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同时测定雪菊中4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飞 陈芳 +4 位作者 马旗联 郝丽莉 刘江云 李雅丽 杨世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雪菊中4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同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osmosil-5C18-AR-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黄诺玛苷、异奥卡宁)和378 nm(马... 目的:建立雪菊中4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同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osmosil-5C18-AR-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黄诺玛苷、异奥卡宁)和378 nm(马里苷、奥卡宁),测定雪菊中黄诺玛苷、异奥卡宁、马里苷、奥卡宁的含量。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色谱分离良好,黄诺玛苷、异奥卡宁、马里苷、奥卡宁线性范围分别为0.503 5~5.035μg,0.502 5~5.025μg,0.505 5~5.055μg,0.506 5~5.065μg,r值均>0.999,加样回收率在95.4%~98.4%。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雪菊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菊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马里苷 黄诺玛苷 奥卡宁 异奥卡宁
原文传递
奥卡宁的提取分离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敬伟 张永威 +5 位作者 李新霞 李琳琳 王烨 骆新 王丽凤 毛新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分离和纯化两色金鸡菊中的奥卡宁,并研究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两色金鸡菊干燥花序经乙醇回流提取得到两色金鸡菊醇提物(Ethanol Extract,ETE),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对ETE水溶液进行萃取,采用硅胶中压柱层析方法对萃取物进行分离... 目的分离和纯化两色金鸡菊中的奥卡宁,并研究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两色金鸡菊干燥花序经乙醇回流提取得到两色金鸡菊醇提物(Ethanol Extract,ETE),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对ETE水溶液进行萃取,采用硅胶中压柱层析方法对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奥卡宁;采集静脉血,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ETE高、中、低(900、300、100μg/mL)剂量组、奥卡宁组高、中、低(45、15、5μg/mL)剂量组、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sigma,ASA)组(500μg/mL),建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从两色金鸡菊中分离得到奥卡宁。与空白组比较,ETE中、高剂量组和奥卡宁高剂量组可以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空白组比较,ETE中剂量组和奥卡宁中剂量组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TE高剂量组和奥卡宁高剂量组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 <0.01)。结论两色金鸡菊中的奥卡宁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硅胶柱层析 奥卡宁 抗血小板聚集实验
下载PDF
梯度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雪菊中的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奥卡宁
3
作者 王丹 于金倩 +3 位作者 郑振佳 宋祥云 王岱杰 王晓 《分析仪器》 CAS 2017年第2期24-29,共6页
采用梯度逆流色谱技术快速分离纯化雪菊中的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奥卡宁,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2∶8∶2∶8,2∶8∶4∶6;v/v)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800r/min,流速5.0mL/min,检测波长254nm。所得馏分通过电喷雾... 采用梯度逆流色谱技术快速分离纯化雪菊中的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奥卡宁,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2∶8∶2∶8,2∶8∶4∶6;v/v)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800r/min,流速5.0mL/min,检测波长254nm。所得馏分通过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和核磁共振谱(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200mg粗提物中一次分离得到两个主要化合物:3,5-二咖啡酰奎宁酸(11.2mg)和奥卡宁(10.7mg),且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为首次从雪菊中分离得到;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2.82%和97.5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梯度逆流色谱分离雪菊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菊 逆流色谱 梯度洗脱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 奥卡宁
下载PDF
雪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小鼠脾脏CD4^+ 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曹风华 沈花 +4 位作者 马洁 许化溪 陈刚 李宁 王胜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375-378,38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雪菊萃取物对小鼠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95%乙醇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获得雪菊石油醚萃取物(X-1)、乙酸乙酯萃取物(X-2)、正丁醇萃取物(X-3)和奥卡宁(X-2-1)。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脾脏CD4^+T细胞,并以5...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雪菊萃取物对小鼠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95%乙醇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获得雪菊石油醚萃取物(X-1)、乙酸乙酯萃取物(X-2)、正丁醇萃取物(X-3)和奥卡宁(X-2-1)。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脾脏CD4^+T细胞,并以5×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在加入刀豆蛋白A(ConA)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萃取物和奥卡宁,共育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与此同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在不加入ConA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萃取物和奥卡宁,共育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雪菊乙酸乙酯萃取物(X-2)能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X-2中的主要成分奥卡宁(X-2-1)同样表现为对CD4^+T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浓度为10μmol/L时细胞增殖率为(19.23±0.57)%,且在起效浓度下对正常细胞未表现出显著毒性。结论:雪菊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含有的主要成分奥卡宁能显著抑制ConA介导的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菊 活性成分 奥卡宁 CD4+T细胞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曹园 瞿慧 +2 位作者 姚毅 刘志辉 方祝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35-3439,共5页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奥卡宁-4′-O-β-D-(3″,4″-二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金丝桃苷(9)、芦丁(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槲皮素(13)、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4)、咖啡酸(15)、没食子酸(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1和11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4、15、18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槲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 奥卡宁-4′-O-β-D-(3″ 4″-二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柚皮素
原文传递
三叶鬼针草的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黎平 王业玲 +2 位作者 唐丽 郭志永 龙春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研究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制备、高速逆流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通过UV、IR、1D和2D NMR等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叶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 目的研究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制备、高速逆流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通过UV、IR、1D和2D NMR等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叶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S)-异奥卡宁-(3′,4′-二甲醚)-7-O-β-D-葡萄糖苷(1a/1b)、槲皮素-3,4′-二甲醚-7-O-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4′-二甲醚-7-O-芸香糖苷(3)、(Z)-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4)、海生菊苷(5)、奥卡宁-4-甲醚-3′-O-β-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a/1b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鬼针草苷H 槲皮素-3 4'-二甲基-7-O-吡喃葡萄糖苷 海生菊苷 奥卡宁-4-甲基-3'-O-β-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