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ed Macular Vascular Density in Myopic Eyes 被引量:22
1
作者 Hua Fan Hao-Yu Chen +8 位作者 Hong-Jie Ma Zheng Chang Hai-Quan Yin Danny Siu-Chun Ng Carol Y Cheung Shan Hu Xiang Xiang Shi-Bo Tang Shuang-No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45-451,共7页
Backgrou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vasculature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myopia have been observed by Doppler ultrasound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however, these studies have limitations. Dopple... Backgrou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vasculature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myopia have been observed by Doppler ultrasound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however, these studies have limitations. Doppler ultrasound provides low-resolution images which are mainly obtained from visualized large vessels, and FFA is an invasive examination.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giography is a noninvasive,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 for vascular dens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vascular density in myopic eyes using OCT angiography.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cludes a total of 91 eyes ~Yom 47 participants including control, moderate, and high myopia that were evaluated by OCT angiography. Patients with myopia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Refractive Department, Shenzhen Aier Eye Hospital, from August 5, 2015 to April 1, 2016. Emmetropic eyes were from healthy volunteers. The vascular density at macula and optic disc regions, ganglion cell complex (GCC) thickness,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axial length (AL) and refractive error were analyze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Both superficial and deep macular vascular density were highest in control (25.64% ± 3.76% and 37.12% ± 3.66%, respectively), then in moderate myopia (21.15% ± 5.33% and 35.35% ± 5.50%, respectively), and lowest in high myopia group ( 19.64% ± 3.87% and 32.81% ± 6.29%, respectively) (F =13.74 and 4.57, respectively; both P 〈 0.001). Both superficial (β = -0.850 and 0.460, respectively) and deep (β = -0.766 and 0.396, respectively) macular vascular dens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AL and spherical equivalent (all P 〈 0.001 ). Superficial macular vascular density was associated with GCC thickness (β = 0.244, P = 0.040), independent of spherical equivalent. The v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PIA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Vascular Density
原文传递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文斌 曾司彦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是眼科发展最迅速的检查之一,而OCT血管成像是近年来OCT发展的新兴领域,是目前唯一无创、无需造影剂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眼底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随诊等方面,在眼科疾病的诊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分频增幅去相干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眼科辅助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火成栋 张文芳 +1 位作者 杨义 李玉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8,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致盲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众多,比如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检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致盲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众多,比如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检查、多焦视网膜电图等。近些年许多新兴的检查手段也不断涌现并且逐步应用于临床诊断,比如OCT血流成像技术(OCTA)等。这些检查方法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这些现有的检查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荧光素钠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OCT血流成像技术 视野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沫 魏世辉 徐全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9-473,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成像、分层成像,并同时提供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信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但是OCTA技术处于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成像、分层成像,并同时提供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信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但是OCTA技术处于其发展初期阶段,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复习了大量国内外有关OCTA的临床研究,就其对视网膜和视神经解剖结构的新探索、对临床疾病诊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以加深眼科医师对该技术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视盘
下载PDF
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基于OCTA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海东 方伟 +4 位作者 吴素兰 廉恒丽 徐小琼 董思思 沈丽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y,RVD)的改变。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y,RVD)的改变。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2型糖尿病且伴NPDR的患者28例45眼(NPDR组),以及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体检者20人40眼(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分频幅去相关血流成像算法OCTA检查,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 mm×3 mm范围视网膜,自动获取黄斑旁中心凹区(中心1~3 mm)浅层和深层RVD并进行比较。结果NPDR组黄斑旁中心凹区RVD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浅层下降6.47%(43.54±4.43)%、(46.55±4.13)%,深层下降6.06%(45.62±5.87)%、(48.56±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浅层RVD各象限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侧(42.34±4.40)%、(46.06±3.85)%,上方(44.33±5.57)%、(47.92±4.26)%,鼻侧(42.96±4.50)%、(45.50±4.31)%,下方(44.58±4.45)%、(46.88±4.94)%,均为P<0.05,其中颞侧RVD下降幅度最大(8.07%)。NPDR组深层RVD各象限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上方象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45.43±6.30)%、(47.82±5.54)%,P=0.068,其他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侧(45.84±5.71)%、(49.54±4.86)%,鼻侧(46.53±5.91)%、(49.45±5.29)%,下方(44.62±6.64)%、(47.43±5.91)%,均为P<0.05,其中颞侧RVD下降幅度最大(7.48%)。结论NPDR患者存在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损害,颞侧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 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眼部血管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姣 王佳琳 +1 位作者 王艳玲 陈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血管密度是能够量化评估眼部血流状态的客观指标,对探索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管密度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青光眼、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 血管密度是能够量化评估眼部血流状态的客观指标,对探索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管密度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青光眼、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近视与弱视、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患者进行血管密度测量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科疾病
下载PDF
2019年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解读——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克岩 王敏 徐格致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38-444,共7页
2019年底美国眼科学会(AAO)发布了新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指南(PPP)。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OCTA)被列入DR PPP中,成为AAO推荐的辅助检查之一。OCTA有助于DR的早期筛查、病情监测、治疗指导、疗效评价,甚至病理机制研究,正日益成... 2019年底美国眼科学会(AAO)发布了新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指南(PPP)。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OCTA)被列入DR PPP中,成为AAO推荐的辅助检查之一。OCTA有助于DR的早期筛查、病情监测、治疗指导、疗效评价,甚至病理机制研究,正日益成为防治DR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临床指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
下载PDF
应用SS-OCTA分析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对黄斑区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静 李杰 吴峥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应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研究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血流的变化情况,为白内障个性化手术参数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01/04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行白内障手... 目的:应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研究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血流的变化情况,为白内障个性化手术参数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01/04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1例77眼,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7眼)和B组(40眼),术中分别予以75、90cm灌注瓶瓶高,相当于55.5、66.6mmHg术中平均眼内压。所有患者除常规眼科检查外,术前、术后1、7、30d均行黄斑区SS-OCTA检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P)层、浅层血管网(SVP)层、中层血管网(IVP)层、深层血管网(DVP)层灌注面积和血管密度。结果: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灌注面积和血管密度均无组间差异性(均P>0.05),但均有时间差异性(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眼压和FAZ面积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灌注面积和血流密度均较术前增加。结论: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血流密度和灌注面积均增加,FAZ面积下降,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且术中选择55.5、66.6mmHg不同眼内压情况下,患者术后眼底血流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故术中可以灵活选择眼内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压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 黄斑区 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