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飞蓟宾对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荣萍 任成山 赵晓宴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2-20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S IL)在急性肝损伤中对肝细胞胀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D G a 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S IL进行干预,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 ST)活性及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S IL)在急性肝损伤中对肝细胞胀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D G a 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S IL进行干预,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 ST)活性及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肝细胞胀亡情况,并计算胀亡指数(O I)。结果:S IL能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LT、A ST活性(P均<0.05),抑制NFκB活性(P<0.05),镜下显示肝组织损伤减轻程度,减少肝细胞胀亡,降低O I(P均<0.05)。结论:S IL可减少D G a lN所致大鼠肝细胞胀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水飞蓟宾 肝损伤 急性 核转录因子一kB 胀亡 肝细胞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献英 李世普 +1 位作者 张然 闫玉华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 (HAP)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MTT法检测HAP纳米粒子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Bel 74 0 2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结果 :HAP纳米粒子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Be...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 (HAP)纳米粒子体外抗肝癌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MTT法检测HAP纳米粒子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Bel 74 0 2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结果 :HAP纳米粒子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Bel 74 0 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肝癌细胞的生长阻滞于G1期。结论 :HAP纳米粒子具有体外抗肝癌作用 ,细胞增殖阻滞于G1期 ,阻断细胞周期的进展 ,导致癌细胞胀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纳米粒子 肝肿瘤 胀亡
下载PDF
莪术油注射液致人卵巢癌SKOV_3细胞胀亡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美春 方刚 +3 位作者 张奕梅 钟振国 龚享文 汤红丽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莪术油注射液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药物浓度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癌SKOV3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莪术油低浓度组部分细胞体积开始变大,细胞胞浆... 目的研究莪术油注射液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药物浓度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癌SKOV3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莪术油低浓度组部分细胞体积开始变大,细胞胞浆空泡化,胞浆内出现致密颗粒,细胞核开始变形。细胞胞浆出现大面积的空泡,细胞核变形明显,细胞质出现颗粒脱落,出现细胞质空泡,核内染色质分散。高浓度组细胞肿胀,胞浆减少,核浆比例增加,细胞质大量颗粒脱落,细胞质空泡明显,有胞膜崩解、细胞核溶解;电镜下可见卵巢癌SKOV3细胞胀亡,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莪术油注射液诱导SKOV3细胞胀亡是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注射液 人卵巢癌SKOV3细胞 形态变化 胀亡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Smac、caspase-3表达及死亡方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SMAC CASPASE-3 凋亡 胀亡
下载PDF
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荣萍 任成山 李宜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37-22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于不同时相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 目的探讨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于不同时相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观察肝细胞胀亡情况,计算胀亡指数(oncosis index,O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致伤后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增强,细胞胀亡增多,OI值增高。结论急性肝损伤中存在细胞胀亡,其发生与TNF-α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肝损伤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胀亡 肝细胞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向阳 赵高蜂 +1 位作者 僧静靖 僧国珍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 5 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细胞胀亡情况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VEGF表达情况 ,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 5 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细胞胀亡情况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VEGF表达情况 ,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 ;结直肠癌组织细胞胀亡指数 (OI)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O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0 .0 1) ;OI与Dukes分期无关 (P >0 .0 5 ) ;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 5 2 .0 % ( 2 6/5 0 )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1) ,而癌旁组织中无VEGF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OI与VEGF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γ =-0 .73 0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癌组织 细胞胀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肿瘤
下载PDF
纳米磷灰石对肝癌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筠 曹献英 +1 位作者 韩颖超 李世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9-31,共3页
研究纳米磷灰石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作用机理.应用均相共沉淀法室温下合成纳米磷灰石,用透射电镜和电位粒度仪进行表征;利用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细胞化学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 c-myc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纳米磷灰石呈... 研究纳米磷灰石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作用机理.应用均相共沉淀法室温下合成纳米磷灰石,用透射电镜和电位粒度仪进行表征;利用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细胞化学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 c-myc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纳米磷灰石呈均匀分散的针状颗粒,粒径范围在67.5~88.3 nm之间.可使肝癌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空泡化,线粒体肿胀;部分细胞核内染色质分散,凝集在核膜周围,呈团块状,核膜间隙不等,胞浆溶解.抑制c-myc和增强p53基因的表达.纳米磷灰石在体外通过下调c-myc和上调p53基因的表达,致肝癌细胞胀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纳米溶胶 癌基因 胀亡
下载PDF
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PC12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高荣莲 董波 +5 位作者 饶亚岚 陈肖华 张军权 王治东 侯丽莉 毛秉智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受大剂量γ射线作用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死亡方式,寻找神经细胞辐射损伤的体外模型。方法PC12细胞分为0、8、16和32Gy组,经60Coγ射线照射后,PI单染流式细胞术法观察细胞增殖周期改变,Annexin-V-FITC及PI双染... 目的研究受大剂量γ射线作用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死亡方式,寻找神经细胞辐射损伤的体外模型。方法PC12细胞分为0、8、16和32Gy组,经60Coγ射线照射后,PI单染流式细胞术法观察细胞增殖周期改变,Annexin-V-FITC及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照射后细胞分化与存活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随照射剂量的加大,发生死亡的细胞数有所增加,但发生凋亡的PC12细胞数目很少,可以忽略不计;细胞主要是在肿胀的基础上发生死亡的。电镜显示,细胞器明显肿胀扩张,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线粒体肿胀、空化,核染色质浓缩成块状,散在于核膜下及核仁周围,核膜间隙增宽,与胀亡性坏死的特征相类似。结论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PC12细胞主要是在肿胀的基础上发生死亡的。该细胞模型适于被用来研究辐射致神经细胞坏死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PC12 细胞胀亡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伟强 任成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 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 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胀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2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ALT、AST、NF-κB、TNF-α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GLN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GLN干预组与模型组同时相相比损伤较轻。透射电镜下发现肝细胞出现细胞质肿胀、核溶解性坏死等胀亡样改变及细胞质萎缩、核固缩等凋亡样改变,GLN干预组肝细胞胀亡指数(O I)及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GLN可保护CC 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抑制肝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保护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及胀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肝损伤 急性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凋亡 胀亡 细胞
下载PDF
胀亡―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付学军 褚晓凡 亓传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79-98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免疫组化对照组、电镜实验组和电镜实验对照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持续性局灶脑缺血...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免疫组化对照组、电镜实验组和电镜实验对照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免疫组化组和电镜实验组大鼠按照缺血时间(3h、6h、12h、24h、48h)平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对照组为术后24h取脑。免疫组化标本采用HE染色及TUNEL-GFAP双染。电镜标本在中心区、边缘区分别取材、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脑缺血中心区及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逐渐出现核肿胀、染色质分散、边聚、空泡变,核膜破溃,染色质溢出。随着缺血时间延长,中心区GFAP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直至基本消失。缺血边缘区则可见到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TUNEL-GFAP双染未见阳性细胞。结论持续局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未见凋亡,推测胀亡是星形胶质细胞主要的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胀亡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高峰 僧靖静 +9 位作者 鲁显浩 高冬玲 田川 王善磊 刘文超 付明倜 马继红 屈清荣 赵松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 :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 (MVD)。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6 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进行细胞胀亡和MVD检测 ,分析胀亡指数 (OI)与肿瘤MVD、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 目的 :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 (MVD)。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6 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进行细胞胀亡和MVD检测 ,分析胀亡指数 (OI)与肿瘤MVD、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 ;N0 期癌组织中OI高于N1 期 (P <0 .0 5 ) ;随分化程度的升高 ,OI升高 (P <0 .0 0 5 ) ;MVD高表达组OI高于低表达组 (P <0 .0 0 1 ) ,OI与T分期无关。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细胞胀亡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高峰 僧靖静 +9 位作者 卫战文 田川 高冬玲 陈奎生 马长路 李全荣 齐宇 马继红 屈清荣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4-857,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的存在及 2者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的存在及 2者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及凋亡细胞 ,凋亡指数 (AI)和胀亡指数 (OI)分别为 (1 .7± 1 .2 )和 (3.2± 1 .9)。与MVD低表达组比较 ,高表达组OI较低 ,而AI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或P <0 .0 0 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存在凋亡和胀亡两种细胞死亡方式 ,2者的存在及分布与MV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细胞胀亡 凋亡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细胞胀亡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红 赵高峰 +11 位作者 李全荣 僧靖静 屈清荣 李省海 秦建军 程会芳 马继红 王善磊 高冬玲 田川 马长路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7-859,共3页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指数及VEGF表达情况 ,分析 2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阳性的细胞很少发生细胞胀...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指数及VEGF表达情况 ,分析 2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阳性的细胞很少发生细胞胀亡 ,VEGF高表达的癌组织中较少存在细胞胀亡。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呈负相关 (q =7.2 6 4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细胞胀亡 VEGF
下载PDF
细胞胀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旭 褚晓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73-2477,共5页
Oncosis is a special kind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mod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cellular swelling,organelle swelling,blebbingand increas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pay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Oncosis is a special kind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mod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cellular swelling,organelle swelling,blebbingand increas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pay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field in recent years. The review discuss the recent advances of oncosis on pathological change,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detection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亡 细胞死亡 分子机制
下载PDF
ERK1/2介导的p70S6K信号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静 余鹏 +4 位作者 华福洲 卢忆酶 杜晓红 李亚琦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7-701,共5页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胀亡的影响,探讨ERK1/2介导的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取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成功的大鼠心脏,随机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胀亡的影响,探讨ERK1/2介导的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取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成功的大鼠心脏,随机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PD98059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组(DM组)、ERK1/2抑制剂PD98059组(PD组)、七氟醚后处理组+PD98059(PP组)。除S组外,其它各组均缺血30min后再灌注2h。SP组、DM组和PD组分别于缺血末至再灌注15min灌注经3.0%七氟醚、DMSO(〈0.2%)和PD98059(20μmol/L)饱和的K-H液,PP组于缺血末至再灌注15min灌注经3.0%七氟醚和PD98059(20μmol/L)饱和的K-H液,随即更换为正常K-H液再灌注105min。记录缺血前即刻(T0)、再灌注30min(T1)、60min(T2)、90min(T3)、2h(T4)时的HR、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再灌注末测定心肌梗死范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t-ERK1/2、p-p70S6K/t-p70S6K、Porimin和Calpain-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T0时和S组比较,T2-T4时IR、SP、DM、PD、PP组HR明显减慢,LVS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1-T4时SP组LVSP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与S组比较,IR、SP和DM组p-ERK1/2/t-ERK1/2、pp70S6K/t-p70S6K、Porimin和Calpain-I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D、PP组p-p70S6K/t-p70S6K、Porimin和Calpain-I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P组p-ERK1/2/t-ERK1/2和pp70S6K/t-p70S6K表达明显上调,Porimin和Calpain-I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ERK1/2介导的p70S6K表达,下调胀亡蛋白Porimin和Calpain-I的表达,进而减少心肌细胞胀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胀亡 七氟醚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An iron-dependent form of non-canonical ferroptosis induced by labile iron 被引量:4
16
作者 Yanmeng Li Qin Ouyang +7 位作者 Wei Chen Ke Liu Bei Zhang Jingyi Yao Song Zhang Junying Ding Min Cong Anjian X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16-527,共12页
Ferroptosis is a recently identified iron-dependent form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characteriz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generation and lipid peroxidation.Here,we report a novel iron-dependent form of ferropt... Ferroptosis is a recently identified iron-dependent form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characteriz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generation and lipid peroxidation.Here,we report a novel iron-dependent form of ferroptosis induced by labile iron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rocess.We find that labile iron-induced ferroptosis is distinct from canonical ferroptosis and is linked to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Specifically,the 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mediates the ferroptosis induced by labile iron.Interestingly,cells undergoing labile iron-induced ferroptosis exhibit cytoplasmic features of oncosis and nuclear features of apoptosis.Furthermore,labile iron-induced ferroptosis involves a unique set of genes.Finally,labile ironinduced ferroptosis was observed in liver subjected to acute iron overload in vivo.Our study reveals a novel form of ferroptosis that may be implicated in diseases caused by acut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ptosis labile iron calcium overload 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cell death oncosis apoptosis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微血管密度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明东 李丕宏 +3 位作者 孙维建 黄和 俞耀军 郑志强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微血管密度(MVD)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55例胃癌、22例胃正常组织中AQP1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法计数MVD,透射电镜观测细...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微血管密度(MVD)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55例胃癌、22例胃正常组织中AQP1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法计数MVD,透射电镜观测细胞胀亡情况。随访并分析AQP1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Ⅲ+Ⅳ临床分期胃癌组织中的胀亡指数(OI)高于Ⅰ+Ⅱ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OI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QP1表达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胃癌组织标本中,AQP1阳性表达率为58.2%,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组AQ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QP1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细胞胀亡和AQP1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AQP1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水通道蛋白1 微血管密度 细胞胀亡 AQP- 1
下载PDF
持续脑缺血后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学军 黄巧英 +3 位作者 徐铅辉 邹良玉 张睿 褚晓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脑缺血状态下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方法 32只雄性SD健康清洁级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在实验组诱导脑缺血发作。在MCAO后6、24h分别进行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苏木... 目的探讨持续脑缺血状态下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方法 32只雄性SD健康清洁级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在实验组诱导脑缺血发作。在MCAO后6、24h分别进行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Cresyl Violet染色和GFAP、Caspase-3、Porimin、DAPI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无行为学改变,MCAO 6h组与MCAO 24h组均有明显行为学异常,提示造模成功。Cresyl Viole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缺血中心区脑组织坏死,缺血半暗带区细胞水肿,可见肿胀的星形胶质细胞,MCAO 24h组细胞损伤重于MCAO 6h组。荧光免疫检测显示,在MCAO 24h后半暗带区Porimin、GFAP和DAPI三标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多于Caspase-3、GFAP和DAPI三标阳性细胞数目(P<0.05)。结论持续缺血的时间越长,脑损伤越严重,而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多以细胞膜破坏、细胞肿胀为特征的胀亡方式走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半暗带区 星形胶质细胞 胀亡
下载PDF
急性胆道梗阻大鼠肝细胞的死亡方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锋 戴朝六 +4 位作者 贾昌俊 许永庆 彭松林 顾玺 赵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胆道梗阻模型研究梗阻性黄疸时肝细胞死亡方式.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胆道结扎(BDL)组和对照(C)组.BDL组采用Yoshidome法建立急性胆道梗阻模型,7d后取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胀亡和凋亡的百分比,HE染色...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胆道梗阻模型研究梗阻性黄疸时肝细胞死亡方式.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胆道结扎(BDL)组和对照(C)组.BDL组采用Yoshidome法建立急性胆道梗阻模型,7d后取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胀亡和凋亡的百分比,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胀亡,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DBIL,ALP,γ-GT,ALT,AST和LDH水平.结果:BDL组胀亡和坏死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组(胀亡:25.41%±2.18% vs 6.12%±1.69%;坏死:3.99%±1.24% vs 0.79%±0.29%;均P<0.05),而凋亡百分比显著低于C组(2.79%±1.43% vs 5.18%±1.87%,P<0.05).BDL组胀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凋亡(25.41%±2.18% vs 2.79%±1.43%,P<0.05).肝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BDL组胆管增生,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胀亡增加.BDL组血清TBIL,DBIL,ALP,γ-GT,AST,ALT和LDH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急性胆道梗阻时大鼠肝细胞死亡以胀亡为主,其肝功能损伤程度与肝细胞胀亡、凋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疽 肝脏 胀亡 凋亡
下载PDF
榄香烯和姜黄素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可人 黄秀榕 祁明信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Ele)、姜黄素(Cur)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60μg/ml Ele,20μg/ml Cur与LECs共同孵育24、48、72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Ele和Cur作用不同时间... 目的观察榄香烯(Ele)、姜黄素(Cur)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60μg/ml Ele,20μg/ml Cur与LECs共同孵育24、48、72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Ele和Cur作用不同时间的LECs均出现核染色质凝集、固缩、边集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呈时-效依赖关系。超微结构研究显示,Cur诱导凋亡的同时,也诱导发生细胞胀亡。结论Ele和Cur具有明显诱导LECs凋亡或胀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姜黄素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细胞胀亡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