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稀疏孔径系统的成像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大勇 韩骥 +3 位作者 刘汉承 伏西洋 郭红锋 陶世荃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对典型阵列结构的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成像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采用基于光学实验测量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完成了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成像实验的图像复原处理.针对复杂目标成像,为了评价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最终成像的整体质量,不仅考虑系... 对典型阵列结构的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成像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采用基于光学实验测量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完成了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成像实验的图像复原处理.针对复杂目标成像,为了评价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最终成像的整体质量,不仅考虑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指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成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数值仿真结果和光学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相关系数的成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实验说明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成像质量可以达到其等效单个大孔径成像系统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 稀疏孔径系统 相关系数 图像复原
下载PDF
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孙鑫喆 唐声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遥感技术自诞生以来对于我们从宏观尺度上认识地质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制造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取了大量的全球范围的遥感数据,质量也随着传感器的进步有了很大的提高。文中在简要梳理遥... 遥感技术自诞生以来对于我们从宏观尺度上认识地质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制造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取了大量的全球范围的遥感数据,质量也随着传感器的进步有了很大的提高。文中在简要梳理遥感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详细阐述了Landsat、SPOT、Quick Bird等几个对于活动构造解译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卫星和影像的参数,并系统回顾了光学影像解译随着分辨率发展而取得的进步;简单介绍了当前最新的光学影像对比技术;此外还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的精细地貌填图技术取得的成果,对遥感技术在未来活动构造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光学遥感 空间分辨率 光学影像对比技术 Landsat卫星 SPOT卫星 QuickBird卫星
下载PDF
光学稀疏孔径系统复合阵列构造对系统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娟 王大勇 +2 位作者 张亚新 耿则勋 陶世荃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4-939,共6页
复合孔径阵列结构是通过复制子孔径来扩展阵列大小以得到甚高分辨率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光学稀疏孔径系统的成像特征给出一种改进的信噪比(SNR)评价方法。在典型环形、典型Golay-6型和典型Y型阵列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复合孔... 复合孔径阵列结构是通过复制子孔径来扩展阵列大小以得到甚高分辨率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光学稀疏孔径系统的成像特征给出一种改进的信噪比(SNR)评价方法。在典型环形、典型Golay-6型和典型Y型阵列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复合孔径阵列构造方式。分析了6种复合阵列结构的调制传递函数,并以遥感影像为扩展物体进行光学成像实验,最后运用相关系数和改良后的信噪比对成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阵列的结构决定了系统成像质量的好坏,子阵列构造方式只能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图像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孔径主阵列,子阵列构造方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不具有一致规律。应针对主阵列结构的特征去选择其子阵列的构造方式.做到阵列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 稀疏孔径 阵列结构设计 信噪比 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动载体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精度的检测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辉 郎小龙 +1 位作者 李志强 孙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31-2137,共7页
提出一种动载体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精度的检测方法。介绍了光学测量原理,讨论了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精度检测系统的实施路线,并对该系统使用的自准直光学成像系统、高速数字CMOS相机和光斑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由安装在光电平台照准架上的平... 提出一种动载体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精度的检测方法。介绍了光学测量原理,讨论了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精度检测系统的实施路线,并对该系统使用的自准直光学成像系统、高速数字CMOS相机和光斑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由安装在光电平台照准架上的平面反射镜反映光电平台视轴指向角度的变化,用高速数字CMOS相机采集图像,并通过计算图像之间归一化的互功率谱和采用相位相关配准算法检测光斑的亚像元级位移量实现了光电平台视轴指向角度的精确测量。将该方法应用于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精度检测系统进行Leica经纬仪标定实验,结果显示,在视场检测范围为±1°、图像采样频率为500frame/s时,检测误差<2μrad,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动态测量并满足高精度、大视场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平台 视轴稳定精度 相位相关 视场角 亚像元
下载PDF
光电图像质量客观度量准则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方明 王晓蕊 张建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阐述了图像质量客观度量准则的概念,给出了4种典型客观度量准则:归一化最小方差、保真度、相关度和信息率的性能评价函数,理论推导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光电成像系统的能量分辨率损失和空间分辨率损失仿真图像,计算并比较了4种客... 阐述了图像质量客观度量准则的概念,给出了4种典型客观度量准则:归一化最小方差、保真度、相关度和信息率的性能评价函数,理论推导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光电成像系统的能量分辨率损失和空间分辨率损失仿真图像,计算并比较了4种客观度量的输出结果,验证了客观度量函数在性能评价中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客观度量准则 保真度 相关度 信息率
下载PDF
信息光学成像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特邀)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申生 胡晨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56,共22页
从信息论的视角理解、研究、优化光学成像系统是成像科学自信息论诞生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一直在取得一系列相应的进展。但是,由于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物面至像面的"固定点到点"所见即所得的图像信息采集模式,使得基于信... 从信息论的视角理解、研究、优化光学成像系统是成像科学自信息论诞生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一直在取得一系列相应的进展。但是,由于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物面至像面的"固定点到点"所见即所得的图像信息采集模式,使得基于信息论的传统光学成像研究更多的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对实际应用系统的优化设计更多的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难以在成像功能上有实质性的突破。随着现代光场调控技术和基于光场高阶关联的新概念光学成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能够在成像过程中利用可控的光场时空涨落对目标图像进行编码,这对从信息论的角度理解和优化光学成像系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也为信息光学成像这一研究方向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文中将回顾自信息论提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信息光学成像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并结合目前光学成像的最新进展讨论其若干研究现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 信息论 光场高阶关联 现代光场调控技术 光场时空涨落
下载PDF
光学稀疏孔径成像系统复合阵列设计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娟 王大勇 +2 位作者 万玉红 江竹青 陶世荃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67-1971,共5页
在典型环形、典型Golay-6型和典型Y型阵列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复合孔径阵列构造方式.利用仿真实验对系统进行模拟成像及图像重构,并运用相关系数对成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孔径阵列,构造方式对成像质量的... 在典型环形、典型Golay-6型和典型Y型阵列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复合孔径阵列构造方式.利用仿真实验对系统进行模拟成像及图像重构,并运用相关系数对成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孔径阵列,构造方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不具有一致规律;应针对主阵列结构的特征去选择其子阵列的构造方式,做到阵列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孔径 光学成像系统 复合孔径阵列 相关系数 仿真
下载PDF
太赫兹量子关联成像和量子点探测器发展现状及计量技术展望
8
作者 李宏光 王元博 廖文焘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量子技术与太赫兹技术等前沿学科的交叉研究,催生出太赫兹量子关联相机、量子点探测器等颠覆性新体制器件,拓展了新质新域国防应用空间。相比于传统成像方式,基于量子技术的太赫兹量子关联成像在成像速度、成像分辨率等方面表现出独特... 量子技术与太赫兹技术等前沿学科的交叉研究,催生出太赫兹量子关联相机、量子点探测器等颠覆性新体制器件,拓展了新质新域国防应用空间。相比于传统成像方式,基于量子技术的太赫兹量子关联成像在成像速度、成像分辨率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太赫兹量子关联成像系统基于太赫兹发射源、探测系统、掩膜、算法等实现压缩感知、时间分辨、傅里叶等成像技术。另外,对太赫兹量子关联成像系统和量子点探测器进行了综述,并探讨相应的太赫兹量子关联成像、太赫兹量子点探测器的测量校准技术研究,提出计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太赫兹量子探测和成像计量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成像 关联成像 量子点成像 量子点及阵列源 校准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光学遥感影像亚像素相关的边坡监测——以溪洛渡电站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江 李才艺 +2 位作者 高红旗 徐卫红 向南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108,共7页
水电站高边坡监测是水电站灾害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基于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库区滑坡监测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卫星影像亚像素相关性算法获取地表形变位移场,能够克服SAR影像失相关因素,在水电站边坡监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水电站高边坡监测是水电站灾害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基于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库区滑坡监测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卫星影像亚像素相关性算法获取地表形变位移场,能够克服SAR影像失相关因素,在水电站边坡监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溪洛渡电站2015-2019年5期Google Earth影像和2019-2022年4期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相位相关算法计算了边坡形变量,通过构建一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去除轨道误差等趋势性误差,获取了2016、2017和2019年溪洛渡电站下游边坡形变值。分析显示,两种影像提取得到的边坡形变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与谷幅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本文结果验证了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将亚像素相关性匹配技术运用于大型水电站边坡形变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监测 光学遥感影像 亚像素相关 趋势误差
下载PDF
COSI-Corr技术在风沙地貌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及精度检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梅 罗万银 车雪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8,共8页
沙丘移动与形态监测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测量方法对大范围的风沙地貌进行动态监测存在很大的困难。光学影像配准与关联(Co-registration of Optically Sensed Images and Correlation,COSI-Corr)技术的出现为区域风沙地貌... 沙丘移动与形态监测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测量方法对大范围的风沙地貌进行动态监测存在很大的困难。光学影像配准与关联(Co-registration of Optically Sensed Images and Correlation,COSI-Corr)技术的出现为区域风沙地貌的动态演化与监测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讨论了COSI-Corr技术在沙丘移动和形态监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无人机野外地面实测结果检验了COSI-Corr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沙丘背风坡底缘COSI-Corr测量精度最高,月测量误差0.01~0.53 m,达到影像分辨率的1/30像元;在沙丘背风坡底缘,COSI-Corr测量精度与沙丘底面积呈线性关系,底面积越大,COSI-Corr测量误差越大;个别沙丘脊线部位出现极大异常点,与沙丘脊线部位的光噪影响有关。COSI-Corr技术在风沙地貌监测中尚属起步阶段,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检验和改进,但它确实极大提高了野外风沙地貌动态监测的效率,为研究大尺度范围内风沙地貌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的风沙地貌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影像配准与关联(COSI-Corr) 区域风沙地貌 形态监测 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