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表型平台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4
1
作者 张慧春 周宏平 +2 位作者 郑加强 葛玉峰 李杨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共17页
近年来,植物基因组得到迅猛发展,但因缺乏足够的表型数据而限制了人类解析数量性状遗传学的能力。通过开发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和进行图像分析可以加以解决。高通量、自动化、高分辨率的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与分析技术对于加快植物改... 近年来,植物基因组得到迅猛发展,但因缺乏足够的表型数据而限制了人类解析数量性状遗传学的能力。通过开发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和进行图像分析可以加以解决。高通量、自动化、高分辨率的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与分析技术对于加快植物改良和育种、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至关重要。将植物表型平台信息采集平台与分析技术用于解析基因组信息,定量研究与生长、产量和适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复杂性状,是建立植物生长模型和采集农作物高维、丰富表型数据集的重要途径,能够满足填补基因组信息与植物表型可塑性之间空白的需要。阐述了基于光学成像的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与图像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室内、田间不同的使用环境出发,根据不同搭载方式,总结分析了各表型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最后,分析了目前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与分析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与展望:开发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的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将植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融入植物表型信息采集平台中;开发针对林木的表型信息采集平台;对传感器获取的表型数据进行更好的集成与挖掘;采用无损原位根系信息采集技术得到植物地下部分的表型数据;构建表型数据统一开放的标准,进行学科交叉的深度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 表型平台 高通量 光学成像 图像采集 图像分析技术
下载PDF
深度学习下的计算成像:现状、挑战与未来 被引量:45
2
作者 左超 冯世杰 +2 位作者 张翔宇 韩静 陈钱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64,共26页
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已经由传统的强度、彩色成像发展进入计算光学成像时代。计算光学成像基于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等理论对场景目标经光学系统成像再到探测器采样这一完整图像生成过程建立精确的正向数学模型,再求解该正向成像模型所对... 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已经由传统的强度、彩色成像发展进入计算光学成像时代。计算光学成像基于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等理论对场景目标经光学系统成像再到探测器采样这一完整图像生成过程建立精确的正向数学模型,再求解该正向成像模型所对应的"逆问题",以计算重构的方式来获得场景目标的高质量图像或者传统技术无法直接获得的相位、光谱、偏振、光场、相干度、折射率、三维形貌等高维度物理信息。然而,计算成像系统的实际成像性能也同样极大程度地受限于"正向数学模型的准确性"以及"逆向重构算法的可靠性",实际成像物理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与高维病态逆问题求解的复杂性已成为这一领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为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不同于传统计算成像方法所依赖的物理驱动,深度学习下的计算成像是一类由数据驱动的方法,它不但解决了许多过去计算成像领域难以解决的难题,还在信息获取能力、成像的功能、核心性能指标(如成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灵敏度等)上都获得了显著提升。基于此,首先概括性介绍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光学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最新成果,然后分析了当前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光学成像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计算成像 深度学习 光学成像 光信息处理
原文传递
计算光学成像:何来,何处,何去,何从? 被引量:38
3
作者 左超 陈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330,共181页
计算光学成像是一种通过联合优化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以实现特定成像功能与特性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并不是光学成像和数字图像处理的简单补充,而是前端(物理域)的光学调控与后端(数字域)信息处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照明、成像系统进行光学... 计算光学成像是一种通过联合优化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以实现特定成像功能与特性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并不是光学成像和数字图像处理的简单补充,而是前端(物理域)的光学调控与后端(数字域)信息处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照明、成像系统进行光学编码与数学建模,以计算重构的方式获取图像与信息。这种新型的成像方式将有望突破传统光学成像技术对光学系统以及探测器制造工艺、工作条件、功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在功能(相位、光谱、偏振、光场、相干度、折射率、三维形貌、景深延拓,模糊复原,数字重聚焦,改变观测视角)、性能(空间分辨、时间分辨、光谱分辨、信息维度与探测灵敏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现阶段,计算光学成像已发展为一门集几何光学、信息光学、计算光学、现代信号处理等理论于一体的新兴交叉技术研究领域,成为光学成像领域的国际研究重点和热点,代表了先进光学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内外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投身其中,使该领域全面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局面。作为本期《红外与激光工程》——南京理工大学专刊“计算光学成像技术”专栏的首篇论文,本文概括性地综述了计算光学成像领域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所依赖的核心赋能技术,以求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成像 计算摄像 光学成像 光学传感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袁韬 薛平 +2 位作者 谌一 陈炜 陈瓞延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386-1389,共4页
介绍了作者研究建立的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系统, 给出了利用该系统得到的实际生物样品光学相干层析图像, 并对系统性能和结果作了分析, 讨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些因素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光学成像系统 低相干反射
原文传递
GIS中SF_6气体泄漏光学检测新技术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变桃 肖登明 尹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介绍了3种可用于定位检测GIS中SF6气体泄漏的光学成像技术。这些技术能使操作者看到泄漏气体清晰图像,快速识别泄漏源;其远距离识别和瞬时检测能力使检测者可以快速大范围地扫描GIS,泄漏能被立即识别。相对于传统的非在线检测和其它在... 介绍了3种可用于定位检测GIS中SF6气体泄漏的光学成像技术。这些技术能使操作者看到泄漏气体清晰图像,快速识别泄漏源;其远距离识别和瞬时检测能力使检测者可以快速大范围地扫描GIS,泄漏能被立即识别。相对于传统的非在线检测和其它在线检测技术来说,光学成像技术在SF6气体泄漏检测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气体泄漏 光学检测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宇 姚建铨 +2 位作者 王瑞康 张帆 王鹏 《光学仪器》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介绍了光学相干层析 ( OCT)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阐述了自行研究建立的OCT系统 ,给出了利用该系统得到的实际生物样品光学相干层析图像 ,对系统性能和结果作了分析 。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迈克尔逊干涉仪 光学成像 低相干干涉 OCT
下载PDF
前视井下电视和数字钻孔摄像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秦英译 王川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834-2840,共7页
利用前视井下电视和数字钻孔摄像,分别从前视和侧视对整个钻孔的360°孔壁进行连续摄像;通过图像特征对孔内现象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发现其具有高分辨率、高井壁覆盖率和直观可信等特征。根据两种技术在地质现象、工程活动、溶... 利用前视井下电视和数字钻孔摄像,分别从前视和侧视对整个钻孔的360°孔壁进行连续摄像;通过图像特征对孔内现象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发现其具有高分辨率、高井壁覆盖率和直观可信等特征。根据两种技术在地质现象、工程活动、溶蚀及破碎带观察等方面的应用结果,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发现二者互补性较好。在比较数字钻孔摄像与钻探、电磁波CT、弹性波声波等其他钻孔测试手段的优缺点后,提出充分发挥数字钻孔摄像对钻孔观察的高精度和全孔覆盖率等特点,同时利用电磁波CT的孔间地层延伸测试结果,对地质构造(如破碎带)在钻孔群间的发育情况进行三维空间上的分析。数字钻孔摄像可生成任意长度的孔壁图像,解决了前视井下电视的图像表现深度不可变的问题,可为其他钻孔测试手段资料解释提供佐证。用数字钻孔摄像孔壁展开图上破碎区域面积占图像总面积的百分比可定量描述破碎程度。在较破碎段孔壁展开图像上计算面积,发现图中完整区域与占全图的面积之比与基于岩芯长度之比的岩芯采取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摄像 井下电视 光学成像 全景图像 数字孔壁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和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在空间和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姚保利 雷铭 +10 位作者 薛彬 郜鹏 严绍辉 赵惠 赵卫 杨建峰 樊学武 邱跃洪 高伟 赵葆常 李英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07-1618,共12页
大到天文光学望远镜观察浩瀚的宇宙,小到光学显微镜探察细微的纳米世界,光学成像技术在人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奥秘的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看得更远、看得更细、看得更清楚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光学理论已证明所有经典光学... 大到天文光学望远镜观察浩瀚的宇宙,小到光学显微镜探察细微的纳米世界,光学成像技术在人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奥秘的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看得更远、看得更细、看得更清楚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光学理论已证明所有经典光学系统都是一个衍射受限系统,即光学系统空间分辨率的物理极限是由光的波长和系统的相对孔径(或数值孔径)决定的.能否突破这个极限?能否不断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分辨率?围绕着这个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展的各种光学高分辨和超分辨成像技术,及其在空间探测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 超分辨 光学成像 空间光学遥感 显微成像
下载PDF
国外侦察卫星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巍 周润松 《航天器工程》 2007年第2期30-40,共11页
介绍了各国和地区的在轨侦察能力、在研的卫星系统,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最后总结了各国侦察卫星发展概况。
关键词 侦察卫星 光学成像 雷达成像 发展计划
下载PDF
OCT技术及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新文 王惠南 陶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光学相干层析(OCT)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能对活体组织内部微小结构进行实时、在体、高分辨率的断层成像,从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疾病诊断手段。目前基于OCT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检查。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光学成像 疾病诊断 成像技术 活体组织 微小结构
下载PDF
空间光学遥感系统全链路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阮宁娟 庄绪霞 +1 位作者 李妥妥 满益云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3年第6期36-43,共8页
针对空间光学遥感系统全链路仿真中的建模、验模和应用分析的问题,文章依据光学遥感成像机制,将遥感成像链路分为信号链路、传递链路和噪声链路,分别建立了调制传递函数模型和信噪比模型。利用分环节验证和系统精度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验... 针对空间光学遥感系统全链路仿真中的建模、验模和应用分析的问题,文章依据光学遥感成像机制,将遥感成像链路分为信号链路、传递链路和噪声链路,分别建立了调制传递函数模型和信噪比模型。利用分环节验证和系统精度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模型精度,基于商业设计软件、手册、实验室测试数据等不同形式进行分环节验证,基于仿真数据与在轨成像数据对比来实现系统精度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调制传递函数全链路模型精度优于80%,信号模型精度优于82%。依据验证后的成像仿真模型,开展在轨成像参数调整仿真分析,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成像提出在轨增益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 全链路仿真 精度验证 应用分析 航天遥感
下载PDF
基于成像机理的小波包变换多聚焦图像融合 被引量:7
12
作者 那彦 殷廷瑞 杨万海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由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聚焦范围有限 ,因而在成像过程中 ,除聚焦良好的物体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外 ,该物体前后一定距离外的所有物体都将呈现不同程度的模糊。为了获得场景内所有物体均清晰的图像 ,在分析了多聚焦图像成像机理的基础上 ,提... 由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聚焦范围有限 ,因而在成像过程中 ,除聚焦良好的物体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外 ,该物体前后一定距离外的所有物体都将呈现不同程度的模糊。为了获得场景内所有物体均清晰的图像 ,在分析了多聚焦图像成像机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融合方法。它是将成像系统先聚焦在一部分对象上 ,得到其清晰的图像 ;然后再将其聚焦在另一部分对象上 ,得到另一清晰的图像 ;最后把这两幅实验图像加以融合 ,从而获得场景内所有物体均清晰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融合方法能够将信号的频带进行多层次划分 ,对高频成分也能进一步地分解 ,可有效综合多聚焦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变换 光学成像 图像融合
下载PDF
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过程的在体内源光信号成像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鹏程 陈尚宾 +1 位作者 骆卫华 骆清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5-611,共7页
皮层扩散性抑制 (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 ,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理模型 .而CSD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皮层血液动力学变化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利用高分辨的内源光信号成像技术 ,在体观测了大鼠CSD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皮层扩散性抑制 (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 ,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理模型 .而CSD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皮层血液动力学变化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利用高分辨的内源光信号成像技术 ,在体观测了大鼠CSD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5 4 0nm及 6 6 0nm波长皮层反射内源光信号变化的时空动力学特征 ,分析讨论了引起这一内源光信号变化可能的内在生理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 ,CSD诱发的内源光信号变化呈现多时相的特点 ,其传播由刺激中心以同心圆的样式向周围扩散 ,速度约为 (3 7± 0 4 )mm/min .对于 5 4 0nm ,CSD引起了皮层反射光强的降低 [幅度 (- 2 1± 1 2 ) % ,持续时程 (16 2± 3 8)s],升高 [幅度 (2 9± 1 6 ) % ,持续时程(13 8± 2 2 )s ],再降低 [幅度 (- 14 2± 4 5 ) % ,持续时程 (40 6± 8 4 )s]和再升高持续时程 [(14 6 2± 4 0 3)s ],同时观测到软脑膜动脉的大幅度舒张 ,血管管径变化峰值增大了 (6 9 2± 2 6 1) % .而对于 6 6 0nm ,内源光信号变化的时间特性在皮质区主要表现为反射光强的增大 [幅度 (3 8± 0 6 ) % ,持续时程 (17 9± 5 1)s],减小[幅度 (- 3 0± 1 7) % ,持续时程 (43 3± 6 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皮层扩散性抑制 内源光信号 光学成像 神经元 去极化
下载PDF
肿瘤新生血管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易萍 李子樵 +1 位作者 练子富 许清芳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4-317,共4页
肿瘤新生血管是肿瘤营养物质以及代谢产物与机体交换的通路,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对肿瘤的生长、恶化、转移、分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肿瘤血管的概念及其检测为出发点,介绍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特点和检测意义;着重从肿瘤微血管密... 肿瘤新生血管是肿瘤营养物质以及代谢产物与机体交换的通路,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对肿瘤的生长、恶化、转移、分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肿瘤血管的概念及其检测为出发点,介绍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特点和检测意义;着重从肿瘤微血管密度、超声成像、光学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等4个方面综述了肿瘤新生血管检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微血管密度 超声成像 光学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imaging of amyloid plaq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11
15
作者 Hongjuan Tong Kaiyan Lou Wei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5-33,共9页
One of the early 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Alzheimer's disease(AD) is the deposition of amyloid-β(Aβ) plaques in the brain. There has been a tremendous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β plaques imaging probes f... One of the early 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Alzheimer's disease(AD) is the deposition of amyloid-β(Aβ) plaques in the brain. There has been a tremendous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β plaques imaging prob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D in the past decades. Optical imaging, particularly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 imaging, has emerged as a safe, low cost, real-time, and widely available technique, providing an attractive approach for in vivo detection of Aβ plaques among many different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development of NIRF Aβ probes and their in vitro and in vivo applications with special focus on design strategies and optical, binding, and brain-kinet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Blood-brain barrier Fluorescence prob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optical imaging Amyloid-β plagues
原文传递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ultimodality fluorescence imaging probes 被引量:8
16
作者 Jianhong Zhao Junwei Chen +5 位作者 Shengnan Ma Qianqian Liu Lixian Huang Xiani Chen Kaiyan Lou Wei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20-338,共19页
Multimodality optical imaging probes have emerged as powerful tools that improve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important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of opt... Multimodality optical imaging probes have emerged as powerful tools that improve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important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of optical fluorescence imaging(OFI) prob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 such a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 and photoacoustic imaging(PAI). The imaging technologi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techniques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multimodality optical imaging probe development. The emphasis of this account is placed on how design strategies are currently implemented to afford physicochemically and biologically compatible multimodality optical fluorescence imaging probes. We also present studies that overcame intrinsic disadvantages of each imaging technique by multimodality approach with improved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imaging FLUORESCENCE MULTIMODALITY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NANOPROBE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 graphy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hotoacoustic imaging
原文传递
样品散射对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光谱形状和深度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昕 王向朝 +3 位作者 步鹏 李中梁 南楠 黄炳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6,共6页
研究了样品散射性质对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干涉谱信号和深度分辨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样品散射使干涉谱信号的强度分布发生改变且向长波方向偏移,进而降低了成像的深度分辨率;样品的散射系数越大、深度越深,偏移越严重,... 研究了样品散射性质对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干涉谱信号和深度分辨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样品散射使干涉谱信号的强度分布发生改变且向长波方向偏移,进而降低了成像的深度分辨率;样品的散射系数越大、深度越深,偏移越严重,深度分辨率降低越多;使用相应的校正函数可以提高深度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光学成像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散射 分辨率
原文传递
光学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帅 苏杭 +1 位作者 黄星灿 刘剑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5-1248,共14页
连续监测血糖浓度是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前提,无创伤性血糖浓度检测方法备受关注。近几十年来,随着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基于光学的无创伤性血糖浓度检测方法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实现临床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偏振光旋光法... 连续监测血糖浓度是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前提,无创伤性血糖浓度检测方法备受关注。近几十年来,随着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基于光学的无创伤性血糖浓度检测方法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实现临床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偏振光旋光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法、红外光谱法等主流光学无创血糖检测方法,重点对其基本原理、测量优势、测量精度、存在问题与可能解决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对比发现红外光谱法在测量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指出未来还需从提高仪器信噪比、消除背景干扰以及建立更加普适的校正模型等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医用光学 偏振旋光法 光学成像 光谱分析
下载PDF
以透明脑,观澄明心——斑马鱼神经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尚春峰 穆宇 杜久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236,共14页
斑马鱼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模式脊椎动物,具有脊椎动物保守的神经系统构造和丰富的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在体电生理、光学成像、遗传工程等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幼龄斑马鱼因其脑部透明、结构简单的特点,日益成为从突触、神经元、环路到行为等... 斑马鱼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模式脊椎动物,具有脊椎动物保守的神经系统构造和丰富的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在体电生理、光学成像、遗传工程等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幼龄斑马鱼因其脑部透明、结构简单的特点,日益成为从突触、神经元、环路到行为等多层次,在全脑尺度上探究神经系统功能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斑马鱼在感觉信息处理、运动控制、学习与神经可塑性等方向上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新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展望.随着研究思路的深化和实验手段的推陈出新,斑马鱼模式动物必将成为探索脑工作原理之利器,为神经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神经系统 视觉 嗅觉 行为 学习 电生理 光学成像
原文传递
卫星平台运动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系统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范斌 于起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2,共7页
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过程中,卫星平台的不稳定性将影响相机成像质量。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动态降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就面阵凝视模式、线阵推扫模式及时间延迟积分(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TDI)推扫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动态成像仿真模... 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过程中,卫星平台的不稳定性将影响相机成像质量。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动态降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就面阵凝视模式、线阵推扫模式及时间延迟积分(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TDI)推扫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动态成像仿真模型,以此模拟不同情况下的退化结果。以高分辨率遥感相机为对象,开展多种情况下的仿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同等平台运动条件下,TDI推扫模式下的图像质量下降更明显;分辨率越高,像质对平台振动的响应灵敏度越高。最后结合仿真模型及图像评价参量,建立起空间分辨率与平台颤振指标之间的关系,给出不同空间分辨率下的平台运动误差阈值,为平台振动抑制和补偿提供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运动 光学成像 高分辨率 仿真模型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