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采巷道煤体荷载传递机理及其极限平衡区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于远祥 洪兴 陈方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0-1636,共7页
基于支承压力作用下回采巷道两帮煤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煤体与顶底板界面应力、煤体轴力的基本分布规律,首次对煤帮水平位移进行了力学推导,建立了极限平衡区宽度新的理论计算公式,讨论了塑性条件下煤帮极限平衡区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支承压力作用下回采巷道两帮煤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煤体与顶底板界面应力、煤体轴力的基本分布规律,首次对煤帮水平位移进行了力学推导,建立了极限平衡区宽度新的理论计算公式,讨论了塑性条件下煤帮极限平衡区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极限平衡区煤体的垂直应力、顶底板与煤层界面的剪应力及其水平压力均呈双曲函数分布;②煤帮处煤体垂直应力的大小随巷道高度及顶底板与煤层界面力学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其水平位移与弹塑性界面的侧压力系数、峰值应力及煤体极限平衡区宽度成正增长关系,与煤体综合弹性模量成反比;③煤体极限平衡区宽度与巷道埋深、上覆岩层平均容重、煤体与顶底板界面的强度参数、应力集中系数及侧压力系数、巷道高度及煤体综合弹性模量密切相关,随巷道埋深和巷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煤体与顶底板界面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荷载传递 煤帮极限平衡区 水平位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岩石破裂电磁辐射频率与岩石属性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夕兵 万国香 周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59,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岩石破裂电磁辐射频率特征,基于岩石破裂电磁辐射是由岩石破裂时传播裂纹引起原子扰动产生的假说,通过断裂力学理论中小范围屈服条件下张开位移法计算岩石破裂时的裂纹宽度,由单脉冲电磁辐射频率与裂纹宽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岩石破裂电磁辐射频率特征,基于岩石破裂电磁辐射是由岩石破裂时传播裂纹引起原子扰动产生的假说,通过断裂力学理论中小范围屈服条件下张开位移法计算岩石破裂时的裂纹宽度,由单脉冲电磁辐射频率与裂纹宽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电磁辐射频率与岩石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单独讨论了不同属性参数对电磁辐射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辐射频率随弹性模量增大而增大,随岩样尺寸和强度增大而减小,随泊松比的变化、岩石弹模的不同电磁辐射频率有变化;当弹模较小时,泊松比的影响也较小,而当弹模很大,即岩石刚度很大时,泊松比的增大会导致频率的增大;裂纹初始长度的变化受试件尺寸的影响,进而影响频率,当尺寸较大时,裂纹长度对频率影响较小,当尺寸较小时,频率随裂纹长度增大而增大.通过计算几种常见岩石破裂时电磁辐射频率值发现,岩石破裂时电磁辐射频率达到105Hz量级,这与现有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电磁辐射 张开位移 频率
下载PDF
多裂纹相互作用下断裂行为的边界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祎丰 裘进浩 郭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2,共7页
基于边界元法,数值计算含多裂纹有限板在拉伸载荷下的断裂参数。利用裂纹面边界单元节点的张开位移,并结合线性拟合外推的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讨论并选定合适的边界单元划分密度和类型。按照最大周向应... 基于边界元法,数值计算含多裂纹有限板在拉伸载荷下的断裂参数。利用裂纹面边界单元节点的张开位移,并结合线性拟合外推的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讨论并选定合适的边界单元划分密度和类型。按照最大周向应力准则,通过断裂参数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和扩展方向,分析裂纹I和II型复合断裂行为。裂纹间的相互作用会抑制或增强断裂行为,通过多个算例考查多裂纹的角度、长度、分布位置和间距等因素对抑制和增强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纹 边界元法 应力强度因子 张开位移
下载PDF
锦屏I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破裂的三维损伤流变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维申 齐银萍 +1 位作者 郭运华 杨为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72,共8页
锦屏I级水电站处于高地应力区,地下厂房围岩在此是表现有一定塑性的大理岩。在工程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开裂特征明显。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损伤流变耦合的三维模型和分析方法,结合运用裂隙张开产生的附加变形分析法,对该工程地下... 锦屏I级水电站处于高地应力区,地下厂房围岩在此是表现有一定塑性的大理岩。在工程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开裂特征明显。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损伤流变耦合的三维模型和分析方法,结合运用裂隙张开产生的附加变形分析法,对该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将厂房若干关键点的位移量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对洞室的长期时效变形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三维损伤流变模型 劈裂破坏 地下洞室群 张开位移
下载PDF
地下洞室围岩位移量测的优化布置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林德 彭敏 马险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以常见的圆形和直墙拱形洞室为对象,借助边界元方法模拟计算的结果得出不同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中位移场的分布规律和泊松系数、杨氏模量、初始地应力分布、洞形和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然后根据使各测线位移量测相对误差为最小的原则,对... 以常见的圆形和直墙拱形洞室为对象,借助边界元方法模拟计算的结果得出不同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中位移场的分布规律和泊松系数、杨氏模量、初始地应力分布、洞形和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然后根据使各测线位移量测相对误差为最小的原则,对位移量测仪表布置的优化方案提出了建议.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文中提出的方法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便于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位移量测 优化布置 围岩
下载PDF
考虑开挖卸荷劈裂效应的脆性裂隙围岩位移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晓静 朱维申 +1 位作者 李术才 杨为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45-1453,共9页
针对中国西南地区大型地下水电站厂房高边墙洞室脆性围岩开挖卸荷过程中出现的劈裂破坏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采用直线型滑移裂纹组劈裂简化模型,运用断裂力学、能量分析和裂纹扩展等分析方法,考虑围岩中原生裂隙的存在和在应力条件... 针对中国西南地区大型地下水电站厂房高边墙洞室脆性围岩开挖卸荷过程中出现的劈裂破坏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采用直线型滑移裂纹组劈裂简化模型,运用断裂力学、能量分析和裂纹扩展等分析方法,考虑围岩中原生裂隙的存在和在应力条件改变时,原生裂隙产生次生裂纹,继而形成近似平行洞室边墙的陡倾角劈裂裂缝的作用,获得洞室周边围岩的劈裂破坏判据和反映劈裂张开性变形的围岩位移预测新方法。并将新方法应用到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实际工程中进行验证,其劈裂破损区和位移预测值均与工程现场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预测方法将为类似工程优化设计和优化开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地下洞室群 高地应力 脆性岩体 劈裂判据 张开性变形 位移预测
下载PDF
等速旋转开口薄壁圆环的力学分析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史文谱 刘爱荣 王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针对开口薄壁圆环等速旋转的情形进行应力分析,得到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发现在薄壁小曲率开口圆环匀速旋转情形下,拉压应力可以忽略,而剪切应力及弯曲应力均不应忽略。利用能量原理分析得到圆环开口端点张开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发现... 针对开口薄壁圆环等速旋转的情形进行应力分析,得到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发现在薄壁小曲率开口圆环匀速旋转情形下,拉压应力可以忽略,而剪切应力及弯曲应力均不应忽略。利用能量原理分析得到圆环开口端点张开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发现开口端点的张开位移与开口圆环旋转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材料的质量体密度ρ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圆环理论半径R的五次方具有同样数量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薄壁小曲率圆环 匀速旋转 应力分析 张开位移
下载PDF
基于PVDF的拉伸状态下平板结构表面裂纹损伤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刚 黄一 +2 位作者 陈景杰 孙宇 雷振坤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53,共6页
针对处于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平板结构表面裂纹,提出一种利用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压电薄膜测量结构表面裂纹深度的实验方法。首先,从无限体埋藏裂纹表面法向位移间断的解析解入手,推导结构表面裂纹张开位移和深度之间的关系表达... 针对处于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平板结构表面裂纹,提出一种利用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压电薄膜测量结构表面裂纹深度的实验方法。首先,从无限体埋藏裂纹表面法向位移间断的解析解入手,推导结构表面裂纹张开位移和深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对表达式进行验证。其次,将PVDF压电薄膜直接粘贴在表面裂纹上,采用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测量薄膜表面因裂纹张开位移产生的感应电压,从而反推出裂纹张开位移量,并进一步根据已建立的关系表达式计算表面裂纹深度。最后制作一个表面半椭圆片状裂纹模型,通过实验对提出的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及精度进行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目前只能应用于平板结构表面裂纹在均匀拉伸状态下的深度测量,因为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均匀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埋藏裂纹表面法向位移间断的解析解,并只对平板结构形式的边界效应系数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薄膜 表面裂纹 张开位移 裂纹深度 损伤检测 静电电压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某节制闸弧形门小开度振动观测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胡玮 冯晓波 +3 位作者 朱锐 陈清 郭永鑫 郭新蕾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3,151,共6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闸门小开度运行,闸后淹没水跃紊动剧烈,为验证小开度下闸门运行的安全性,选取蒲阳河典型节制闸开展闸门振动原型观测。通过测量不同开度下的闸门振动特性,分别采用动应力、振动位移(振幅)和频率作为标准进行振动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闸门小开度运行,闸后淹没水跃紊动剧烈,为验证小开度下闸门运行的安全性,选取蒲阳河典型节制闸开展闸门振动原型观测。通过测量不同开度下的闸门振动特性,分别采用动应力、振动位移(振幅)和频率作为标准进行振动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闸门最大动应力为1.33 MPa,远小于材料允许应力的20%(约32MPa);最大振动位移15.97μm,小于闸门振动危害程度可忽略不计的上限位移50.8μm;所有测试工况的安全临界振幅A与频率f满足lgA<(3.14-1.16lgf)。上述三种评价准则的判定结果一致,因此,中线闸门小开度淹没出流条件下,闸后水跃紊动引起的闸门振动危害可忽略,闸门结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小开度 动应力 振动位移 安全评价 原型观测
下载PDF
开口圆环过盈联接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洋 杨晋 +1 位作者 张剑平 徐玄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14年第4期55-57,共3页
利用能量原理对过盈联接的开口圆环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求得开口圆环开口端张开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开口圆环过盈联接的弹力和正应力。数值算例分析了开口圆环与不同外径缸套过盈联接的弹力和最大正应力。结果表明:开口圆环过盈联接的弹... 利用能量原理对过盈联接的开口圆环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求得开口圆环开口端张开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开口圆环过盈联接的弹力和正应力。数值算例分析了开口圆环与不同外径缸套过盈联接的弹力和最大正应力。结果表明:开口圆环过盈联接的弹力和最大正应力随圆环开口角度和缸套外径的增大而增大,但缸套外径对其有更大影响;为开口圆环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圆环 过盈联接 张开位移 弹力分析
原文传递
蒸汽安全阀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11
作者 汪建光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3期392-396,401,共6页
采用ANSYS CFX流场仿真技术对优化后的锅炉管道用蒸汽安全阀流场排量和升力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蒸汽安全阀开高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排放性能,临界压力比在0.400~0.497之间,流阻损失小。阀瓣结构优化后,升力曲线得到改善... 采用ANSYS CFX流场仿真技术对优化后的锅炉管道用蒸汽安全阀流场排量和升力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蒸汽安全阀开高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排放性能,临界压力比在0.400~0.497之间,流阻损失小。阀瓣结构优化后,升力曲线得到改善,能够迅速达到设计开高要求,及时排放压力,减少颤振等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安全阀 开高 临界压力比 排量系数 ANSYS CFX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s and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ed coal gangue backfill under compression effect of non-uniform load
12
作者 FENG Guo-rui GUO Wei +5 位作者 QI Ting-ye LI Zhu CUI Jia-qing WANG Hao-chen CUI Ye-kai MA Jing-k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76-2693,共18页
Backfill m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educing surface subsidence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during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coal resources. Ensuring the sta... Backfill m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educing surface subsidence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during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coal resources.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ackfill bodies is the primary prerequisite for maintaining the safety of the backfilling working face, and the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ckfil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formation and subsidence of the roof. Elastic thin plate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non-uniform subsidence law of the roof, and then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ckfill bodies’ load were revealed. Through a self-developed non-uniform loading device combined with acoustic emission (AE)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e synergistic dynamic evolution law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apparent crack, and internal fracture of cemented coal gangue backfills (CCGBs) under load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non-uniformity was deeply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of CCGB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non-uniformity of load (DNL). About 40% of DNL was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DNL-UCS curve and when DNL exceeded 40%, the strength decreased in a cliff-like manner;2)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AE ringing count and UCS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of the specimen, which was manifested by a higher AE ringing count of the high-strength specimen. 3) Shear crack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failure mode of specimen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X” type dominated by tension cracks to inverted “Y” type dominated by shear cracks with an increase in DNL, and th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at the peak stress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Th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at 40% of the DNL was the smallest.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judgment of crack size based on the AE b-value, i. e., it showe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b-value-large crack and large b-value-small crack”. The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coal gangue backfill non-uniform load degree of non-uniformity of load failure mod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下载PDF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effective elastic properties of rocks with the tilted penny-shaped cracks in the transversely isotropic background
13
作者 Zheng-Qian Ma Xing-Yao Yin +2 位作者 Zhao-Yun Zong Yuan-Yuan Tan Ya-Ming Y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1-243,共23页
Seismic prediction of crac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any disciplines,for which the rock physics model is indispensable.However,up to now,multitudinous analytical models focus primarily on the cracked rock with th... Seismic prediction of crac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any disciplines,for which the rock physics model is indispensable.However,up to now,multitudinous analytical models focus primarily on the cracked rock with the isotropic background,while the explicit model for the cracked rock with the anisotropic background is rarely investigated in spite of such case being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earth.Hence,we first studied dependences of th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tensors on the crack dip angle in the coordinate systems formed by symmetry planes of the crack and the background anisotropy,respectively,by forty group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Based on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experiments,the analytical solution was derived for the effectiv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rock with the inclined penny-shaped cracks in the transversely isotropic background.Further,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developed model,effects of the crack dip angle,background anisotropy,filling fluid and crack density on the effectiv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cracked rock.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p angle and background anisotropy can significantly either enhance or weaken the anisotropy degrees of the P-and SH-wave velocities,whereas they have relatively small effects on the SV-wave velocity anisotropy.Moreover,the filling fluid can increase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s related to the compressional modulus by reducing crack compliance parameters,while its effects on shear coefficients depend on the crack dip angle.The increasing crack density reduces velocities of the dry rock,and decreasing rates of the velocities are affected by the crack dip angle.By comparing with exact numerica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chieve high-precision estimations of stiffness coefficients.Moreover,the assumption of the weakly anisotropic background results in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proposed model and Hudson's published theory for the orthorhombic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elastic property Tilted crack Transverse isotropy Analytical solution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鹏 李清富 沈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共6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三点弯曲试件断裂试验,测得了试件的断裂能、裂缝嘴张开位移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给出了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的合理范围——0.6‰~0...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三点弯曲试件断裂试验,测得了试件的断裂能、裂缝嘴张开位移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给出了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的合理范围——0.6‰~0.8‰。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可以明显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极限裂缝嘴张开位移和极限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随着试验龄期的增长,无论聚丙烯纤维掺入与否,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均呈增大趋势;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极限裂缝嘴张开位移和极限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逐渐增大;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极限荷载逐渐增加,但断裂能却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水泥稳定碎石 断裂能 裂缝嘴 裂缝尖端 张开位移
下载PDF
旋转式唇型圈停车密封开启全过程密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双喜 许灿 +2 位作者 刘兴华 赵祥 古彦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探究旋转式密封圈脱开全过程的密封性能参数变化,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的“超弹性体”的两参数Mooney-Rivlin橡胶模型、弹簧和“刚体”的静止轴模型,研究传统唇型密封圈和2种新型唇形密封圈(G形与S形)在脱开过程中接触... 为探究旋转式密封圈脱开全过程的密封性能参数变化,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的“超弹性体”的两参数Mooney-Rivlin橡胶模型、弹簧和“刚体”的静止轴模型,研究传统唇型密封圈和2种新型唇形密封圈(G形与S形)在脱开过程中接触压力、接触宽度、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入口压力、过盈量、弹簧力、橡胶密度对脱开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旋转式密封圈的接触压力、接触宽度均随转速增加而减少且减少的速率相同,摩擦力随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少;3种旋转式密封圈的最大接触压力均发生在唇口靠近空气侧,空气侧与介质侧的接触宽度之比为2∶1,从唇口到空气侧的0.6 mm内,接触压力均趋近于最高值;入口压力对脱开转速影响最大,橡胶密度对脱开转速的影响也较大,而过盈量和弹簧力的影响较小;G形和S形唇形密封结构的脱开转速比传统密封结构低40%左右,证明了环形弹簧的离心力能够加速唇口的脱开。采用压力监控的实验精确地测定开启转速,实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相差较小,证明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密封圈 脱开转速 径向位移 离心力
下载PDF
SLOW PROPAGATION OF FATIGUE CRACK NEAR THRESHOLD 被引量:1
16
作者 DENG Rongying ZHOU Aihua JIANG Huaiqing LI Chunxiu Institute of Mechanics,Academia Sinica,Beijing,ChinaZHANG Liqing,SUN Yutian Beij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Beijing,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89年第6期439-443,共5页
The effect of pearlite interlamellar spacing(d)from 0.31 to 0.77 μm of T8 steel on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near threshold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stress ratios(R).The closur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K_(c... The effect of pearlite interlamellar spacing(d)from 0.31 to 0.77 μm of T8 steel on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near threshold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stress ratios(R).The closur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K_(cl)),the threshold value(ΔK_(th))and crack tip opening dis- placement range(ΔCOD)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pearlite interlamellar spac- ing in this range has no effect on K_(cl),but has effect on the threshold value in low stress ratio. The threshold value is higher for materials with larger interlamellar spacing.No matter what the stress ratio is,during the propagation near threshold,the propagation rate will be the same,provieded the 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 range is the same. Metallurgical examination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o show that the crack propagation path is sensitive to mierostructure.The crack always propagates along either boundary of pearlite colony or ferrite lamellar in pear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litic steel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THRESHOLD opening displacement
下载PDF
考虑键槽咬合作用的高拱坝非线性横缝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刚 洪海丰 +3 位作者 陈灯红 杨紫辉 赵艺园 曹文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16-224,共9页
为了精确模拟高拱坝横缝键槽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了高拱坝横缝键槽咬合作用,并构建了一种带附加切向弹簧刚度的平缝模型。通过调节平缝模型的附加切向弹簧刚度系数可以实现与精细化模型精度相当的咬合作用,并探讨了该模型附加... 为了精确模拟高拱坝横缝键槽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了高拱坝横缝键槽咬合作用,并构建了一种带附加切向弹簧刚度的平缝模型。通过调节平缝模型的附加切向弹簧刚度系数可以实现与精细化模型精度相当的咬合作用,并探讨了该模型附加切向刚度系数的取值及其稳定性。将锦屏一级高拱坝作为工程算例,重点研究了键槽咬合作用对横缝的法向开度和切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结单元引入到动接触边界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模拟键槽咬合作用,而且能改善单一动接触力模型的两侧坝体互相嵌入。键槽咬合作用能够加强拱坝的整体性,有效地限制横缝的切向位移,并使横缝的法向开度小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缝 键槽咬合 附加切向弹簧刚度 法向开度 切向位移
下载PDF
Dugdale模型权函数法一般公式
18
作者 张正国 杨国义 邹广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推导了用权函数法求解Dugdale模型的一般公式 .算例计算表明 。
关键词 裂纹 张开位移 DUGDALE模型 权函数
下载PDF
关于加气混凝土断裂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锠臣 冯乃谦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6,15,共5页
在本研究中对加气混凝土梁在不同初始裂纹相对长度、不同高度以及不同体积比例等情况下的断裂韧性、断裂能以及载荷—裂纹口张开位移—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裂纹尖端前沿区若干测点张开位移全曲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是... 在本研究中对加气混凝土梁在不同初始裂纹相对长度、不同高度以及不同体积比例等情况下的断裂韧性、断裂能以及载荷—裂纹口张开位移—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裂纹尖端前沿区若干测点张开位移全曲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是断裂敏感的,断裂韧性值不决定于初始裂纹长度,对于大尺寸试件,所测断裂能和断裂韧性值符合方程K2IC=EGF,已成为有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 线弹性断裂力学 张开位移 缺口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的脆性岩体张开位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文华 朱维申 刘德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03-3508,共6页
高地应力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众多岩石力学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从张开位移的产生机制出发,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对高地应力脆性岩体能量耗散本构方程及其工程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出发,引出了加、卸荷作用时... 高地应力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众多岩石力学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从张开位移的产生机制出发,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对高地应力脆性岩体能量耗散本构方程及其工程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出发,引出了加、卸荷作用时的变弹模模型,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弹脆性本构方程中;利用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在C++的环境下进行上述模型程序模块的编写工作,实现模型的二次开发;以锦屏一级大型地下洞室群为工程背景,进行实际工程的开挖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考虑能量耗散的弹脆性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开挖情况,其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脆性岩体 能量耗散 FLAC3D 张开位移 弹脆性本构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