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旧媒体知识沟效果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韦路 李贞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5,共10页
作为影响知识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传播媒介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报纸和电视的知识沟效果的比较,鲜有研究对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和传统媒介的知识沟效果的差异进行实证探讨。通过对两组... 作为影响知识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传播媒介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报纸和电视的知识沟效果的比较,鲜有研究对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和传统媒介的知识沟效果的差异进行实证探讨。通过对两组不同时期美国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之间的使用沟在因特网上比在传统媒介上更为明显。更重要的是,因特网上较大的使用沟也导致了更为显著的知识沟,使得数字鸿沟不仅在强度上,更在后果上有甚于传统媒介的使用差异。这些发现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加深对知识沟现象及其成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方兴未艾的数字鸿沟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沟 因特网 新媒介 旧媒介 数字鸿沟
下载PDF
编辑创造媒介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振铎 孔得蕾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媒介"内容"的影响非常强烈,从而使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作为创构媒介的编辑人,要从时代主题的高度研究开发旧媒介的内涵,把旧的、美好的东西呼唤出来,用于新媒体的创构和发展,促进新旧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发展。
关键词 旧媒介 新媒介 媒介创新 文化缔构
下载PDF
今日的“昨日”技术:传真机的再中介化与再制度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洪婧茹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5,共11页
媒介研究对新媒介及技术发展早期阶段的关注,导致媒介在生命周期其他阶段与社会文化的复杂互动被忽略。文章运用实物分析及参与观察法,探讨传真机这一类型的旧技术,何以作为有效的交流体裁嵌入新的媒介结构:再中介化中的去中介化机制,... 媒介研究对新媒介及技术发展早期阶段的关注,导致媒介在生命周期其他阶段与社会文化的复杂互动被忽略。文章运用实物分析及参与观察法,探讨传真机这一类型的旧技术,何以作为有效的交流体裁嵌入新的媒介结构:再中介化中的去中介化机制,使其承载了“先进技术”的想象,体现了媒介透明性的文化理想和“在场”的深层渴望。再制度化过程中,直感性较低的“旧媒介”成为一种弹性沟通机制,维系并建构了科层制的组织空间与社会关系。媒介的潜力取决于人们如何协调表达、参与结构和身份建构,其“新”与“旧”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在与其他媒介以及与人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地被协商。再中介化不仅是媒介之间互动的技术过程,还包含宏观的社会物质文化网络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媒介 再中介化 中介化关系 科层组织
原文传递
Does New Media Substitute Old Media? A Cohort Analysis of Media Use in China
4
作者 LI Weiji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9期525-537,共13页
This study examines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media use based on pooled-data analysis of CGSS(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2010-2015.In order to show a full picture of the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new and old media... This study examines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media use based on pooled-data analysis of CGSS(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2010-2015.In order to show a full picture of the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new and old media,the study brings age heterogeneity of respondents and time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This study distinguishes four generations based on the year of birth,with the“newspaper generation”(people who born before 1969),“broadcast generation”(1970-1979),“TV generation”(1980-1989),and“Internet generation”(born after 1990)and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generations differ in their frequency of media use.The research analyses five-year pooled data CGSS 2010-2015(CGSS 2014 data is missing)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old media among different birth cohorts and how this effect changes over time.New media refers to the Internet;old media includes newspaper,broadcast,and television.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First,for the“newspaper generation”,“broadcast generation”,and“TV generation”,Internet heavy users are usually more willing to use newspaper and broadcast as well.Internet heavy users are information seekers.They have a strong need of information and usually are involved in multi-tasking media activities.Nevertheless,only the Internet heavy users in“TV generation”will regard TV as another channel to get more information,which indicates that generations may adopt specific patterns of media use when they are young and remain faithful to those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s.“TV generation”have a stronger attachment to television than their previous and later generation.Second,in terms of the time effect,the empirical data proved that the broadcast shows a stronger vitality in digital age compared with newspaper and television.The frequency of broadcast use does not drop significantly until 2015.However,the frequency of newspaper and television use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since 2011.Third,for the“Internet generation”,the use of the Internet h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 Use Behavior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New media and old media
下载PDF
The Media Images of Old Influencers on TikTok:A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5
作者 ZHOU T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10期809-816,共8页
Drawing on the insights from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wo super-gerontic celebrities by selecting 60 videos to elucidate how their images are represented through linguistic(e... Drawing on the insights from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wo super-gerontic celebrities by selecting 60 videos to elucidate how their images are represented through linguistic(e.g.,captions,and hashtags)and other semiotic resources(e.g.,accessories,semiotic tools,and etc.).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mages of the old celebrities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attractive,wise,stylish,healthy and young,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breaking up the stereotypical images of old people who are unattractive,dependent and senile.The phenomenon of old influencers making themselves visible on the social media suggests that they are moving towards successful aging with the backdrop of aging society in China.This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of old celebrities can inform relevant practice to combat ageism in the media and helps to empower the old people in the media discourse.In doing so,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of present study lies in its education about how we view aging in the aging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 images old influencers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ocial media
下载PDF
媒介融合的逻辑起点、实质及可能归宿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云泽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3,共7页
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强势入驻信息场域,使得媒介融合成为必然之势。技术是引起这场融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因,而市场和政府力量的推动则是融合得以加速进行的助推剂。融合的本质则是互联网媒介与旧媒介之间不同媒介形态演进之过渡。从全球... 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强势入驻信息场域,使得媒介融合成为必然之势。技术是引起这场融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因,而市场和政府力量的推动则是融合得以加速进行的助推剂。融合的本质则是互联网媒介与旧媒介之间不同媒介形态演进之过渡。从全球视野的范围内考察媒介融合的进程,其实践结果是并无理想化的模式出现,且融合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携带旧媒介基因的媒体人尚未掌握互联网媒介赋权之实质。以数据为基础,以下放权力支持用户在媒介场域的活跃为原则,搭配适合的硬件终端的"智媒生态圈"将是本次媒介融合的最终可能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旧媒介 互联网 大数据 智能媒体
下载PDF
新媒介和旧媒介——基于媒介史的二者关系理论化探索 被引量:7
7
作者 加布里埃尔.巴尔比 戎瑶 《全球传媒学刊》 2016年第1期28-43,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媒介研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议题: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的关系。为了使结论有效可靠,文章回顾大量科学文献,展示了许多生动案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新旧媒介的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某些阶段之间有时会稍有重叠。第... 本文分析了媒介研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议题: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的关系。为了使结论有效可靠,文章回顾大量科学文献,展示了许多生动案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新旧媒介的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某些阶段之间有时会稍有重叠。第一个阶段是新媒介模仿旧媒介,新媒介诞生之初,通常是依靠模仿旧媒介而规范自身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新媒介发展出自身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介。第三个阶段是新媒介发展势头超过旧媒介,引发旧媒介对新媒介的模仿和适应。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一个相对持续的阶段,介绍了新旧媒介是如何和谐共处的。总体说来,本文对于新旧媒介关系的梳理对新媒介研究、媒介发展史,甚至整个媒介研究都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旧媒介 媒介史 媒介研究 媒介转变 媒介理论
下载PDF
在遮蔽中建构:新媒体时代的旧媒体艺术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经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7,共5页
新媒体时代,随着数码复制技术的发展,旧媒体艺术的光晕被新媒体造成的冗余环境所遮蔽。在相当程度上,冗余环境会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而冗余对光晕的遮蔽会造成旧媒体艺术的萧条景象。但旧媒体艺术并没有消亡,旧媒体艺术的光晕并没有消失... 新媒体时代,随着数码复制技术的发展,旧媒体艺术的光晕被新媒体造成的冗余环境所遮蔽。在相当程度上,冗余环境会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而冗余对光晕的遮蔽会造成旧媒体艺术的萧条景象。但旧媒体艺术并没有消亡,旧媒体艺术的光晕并没有消失,它依旧以其母本价值捍卫着其生存的合理性。另外,旧媒体艺术还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种种改变,增加了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获得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媒体艺术 新媒体时代 光晕 母本价值 自适性改变
下载PDF
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策略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温宁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微媒体平台对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红色文化精神的更好传播开辟了新的“窗口”,而且有助于强固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增强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活用... 微媒体平台对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红色文化精神的更好传播开辟了新的“窗口”,而且有助于强固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增强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活用“互联网+”思维;注重传播环境的规范性;加强红色文化在微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一需创建以手机为重要载体和平台的红色文化阵地;二需创建“三微一端”多元化的红色文化宣传渠道,并加强信息审核;三需培育一支得力精干的红色文化宣传管理队伍;四需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多和自媒体等其他相关媒体宣传平台进行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红色文化 微媒体平台 传播
下载PDF
老年分泌性中耳炎甲强龙鼓室内注射联合通气散方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超生 李军政 邓海燕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31-53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通气散方联合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例数为100例,时间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 目的:观察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通气散方联合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例数为100例,时间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甲强龙鼓室内注射联合通气散方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甲强龙鼓室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0.5kHz、1kHz、2kHz下气导听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频气导听阀指标和鼓室内压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为6.00%(P<0.05)。结论:在老年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治疗中,使用甲强龙鼓室内注射联合通气散方治疗,具有安全性强,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通气散方 老年 分泌性中耳炎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海学 汪太平 +1 位作者 史学功 朱红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32-634,共3页
为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2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回... 为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2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收缩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超声检测 陈旧性心肌梗死 内中膜厚度 斑块 指数
下载PDF
中国现代旧体诗人新媒介场域中“被阅读”的诉求
12
作者 张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群体性的仪式化倾向,他们通过新媒介竭力展示自身,摹画其在公众视野中风流蕴藉、高蹈独立的形象,以期获得世人关注,进而达成对其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体认。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现代旧体诗人在经历了新旧文化、新旧文学的碰撞之后,最终在报纸杂志上找寻到了获得和维系受众的文学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诗人 新媒介 被阅读 诗学观 形象塑造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珂 徐世艳 +4 位作者 王佳江 侯倩倩 赵泽民 孙浩轩 张钦香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3期19-22,共4页
文章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办世界一流期刊、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紧跟时代步伐、开设特色栏目,提高学术质量、争创一流期刊,新旧媒体融合、拓宽传播渠道等农业科技期刊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以... 文章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办世界一流期刊、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紧跟时代步伐、开设特色栏目,提高学术质量、争创一流期刊,新旧媒体融合、拓宽传播渠道等农业科技期刊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以促进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升级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乡村振兴 世界一流期刊 新旧媒体融合 策略
下载PDF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
14
作者 严芳 《今日自动化》 2024年第7期100-102,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及意义,研究了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并针对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旨在适应三网融合形势,推动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三网融合 数字电视 有线电视 新老媒体融合 多屏互动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新媒体使用与传统媒体使用对媒介公信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成波 彭杰 《特区经济》 2016年第6期65-68,共4页
本文旨在比较新媒体使用与传统媒体使用对媒介公信力影响作用的大小。回归分析表明,新媒体使用和传统媒体使用对媒介公信力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新媒体的的负向影响作用相比传统媒体要大。
关键词 新媒体使用 传统媒体使用 媒介公信力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云芳 陈红梅 +2 位作者 吴永梅 闫军凯 李玉文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2018年9月~2021年9月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分为非抑郁组(5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2018年9月~2021年9月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分为非抑郁组(52例)和抑郁组(148例),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抑郁组患者分为轻度抑郁组(50~59分,54例)、中度抑郁组(60~69分,62例)和重度抑郁组(≥70分,32例)。于患者入院时测定患者AASI、CIMT,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居住地、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各项信息。对比非抑郁组与不同程度抑郁患者AASI;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CIMT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ASI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预测价值;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间AASI、CIMT差异对比:非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AASI、CIMT与抑郁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抑郁组高中及以下、SSRS评分≤20分、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医保类型为自费、C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患者占比及AASI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AASI预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中及以下、SSRS评分≤20分、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医保类型、AASI≥0.417、C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是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ASI、CIMT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且抑郁严重程度与AASI、CIMT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抑郁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运河文化建设与传播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磊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8-102,共5页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河道,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体现。它不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而且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记录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历程。当前,运河沿岸各省市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河道,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体现。它不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而且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记录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历程。当前,运河沿岸各省市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地区。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大背景下、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改革大潮中、在媒介不断融合的语境里,运河文化应以此为契机继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运河文化 新媒体 文化多元
下载PDF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转化与代际共存——基于“媒介四元律”的傣族乡村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柳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3期45-61,共17页
本文是基于麦克卢汉“媒介四元律”的傣族乡村田野调查。作者通过在云南西双版纳曼腊村的短期田野观察,尝试探索中国乡村地区的传媒发展状况。田野调查的结果印证了麦氏父子“媒介四元论”的发展规律,即从公共集会到文字传播,再到广... 本文是基于麦克卢汉“媒介四元律”的傣族乡村田野调查。作者通过在云南西双版纳曼腊村的短期田野观察,尝试探索中国乡村地区的传媒发展状况。田野调查的结果印证了麦氏父子“媒介四元论”的发展规律,即从公共集会到文字传播,再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这一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都使传统媒体中某些特点被加强,某些特点被削弱、重拾或转化,最终使曼腊村民融入了地球这个大“村落”。作者还发现作为媒体集大成者的手机,尤其是低价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成为村民们传递信息、沟通交流、表达情绪的重要工具。而且基于手机的社交媒体——微信,甚至成了村民们的网络公共空间,使傣族村民迅速步入互联网时代。即使传播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及其沟通方式也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会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四元循环转化的过程,并以代际共存的方式持续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四元论 田野观察 新旧媒体转化 代际共存
下载PDF
抖音短视频平台“老龄网红”群体媒介形象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晚红 时佳琪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本文从叙事学和媒介形象理论的视角,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老龄网红”账号发布于2019年1月至12月的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并与传统媒介中塑造的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媒介形象正从单一变得多元,整体呈现出“个性... 本文从叙事学和媒介形象理论的视角,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老龄网红”账号发布于2019年1月至12月的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并与传统媒介中塑造的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媒介形象正从单一变得多元,整体呈现出“个性化”、“标签化”和“去老年化”的特征,消解了传统媒体对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的社会想象.同时,老年人表达自我的愿望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新兴农村乡土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音短视频 老龄网红 媒介形象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丘洪 郭瑞敏 +2 位作者 李彩荣 刘欣艳 江蓓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84-85,93,共3页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分析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普伐他汀40 mg 24周前后的临床特征,并行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通过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的特点。结果用药前...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分析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普伐他汀40 mg 24周前后的临床特征,并行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通过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的特点。结果用药前夜间平均SBP及脉压(PP)均显著高于用药后(P<0.05)。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IMT用药后为(1.334±0.145),显著低于用药前(1.554±0.234)(P<0.01);用药后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为(0.46±0.17),显著低于用药前(0.57±0.18)(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降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效改善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老年 动脉硬化指数 血压 动态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普伐他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