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FGF与BDNF对损伤后成年小鼠离体培养嗅觉上皮细胞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东 郭占芳 +1 位作者 刘宁 F.J.ROISEN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在成熟神经系统中 ,嗅觉上皮 (OE)很特殊 ,它能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本文用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成年小鼠的OE进行了研究。实验显示 :双极细胞NF、NSE、MAP2、OMP和tau蛋白免疫染色为阳性 ,但keratin免疫染色为阴性 ... 在成熟神经系统中 ,嗅觉上皮 (OE)很特殊 ,它能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本文用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成年小鼠的OE进行了研究。实验显示 :双极细胞NF、NSE、MAP2、OMP和tau蛋白免疫染色为阳性 ,但keratin免疫染色为阴性 ,说明双极细胞是神经元。用不同浓度血清的培养基 ,离体培养成年小鼠的OE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OE细胞数量和突起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 :将bFGF与BDNF的组合分别加到 10 %和 5 %血清的OE培养基 (OEM)中 ,增加了双极细胞的数量和比例 ,刺激了双极细胞突起的发育 ,减少了大细胞和梭形细胞。这种组合的效果比bFGF或BDNF单独作用好。在 10 %血清的OEM中 ,神经营养因子的效果比在 5 %血清的OEM中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上皮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失嗅症患者嗅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楚士东 李志春 +2 位作者 舒畅 张晖萍 易自翔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失嗅症患者嗅上皮中细胞凋亡和BCL - 2 ,BAX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2 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失嗅症患者嗅上皮和 10例正常对照组嗅上皮凋亡抑制基因BCL - 2 ,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 ;同时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失嗅症患者嗅上皮中细胞凋亡和BCL - 2 ,BAX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2 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失嗅症患者嗅上皮和 10例正常对照组嗅上皮凋亡抑制基因BCL - 2 ,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 ;同时应用dUTP缺口末端标志法 (TUNEL法 )测定上述两种组织中细胞原位的凋亡。结果 :(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失嗅症组嗅上皮中BCL - 2 ,BAX表达显著高于嗅觉正常组 (P<0 .0 5 ) ,但是 ,嗅觉障碍组嗅上皮中BAX表达显著高于BCL - 2 (P <0 .0 5 ) ;(2 )失嗅症组嗅上皮中细胞凋亡指数 (AI)高于嗅觉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上皮细胞凋亡显著 ,BC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嗅上皮 细胞凋亡 嗅觉障碍
下载PDF
Microelectrode Recording of Tissue Neural Oscillations for a Bionic Olfactory Biosensor 被引量:2
3
作者 Qingjun Liu Fenni Zhang +3 位作者 Ning Hu Hua Wang Kuen Jimmy Hsia Ping Wa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94-500,共7页
In olfactory research, neural oscillations exhibit excellent temporal regularity, which are functional and necessary at thephysiological and cognitive levels. In this paper, we employed a bionic tissue biosensor which... In olfactory research, neural oscillations exhibit excellent temporal regularity, which are functional and necessary at thephysiological and cognitive levels. In this paper, we employed a bionic tissue biosensor which treats intact epithelium as sensing element to record the olfactory oscillations extracellularly. After being stimulated by odorant of butanedione, the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generated different kinds of oscillation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pulse firing oscillation, transient firing oscillation, superposed firing oscillation, and sustained firing oscill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temporal appearances respectively. With a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sonogram, the oscillations also demonstrated different frequency properties, such as δ, θ, α, β and γ oscill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ionic biosensor cooperated with sonogram analysis can well improve the in- vestigation of olfactory oscillations, and provide a novel model for artificial olfaetion sensor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ic sensor olfactory epithelium microelectrode array (MEA) neural oscillation olfactory bioscnsor
原文传递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彩虹 肖二彬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的改变,探讨慢性鼻窦炎嗅觉功能与鼻内镜手术的关系,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手术对嗅区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慢性鼻...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的改变,探讨慢性鼻窦炎嗅觉功能与鼻内镜手术的关系,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手术对嗅区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慢性鼻窦炎伴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嗅觉功能变化并切取嗅区黏膜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术后嗅觉及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观嗅觉改善率为97%;异常超微结构由术前的100%降为20%。结论炎症导致的嗅上皮细胞由表及里各层的超微结构异常与嗅觉功能减退有关。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改善通气功能后及黏膜炎性反应消除后,随着嗅上皮超微结构的恢复,嗅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嗅觉障碍 嗅上皮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体外培养的嗅上皮神经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高亮 曹莉 +2 位作者 苏志达 朱燕玲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5-98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体嗅上皮神经干细胞(olfactory epithelium neural stem cells)的培养方法及其体外分化的多潜能性。方法:使用中性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分阶段酶解消化嗅上皮,富集嗅上皮神经干细胞,扩增细胞,用加入生长因子bFGF和EGF的无血清... 目的:探讨成体嗅上皮神经干细胞(olfactory epithelium neural stem cells)的培养方法及其体外分化的多潜能性。方法:使用中性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分阶段酶解消化嗅上皮,富集嗅上皮神经干细胞,扩增细胞,用加入生长因子bFGF和EGF的无血清培养液促使其形成神经球。血清诱导神经球分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嗅上皮神经干细胞呈集落样增殖,集落中的细胞表达在体分子标记GBC2和细胞角蛋白5。传代细胞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可增殖形成神经球。用含血清的培养液可诱导神经球分化;从神经球迁移出的分化细胞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中包含有TUJ1阳性的神经元、P75NGFR阳性的嗅鞘细胞、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和NG2阳性的寡突胶前体细胞,同时也存在有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结论:成体嗅上皮神经干细胞可体外培养增殖形成神经球,神经球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寡突胶前体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多潜能性
下载PDF
小鼠鼻腔滴注纳米二氧化铈进入嗅球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进森 何潇 +2 位作者 马宇辉 张智勇 吴振强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鼻腔滴注的纳米二氧化铈(CeO2)颗粒可否通过嗅神经到达嗅球。方法对小鼠左鼻孔滴注40μg放射性纳米CeO2材料,首次滴注后的第1、3和7天后麻醉处死小鼠,分离双侧的嗅球和嗅上皮组织,采用放射性示踪方法对双侧嗅球和嗅上皮组织中... 目的研究鼻腔滴注的纳米二氧化铈(CeO2)颗粒可否通过嗅神经到达嗅球。方法对小鼠左鼻孔滴注40μg放射性纳米CeO2材料,首次滴注后的第1、3和7天后麻醉处死小鼠,分离双侧的嗅球和嗅上皮组织,采用放射性示踪方法对双侧嗅球和嗅上皮组织中的纳米CeO2含量进行定量比较。结果左侧嗅球和嗅上皮组织中的纳米CeO2含量呈现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右侧嗅球和嗅上皮组织中的纳米CeO2含量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积在鼻腔粘膜上的纳米CeO2颗粒可以通过嗅神经到达嗅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EO2 放射性示踪 嗅球 嗅上皮组织 转运
原文传递
9种鱼类嗅囊组织结构特征和V1Rs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7
作者 宋陈 吕毛琳 +2 位作者 张郑玮 高泽霞 刘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60,共12页
为探究不同鱼类嗅觉器官组成差异及V1Rs基因的进化规律,实验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了9种鱼类的嗅囊结构特征,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对V1R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序列结构及进化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泥鳅V1Rs... 为探究不同鱼类嗅觉器官组成差异及V1Rs基因的进化规律,实验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了9种鱼类的嗅囊结构特征,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对V1R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序列结构及进化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泥鳅V1Rs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种鲤形目鱼类的嗅基板类型均为G型,鲇形目为H型,而鲈形目则有F型和G型两种,嗅基板数量在9种鱼类中差异较大,其中大口黑鲈的嗅基板数量最少,只有7个,黄颡鱼最多,有80个。研究共鉴定出58个完整的V1Rs基因,这些基因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V1Rs基因分为6个亚型(V1R1、V1R2、V1R3、V1R4、V1R5、V1R6),9种鱼类基因组中均有1个V1R1和V1R2基因,但翘嘴鲌基因组中缺少V1R3和V1R4基因,鳜缺少V1R5基因,而团头鲂、黄颡鱼和翘嘴鲌各有2个V1R5基因。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肉组织),除V1R3b外,泥鳅V1Rs基因均在雌、雄嗅囊中显著高表达,但在脑和触须中的表达量较低,在性腺组织中,雌、雄泥鳅V1Rs基因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1R1、V1R4、V1R5、V1R6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而V1R3b基因在雌性泥鳅性腺中显著高于雄性,V1R2和V1R3a在雌、雄泥鳅中则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不仅阐明了不同鱼类嗅囊组织结构和V1Rs基因拷贝数、进化差异,结果也为后续深入探究鱼类异性识别的嗅觉分子基础和V1Rs基因在繁殖中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嗅囊 V1Rs基因家族 基因鉴定 基因表达
下载PDF
Endothelin increases the proliferation of rat olfactory mucosa cells
8
作者 Bertrand Bryche Audrey Saint-Albin +3 位作者 Claire Le Poupon Schlegel Christine Baly Patrice Congar Nicolas Meunier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52-360,共9页
The olfactory mucosa holds 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an aggressiv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integrity, it is one of the few neural zones which are continuously renewed during the ... The olfactory mucosa holds 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an aggressiv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integrity, it is one of the few neural zones which are continuously renewed during the whole animal life. Among several factors regulating this renewal, endothelin acts as an anti-apoptotic factor in the rat olfactory epithelium.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plored whether endothelin could also act as a proliferative factor. Using primary culture of the olfactory mucosa, we found that an early treatment with endothelin increased its growth. Consistently, a treatment with a mixture of BQ123 and BQ788(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 decreased the primary culture growth without affecting the cellular death level. We then used combined approaches of calcium imag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rotein level measurements to show that endothelin was locally synthetized by the primary culture until it reached confluency. Furthermore, in vivo intranasal instillation of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 led to a decrease of olfactory mucosa cell expressing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a marker of proliferation. Only short-term treatment reduced the PCNA level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cells. When the treatment was prolonged, the PCNA level was not statistically affected bu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ndothelin was increased. Overall, our results show that endothelin plays a proliferative role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and that its level is dynamically regulated.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Comité d’éthique en expérimentation animale COMETHEA(COMETHEA C2 EA-45;protocol approval #12-058) on November 28, 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RINE factor cell CULTURE cellular dynamics ENDOTHELIN OLFACTION olfactory basal CELLS olfactory epithelium olfactory mucosa primary CULTURE
下载PDF
布地奈德对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嗅上皮嗅觉标记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万桂莲 倪道凤 关静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观察鼻用布地奈德对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嗅上皮嗅觉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非感染对照组、流感病毒感染对照1组,流感病毒感染对照2组,布地奈德1组和布地奈德... 目的观察鼻用布地奈德对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嗅上皮嗅觉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非感染对照组、流感病毒感染对照1组,流感病毒感染对照2组,布地奈德1组和布地奈德2组。布地奈德1组和布地奈德2组分别在流感病毒感染后1天和3天吸入布地奈德,按3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5天,流感病毒感染对照1、2组于感染后对应时间经鼻吸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嗅上皮OMP的表达量。结果流感病毒感染后吸入布地奈德组嗅上皮OMP的表达明显高于流感病毒对照组(P<0.01),而与非感染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感病毒对照组嗅上皮OMP表达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能够增强流感病毒感染的嗅上皮OMP的表达,布地奈德治疗嗅觉障碍的机制可能部分通过增强OMP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流感病毒 嗅上皮 嗅觉标记蛋白
下载PDF
大鼠嗅上皮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福权 邱建华 +2 位作者 王锦玲 刘顺利 米文娟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656-659,共4页
目的:从新生及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嗅上皮神经干细胞(NSC),研究其增殖及分化特性。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分离、培养生后第3天和硫酸锌原位创伤后6d的成年大鼠嗅上皮NSC,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的NSC... 目的:从新生及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嗅上皮神经干细胞(NSC),研究其增殖及分化特性。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分离、培养生后第3天和硫酸锌原位创伤后6d的成年大鼠嗅上皮NSC,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的NSC及分化的特异性神经细胞类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嗅上皮NSC的生长曲线及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从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分离、培养出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而细胞角蛋白免疫反应阴性,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SC。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NSC生存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为0.05%~0.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显著促进嗅上皮NSC的增殖。结论:从生后第3天和成年大鼠嗅上皮可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N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基于小分子筛选的嗅上皮类器官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涵 邓鲤凌 秦璇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8-336,共19页
嗅上皮接收和传导气味信号是嗅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嗅上皮的损伤在通常情况下可自发恢复,但特定疾病或衰老造成的嗅上皮损伤会引起嗅觉功能减退和嗅觉障碍。嗅上皮主要由基底细胞、支持细胞以及嗅感觉神经元组成。为了在体外建立包... 嗅上皮接收和传导气味信号是嗅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嗅上皮的损伤在通常情况下可自发恢复,但特定疾病或衰老造成的嗅上皮损伤会引起嗅觉功能减退和嗅觉障碍。嗅上皮主要由基底细胞、支持细胞以及嗅感觉神经元组成。为了在体外建立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的嗅上皮类器官,本研究采用3D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筛选小分子药物,构建了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的嗅上皮类器官模型,包含水平基底样细胞、球形基底样细胞、支持样细胞和嗅感觉神经元样细胞多种细胞类型。类器官培养体系中多种生长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增殖速度、细胞组成以及不同细胞类型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等方面对类器官产生影响。Wnt信号通路激活剂CHIR-99021能够提高嗅上皮类器官的成克隆率和增殖速度且有利于提高嗅上皮类器官中嗅感觉神经元样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培养体系的任一因子均能提高类器官中cKit阳性的球形基底样细胞克隆比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维生素C均有利于类器官中水平基底样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建立的嗅上皮类器官系统模拟了嗅上皮干细胞分化产生多种嗅上皮细胞类型的过程,为研究嗅上皮组织损伤再生、嗅觉障碍病理机制和筛选治疗嗅觉障碍的药物提供了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类器官 干细胞 筛选
原文传递
单鼻腔通气障碍小鼠模型嗅黏膜的组织学变化
12
作者 魏宏权 戴丽丽 姜学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372-3375,共4页
目的建立单鼻腔通气障碍的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嗅黏膜的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取刚出生的昆明小鼠只,显微镜下缝合小鼠左侧前鼻孔。在刚出生,出生后2周、4周、6周时分别取5只小鼠头部制成石蜡冠状位切片。以嗅标记蛋白(OMP)特异抗体对... 目的建立单鼻腔通气障碍的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嗅黏膜的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取刚出生的昆明小鼠只,显微镜下缝合小鼠左侧前鼻孔。在刚出生,出生后2周、4周、6周时分别取5只小鼠头部制成石蜡冠状位切片。以嗅标记蛋白(OMP)特异抗体对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小鼠两侧鼻腔嗅黏膜的厚度和嗅标记蛋白表达强度。结果刚出生时小鼠两侧鼻腔嗅黏膜厚度、嗅标记蛋白表达强度大致相同(P>0.05)。第2周时,左侧鼻腔嗅黏膜略薄、嗅标记蛋白表达强度略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时,这种差异变得显著(P<0.05)。第6周时,这种差异变得非常显著(P<0.01)。结论显微镜下缝合小鼠前鼻孔,可以作为构建单鼻腔通气障碍小鼠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鼻腔通气障碍单一因素即可以使嗅黏膜萎缩,成熟嗅感觉神经元的数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障碍 嗅黏膜 嗅感觉神经元 嗅标记蛋白
下载PDF
成人、成年狗鼻腔嗅黏膜成鞘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珂 王君 +5 位作者 陈庆山 孙宇 潘胜发 王丽 于恩华 周长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和成年狗嗅黏膜成鞘细胞(OECs)的分离与培养的方法,为探索在人体和大型动物模型的自体嗅黏膜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方法分别从成人和成年比格狗的嗅黏膜分离出OECs,分别培养25 d,在第6 d1、0 d和2... 目的研究成人和成年狗嗅黏膜成鞘细胞(OECs)的分离与培养的方法,为探索在人体和大型动物模型的自体嗅黏膜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方法分别从成人和成年比格狗的嗅黏膜分离出OECs,分别培养25 d,在第6 d1、0 d和25 d进行形态学观察,最后进行OECs特异标记物NGFRp75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鞘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成人和成年狗嗅黏膜OECs在培养10 d后明显增多,25 d的OECs成熟,具有很长的突起,其形态多为双极和三极,NGFRp7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本实验条件下,狗嗅黏膜OECs的生长状态比成人的好。而未进行差速贴壁的培养细胞则几乎均呈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差速贴壁的方法可以分离出较为纯化的成人、成年狗鼻腔嗅黏膜O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成鞘细胞 嗅黏膜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神经元核心抗原在小鼠嗅球和嗅上皮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宏权 李笑天 +2 位作者 于刚 曹志伟 丹生健一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 N)在嗅球和嗅上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和意义。方法:在小鼠胚胎发育9.5、11.5、14.5、17.5d,出生当天和3个月成年个体的头部切片标本中,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Ne-uN的表达。结果:刚出生小鼠嗅球内层状结... 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 N)在嗅球和嗅上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和意义。方法:在小鼠胚胎发育9.5、11.5、14.5、17.5d,出生当天和3个月成年个体的头部切片标本中,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Ne-uN的表达。结果:刚出生小鼠嗅球内层状结构尚不明显,Neu N表达于嗅球周边区域。在3个月大成年小鼠,嗅球的层状结构已清晰可见,Neu N表达阳性的成熟神经元主要聚集于接近嗅球中心的颗粒细胞层。位于嗅上皮的双极嗅感觉神经元在小鼠胚胎和成年个体中均未见Neu N表达。结论:Neu N通常被认为表达于几乎所有部位的成熟神经元。但在嗅球和嗅上皮中,Neu N只表达于成熟嗅球中的颗粒细胞层。小鼠出生到发育为成熟个体的过程中,Neu N表达阳性的成熟神经细胞由周边逐渐向嗅球中心迁移,可能与气味模式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心抗原 嗅球 嗅上皮
原文传递
ZnSO_4损伤嗅上皮可逆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照萍 叶树明 +1 位作者 杜继曾 沈公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0-573,共4页
为探讨ZnSO4对嗅上皮的损伤是否可逆,以成年SD大鼠为对象,ZnSO4或Triton X-100分别灌流单边鼻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损伤后30、45和60 d嗅球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反应,结果在损伤后30 d,损伤鼻孔同侧嗅球的TH阳性细胞密度明显下降,Triton... 为探讨ZnSO4对嗅上皮的损伤是否可逆,以成年SD大鼠为对象,ZnSO4或Triton X-100分别灌流单边鼻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损伤后30、45和60 d嗅球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反应,结果在损伤后30 d,损伤鼻孔同侧嗅球的TH阳性细胞密度明显下降,Triton X-100损伤后45 d的TH阳性细胞密度比30 d时增加,60 d时已接近对照组,但ZnSO4损伤后456、0 d与30 d的结果类似,提示ZnSO4对嗅上皮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O4 嗅上皮 嗅球 可逆性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镧对仔鼠嗅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和嗅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帅 杨博 +1 位作者 张阳 于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56-958,共3页
目的观察发育期氯化镧暴露对仔鼠嗅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8周龄清洁级妊娠2 d的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5 g/L)、高浓度(5.0 g/L)氯化镧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 目的观察发育期氯化镧暴露对仔鼠嗅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8周龄清洁级妊娠2 d的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5 g/L)、高浓度(5.0 g/L)氯化镧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50 d。仔鼠出生4 d后,统计仔鼠存活数和性别情况,并计算生存率和雌雄比;并开始观察并记录仔鼠体重。仔鼠出生后25~27 d,采用嗅觉行为学方法(埋藏食物小球试验)检测嗅觉功能;于出生后28 d,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仔鼠嗅上皮嗅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测定嗅球镧含量。结果各组仔鼠体重、生存率、性别比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各氯化镧染毒组仔鼠寻找食物所需时间较长,嗅球镧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化镧染毒浓度的升高,仔鼠寻找食物所需时间均呈延长趋势,嗅球镧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所有测试均未出现超出400 s以上的情况。另外,随着测试天数的增加,仔鼠寻找食物的时间均呈逐渐缩短的趋势。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氯化镧染毒可造成仔鼠出生后嗅感觉神经元隆起增大,形状不规则,部分与嗅上皮表面分离,且顶端的纤毛数减少。结论氯化镧可损伤子代大鼠的嗅觉功能,这可能与镧损害嗅上皮嗅感觉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嗅感觉神经元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嗅上皮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 余逸群 余洪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33-335,共3页
嗅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系统,嗅上皮(OE)中的嗅觉神经元能够感受气味分子并传递嗅觉信号。OE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功能,即使在神经元大量死亡的情况下亦可快速再生修复缺损。OE的再生速度及嗅觉功能恢复的程度取决于病变性质(如创伤... 嗅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系统,嗅上皮(OE)中的嗅觉神经元能够感受气味分子并传递嗅觉信号。OE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功能,即使在神经元大量死亡的情况下亦可快速再生修复缺损。OE的再生速度及嗅觉功能恢复的程度取决于病变性质(如创伤、化学损伤、感染、炎症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常规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旨在最小化炎症损伤及改善鼻腔嗅觉障碍,新的证据表明这些药物可能会损伤OE的再生能力。本文讨论糖皮质激素对OE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减轻其副作用提出新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嗅上皮 嗅感觉神经元 再生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在小鼠嗅上皮中的免疫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明堂 付玉 +1 位作者 王清爽 李洪广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0-692,714,共4页
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小鼠嗅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QP1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AQP3在下层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表达,AQP4在上层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表达;AQP5在嗅毛和鲍曼氏腺的分泌... 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小鼠嗅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QP1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AQP3在下层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表达,AQP4在上层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表达;AQP5在嗅毛和鲍曼氏腺的分泌细胞和导管细胞表达。结果显示了水通道蛋白在小鼠嗅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位置,其中在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表达的AQP3和AQP4可能为嗅神经功能的维持提供了重要的微环境,在嗅毛和鲍曼氏腺的分泌细胞和导管细胞表达的AQP5可能在气味的感受方面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嗅上皮 免疫定位
下载PDF
嗅觉上皮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庆庆 王向东(审校) 张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人的嗅觉在安全性、警示危险性、适当的营养摄取以及日常的社交活动中非常重要。嗅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OE)是神经系统中唯一可再生的特殊神经上皮。但是嗅觉系统的再生能力随着年龄、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慢性鼻窦感染和前颅... 人的嗅觉在安全性、警示危险性、适当的营养摄取以及日常的社交活动中非常重要。嗅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OE)是神经系统中唯一可再生的特殊神经上皮。但是嗅觉系统的再生能力随着年龄、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慢性鼻窦感染和前颅底手术等因素而降低。当嗅觉感觉神经元(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OSNs)再生失败,便会导致临床嗅觉功能减退或嗅觉障碍,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增加个体的死亡率。因此,明确OE再生的调节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再生 调节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大鼠嗅感觉上皮发育及嗅细胞凋亡的研究
20
作者 史保院 史丽 马超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嗅细胞标记蛋白(OMP)及细胞凋亡在不同胎龄大鼠嗅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及OMP在不同孕期大鼠嗅上皮中的表达及其规律。TUNEL方法检测不同孕期大鼠嗅上皮中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嗅细胞标记蛋白(OMP)及细胞凋亡在不同胎龄大鼠嗅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及OMP在不同孕期大鼠嗅上皮中的表达及其规律。TUNEL方法检测不同孕期大鼠嗅上皮中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E13d鼻腔黏膜中即有NSE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多。E13d嗅上皮中未见OMP阳性表达细胞。在E14d,嗅上皮中出现嗅OMP阳性细胞,数量少,随胎龄增加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至17d达高峰并逐渐趋于稳定。E13E15d细胞凋亡数量较稳定,至E16d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达到高峰,E18E21d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渐趋于稳定。E16dAI与其他d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14d嗅黏膜中已有发育成熟的嗅细胞,数量少,胚胎发育后期大鼠嗅化学感受器发育已趋于成熟。在嗅上皮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E16d嗅细胞凋亡出现一高峰,细胞凋亡在嗅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神经特异性烯醇酶 嗅细胞标记蛋白 细胞凋亡小体 凋亡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