控制.在火箭到达终点时同时满足了三个速度分量和... 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控制终端六个状态分量的迭代制导改进方法.针对只能控制发动机推力方向的运载火箭,将俯仰角控制过程分为两段,分别对两个位置分量进行修正,实现对火箭六个状态分量的控制.在火箭到达终点时同时满足了三个速度分量和三个位置分量的终端约束,增强了迭代制导方法的自适应性.算例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将制导终端位置偏差减小了一个量级,且未增加迭代制导的计算量,便于箭载计算机软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迭代制导 最优控制 位置修正
下载PDF
无人驾驶车辆横向位置最优跟踪控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子龙 杨汝清 +3 位作者 杨明 王春香 翁新华 刘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1,265,共6页
通过适当的变换将无人驾驶车横向运动学模型简化成一种线性时变模型,且制定出相应的横向位置最优跟踪控制方案,采用该控制方案无论车体在正向和倒向开车的情况下,都得到较好的控制结果,且动态效果好、稳态精度高,并由仿真结果得到了证明.
关键词 无人驾驶车 最优控制 位置跟踪 运动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成年患者PICC导管插入长度与尖端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东霞 张利岩 +3 位作者 姚鼎铭 齐连君 毛莎 孙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4期13-15,19,共4页
目的评估成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最佳长度和身高的相关性以及PICC尖端位置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200例20岁以上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身高分为3组:A组150~1... 目的评估成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最佳长度和身高的相关性以及PICC尖端位置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200例20岁以上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身高分为3组:A组150~160cm;B组161~170cm;C组171~180cm。根据后前位X线胸片比较3组患者左右臂PICC导管的插入长度及尖端位置。结果 3组间左、右两侧PICC置管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内左、右两侧的插入长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导管最佳位置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臂导管最佳位置及位点异常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臂导管走行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左臂(P<0.05)。结论在PICC置管时,应根据患者身高及左右侧选择适宜的置管长度,当选择右臂置管时应注意防止导管走行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最佳长度 身高 异位
下载PDF
一种抗滑桩优化设计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辉 吴雪婷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5-117,共3页
目前抗滑桩桩后推力和桩位的确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以抗滑桩受力分析为核心对这两方面进行了优化;计算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时,考虑抗滑桩对桩后岩土体的作用力;在滑坡稳定区确定桩位时,设桩处推力差值最小点即为抗滑桩的合理位置。并结合工... 目前抗滑桩桩后推力和桩位的确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以抗滑桩受力分析为核心对这两方面进行了优化;计算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时,考虑抗滑桩对桩后岩土体的作用力;在滑坡稳定区确定桩位时,设桩处推力差值最小点即为抗滑桩的合理位置。并结合工程实例运用优化设计理论,治理效果验证了这种优化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优化设计 滑坡 设计推力 桩位
下载PDF
交流伺服系统最优位置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强 贾正春 熊有伦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0,共3页
在自适应速度控制的基础上 ,采用线性二次型的综合方法设计位置环的最优控制 ,给出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试验验证了其优良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最优控制 交流伺服系统 位置控制
下载PDF
CCD交汇测量系统布站方式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晓琴 张林 +1 位作者 袁 夏小虎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3-35,46,共4页
以双CCD技术构成的交汇测量系统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现代靶场中各种动态飞行目标的跟踪测量。在介绍线阵CCD交汇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坐标测量精度与交汇系统各结构参数之间... 以双CCD技术构成的交汇测量系统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现代靶场中各种动态飞行目标的跟踪测量。在介绍线阵CCD交汇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坐标测量精度与交汇系统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系统的布站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靶面尺寸及各结构参数测量误差的前提下,通过仿真计算可以得到使系统坐标测量误差最小的最佳布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测量 优化设计 计算机仿真 布站
下载PDF
基于多波段光源的智能痕迹分色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毅 于瀛 +1 位作者 杨絮 项双喜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针对常规分色摄影技术难以获得清晰可辨的图像信息和丰富的纹理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光源的痕迹分色摄影智能系统。通过STM32、LED、加色效应、互补色原理设计多波段光源模块,解决不同痕迹背景对应单色光的选择问题;通过混合式步... 针对常规分色摄影技术难以获得清晰可辨的图像信息和丰富的纹理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光源的痕迹分色摄影智能系统。通过STM32、LED、加色效应、互补色原理设计多波段光源模块,解决不同痕迹背景对应单色光的选择问题;通过混合式步进电机、DEV8825电机驱动模块和STM32,设计可上下、左右移动的光源模块,解决最佳配光位置的寻找问题;通过改进的FS-SIFT配准算法和引入二代Curvelet融合算法,设计两者相结合的图像处理系统,解决了常规摄影中痕迹提取与图像处理未同步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摄影的痕迹图像,其背景与痕迹间的亮度反差更大,质量更好;经改进的FS-SIFT算法配准及二代Curvelet算法融合处理后,图像标准差平均提升1.25倍,信息熵平均提升1.70倍,平均梯度平均提升1.46倍,所得图像平均信息量和纹理特征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物证 分色摄影 单色光源 最佳位置 FS-SIFT 二代Curvelet
下载PDF
非线性建筑物上的附属结构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国巍 李宏男 柳国环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6-481,共6页
根据抗震规范设计的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会进入屈服阶段,对二次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分析时需要考虑主体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基于此,本文利用随机振动和等效线性化方法推导了由非线性主体结构和支撑于其上的附属结构所组成的二次... 根据抗震规范设计的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会进入屈服阶段,对二次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分析时需要考虑主体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基于此,本文利用随机振动和等效线性化方法推导了由非线性主体结构和支撑于其上的附属结构所组成的二次结构体系的随机响应表达式,以此来分析了主体结构非线性对附属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而以附属结构的均方响应为研究指标,分析了主体结构非线性对附属结构最优位置的影响,并对多个附属结构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结构 非线性 等效线性化 附属结构 最优位置
下载PDF
上腔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最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戚红萍 尤国美 +1 位作者 江子芳 付林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4-1335,134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端位于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减少血栓、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肿瘤患者390例成功行PICC置管的患者,根据体外测量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150例、B组24...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端位于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减少血栓、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肿瘤患者390例成功行PICC置管的患者,根据体外测量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150例、B组240例,A组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内侧再向下反折至胸柄联合处;B组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内侧再向下反折至胸柄联合处下缘和第三肋之间,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定位结果。结果 A组150例患者中PICC导管前端位于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的有123例,占82.0%,B组240例患者有139例,占57.9%,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2.7%,其中感染1例,发生率0.7%,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2.9%,其中感染2例,发生率0.8%。结论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内侧再向下反折至胸柄联合处为目前最佳置管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解剖位置明确、测量较准确、易为临床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体外测量 上腔静脉 最佳位置
原文传递
基于D-最优的惯性平台自标定方案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琪 汪立新 +1 位作者 沈强 秦伟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惯性平台自标定的标定方案设计目前多是依靠经验人为设计,而没有比较系统的标定方案设计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最优理论的惯性平台自标定方案设计方法。首先分析给出了包含36个待估计参数的平台系统误差模型;然后以陀螺仪... 惯性平台自标定的标定方案设计目前多是依靠经验人为设计,而没有比较系统的标定方案设计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最优理论的惯性平台自标定方案设计方法。首先分析给出了包含36个待估计参数的平台系统误差模型;然后以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输出模型为回归模型,将惯性平台自标定看作一个广义的多元回归问题,以D-最优理论为优化准则,提出了并行设计和串行设计两种标定方案设计思路。将得到的优化方案与传统的十六位置标定方案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的陀螺仪误差系数、加速度计误差系数和加速度计安装误差系数标定相对误差都在1%以下,与传统十六位置标定方案的标定精度相当;但优化方案的陀螺仪安装误差标定相对误差在5%左右,远远优于传统十六位置标定方案25%的相对误差;而且优化方案的标定位置更少,能够减少标定时间,验证了标定方案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 惯性平台 自标定 误差模型 最优位置
下载PDF
CCD交汇光靶布站方式的优化设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林 李永新 高云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9期1022-1023,1026,共3页
在介绍CCD交汇光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坐标测量精度与相机系统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光靶的布站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靶面尺寸及各结构参数测量误差的前提下,可以得到使系统坐标测量... 在介绍CCD交汇光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坐标测量精度与相机系统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光靶的布站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靶面尺寸及各结构参数测量误差的前提下,可以得到使系统坐标测量误差最小的最佳布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光靶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布站
下载PDF
改进多样性和局部优化能力的引力搜索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蕾 潘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73-178,共6页
针对引力搜索算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弱,搜索过程容易出现早熟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多样性和局部优化能力协同优化的引力搜索算法。将粒子群算法中局部最优解和细菌趋化中排斥操作的概念引入到引力搜索算法中,通过帮助粒子接近最优位置和逃... 针对引力搜索算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弱,搜索过程容易出现早熟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多样性和局部优化能力协同优化的引力搜索算法。将粒子群算法中局部最优解和细菌趋化中排斥操作的概念引入到引力搜索算法中,通过帮助粒子接近最优位置和逃离最差位置,改进了搜索算法中粒子的局部优化能力及种群多样性,并使用标准函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的平衡,最大程度地保持种群多样性,提高算法搜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搜索算法 细菌趋化 排斥操作 多样性 局部搜索 最优位置
下载PDF
输水洞径对调压室最佳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鹏 李洪任 +2 位作者 许小华 王小笑 邓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7,126,共4页
鉴于在输水管道上移动调压室位置可使涌浪压力与水锤压力彼此相互消长,当两者相等即对应了调压室最佳位置。以原输水洞径不变对应的最佳位置为前提,采用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直径的改变对调压室最... 鉴于在输水管道上移动调压室位置可使涌浪压力与水锤压力彼此相互消长,当两者相等即对应了调压室最佳位置。以原输水洞径不变对应的最佳位置为前提,采用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直径的改变对调压室最佳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水隧洞直径的减小,调压室需左移远离厂房以恢复到最佳位置,且移动前后蜗壳末端压力差值呈增长趋势,但变幅较小;而随着压力管道直径的减小,调压室需右移靠近厂房以恢复平衡,且压力差值较前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洞径 蜗壳末端压力 平衡体系 最佳位置
下载PDF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位置的虚假数据过滤的建模与仿真(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雄 黎梨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5,共9页
攻击者可以通过妥协节点往传感器网络中注入虚假数据。已有安全机制无法检测由一组妥协节点协同伪造的虚假数据,且部分稀疏区域的事件无法顺利上报到sink。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的过滤方案PFS。推导出最优覆盖度ω,并基于该结论部署节点。... 攻击者可以通过妥协节点往传感器网络中注入虚假数据。已有安全机制无法检测由一组妥协节点协同伪造的虚假数据,且部分稀疏区域的事件无法顺利上报到sink。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的过滤方案PFS。推导出最优覆盖度ω,并基于该结论部署节点。节点在部署后将位置分发给部分其它节点。每个数据报告必须附带t个不同的消息验证码MAC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s)以及各检测节点的位置。各转发节点同时对MAC和位置的正确性,以及位置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分析及仿真表明,PFS在覆盖效率,妥协容忍以及过滤性能方面均优于已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虚假数据注入 最优覆盖 位置 妥协容忍
下载PDF
光电跟踪最优控制的简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成龙 姜宏滨 卞洪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2,共3页
在光电实时跟踪系统中要求响应的时间短、跟踪误差小 ,采用速度环和位置环的串级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本文应用一种现代最优控制理论对光电系统位置环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最优跟随器的线性二次型(LQ)性能指标得出最优调节器和前置... 在光电实时跟踪系统中要求响应的时间短、跟踪误差小 ,采用速度环和位置环的串级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本文应用一种现代最优控制理论对光电系统位置环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最优跟随器的线性二次型(LQ)性能指标得出最优调节器和前置滤波器 ,结合实际目标的机动性和系统的限制对滤波器进行必要的简化。MAT LAB仿真的结果表明 ,此方法设计的系统过渡时间短、跟踪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线性二次型 串级控制 最优控制 位置环 光电跟踪系统 目标跟踪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交换乘查询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飞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公交网络模型,以"最少换乘次数"和"最小乘车时间"为公交换乘查询的目标,在Visual Basic 6.0编程环境下利用GIS组件MapX实现公交换乘查询系统,为出行者的出行提供决策辅助。
关键词 GIS 最少换乘次数 最小乘车时间 最优方案 定位
下载PDF
基于特征向量法的电池储能装置最佳安装地点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冰心 王德林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3,89,共6页
建立一种电池储能装置(CBEST)的数学模型,分析CBEST的安装地点对其功率补偿效果的影响,以选择CBEST的最佳安装地点;在PSS/E中利用自定义模块建立CBEST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小信号分析法分析特征向量法用于储能选址的可行性,并给出特... 建立一种电池储能装置(CBEST)的数学模型,分析CBEST的安装地点对其功率补偿效果的影响,以选择CBEST的最佳安装地点;在PSS/E中利用自定义模块建立CBEST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小信号分析法分析特征向量法用于储能选址的可行性,并给出特征向量模值的计算过程。IEEE 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特征向量指标用于储能选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储能 最佳位置 特征向量法 PSS/E自定义模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