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Changmin SONG Xinmin +4 位作者 WANG Xiaojun WANG Xulong ZHAO Kang SHUANG Qi LI Shaohu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292-305,共14页
The origin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in the Mahu Sag, Junggar Basin, Xinjiang, China,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terminological comparison, modern sedimentary survey and core descript... The origin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in the Mahu Sag, Junggar Basin, Xinjiang, China,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terminological comparison, modern sedimentary survey and core description, the initial connotation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definition between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and other similar concepts are discussed, the moder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which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develop is analyzed, and the sedime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formed 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revealed by the cores of Mahu conglomerate oil field in the Junggar Basin are described. The supported conglomerate is similar in texture to grain supported conglomerate and openwork conglomerate but has differences from them, so it is suggested to keep the term "supported conglomerate", bu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pported conglomerate needs to be re-examined. Through field survey of modern sediments in Baiyanghe alluvial fan, Huangyangquan alluvial fan, and Wulungu Lake in Xinjiang, it is found that supported gravels not only formed by flooding events but also by sieving, avalanching, fluvial sorting as well as wind and wave reworking in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such as inter-mountain creek, colluvium fan, gravel channel on gobi and the fan surface, lake beach, delta front, subaerial debris flow and subwater grain-flow etc. Supported gravels could form supported conglomerate after being buried.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of seven different origin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cores of the Triassic and Permian stratum of Mahu Depression, Junggar Basin, namely,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in gravel channel deposits, in wind reworked channel deposits, in gravel beach bar deposits, in wave reworked delta front deposits, in mouth bar deposits and in debris flow deposit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hows the supported conglomerates may be formed by a single depositional event or by multi-events during the post-depositional sedimentary reworking and even in di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ed conglomerate openwork conglomerate grain supported conglomerate rock textur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facies reservoir rock conglomerate reservoir Mahu depression
下载PDF
Openwork Walls and Their Solar Applicability Range Jorge Hernan Salazar Trujillo
2
作者 Jorge Hernan Salazar Trujill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4期373-383,共11页
The environmental potential of perforated surfaces in the tropics is noticeable. They allow obtaining higher attenuation and spatial dispersion of both direct and diffuse lighting in indoor spaces, whereas in outdoor ... The environmental potential of perforated surfaces in the tropics is noticeable. They allow obtaining higher attenuation and spatial dispersion of both direct and diffuse lighting in indoor spaces, whereas in outdoor areas, the openwork elements reduce surfaces temperature and mi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glare of smooth surfaces when exposed to sunlight. Openwork walls have an immense sustainability potential in modern tropical buildings: they limit the solar rays' admission, as well as provide an advantageous use of natural light and cross ventilation, but the research on their solar behavior is scarce. In order to obtain suitable levels of solar gain, relationships among shape, proportion, thickness and partitions composing openwork elements must be studied.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solar gain in perforated surfaces by defining the "solar applicability range", a property useful to identify intervals of guidance where a perforated pattern shape will present a definite solar gain, giving valuable input in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openwork elements and introducing shade performance in the design of openwork walls. Results give geometric guidelines that allow to widen the solar applicability range of a perforation pattern and to define two perforation features that have impact on the solar performance of perforated surfaces: focalization and solar performance sh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work bricks openwork walls solar performance SHADOW tropic architecture.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秦岭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红利 白穆 +2 位作者 张智 王祖亮 李宏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流域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监测项目。应用RS与GIS技术,对陕西省内秦岭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进行动态监测,得到2007、2009和2011年3期露天采掘场开发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近五年来露天采掘场的变化情况,统计出露天采... 流域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监测项目。应用RS与GIS技术,对陕西省内秦岭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进行动态监测,得到2007、2009和2011年3期露天采掘场开发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近五年来露天采掘场的变化情况,统计出露天采掘场逐年的数量和面积变化。结果表明,近五年来该流域区露天采掘场数量和面积都在逐年增加,但2009~2011年与2007~2009年相比增幅减小,说明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开发活动得到了整治,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秦岭 金钱河流域 露天采掘场 监测
下载PDF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博 丛洪莲 《纺织导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文章从原料、组织结构、工艺技术、后加工出发,对纬编镂空效应的形成方法、结构特征、外观形态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了组织结构与原料和工艺技术之间的配合和复合设计,提出了设计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单面和双面镂空效应面... 文章从原料、组织结构、工艺技术、后加工出发,对纬编镂空效应的形成方法、结构特征、外观形态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了组织结构与原料和工艺技术之间的配合和复合设计,提出了设计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单面和双面镂空效应面料的开发设计案例进一步说明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面料 镂空效应 网孔 开发
下载PDF
支撑砾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昌民 宋新民 +4 位作者 王小军 王绪龙 赵康 双棋 李少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2-285,共14页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为重点,研究支撑砾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特征。通过对相关术语的比较分析、现代沉积考察和岩心描述,研究了支撑砾岩的这一概念的初始内涵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异同,分析发育支撑砾石的现代沉积环境,描述了准噶尔盆...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为重点,研究支撑砾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特征。通过对相关术语的比较分析、现代沉积考察和岩心描述,研究了支撑砾岩的这一概念的初始内涵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异同,分析发育支撑砾石的现代沉积环境,描述了准噶尔盆地玛湖砾岩油田钻井岩心揭示的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支撑砾岩的沉积学特征。认为支撑砾岩与颗粒支撑砾岩、开放结构砾岩具有相似的结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倡议使用'支撑砾岩'这一术语,但需要重新认识支撑砾岩的形成机理。通过对新疆白杨河冲积扇、黄羊泉冲积扇、乌伦古湖等地区的现代沉积考察,发现支撑砾石并非仅仅由洪水形成,也可以发育在山间河流、山麓塌积扇、冲积扇砾质河床、冲积扇表面戈壁滩、砾质湖滩、砾质三角洲前缘、泥石流和水下颗粒流等沉积环境中。支撑砾石被埋藏后有可能形成支撑砾岩。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和二叠系钻井岩心中,识别出砾质河床沉积支撑砾岩、风对干河床沉积改造形成的支撑砾岩、砾质滩坝沉积的支撑砾岩、三角洲前缘受波浪改造形成的支撑砾岩、河口坝沉积的支撑砾岩、颗粒流沉积的支撑砾岩和泥石流沉积的支撑砾岩等7种不同成因的支撑砾岩。研究认为支撑砾石结构既可能是一次沉积形成的,也可能经过多次沉积甚至经成岩改造形成。通过水槽实验、数值解析、经验模型和现代沉积调查,可以重建砾质河床的渗滤过程,预测支撑砾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对新疆玛湖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各类储集层物性统计发现,细砾岩和小中砾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粗砾岩和大中砾岩的渗透率较低,说明支撑砾石结构容易遭受沉积后渗滤和成岩作用改造,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砾岩 开放结构砾岩 颗粒支撑砾岩 岩石结构 沉积环境和相 储集岩 砾岩油气藏 玛湖凹陷
下载PDF
北齐双树背屏式佛造像形成新探
6
作者 李婧 张廷波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9,共14页
邺城北吴庄出土的北齐双树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特双树样式与透雕工艺闻名于现存南北朝佛教造像。通过梳理此类造像样式与工艺脉络可知,双树背屏样式受甘陕佛教造像双树龛样式影响,是由西魏降民带至邺城。双树背屏式佛像在北齐时装饰一... 邺城北吴庄出土的北齐双树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特双树样式与透雕工艺闻名于现存南北朝佛教造像。通过梳理此类造像样式与工艺脉络可知,双树背屏样式受甘陕佛教造像双树龛样式影响,是由西魏降民带至邺城。双树背屏式佛像在北齐时装饰一些象征净土世界的物象,如化生童子与水禽等,由此双树图像从古印度佛教美术中作为佛陀、林间的象征,转变为净土空间的象征。这是净土思想在北齐皇家、王族、平民之间流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双树背屏式佛像 透雕
下载PDF
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7
作者 周洪雷 姜璇 马玉儒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了打破镂空工艺对材料、技术的使用界限,丰富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梳理服装中镂空构型的起源与发展,在镂空重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案例归纳分析镂空重构的3类实现手法:连接点式镂空、重塑线式镂空以及剪切面式镂空。... 为了打破镂空工艺对材料、技术的使用界限,丰富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梳理服装中镂空构型的起源与发展,在镂空重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案例归纳分析镂空重构的3类实现手法:连接点式镂空、重塑线式镂空以及剪切面式镂空。以连接点式镂空手法为例,进一步探究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实践:一是镂空构型材料层面的创新,将环保理念融入服装设计,实现废弃物升级利用;二是造型表现技术层面的创新,结合立体塑形进行服装造型表现的拓展实践,并对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镂空重构 服装设计 点线面 塑料材料 立体塑形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开光装饰特征的嬗变
8
作者 朱诣 李光蕾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从元代至清代景德镇陶瓷开光装饰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衍变、制瓷工艺的发展以及审美认识的变化,陶瓷开光装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装饰特征。从开光装饰的技法、构图形式、外轮廓、开光内纹样、色彩以及地子的处... 从元代至清代景德镇陶瓷开光装饰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衍变、制瓷工艺的发展以及审美认识的变化,陶瓷开光装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装饰特征。从开光装饰的技法、构图形式、外轮廓、开光内纹样、色彩以及地子的处理来研究元至清代景德镇陶瓷开光装饰特征的嬗变。开光装饰技法由元代简单向复杂、颜色由元代单色向明代五色再到清代多色发展;构图形式由元代复杂到清代精炼;外轮廓形式由元代的单一到清代抽象;开光内纹样由元代图案性到清代绘画性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景德镇陶瓷 开光装饰 特征
下载PDF
试论青铜时代透空青铜器的工艺特色——兼谈失蜡铸造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卫荣 黄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范铸工艺发展的新阶段,极具特色的繁复透空青铜器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透空一词主要强调这类青铜器的空间结构特点。透空青铜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中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战国中晚期达到鼎盛,器物型制和... 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范铸工艺发展的新阶段,极具特色的繁复透空青铜器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透空一词主要强调这类青铜器的空间结构特点。透空青铜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中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战国中晚期达到鼎盛,器物型制和附饰与楚文化青铜器相似,是在陶范铸造青铜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透空青铜器纹饰区都存在分型面,是陶范铸造技术范面修饰的延伸和发展,与失蜡铸件的软模根本不同。透空青铜器纹饰单元的小孔、交织的铜梗等,是范铸工艺的创新性运用。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铜盘附饰中的铜梗,其表面褶皱并非失蜡铸造的直接证据,而是典型范铸工艺中内腔流铜不畅的表现,是因为泥芯上流铜腔道过长或弯曲过多,与失蜡铸造无关。先秦透空青铜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是对范铸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透空青铜器 铸造工艺
原文传递
谈岭南园林的漏窗中蕴含的人文之美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冰心 邢至怡 《福建建筑》 2012年第4期20-21,共2页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矮墙多用来分隔空间、衬托景物或遮蔽视线。墙上常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而属于岭南园林流派的台湾板桥林家花园更是以园内形态各异的各式漏窗闻名于世,其将园...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矮墙多用来分隔空间、衬托景物或遮蔽视线。墙上常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而属于岭南园林流派的台湾板桥林家花园更是以园内形态各异的各式漏窗闻名于世,其将园林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心理的结合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本文将就园林漏窗中蕴含的人文之美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园林 林家花园 矮墙 漏窗 文化
下载PDF
大路铺文化土著因素的形成与传播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运兵 陈斌 丁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5,共8页
对大路铺文化几种土著因素的初步研究显示,它们的形成更多地接受了南方湘赣地区史前至夏商时期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鄂东地区的本土传统如鼎式鬲。这些土著因素的对外传播多以单一因素的点状分布呈现,年代多集中在西周中晚期至... 对大路铺文化几种土著因素的初步研究显示,它们的形成更多地接受了南方湘赣地区史前至夏商时期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鄂东地区的本土传统如鼎式鬲。这些土著因素的对外传播多以单一因素的点状分布呈现,年代多集中在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其文化辐射影响力整体并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式鬲 刻槽足 长方形镂孔豆 附耳甗
原文传递
首都博物馆藏片状透雕玉凤形佩年代与文化属性探讨
12
作者 范芳芳 《博物院》 2023年第5期73-79,共7页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断代为商代的玉凤形佩,但目前已知考古出土的商代玉鸟均无此类片状透雕形式,无论从凤纹形象还是加工工艺上看该玉凤形佩均与商代玉器的特征不符。片状透雕这种玉器加工工艺在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有发现,通过对新...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断代为商代的玉凤形佩,但目前已知考古出土的商代玉鸟均无此类片状透雕形式,无论从凤纹形象还是加工工艺上看该玉凤形佩均与商代玉器的特征不符。片状透雕这种玉器加工工艺在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有发现,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玉器加工工艺及凤纹形象的对比,首都博物馆藏片状透雕玉凤形佩与后石家河文化透雕玉凤有较多相似之处,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石家河文化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凤形佩 透雕 后石家河文化 商代玉鸟
原文传递
古代兜鍪特色分析
13
作者 吴佳妮 刘文 《纺织报告》 2023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兜鍪是古代作战时的重要装备,随着工艺的迭代更新,其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可以更好地贴合头部结构,包括在形态各异的造型以及包罗万象的色彩上也颇有特色与创新。基于此,文章从工艺和不同朝代的演变分析兜鍪的形态与色彩特点,将兜鍪推向全... 兜鍪是古代作战时的重要装备,随着工艺的迭代更新,其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可以更好地贴合头部结构,包括在形态各异的造型以及包罗万象的色彩上也颇有特色与创新。基于此,文章从工艺和不同朝代的演变分析兜鍪的形态与色彩特点,将兜鍪推向全球,使甲胄文化逐渐破圈走向全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錾刻 古军事 兽头兜鍪 带盔枪设计 镂空丝
下载PDF
浅析服装设计中的镂空面料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宇刚 《黑龙江纺织》 2014年第4期8-10,共3页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不断地通过服装的创意性和独特性来表达着自我的个性。镂空面料,在个性服装的设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服装语言表达的重任。针对镂空面料进行研究分析,以体现其在服装设计中...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不断地通过服装的创意性和独特性来表达着自我的个性。镂空面料,在个性服装的设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服装语言表达的重任。针对镂空面料进行研究分析,以体现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镂空面料 创意
下载PDF
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的审美价值与创新发展研究
15
作者 任俊琦 高峰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7-37,共11页
无为剔墨纱灯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兴起于清康熙年间,几经波折,流传至今,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剔墨技艺凝聚着无为手工艺人的智慧。通过对其起源发展、制作工序、审美价值与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追根溯源,解析背后的文化... 无为剔墨纱灯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兴起于清康熙年间,几经波折,流传至今,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剔墨技艺凝聚着无为手工艺人的智慧。通过对其起源发展、制作工序、审美价值与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追根溯源,解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探求无为剔墨纱灯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路径。从历史发展来看,无为剔墨纱灯经历了萌芽期、繁荣期、衰败期、复兴期等四个时期;从制作工序来看,包括仗纱、描稿、剔墨、上胶、上底色、勾线、上色、拼接等8个步骤;从艺术价值来看,无为巧工用创造性思维与精妙绝伦的技法造就了剔墨纱灯的文化含蓄美和艺术形式美。只有坚持对无为剔墨纱灯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并重,才能使其延续文脉、传承内在的精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剔墨纱灯 制作技艺 审美价值 创新传承
下载PDF
天丝~/木代尔/竹浆纤维抑菌透气织物的开发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志强 尹秀玲 +1 位作者 盖学宁 冯雨晴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0,32,33,共3页
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消减,合成纤维的产量也将会受到更多的制约。人们在纺织品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受到健康环保意识的影响。利用天丝/莫代尔/竹浆纤维混纺纱线,采用勃拉东蜂巢组织、透孔和平纹组织联合,制得吸湿舒适、... 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消减,合成纤维的产量也将会受到更多的制约。人们在纺织品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受到健康环保意识的影响。利用天丝/莫代尔/竹浆纤维混纺纱线,采用勃拉东蜂巢组织、透孔和平纹组织联合,制得吸湿舒适、柔软亲肤、抑菌透气且具有特殊外观效果的蜂巢透孔组织面料,为服用领域增加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丝 木代尔 竹浆纤维 蜂巢组织 透孔组织
下载PDF
南京博物院藏战国透空蟠龙纹青铜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俐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6,共5页
从南京博物院所藏苏北地区出土的三件战国时期的透空蟠龙纹青铜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该地区的青铜器表面装饰纹饰以动物造型为主,注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改变了此前青铜器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以平面或浮雕为主要的装饰风格。此外,陈璋壶... 从南京博物院所藏苏北地区出土的三件战国时期的透空蟠龙纹青铜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该地区的青铜器表面装饰纹饰以动物造型为主,注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改变了此前青铜器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以平面或浮雕为主要的装饰风格。此外,陈璋壶使用的错金银、嵌绿松石、配件组合等装饰工艺,为研究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青铜器 透空蟠龙纹 陈璋壶
原文传递
秉承传统 至臻之境——论莆田木雕精微透雕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建军 《雕塑》 2013年第3期70-71,共2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性格、生活情绪等孕育出各具一方风格的艺术特色。莆田木雕历史悠久,是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是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融合。文章将以"精微透雕"的艺术特色为主,深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性格、生活情绪等孕育出各具一方风格的艺术特色。莆田木雕历史悠久,是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是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融合。文章将以"精微透雕"的艺术特色为主,深入分析莆田木雕独特的地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木雕 精微透雕 艺术特点
原文传递
汽车用双面网眼针织面料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媛 李圆 《产业用纺织品》 2016年第9期13-17,共5页
利用涤纶全拉伸丝和涤纶拉伸变形丝,在卜硕多针道双面大圆机上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上机工艺,设计并编织出具有网眼效应的针织面料。研究结果发现,开发的两款新型针织面料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网眼外观,立体感较强,且面料厚实挺括、耐磨性好... 利用涤纶全拉伸丝和涤纶拉伸变形丝,在卜硕多针道双面大圆机上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上机工艺,设计并编织出具有网眼效应的针织面料。研究结果发现,开发的两款新型针织面料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网眼外观,立体感较强,且面料厚实挺括、耐磨性好,适用于汽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眼针织面料 涤纶全拉伸丝 涤纶拉伸变形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