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X软件油气混输泵压缩级流场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希金 王智 张明紫 《石油矿场机械》 2011年第3期32-36,共5页
利用CFX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来计算油气混输泵单级内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压力场、速度场及气液相分布的分析,探讨了气液混合介质在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内部的流动规律,并对单个压缩级外特性进行了... 利用CFX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来计算油气混输泵单级内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压力场、速度场及气液相分布的分析,探讨了气液混合介质在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内部的流动规律,并对单个压缩级外特性进行了预测。模拟和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多相混输泵在较低入口含气率工况下的性能,而当多相混输泵入口含气率比较高时,模拟值和试验值有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数值模拟 流场分析 性能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纯气输送下倾斜端面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稳态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国军 吴鑫燚 +2 位作者 罗显文 连加俤 许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3-1209,共7页
以纯气体输送时的油气混输泵上游泵送螺旋槽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在考虑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的情况下,研究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及密封环相对倾斜角对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以纯气体输送时的油气混输泵上游泵送螺旋槽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在考虑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的情况下,研究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及密封环相对倾斜角对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平行密封间隙,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时,会使膜厚减小区域的膜压峰值和膜压高压区范围明显增大,使膜厚增大区域的膜压峰值和膜压高压区范围明显减小;无论研究的参数如何变化,开启力、泄漏率及气膜刚度始终呈现出随着密封环相对倾角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通过增大转速、设计较小的平衡膜厚或优化型槽结构不仅可有效增强密封的上游泵送能力,以实现被密封介质的零泄漏,还可有效改善密封的开启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上游泵送 机械密封 密封端面倾斜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降压工艺在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肖飞 王宁 《石油工程建设》 2007年第3期79-80,共2页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管网复杂,部分管段干压高,不仅造成外输困难,油井生产不稳定,产量受到限制,而且还使外输存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对部分管网进行了改造,加设了油气混输泵。文章介绍了油气混输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位置的选择及工...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管网复杂,部分管段干压高,不仅造成外输困难,油井生产不稳定,产量受到限制,而且还使外输存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对部分管网进行了改造,加设了油气混输泵。文章介绍了油气混输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位置的选择及工艺流程。安装了油气混输泵后,可降低井口回压,扩大集油半径,增加原油产量,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有利于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混输泵 降压 节能 增产
下载PDF
清洁高效密闭卸油计量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牛忠晓 李栋 +4 位作者 张桂迎 苗彦平 朱治国 陈振亚 胡文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11期78-81,共4页
针对油田非密闭卸油作业时VOCs(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严重导致环境污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研制了一套清洁高效的密闭卸油计量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于无堵塞油气混输泵将原油及罐内剩余气体一并输入原油沉降罐,从而实现卸油密闭化,同时... 针对油田非密闭卸油作业时VOCs(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严重导致环境污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研制了一套清洁高效的密闭卸油计量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于无堵塞油气混输泵将原油及罐内剩余气体一并输入原油沉降罐,从而实现卸油密闭化,同时结合数字化仪表实现数据实时远传、监控和存储,并依托质量流量计建立卸油数据管控平台,实现拉油单车液量、油量实时计量,含水实时监测并形成报表,油气混输泵启停自动报警。与非密闭卸油装置相比,该密闭卸油计量装置具有数字化程度高、集约化设计、投资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有效解决了油田卸油作业中VOCs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安全绿色生产,适合在油田同类作业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卸油计量装置 VOCs排放 油气混输泵 质量流量计
下载PDF
新型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运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生昌 张玉林 方志明 《石油矿场机械》 2012年第10期20-23,共4页
参考往复泵球阀相关理论,考虑液体的压缩性及连续流动条件、魏氏效应、阀球的动力特性,建立了新型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在纯液工况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在阀球材质分别为聚甲醛、陶瓷、钢的条件下,采用龙格-库塔方法建立泵阀运动规... 参考往复泵球阀相关理论,考虑液体的压缩性及连续流动条件、魏氏效应、阀球的动力特性,建立了新型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在纯液工况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在阀球材质分别为聚甲醛、陶瓷、钢的条件下,采用龙格-库塔方法建立泵阀运动规律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阀球升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油气混输泵 球阀 运动规律 数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偏心转子油气混输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吉效科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4-16,共3页
为了解决原油和伴生气的高气油比多相混输问题,研究开发了偏心转子油气混输泵。厂内测试和现场应用表明,该泵具有混输能力强,适应伴生气多的工况,泵效高功耗小,运行维护简单,适应小排量高压力输送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偏心转子油气混输泵 伴生气 研制 应用
下载PDF
气液比对转子式油气混输泵球阀滞后角的影响
7
作者 张生昌 张玉林 +1 位作者 方志明 柯愈龙 《石油矿场机械》 2013年第2期26-28,共3页
为分析气液比对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开启滞后角的影响,借助几何学与工程热力学相关知识,推导了气液比与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出口压力分别为1.0、1.2、1.4MPa,气液比为0、0.1、0.2、0.3... 为分析气液比对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开启滞后角的影响,借助几何学与工程热力学相关知识,推导了气液比与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出口压力分别为1.0、1.2、1.4MPa,气液比为0、0.1、0.2、0.3、0.4、0.5、0.6、0.7、0.8、0.9、1.0时出口球阀的滞后角。分析结果表明:滞后角随气液比的增加而增大;滞后角与气液比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由泵的转子尺寸、球阀尺寸、阀球密度、泵进出口压力及气体介质的比热比确定。为了减小气液比对滞后角的影响,可以采取降低该泵内压缩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油气混输泵 球阀 滞后角 气液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