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 被引量:230
1
作者 刘祖国 王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翼状胬肉手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手术效果良莠不齐。本文就目前我国翼状胬肉手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减少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重视翼状胬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8
2
作者 张明昌 王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发病与复发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且缺乏手术与药物治疗的规范。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刺激(紫外线),重要机制是角膜缘上皮屏障破坏,基本病理是结膜变性与增生。本文综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各...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发病与复发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且缺乏手术与药物治疗的规范。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刺激(紫外线),重要机制是角膜缘上皮屏障破坏,基本病理是结膜变性与增生。本文综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各种有关因素,以机制图显示并提出若干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深入研究的问题,推荐初次手术选择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或切除加羊膜移植,或带角膜缘上皮的自体结膜移植术式。临床上建议眼科医师重视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规范的研究,以减少此病的发病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6
3
作者 杜振亚 姜德咏 聂爱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 2 0 8例 (2 2 9只眼 )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 :A组 10 6例 (12 4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 10 2例 (...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 2 0 8例 (2 2 9只眼 )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 :A组 10 6例 (12 4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 10 2例 (10 5只眼 )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以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 ,否则视为复发。术后随访 18~ 2 8个月 ,平均 (2 2 4± 4 9)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结果A组 10例 (9 4 % )患者失访 ,4例患者 (5只眼 )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 4 5 % ;B组 8例 (7 8% )患者失访 ,4 0例患者 (41只眼 )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 4 2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 ;手术前、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 ,防止翼状胬肉引起角膜散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 眼科手术方法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眼手术相关性干眼(2021年) 被引量:60
4
作者 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 +1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 刘祖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4-572,共9页
干眼是眼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眼科手术医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眼手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对眼手术相关性干眼进行深入探讨,在其定义、危... 干眼是眼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眼科手术医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眼手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对眼手术相关性干眼进行深入探讨,在其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临床工作参考。该共识将更深入规范和促进我国干眼防治工作发展,提高眼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综合征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多数赞同
原文传递
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的实践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春斐 任灵飞 +1 位作者 许晓红 张红枫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完善眼科精密精细器械集中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减少损耗率,保障清洗灭菌质量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方法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前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其对精密显微器械的保护意识,制订清洗包装流程,购置相应清洗用具... 目的完善眼科精密精细器械集中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减少损耗率,保障清洗灭菌质量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方法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前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其对精密显微器械的保护意识,制订清洗包装流程,购置相应清洗用具,制作操作指导图。集中处理过程中关注器械损坏情况,及时做好各环节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前9个月,眼科器械总损耗率0.51%(110/21736),其中显微器械损耗率0.81%(40/4952)。经过各环节的持续质量改进,后11个月,眼科器械总损耗率0.14%(46/33294),显微器械损耗率0.13%(10/7584)。结论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过程中,在关注清洗质量的同时关注器械保护情况,加强运送、清洗、包装、灭菌各环节的细节管理,能明显降低眼科手术器械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器械 眼外科手术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进一步重视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吕帆 王勤美 瞿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2-485,共4页
分析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强调树立屈光手术是在健康眼睛上施行手术概念必要性,认为保证良好的视觉质量是当前屈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和目标,术前科学测量和有效预测是屈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提出必须进一步重视屈光手术安... 分析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强调树立屈光手术是在健康眼睛上施行手术概念必要性,认为保证良好的视觉质量是当前屈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和目标,术前科学测量和有效预测是屈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提出必须进一步重视屈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手术 有效性研究 手术安全性 视觉质量 前科学
原文传递
复杂性眼眶骨折后眼球内陷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6
7
作者 张智勇 归来 +3 位作者 滕利 黄绿萍 俞冰 周晓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性眶骨骨折后眼球内陷的手术治疗。方法 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6月 ,共治疗复杂性眼眶骨折后眼球内陷畸形患者 4 2例 ,术前常规行X线检查、眶部轴面及冠状位CT扫描 ,了解眶骨骨折及眶内容物移位嵌顿情况。术中首先... 目的 探讨复杂性眶骨骨折后眼球内陷的手术治疗。方法 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6月 ,共治疗复杂性眼眶骨折后眼球内陷畸形患者 4 2例 ,术前常规行X线检查、眶部轴面及冠状位CT扫描 ,了解眶骨骨折及眶内容物移位嵌顿情况。术中首先将移位的骨折块截骨复位、小夹板坚强内固定 ,重建正常的眶缘 ,然后用自体或人工材料植入 ,同时修复眶壁。结果 所有患者眼球内陷畸形均获明显改善或矫正。结论 复杂性眶骨骨折所致后期眼球内陷畸形可通过截骨复位及植骨的手段重建眶缘 ,修复眶骨各壁的缺损 ,缩小扩大的眶腔而得以有效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眼眶骨折 眼球内陷 外科治疗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44
8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4 位作者 余焕云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吴河坪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3例因V征斜视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手术前、后的斜视度数,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斜肌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状态。平均随访... 目的探讨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3例因V征斜视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手术前、后的斜视度数,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斜肌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状态。平均随访时间为8.2个月。结果62例(98.4%)患者合并双眼或单眼下斜肌功能亢进(+2或+3),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1例患者合并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1),仅行水平直肌后退缩短术。术前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为25.6△,随访末期为4.5△。48例外斜视V征患者术前水平斜视度数为(外斜)37.2△,随访末期为(内斜)3.4△,其中38例(79.2%)患者的斜视度数<±10△;15例内斜视V征患者术前水平斜视度数为50.6△,随访末期为(内斜)2.4△,其中11例(73.3%)患者的斜视度数<10△。术后21例(33.3%)患者恢复立体视功能。结论V征斜视患者多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减弱下斜肌功能可有效矫治V征斜视,常规斜视矫正方法可有效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患者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V征 远期效果 手术治疗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肌减弱术 斜视度数 立体视功能 直肌后退 中华眼科杂志 缩短术 治疗效果 手术方法 功能状态 随访时间 斜视患者 水平斜视 矫正方法 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 手术前 回顾性
原文传递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9
作者 钟华 袁援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采用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则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有关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白内障手术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采用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则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有关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白内障手术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等研究报道较多,因此有必要予以综述,以促进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眼内压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Ritleng泪道插管术在儿童泪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0
作者 于刚 吴倩 +7 位作者 蔺琪 刘雯 漆雅 全晓杰 曹文红 白大勇 张诚玥 王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对148例(187只眼)常规施行泪道探通手术无效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采用口服水合... 目的探讨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对148例(187只眼)常规施行泪道探通手术无效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采用口服水合氯醛后局部麻醉下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患儿年龄范围是5~40个月。对该方法治疗流泪等症状、恢复泪道排泄功能的疗效及术中出血或水肿、术后硅胶管脱出等并发症进行分析。随访时间为术后4~17个月。结果术后1~3d,157只眼(84.0%)流泪症状消失。术后3或6个月,187只眼均顺利拔管。其中178只眼(95.2%)治愈,7只眼(3.7%)好转,2只眼(1.1%)无效;46例(52只眼)5个月龄的患儿行泪道插管手术1个月后泪道排泄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术中并发症包括鼻腔少量出血9只眼,泪小管水肿者9只眼。术后8只眼(4.3%)出现硅胶管脱出。结论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是一种便捷、安全的儿童泪道手术,可用于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早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器阻塞 儿童 眼外科手术 麻醉 局部
原文传递
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孙丰源 宋国祥 +2 位作者 潘叶 赵红 汪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8-650,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4~ 1999年经不同入路开眶术治疗 5 6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结膜或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开眶术 5 2例 ,眉弓皮肤入路 2例 ,结膜 口腔联合入路开眶术 ...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4~ 1999年经不同入路开眶术治疗 5 6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结膜或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开眶术 5 2例 ,眉弓皮肤入路 2例 ,结膜 口腔联合入路开眶术 2例。术前平均眼球内陷 3 4mm ,术后平均内陷 1 2mm ;术后复视症状完全消失 18例 ,部分消失 2 5例 ,无变化 9例。术后出现眶下神经麻痹 4例 ,置入硅胶移位 1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手术疗效与手术时机及填充物体积相关 ;经结膜或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开眶术具有操作简单 ,暴露充分 ,术后无可见瘢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爆裂性骨折 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 复视
原文传递
与眼科手术相关的干眼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祖国 李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3-485,共3页
与眼科手术相关的干眼是临床眼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导致眼科手术后干眼的原因很多,其中手术对眼表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神经的损害、手术中液体对泪膜的冲刷、术后局部药物的影响,均是其重要的诱因。与眼科手术相关的干眼应重在预防... 与眼科手术相关的干眼是临床眼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导致眼科手术后干眼的原因很多,其中手术对眼表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神经的损害、手术中液体对泪膜的冲刷、术后局部药物的影响,均是其重要的诱因。与眼科手术相关的干眼应重在预防。眼科医师应对手术相关的干眼进行正确处理,以提高患者眼科手术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其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干眼病
原文传递
24例眼眶异物诊断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朱豫 李志刚 张效房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分析目前眼眶异物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眼眶异物患者24例,根据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了解目前眼眶异物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植物性异物11例,金属异物6例,玻璃异... 目的分析目前眼眶异物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眼眶异物患者24例,根据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了解目前眼眶异物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植物性异物11例,金属异物6例,玻璃异物2例,其他5例。18例曾行清刨缝合术,12例曾行异物取出术,7例曾行3次以上各类手术。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1)受伤情况询问不详、对眶内异物存留认识不足;(2)未进行必要的CT检查;(3)不能正确阅读CT片,CT显示异物而未能诊断;(4)急诊清创处理、以及后续的化脓性感染切开引流,均未进行必要的探查;(5)对植物性和塑料异物,仅满足术中取出一个或数个异物;(6)对眼眶解剖结构不熟悉,手术技术不熟练,不能取出异物甚至将其推向深处;(7)再次手术时未重新进行必要的CT检查;(8)麻醉方式选择不当。局部麻醉下,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结论眼科医师应掌握眶内解剖结构、影像学和眶内异物的诊断,熟悉眼眶手术入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诊断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唐仕波 李加青 +2 位作者 黄素英 张淳 林少芬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63-666,I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4 1例 (41只眼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A组 :单纯玻璃体切除 19只眼 ;B组 :玻璃体切除加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2 2只眼。A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 目的 探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4 1例 (41只眼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A组 :单纯玻璃体切除 19只眼 ;B组 :玻璃体切除加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2 2只眼。A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气体或液体交换及C3 F8眼内填充术 ;B组患者在A组术式的基础上 ,于术中增加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所有患者术后均保持面朝下体位10~ 14d。结果  4 1只眼中 ,术后黄斑裂孔完全闭合 37只眼 ,相干光断层扫描显示黄斑裂孔已消失 ,总闭合率为 90 2 %。其中A组 19只眼中 ,有 15只眼黄斑裂孔闭合 ,闭合率为 78 9% ,视力略有提高 ;裂孔未闭 4只眼 ,相干光断层扫描仍见黄斑裂孔 ,视力无提高或降低。B组 2 2只眼经相干光断层扫描 ,证实黄斑裂孔已完全闭合 ,闭合率为 10 0 0 % ,视力明显提高。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 86 5 ,P <0 0 5 ) ;视力改变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χ2 =0 0 0 0 ,P >0 0 5 ) ,但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 385 ,P <0 0 5 )。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黄斑裂孔患者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特发性黄斑裂孔 伤口愈合 玻璃体手术
原文传递
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23
15
作者 麦光焕 邓大明 +4 位作者 林小铭 康瑛 郭彦 杨晓 袁春秀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内直肌缩短术或 (和 )外直肌后退术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位、斜视度数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 在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中 ,上斜肌功... 目的 探讨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内直肌缩短术或 (和 )外直肌后退术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位、斜视度数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 在 32例外斜视A征患者中 ,上斜肌功能亢进 31例 (双眼 2 7例 ,单眼 4例 ) ,内直肌功能不足 2 0例 (双眼 16例 ,单眼 4例 )。行上斜肌部分肌腱切除术 13例 (双眼 12例 ,单眼1例 ) ,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 18例 (双眼 15例 ,单眼 3例 ) ;行内直肌缩短术 17例 (双眼 11例 ,单眼6例 ) ,行单眼内直肌缩短及外直肌后退术 10例 ;行外直肌后退术 4例 (双眼 1例 ,单眼 3例 )。术后眼位恢复至正位 2 8例 ( 87 5 %) ,外斜视A征消失 31例 ( 96 9%) ,其中 4例患者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外斜视A征作为斜视A V综合征中的主要斜视类型 ,上斜肌功能亢进和内直肌功能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特征 ;矫正外斜视A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是上斜肌减弱术和外斜视矫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A征 手术治疗 眼外科手术 斜视度数 肌功能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治疗45例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文云 王萍 徐文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在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在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CAD)、裸眼视力(UCVA)、泪膜破裂时间(BUT)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42/45),高于对照组75. 56%(34/45)(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UCVA高于对照组,CAD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3个月BUT均高于术前(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 22%(1/45),低于对照组17. 78%(8/45)(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2. 22%(1/45),低于对照组17. 78%(8/45)(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辅助翼状胬肉改良手术可改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视功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且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降低术后并发发生率及复发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结膜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卯年 刘铁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选择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 8例 ,病程 3~ 8个月 ,平均 3 6个月。患者均经系统药物治疗 3个月效果不佳 ,其中 3例有高血压病史 ,3例患有严重的黄斑... 目的 探讨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选择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 8例 ,病程 3~ 8个月 ,平均 3 6个月。患者均经系统药物治疗 3个月效果不佳 ,其中 3例有高血压病史 ,3例患有严重的黄斑囊样水肿。术前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检查。手术常规做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切口 ,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 ,以鼻侧视乳头边缘为中心 ,垂直刺入达最宽处为止 ,刺入深度约 2 2mm ,宽度约 1 2mm。术后 1~ 3个月分别行眼底照像、FFA及OCT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 3~ 5个月。术后 1个月内 ,所有患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均减轻或消退。术后 3个月 ,患者行眼底照像、FFA及OCT检查结果均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 ,视乳头黄斑水肿消退 ;6例视力较术前提高 (6 2 5 % )。术后 3~ 4周 ,2例发生玻璃体出血 ,其中 1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例术中穿刺时出血。结论 视神经切开术有助于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消退 ,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开术 外科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眼眶内壁爆裂性骨折的手术修复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毅 肖利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8-695,共8页
目的总结眼眶内壁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多种修复材料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176例眼眶内壁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分为I组(单纯内壁骨折组)85... 目的总结眼眶内壁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多种修复材料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176例眼眶内壁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分为I组(单纯内壁骨折组)85例和Ⅱ组(内壁与下壁联合骨折组)91例。根据CT显示的骨折形态将I组分为3个亚组(Ia,Ib和Ic组),根据是否累及上颌骨与筛骨衔接处的骨支撑结构将Ⅱ组分为2个亚组(Ⅱa和Ⅱb组)。根据复视和骨折分组制定手术方案并选择修复材料,包括人造骨片、钛网或楔形填充体。全身麻醉下经泪阜结膜、下穹隆结膜或下睑缘皮肤切口行眶壁骨折修复术。随访12~4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球突出度以及下移位、复视等检查结果,记录并发症。术后CT评价眶壁修复和眶容积重建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组和Ⅱ组骨折术前眼球凹陷分别为(-2.7±0.7)mm和(-5.1±0.8)mm,II组凹陷较I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组和Ⅱ组骨折术后眼球凹陷分别为(0.1±0.8)mm和(-0.7±1.2)mm,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62%)较I组(0%)眼球移位发生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1Ib组(71%)较11a组(38%)发生眼球下移位的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8.19,P〈0.01)。术后IIb组眼球下移位的发生率(17%)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27,P〈0.01)。Ⅱ组发生复视的几率(100%)较I组(8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组(Z=-4.475,P〈0.01)和Ⅱ组(Z=-9.751,P〈0.01)复视情况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T显示骨折修复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骨折 修复外科手术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血流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熙芳 乔利亚 +5 位作者 李晓霞 马楠 李猛 管征 王怀洲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及血流改变,为后巩膜加固手术应用于病理性近视眼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后巩膜加固术的10例病...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及血流改变,为后巩膜加固手术应用于病理性近视眼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后巩膜加固术的10例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20只眼进行OCT血管成像的放射线扫描及黄斑区3 mmx3 mm血流模式扫描。分析后巩膜加固术前及术后60 d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 mm位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的变化,同时对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进行比较。正态性分布数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应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本组患者包括男性5例(10只眼),女性5例(10只眼),平均年龄(35.5±4.2)岁。术后60 d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89,0.20;P〉0.05)。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Z=-2.58,P=0.01),黄斑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 mm位置视网膜厚度(t=0.44,P=0.67;t=0.05,P=0.96;Z=0.87,t=0.64, Z=-0.78,P=0.99)及脉络膜厚度(t=-0.12,-0.25,0.53,-0.91,1.20;P〉0.05)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分别为(48.18±4.56)%和(31.47±5.11)%,较术前的(33.82±4.33)%和(14.29±3.89)%显著增加(t=2.66,P=0.02;t=3.16,P=0.01)。术后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指数(0.044±0.005、0.025±0.005)较术前(0.028±0.004、0.010±0.003)显著增加(t=2.59,P=0.02;t=2.95, P=0.01),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面积、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较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巩膜 眼外科手术 视网膜 脉络膜 局部血流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程欢欢 胡城 +7 位作者 孟京亚 张绍丹 林思耕 保江艳 解彦茜 乐融融 叶聪 梁远波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观察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选取22例(24只眼)PACG患者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附手术视频),手术... 目的观察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选取22例(24只眼)PACG患者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附手术视频),手术在常规Schlemm管成形术后于角巩膜缘床开窗进入前房,使房水可以直接经巩膜瓣下进入Schlemm管断段开口,术中紧密缝合巩膜瓣,术后进行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未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为完全成功。主要观察的效应指标包括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状态。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22例(24只眼)PACG患者中4只眼由于Schlemm管未完成360°穿通而改行小梁切除术,最终纳入19例(20只眼)完成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男、女比例为11∶8,年龄为(54±7)岁(41~65岁),房角关闭范围为326.3°±46.6°。术前眼压为(38.0±11.9)mmHg,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5±11.1)、(16.1±6.0)、(17.7±5.5)、(15.7±5.0)和(15.4±3.7)mmHg,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抗青光眼用药数量的中位数(范围)为3(2~5)种,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抗青光眼用药数量分别为0(0~3)种、0(0~2)种、0(0~3)种、0(0~2)种、0(0~2)种,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手术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5%(19/20)和90%(18/20)。20只PACG患眼中7只患眼(35%)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3只眼(15%)、浅前房2只眼(10%)、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只眼(5%)、滤过内口堵塞1只眼(5%)。眼前段裂隙灯照相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14只眼(70%)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眼外科手术 眼内压 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