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61,共12页
晚清诗界革命主张以新意境和新语句入诗,但又不能摆脱和突破旧诗格调,诗界革命未能成功。中国新诗的创立,不能无视或绕过近代诗歌改良运动的主张和实践。近代诗界革命是“五四”新诗革命的先驱,它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前奏。鸦片战争以来的... 晚清诗界革命主张以新意境和新语句入诗,但又不能摆脱和突破旧诗格调,诗界革命未能成功。中国新诗的创立,不能无视或绕过近代诗歌改良运动的主张和实践。近代诗界革命是“五四”新诗革命的先驱,它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前奏。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危机,是中国新诗产生的巨大背景,新诗运动的目的、方向及价值取向均取决于此。对新诗社会功利的超常重视,是新诗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格律与自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新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新诗革命 旧诗 白话诗 诗体大解放
原文传递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被引量:6
2
作者 薛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1,共6页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文学 旧体诗词
下载PDF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与旧诗写作教材的变化
3
作者 陶永莉 田源 《写作》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统性特点;第二类是为社会上诗歌写作爱好者编著的学诗启蒙读物,以张廷华的《学诗初步》、刘铁冷的《作诗百法》等为代表,主要讲授诗歌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呈现出基础性、启蒙性和普及性特点。前者属于大学文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大学国文系旧诗写作的教学情况;后者属于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上旧诗写作的教法情况。这两种诗法著作都难以忽视“五四”白话诗运动,或在序言中指责白话诗流弊,痛惜风雅沦丧,或在正文中辟专章评论白话诗。这使得民国时期的诗法著作在传授古典诗学时不得不与白话诗进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编著 旧诗 写作教材
下载PDF
詹安泰旧体诗的诗学宗尚及创作成就
4
作者 赵雅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从历史渊源和时代风潮的角度来探究,詹安泰的诗歌创作上承岭南诗派的雄直之气与家国情怀,又因师承和时代文化氛围而受到清末“同光体”的诗歌理论与审美倾向的影响,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随中山大学播迁滇南粤北的个人境遇及阅历,最后形成... 从历史渊源和时代风潮的角度来探究,詹安泰的诗歌创作上承岭南诗派的雄直之气与家国情怀,又因师承和时代文化氛围而受到清末“同光体”的诗歌理论与审美倾向的影响,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随中山大学播迁滇南粤北的个人境遇及阅历,最后形成了清新真挚、平夷深厚的诗歌风格,又加以李贺的绮丽、孟郊的幽峭,助以韩、苏汪洋恣肆的笔势,真切地描绘了抗战时期的时代浪潮和粤东家乡及播迁云南粤北各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了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传承旧学与写照现实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安泰 旧体诗 诗学宗尚
下载PDF
尊古与崇律:对南宋后期两种诗学取向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2,共8页
南宋后期诗坛存在着两种诗学取向,一是尊崇古体,一是推崇律体。前者尊汉魏晋传统,后者崇唐诗传统。朱熹尊汉魏晋古诗传统,贬斥唐律,而于唐代律诗中又肯定体现古诗精神的王维、韦应物作品;叶适则崇律、崇唐诗传统。在晚宋,以上两种取向... 南宋后期诗坛存在着两种诗学取向,一是尊崇古体,一是推崇律体。前者尊汉魏晋传统,后者崇唐诗传统。朱熹尊汉魏晋古诗传统,贬斥唐律,而于唐代律诗中又肯定体现古诗精神的王维、韦应物作品;叶适则崇律、崇唐诗传统。在晚宋,以上两种取向之间既紧张又融合,出现了古诗宗汉魏晋、近体学唐的分体取法趋向,对明清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古体 律体 朱熹 叶适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视域下“无以为名”的网络旧体诗词研究
6
作者 陈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近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当代网络旧体诗词名家“无以为名”的诗词写作因在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而被称为“无名体”,深受读者欢迎。从接受美学看,“无以为名”的旧体诗词充分预设了读... 近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当代网络旧体诗词名家“无以为名”的诗词写作因在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而被称为“无名体”,深受读者欢迎。从接受美学看,“无以为名”的旧体诗词充分预设了读者群体的普遍性,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同时,其诗词作品多以文本“空白”激发读者的主观想象空间,并且常以新颖的艺术表达打破读者已有的期待视野,促进读者审美愉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以为名 网络旧体诗词 接受美学 “无名体” 读者
下载PDF
当代旧体词中孕育着现代民族诗形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湘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当代旧体词悄然复苏并露出现代艺术气质给新诗诗体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当代旧体词中有形的格律和无形的意义结构都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结果,其中必连带含蕴着人的存在情形的变化,为表达这种变化,词文体"形式原则"自然... 当代旧体词悄然复苏并露出现代艺术气质给新诗诗体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当代旧体词中有形的格律和无形的意义结构都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结果,其中必连带含蕴着人的存在情形的变化,为表达这种变化,词文体"形式原则"自然演进,是文体发展的必然;正在变化中的词文体离新诗体最近,其"弱德之美"蕴涵着问题意识和批判力,其独立于集体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精神和原始的民间品格本身就吻合了现代艺术所期待的"体","长短句"、"自度曲"与新诗的形式和创作理念遥相呼应,其脱胎于格律诗和音乐的形式原则包含着我们民族诗学的精髓,当代旧体词现代性的发育正促进着使新诗区别于西方诗歌的"现代民族诗形"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形 词文体 旧体诗词 现代民族诗形 演进 形式原则
下载PDF
文学革命背景下的旧体诗社创作——以苔岑吟社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宁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文学革命时期,居于文坛正统地位的旧体诗受到新文学倡导者的批判,其在公共文学空间中慢慢失去话语权,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旧体诗人大都在其诗歌圈中坚持写作,武进的苔岑吟社是这一时期旧体诗社的典型代表,是坚守旧文化、旧文学之人的一... 文学革命时期,居于文坛正统地位的旧体诗受到新文学倡导者的批判,其在公共文学空间中慢慢失去话语权,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旧体诗人大都在其诗歌圈中坚持写作,武进的苔岑吟社是这一时期旧体诗社的典型代表,是坚守旧文化、旧文学之人的一次集结。他们的创作有着很深的感伤情绪,年轻的诗人还有"自我零余者"形象的刻画。灵魂之孤独,生命之震颤是这一代人共同的"时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旧体诗社 苔岑吟社
下载PDF
杨树达旧体诗的现代大学书写
9
作者 袁志成 《城市学刊》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诗人关注现实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其诗歌具有典型的学者风采,特别是创作题材的突破与思想内涵的现代性,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现代大学教授群体诗歌创作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现代大学对旧体诗发展新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旧体诗 现代大学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景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4,共5页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文学史和诗歌史著作,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文学学科的设置调整和重新建构,二是大文学史观念的重新确立;三是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与进入文学史的形态;四是经典作品的评鉴标准与尺度。确立中...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文学史和诗歌史著作,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文学学科的设置调整和重新建构,二是大文学史观念的重新确立;三是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与进入文学史的形态;四是经典作品的评鉴标准与尺度。确立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的文学史地位,必须正视并解决好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 旧体诗词 文学史 问题
下载PDF
顾随与新文学的离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季剑青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4-25,共12页
顾随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一生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戏曲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与戏曲。精于旧学且擅长填词谱曲的顾随,表面上更像是一位旧式学人,实际上却和新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顾随的旧体诗词写作和古典文学研究,... 顾随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一生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戏曲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与戏曲。精于旧学且擅长填词谱曲的顾随,表面上更像是一位旧式学人,实际上却和新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顾随的旧体诗词写作和古典文学研究,背后都有新文学的立场和精神的底色。整体来看,顾随与新文学的关系可谓貌离神合,即使将其视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的传人,恐怕亦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随 新文学 旧体诗词
下载PDF
论晚清诗歌的文体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周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晚清时期,黄遵宪、梁启超等提倡"诗界革命",中国诗歌开始由旧体诗向新体诗转型。"新名词"入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而且导致中国旧体诗严密的文体体系出现松动、崩溃的趋势;对言文合一与民谣的大力提倡,... 晚清时期,黄遵宪、梁启超等提倡"诗界革命",中国诗歌开始由旧体诗向新体诗转型。"新名词"入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而且导致中国旧体诗严密的文体体系出现松动、崩溃的趋势;对言文合一与民谣的大力提倡,使白话进入诗歌,打破了传统的言文分离、文言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大批的通俗体诗歌;"以文为诗"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明晰界限,赋予诗歌以散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诗界革命 旧体诗 新体诗 文体 建构
下载PDF
百年新诗史中旧诗回潮现象审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思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4,共4页
百年来新旧两种诗歌范式的融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诗人个体身上。回眸百年汉诗发展轨迹中新诗作家的旧体诗词回潮现象,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个案既带着个体的生命温度,又构成了百年汉诗发展史的... 百年来新旧两种诗歌范式的融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诗人个体身上。回眸百年汉诗发展轨迹中新诗作家的旧体诗词回潮现象,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个案既带着个体的生命温度,又构成了百年汉诗发展史的生动剪影。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转型的发生学研究,审视与修复两个诗学传统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可以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对话生成关系,从而打通现代文学史上新诗创作现象与旧体诗词创作现象内在的诗学关联,为百年诗歌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提供借鉴,拓展诗歌史和文学史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史 新诗 旧诗 新文化 旧文化
下载PDF
毛泽东诗论导向中国现当代诗坛
14
作者 吴奔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5-88,共4页
对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诗与旧诗之争,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就给新旧体诗对立的局面划上了句号,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论 中国现当代诗坛 新诗 旧诗 诗歌导向 新文化运动 主次论
下载PDF
早期新诗中一种特殊的诗歌观——论康白情对新诗、旧诗功能的区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彧煌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康白情既写新诗也写旧诗,不同于胡适试图彻底驱逐旧诗,这种双线写作能够在康白情的观念和实践中并存,在于他区分了两种文类不同的功能。新诗张扬新精神尽可以形式新,远离旧诗的格式、趣味,而没有新精神的旧诗也尽可以在新诗之外自足地... 康白情既写新诗也写旧诗,不同于胡适试图彻底驱逐旧诗,这种双线写作能够在康白情的观念和实践中并存,在于他区分了两种文类不同的功能。新诗张扬新精神尽可以形式新,远离旧诗的格式、趣味,而没有新精神的旧诗也尽可以在新诗之外自足地写作和把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功能 新诗 旧诗
下载PDF
旧体诗词入史问题之我见——兼及现代中国文学史观的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峰 李雁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众多新文学作家也以此作为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载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致使这一...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众多新文学作家也以此作为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载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致使这一文体样式至今难以进入文学史视域。只有超越上述文学史观的局限,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才能真正突破旧体诗词入史这一"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词 二元对立 现代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郁达夫小说中诗词文本的互文性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超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小说中插入诗词是郁达夫感伤型文本的一种经常性的构成方式,散体白话文引入诗歌体语言,这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是一种他性文本的引入,也就是文本的互文现象。在新文学文体的开创期,这种文本的互文见义又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郁达夫小... 在小说中插入诗词是郁达夫感伤型文本的一种经常性的构成方式,散体白话文引入诗歌体语言,这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是一种他性文本的引入,也就是文本的互文现象。在新文学文体的开创期,这种文本的互文见义又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郁达夫小说中的这种互文体形式,实际上表征着郁达夫作为一个新文学作家在新的文体写作中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如中西文化的调和,传统和现代对接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互文性 旧体诗 对话
下载PDF
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的贡献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明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旧体诗词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战争语境与旧体诗革新——大文学视野下的怀安诗社及其创作
19
作者 任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4-120,共7页
1941年9月成立的怀安诗社是延安时期颇有影响的旧体诗词社团。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为了使怀安诗社的旧体诗更为广泛地被理解和接受,以李木庵、林伯渠等为代表的怀安诗人响应文艺大众化号召,从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积极对旧体诗... 1941年9月成立的怀安诗社是延安时期颇有影响的旧体诗词社团。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为了使怀安诗社的旧体诗更为广泛地被理解和接受,以李木庵、林伯渠等为代表的怀安诗人响应文艺大众化号召,从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积极对旧体诗进行了革新。但是即便经过了深度革新,怀安诗仍旧未能达到诗社同人们的预期目标。通过辨析文学与现实、新观念与旧形式的复杂联系,考察《解放日报》“怀安诗选”专栏的设立与取消,可以看到怀安诗人们的旧体诗创作不仅呈现着新、旧文学间的冲突与耦合,而且彰显了战争语境对文学书写的突显与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安诗社 旧体诗 战争语境 大文学 形式
下载PDF
细处着彩,小屋生辉——林徽因诗形一瞥
20
作者 高明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26-31,共6页
林徽因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一位女诗人,既沿习了该派前期的抒情风格,而且几乎没有改变,导致与该派男诗人当时的主体创作形成一种相对的错位;同时又有作为女诗人的独特一面。这表现在她的诗在形式上结构偏于狭窄,但却有深潜的内部光华和... 林徽因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一位女诗人,既沿习了该派前期的抒情风格,而且几乎没有改变,导致与该派男诗人当时的主体创作形成一种相对的错位;同时又有作为女诗人的独特一面。这表现在她的诗在形式上结构偏于狭窄,但却有深潜的内部光华和细致独到的艺术手法。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现代女性诗的一些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新月诗派 新诗 抒情诗 诗歌 文学评论 语言 乐调 标点 回旋 叠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