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本源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含油土壤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易绍金 马文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28,共3页
利用本源微生物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双氧水电子受体和适量的营养盐后,75天内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62.5%;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在添加0.05%(w)的吐温-40后,75... 利用本源微生物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双氧水电子受体和适量的营养盐后,75天内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62.5%;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在添加0.05%(w)的吐温-40后,75天内土壤中的石油烃去除率可由62.5%提高到了88.6%。试验证明对含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土壤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本源微生物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9
2
作者 常慧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从中原油田污染土壤中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分离到一组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的快速生长的石油烃降解菌。用该组降解菌接种原油污染土壤,研究其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种降解菌的各区分别种植大豆、施有机肥料、施有机肥料和锯末,与空白试... 从中原油田污染土壤中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分离到一组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的快速生长的石油烃降解菌。用该组降解菌接种原油污染土壤,研究其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种降解菌的各区分别种植大豆、施有机肥料、施有机肥料和锯末,与空白试样作对比。经过120d的联合修复,各区石油降解菌的总数(lgcfu/g)由接种时的5.25分别变为7.79、4.96、5.15、4.67。石油烃降解率分别达到89.4%、72.5%、76.7%、49.2%。表明分离的该组石油烃降解菌是一组高效降解菌且其与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能显著提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生物通风堆肥法修复原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毛丽华 刘菲 +1 位作者 马振民 何江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3-1272,共10页
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生物通风堆肥方法修复吉林油田原油污染土壤的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物去除的途径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向原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生物有机肥接种、采用生物通风堆肥法进行修复,效果较好.当原油污染土壤的含油量为7.00... 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生物通风堆肥方法修复吉林油田原油污染土壤的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物去除的途径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向原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生物有机肥接种、采用生物通风堆肥法进行修复,效果较好.当原油污染土壤的含油量为7.00×104mg.kg-1时,经过40d处理,原油的去除率达45%以上,最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达到了0.0333d-1,半衰期仅为20.82d.生物降解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途径,挥发去除的油低于土壤初始含油量的0.1%.在油污土∶生物有机肥(干重)以8∶2、7∶3和5∶5三个不同比例混合的实验中,以7∶3比例混合时污染物的去除最彻底,完全生物降解率占总去除率的比例约为17%.原油组分含量的变化证实了原油生物降解的发生.原油的生物降解去除率与生物降解产生的CO2存在线性关系.污染物生物降解的速率和程度与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通风 堆肥 原油污染土壤 生物降解 修复
原文传递
菌源对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伍凤姬 张梦露 +3 位作者 郭楚玲 廖长君 陈梅芹 党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11-3518,共8页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石油污染土壤和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出芘降解菌和混合PAHs(菲、荧蒽和芘)降解菌共14株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石油污染土壤和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出芘降解菌和混合PAHs(菲、荧蒽和芘)降解菌共14株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分别属于9个菌属,其中2种菌源共有的菌属为Mycobacterium sp.、Ralstonia sp.和Shinella sp.。芘和PAHs的高效降解菌(CP16和CM32)均属于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来源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菌株CP16对芘(50mg/L)的7 d降解率为74.99%,CM32对PAHs(菲50 mg/L、荧蒽和芘各10 mg/L)的7 d降解率为100%。因此,以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更有利于获得高效的多环芳烃降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源 多环芳烃 焦化废水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油污土壤修复过程水溶性有机物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莉丽 吴蔓莉 +2 位作者 丁艺 宁倩 段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0,共4页
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 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4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苯酚降解菌ad049的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婷 谷洁 +4 位作者 甄丽莎 杨玖 史龙翔 王小娟 高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0-1148,共9页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陕北靖边油田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苯酚高效降解菌(ad049),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红球菌(Rhodococcus)。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了接种量、pH值、...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陕北靖边油田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苯酚高效降解菌(ad049),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红球菌(Rhodococcus)。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了接种量、pH值、温度和底物浓度对ad049生长量和苯酚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对该菌株脱氢酶和邻苯二酚双加氧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d049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苯酚浓度1000 mg/L,温度35℃,pH值8,接种量5%的培养条件下,反应24 h后,苯酚降解率达99%以上,且整个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_0=41.51,相关系数R^2=0.96。通过邻苯二酚双加氧酶活性的测定,推测出该菌株降解苯酚的途径可能是以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为主要途径进行邻位开环,辅以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进行间位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苯酚 生物降解 红球菌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喹啉降解菌Q5的筛选及其喹啉降解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房苗苗 张秀霞 +1 位作者 王欣 赵朝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喹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喹啉高效降解菌Q5,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在好氧条件下,对菌株Q5进行喹啉生物降解实验,以确定最佳降解条件。结果... 喹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喹啉高效降解菌Q5,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在好氧条件下,对菌株Q5进行喹啉生物降解实验,以确定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在30℃、碱性环境、接种量10%(体积分数)、转速160r/min和适当底物浓度下,菌株Q5有较高的喹啉降解率;不同的碳氮源对菌株Q5的喹啉降解效果有不同的影响,添加无机氮源有助于提高Q5的喹啉降解率。在生物修复被喹啉及其衍生物污染的水体及土壤的过程中,菌株Q5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喹啉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譞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226-227,232,共3页
我国油气田的开发、开采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油田及其产业链周边土壤造成污染,石油污染土壤会对其中种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其修复已然成为社会的积极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在... 我国油气田的开发、开采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油田及其产业链周边土壤造成污染,石油污染土壤会对其中种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其修复已然成为社会的积极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在不断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基于此,简要概述了石油污染土壤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对多种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替换、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就现有多种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探讨与展望,希望对今后该领域技术研发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污染土壤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