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含水期油气水混输管道压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晓燕 张艳 +1 位作者 刘立君 赵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5-618,共4页
在油田开发后期,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超过80%,集输管道内介质的流动属于特高含水油气水混合流动。准确的油气水混输管道压降计算,对油田集输系统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井口到计量间的现有设施,对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的液量、气量... 在油田开发后期,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超过80%,集输管道内介质的流动属于特高含水油气水混合流动。准确的油气水混输管道压降计算,对油田集输系统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井口到计量间的现有设施,对特高含水期油气水管道的液量、气量、含水率、温度及压降进行了测试。介绍了Baker冲击流压降计算模型,用实测数据对Baker模型进行了修正。计算与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给的修正压降模型适合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三相冲击流水平管道压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油气水 压降 测试 模型
下载PDF
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京梅 宫敬 于达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98,共3页
在气相折算速度0.5~15m/s、液相折算速度0.05-0.5m/s的试验条件下,利用管径为25.7mm的水平管道,进行了含水率分别为10%,20%,40%,55%和70%的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试验研究。观察到油基/分离/段塞流型、油基/分散/... 在气相折算速度0.5~15m/s、液相折算速度0.05-0.5m/s的试验条件下,利用管径为25.7mm的水平管道,进行了含水率分别为10%,20%,40%,55%和70%的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试验研究。观察到油基/分离/段塞流型、油基/分散/段塞流型、油基/分散/环状流型、水基/分离/段塞流型、水基/分散/段塞流型和水基/分散/环状流型6种流型。后5种流型与其他研究者类似,但第1种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三相流动 流型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水平集输管道内油气水流型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晓燕 刘立君 +1 位作者 张艳 赵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7-1170,共4页
在油田开发后期,许多油田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超过85%,进入高含水后期。集输管道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对高含水安全混输技术界限确定及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计量间现有设施,在采油现场研制了一套油气水流型试验... 在油田开发后期,许多油田产出液的含水率已超过85%,进入高含水后期。集输管道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对高含水安全混输技术界限确定及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计量间现有设施,在采油现场研制了一套油气水流型试验装置,对高含水后期水平集输管道内油气水的流型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出了高含水后期各种工况条件下水平集输管道内油气水的流型,并根据油水状态,总结出五种高含水后期油气水冲击流的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集输管道 油气水 流型
下载PDF
测井中油气水多相流电磁相关法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月明 孔令富 +2 位作者 刘兴斌 李英伟 张玉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测量在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分析了现有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测量应用于生产测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石油生产测井狭小空间环境下的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扩大生产测井中多相流油气含... 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测量在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分析了现有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测量应用于生产测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石油生产测井狭小空间环境下的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扩大生产测井中多相流油气含率的量程范围并提高流量测量范围,且具有连续测量、无放射性、低成本等优点的油气水多相流电磁相关法流量测量模型,为油气水多相流流量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并促进新型多相流流量仪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多相流 相关法 电磁测量法 生产测井 流量测量
下载PDF
环状集输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燕 刘殿玮 +1 位作者 毛前军 刘佳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38-2042,共5页
目前我国东部陆上油田大部分已进入特高含水采油期,绝大多数油井综合含水率已超过85%,部分油井已达到95%。油-气-水三相流型是特高含水混输技术界限确定、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及集输系统科学运行管理的基础。为了研究大庆低渗透油田环... 目前我国东部陆上油田大部分已进入特高含水采油期,绝大多数油井综合含水率已超过85%,部分油井已达到95%。油-气-水三相流型是特高含水混输技术界限确定、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研究及集输系统科学运行管理的基础。为了研究大庆低渗透油田环状集输水平管道内油-气-水三相流型,研制一套流型试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获得了1360组油气水三相流型图及相应的流动参数。对采集到的流型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首次总结出水平环状集输管道中油-气-水三相流的五种流型,分别为分层流、三层扰动流、波浪冲击流、气弹掺混流和完全掺混流。同时给出了每种流型对应的参数范围,并对每种流动形态及典型特征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油-气-水 环状集输流程 流型
原文传递
多相混输管道常温集输半径确定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成庆林 黄作男 +3 位作者 孙巍 段志刚 甘亦凡 常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82-88,共7页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集油能耗迅速上升,如果开展常温集输可节约成本,带来一定的企业效益。为判断管道能否进行常温集输,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构建并修正水力热力计算模型,进行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确定了管道的常温集输半径,并采用单因素敏感...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集油能耗迅速上升,如果开展常温集输可节约成本,带来一定的企业效益。为判断管道能否进行常温集输,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构建并修正水力热力计算模型,进行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确定了管道的常温集输半径,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常温集输半径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研制常温集输半径图版,为地面常温集输工作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水力热力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管道的压降、温降,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42%、5.31%;对常温集输半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起点温度、起点压力、产液量;利用以上三个因素绘制的图版为管道能否实施常温集输提供了依据,当不能常温集输时,可以通过查询图版确定管道起点所需的温度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常温集输 集输半径 水力热力计算 常温集输图版
下载PDF
起伏地形下油气管道水合物生成规律研究
7
作者 吴松 申菲 +1 位作者 郝磊 崔会璀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针对油气水混输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的问题,采用OLGA建立了某爬坡油气水混输管道流动模型,分析了开发前期、中期、后期生产变化,研究了水合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天然气流量的增大,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体积分数峰值降... 针对油气水混输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的问题,采用OLGA建立了某爬坡油气水混输管道流动模型,分析了开发前期、中期、后期生产变化,研究了水合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天然气流量的增大,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体积分数峰值降低。长庆油田该区块前期产量较大,应主要在管道出口位置设置水合物解堵设施,而在开发后期产量下降后,应注意在翻越高点、低洼处附近设置水合物解堵设施。随着气液比的增大,管道内水合物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在气液比为140∶1时,管道里程5812 m处水合物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峰值17%,应注意此时管道低洼处的水合物积聚问题,提前采取加热等措施防止水合物堵塞造成生产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管道 水合物 体积分数 生成速率
下载PDF
水平管油气水3相流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德生 宫敬 吴海浩 《石油矿场机械》 2010年第4期9-16,共8页
论述了国内外在油气水3相流动方面的试验研究进展;介绍了流型、持液率、压降等测量手段及研究成果,并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和新的试验技术,用原油及天然气在大管径试验环道进行试验,以期更有效地模拟... 论述了国内外在油气水3相流动方面的试验研究进展;介绍了流型、持液率、压降等测量手段及研究成果,并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和新的试验技术,用原油及天然气在大管径试验环道进行试验,以期更有效地模拟3相集输管道的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3相流 试验研究 流型 持液率 压降 反相
下载PDF
油气水三相流埋地管道温降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燕 毛前军 +2 位作者 刘立君 李晓庆 刘佳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3-1346,共4页
油气水三相流埋地管道温降是油气集输系统运行管理的关键参数,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管长,管径,管道埋深,管道保温状况(热阻),产液量,产气量,含水率,土壤物性,起点温度等。目前,关于各种影响因素对温降的影响程度,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本... 油气水三相流埋地管道温降是油气集输系统运行管理的关键参数,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管长,管径,管道埋深,管道保温状况(热阻),产液量,产气量,含水率,土壤物性,起点温度等。目前,关于各种影响因素对温降的影响程度,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结合大庆油田生产现场常用的运行数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温降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产液量、管长、热阻;管道埋深、起始温度、土壤的导热系数次之;管径、含水率、土壤的导温系数、产气量对温降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温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倒U形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鹿院卫 钱焕群 +2 位作者 孙贺东 周芳德 马重芳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可视化观察 ,采用以电导探针与光纤探针相结合的方法 ,对弯头连接起来的倒U形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弯头的影响 ,使得倒U形管垂直段内的流型分布表现出不同于长直管内的流型分布 ,表现出更多的... 通过可视化观察 ,采用以电导探针与光纤探针相结合的方法 ,对弯头连接起来的倒U形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弯头的影响 ,使得倒U形管垂直段内的流型分布表现出不同于长直管内的流型分布 ,表现出更多的流型形式 ,同时由于油水两相流动的影响 ,使得倒U形管内的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流型分布更为复杂。建立了流型图 ,实现了在同一流型图上表示油气水三相所有流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U形管 油气水三相流动 流型分布 上升管 石油输送
下载PDF
多参数找水在油气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秀云 韩志国 闫宝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8,共4页
由于地面与井下的流体环境不同,井下流体产状与地面产状又有不同,多相流体间存在滑脱等影响,因此,找水录取到的产液及含水率值在两相分析的情况下与实际状况存在差距;引入流体力学理论建立滑脱速度模型,把多参数找水测得产液及含水通过... 由于地面与井下的流体环境不同,井下流体产状与地面产状又有不同,多相流体间存在滑脱等影响,因此,找水录取到的产液及含水率值在两相分析的情况下与实际状况存在差距;引入流体力学理论建立滑脱速度模型,把多参数找水测得产液及含水通过气-液和油-水滑脱进行叠加校正,得到井下实际流体体积流量和含水值;把多参数找水测得井下状态的压力、温度等数据用于气液密度及溶解油气比的计算,再通过气态方程和气体压缩因子计算井下各测量点原油体积系数,建立各找水测量点的井下状态与地面标准状态的气-液流量及含水关系模型。从而,通过多参数找水的压力、温度、流量、含水等参数得到地面脱气原油、伴生气、溶解气、水的体积流量,克服了两相分析的不足。通过实际应用,收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 找水 滑脱速度
下载PDF
The control effect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oil-gaswater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被引量:1
12
作者 WANG Jianmin ZHANG San +4 位作者 DU Wei LI Le QIAO Zhen ZHANG Jun DUAN Mengyu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4期767-778,共12页
Based on drilling, logging, test produc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the control effects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ere... Based on drilling, logging, test produc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the control effects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e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ense well pattern, multi-factor geological modeling,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 and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amplitude structure always had a significant control and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riginal hydrocarbon and water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water flooding performance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nd it was not only the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migration, but also a favorable place for relative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mainly depended on its tectonic amplitude and scale;the larger the tectonic amplitude and scale, and the higher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the low amplitude structure, the better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il and gas enrichment degree and development effect, and the larger the spatial scope it controlled and influenced;water cut and oil well output always fluctuated orderly with the height of the low-amplitude structure;the dynamic response of waterflooding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structural position of the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s;the injected water always advanced to the low-lying area of the structure first and then moved up to the high-lying area of the structure gradually;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flooded area, part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low-lying part of the structure was forced to be distributed to the high part of the structure, resulting in a new oil and gas enrichment, so that the dynamic reserves of oil wells in the high part increas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remained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LOW-AMPLITUDE structure oil-gas-water ENRICHMENT development dynamics control effect
下载PDF
Attractor comparison analysis for characterizing vertical upward oil gas water three-phase flow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俊英 金宁德 +2 位作者 高忠科 杜萌 王振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1-368,共8页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in terms of chaotic attractor comparison. In particular, we extract a statistic to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al difference in attractor probab...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in terms of chaotic attractor comparison. In particular, we extract a statistic to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al difference in attract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We first take time series from Logistic chaotic system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a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Then we use th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mental signals from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racted statistic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flow parameters and can gain a quantitatively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fluid dynamics attractor comparison
下载PDF
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段塞流动持液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京梅 于达 宫敬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6-713,共8页
油-气-水三相段塞流型持液率预测往往先将油水两相看作混合均匀的单相,再利用气液两相方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油水混合均匀的段塞流型。但在低气液相流速下,油-气-水三相段塞流型中有时油水是分离的,此时如果使用上述方法,可能导... 油-气-水三相段塞流型持液率预测往往先将油水两相看作混合均匀的单相,再利用气液两相方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油水混合均匀的段塞流型。但在低气液相流速下,油-气-水三相段塞流型中有时油水是分离的,此时如果使用上述方法,可能导致比较大的误差。研究建立了分离/段塞流型(油基和水基)的平均持液率计算新模型。统计分析发现新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在实验的基础上,将油-气-水三相段塞流型划分为油基/分离/段塞流、油基/分散/段塞流、水基/分离/段塞流、水基/分散/段塞流四种。研究四种流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气液两相流动和分散/段塞流型,持液率随着液相折算速度或液相黏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对油基/分离/段塞流和水基/分离/段塞流,持液率则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三相流动 持液率 段塞流型
下载PDF
Testing for Nonlinearity i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Upward Oil-Gas-Water Three-phase Bubble and Slug Flows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雷 金宁德 +2 位作者 高忠科 杜萌 王振亚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70-882,共13页
Based on the conductance fluctuation signals measured from vertical upward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experiment, time 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and surrogate data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dynamical characte... Based on the conductance fluctuation signals measured from vertical upward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experiment, time 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and surrogate data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il-in-water type bubble and slug flow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il-in-water type bubble flow will turn to deterministic mo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oil phase fraction f o an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U sg under fixed flowrate of oil-water mixture Q mix . The dynamics of oil-in-water type slug flow becomes more complex with the increase of U sg under fixed flowrate of oil-water mixture. The change of f o leads to irregular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s of slug flow. These interesting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urrogate data method can be a faithful tool for characteriz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in-water type bubble and slug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gas-water three-phase flow conductaJace fluctuating signals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surrogate data method
下载PDF
特高含水采油期安全混输温度界限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晓燕 王德喜 +2 位作者 韩国有 岳永会 郭敬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大庆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不断升高,大部分油井产出液含水率在90%左右。随着含水率的升高,集输原油的能耗也呈急剧上升趋势。为了实现安全不加热集输及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在大庆油田建立了一套试验装置,以大庆油田采...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大庆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不断升高,大部分油井产出液含水率在90%左右。随着含水率的升高,集输原油的能耗也呈急剧上升趋势。为了实现安全不加热集输及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在大庆油田建立了一套试验装置,以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油井产出的油气水混合物为试验介质,测试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不同产液量及不同含气情况下的压降及油气水混合物的流动状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超过85%、产液量为11~105t/d、气油比为40~60m3/t及油气水混合物的流速为0.2~2m/s、气相折算速度为0.15~1.8m/s的条件下,油、气、水三相在水平管道内的流动属于冲击流,油、水两相属于分层流或水为连续相的乳状/悬浮液。在不加任何药剂的情况下,特高含水采油期,油气水安全混输温度界限为23℃,低于原油凝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界限 特高含水 试验研究 混输 油气水混合物 含水率 高含水油井 喇嘛甸油田 油田开发 油田原油 上升趋势 生产成本 降低能耗 试验装置 大庆油田 试验介质 油田采油 流动状态 研究结果 水平管道 产液量 产出液 不加热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马安来 张水昌 +1 位作者 张大江 金之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是从生、储、盖、运、聚、保等参数的配置,根据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烃史及露点压力法作出的。但基于中国多数含油气盆地隶属叠合盆地的特性,具有多烃源层、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成藏,多期破坏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是从生、储、盖、运、聚、保等参数的配置,根据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烃史及露点压力法作出的。但基于中国多数含油气盆地隶属叠合盆地的特性,具有多烃源层、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成藏,多期破坏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并运用了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借助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伊利石 K-Ar 测年、储层沥青和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确定成藏期的新方法,实现了由传统的定性(定期)研究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可以较准确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同时,鉴于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成藏期研究工作中仍需要重视基础地质工作,传统方法(圈闭形成期、生烃史)是进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地球化学技术方法与地质背景相结合,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是今后油气成藏期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流体包裹体 储层沥青 伊利石K-Ar测年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 油藏地球化学
下载PDF
论储量评估中的单元划分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文智 毕海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4,共6页
通过对储量评估中油气田、区块、开发单元和计算单元等四级单元应用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建立四级单元对应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单元划分方法,明确提出应从纵向和平面两个角度对油气水系统进行适当合并或细划,以确保... 通过对储量评估中油气田、区块、开发单元和计算单元等四级单元应用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建立四级单元对应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单元划分方法,明确提出应从纵向和平面两个角度对油气水系统进行适当合并或细划,以确保储量计算结果的精度:纵向上主要考虑岩性组合、流体性质、油气藏类型、储层分布范围等;平面上主要考虑油气藏规模、油气藏复杂程度及其与油气水关系的配置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单元 对应关系 油气水系统 储量评估
下载PDF
多相流测量技术在海洋油气开采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6,共9页
海洋油气开采是国家"十二五"海洋工程的战略与规划研究内容之一。油—气—水多相流测控技术在海洋油气开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分析了目前油—气—水多相流测控技术的应用与挑战,阐述了多相流测控技术在国家海洋油气... 海洋油气开采是国家"十二五"海洋工程的战略与规划研究内容之一。油—气—水多相流测控技术在海洋油气开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分析了目前油—气—水多相流测控技术的应用与挑战,阐述了多相流测控技术在国家海洋油气能源开发战略中价值与意义,并分析了其未来产业化前景。此外,该文总结归纳了当前国际上一些主流的多相流测量技术手段,综述了具体的应用实例。该文最后归纳了多相流测控技术在国家"十二五"海洋工程背景下深海油气能源作业中的价值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多相流 海洋工程 深海油气开采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气测录井气体比率解释方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尚锁贵 孙新阳 翁春军 《录井工程》 2005年第4期24-26,43,共4页
如何在现场通过气测曲线,直观地判别所钻地层的干、湿气层,划分油、水层及油水界面,为勘探开发提供快速决策服务,是气测录井的重要研究目标,气测气体比率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这一解释评价方法是利用轻—中、轻—... 如何在现场通过气测曲线,直观地判别所钻地层的干、湿气层,划分油、水层及油水界面,为勘探开发提供快速决策服务,是气测录井的重要研究目标,气测气体比率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这一解释评价方法是利用轻—中、轻—重和重—中烃气的比率三条曲线的走向及交汇情况来评判划分储集层。用标准组合特征图进行了说明,并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为扩展气测解释评价方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使解释评价直观快速。该解释方法是由法国地质服务公司研发的,该公司推出的GZG型钻井液脱气器和ReservalTM色谱分析仪,为该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al^TM 气体比率法 曲线 组合形态 实时评价 油气水层 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