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清洗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34
1
作者 卢媛 马小东 +1 位作者 孙红文 张闻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3-1487,共5页
为了优化表面活性剂清洗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和具体洗脱条件参数,采集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污染土壤,研究了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该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应用化学热洗原理,主要考查了表面活性剂配比、投加量... 为了优化表面活性剂清洗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和具体洗脱条件参数,采集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污染土壤,研究了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该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应用化学热洗原理,主要考查了表面活性剂配比、投加量、清洗温度及清洗助剂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清洗处理最佳条件为:使用LAS与TX-100质量比为8∶2的组合表面活性剂,总表面活性剂浓度为3 g/L,助剂硅酸钠浓度为5 g/L,75℃条件下搅拌1 h。清洗后土壤含油量从20%下降到4.6%,去除率达到76.9%。废水回用实验表明,清洗处理的废水对土壤中石油烃类物质仍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废水回用比从30%到100%时,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都可达到55%以上。对废水进行二次回用时仍能去除18.8%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清洗
下载PDF
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甄丽莎 谷洁 +4 位作者 胡婷 吕睿 贾凤安 刘晨 李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03-5710,共8页
针对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代谢变异等问题,基于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平板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特征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土壤微生物对石油污染胁迫的响应不同,污染土... 针对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代谢变异等问题,基于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平板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特征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土壤微生物对石油污染胁迫的响应不同,污染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高出清洁土壤1个数量级,而污染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污染土壤和清洁土壤微生物对糖类和多聚物类碳源较易利用,污染土壤微生物总体上代谢碳源的种类和活性均低于清洁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和清洁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1),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其次是羧酸类和氨基酸类;随着土壤石油含量增加,典型变量值变异(离散)增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丰富度指数(H)、McIntosh均一度指数(U)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1/D)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H和U低于清洁土壤,但是一定浓度的石油污染可以刺激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生长,1/D增高。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区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 微生物群落结构 群落代谢特征
下载PDF
我国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3
作者 邓绍云 徐学义 邱清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4-190,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石油开采规模日益扩展,但由于技术落后与环保意识的缺乏,土壤石油污染越演越烈,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及身体健康,故探究其治理方式方法显得极为迫切,各种修复技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目前石油污染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石油开采规模日益扩展,但由于技术落后与环保意识的缺乏,土壤石油污染越演越烈,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及身体健康,故探究其治理方式方法显得极为迫切,各种修复技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技术因其优越性而被人们所提倡。现就我国科研人员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实践、各种修复技术的探寻研究经历及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介入的必要,最后对我国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修复研究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高羊茅对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欧阳威 刘红 +3 位作者 于勇勇 张丹 Valentina P.Murygina 许增德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7,共4页
进行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外源微生物菌剂和高羊茅协调作用下的强化修复试验,对外源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去除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进行了没有植物、高羊茅草坪、高羊茅草种新育草坪3种不同情况下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 进行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外源微生物菌剂和高羊茅协调作用下的强化修复试验,对外源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去除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进行了没有植物、高羊茅草坪、高羊茅草种新育草坪3种不同情况下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去除率为36%-43%,而没有微生物菌剂和植被作用下的对照组的去除率仅为5.74%~6.0%;高羊茅草坪能够提高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的能力,在直接铺草坪的情况下,去除率可以达到51%~62%;在播种高羊茅草种,形成新嫩草坪的情况下,去除率为48%~54%。结果表明,在直接铺高羊茅草坪条件下,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分解作用可以提高41.6%-44.2%,在新嫩草坪作用下能够提高27.9%-30.6%,可以认为高羊茅草坪对于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过程中还对不同修复的土壤pH值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强化分解 石油污染土壤 高羊茅 影响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环境因子对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响应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段春燕 张希彪 刘建新 肖朝霞 周天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71-2981,共11页
为筛选适合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选取当地"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联合微生物菌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 为筛选适合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选取当地"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联合微生物菌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等15项土壤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金盏菊生态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原位修复的进行,1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呈增加的趋势(p<0.05).2土壤TPHs、p H、有机质、含盐率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0.05);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3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4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脱氢酶及碱解氮等环境因子对金盏菊修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有机质含量过高将不利于金盏菊的植物修复.金盏菊和微生物菌剂联合修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速效磷、脱氢酶及速效钾发挥主要作用,而土壤TPHs和含盐率过高则影响了联合修复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金盏菊用于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响应,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合陇东黄土高原土壤类别-适生植物-土著降解菌群的组合,利用乡土物种的适生性降低修复成本,为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案和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土壤 金盏菊 联合修复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中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秀霞 郑茂盛 +2 位作者 王荣靖 梁昌峰 徐硕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16-1920,共5页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石油烃降解 最优条件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京秀 张志勇 +4 位作者 万云洋 潘立刚 金晶 赵立平 张忠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54-3460,共7页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中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治华 王红旗 +1 位作者 刘敬奇 张小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8-1503,共6页
为了更有效地处理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苯系物,实验以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室内富集培养,对从大庆油田某油井附近的土壤进行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苯降解菌(记为DQ0306),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的降解特性。通过对其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生理生... 为了更有效地处理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苯系物,实验以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室内富集培养,对从大庆油田某油井附近的土壤进行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苯降解菌(记为DQ0306),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的降解特性。通过对其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降解率为35.7%。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降解生化曲线形状相似,都在大约20h进入指数增长期,约44h后进入衰亡期。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温度、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培养时间5个因素对苯转化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6.5~6.7,接种量10%,摇床转速为180~220r.min-1,培养时间为32h。本次筛选的苯降解菌为强化难降解石油组分中苯系物的去除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菌 筛选 培养条件 石油污染土壤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秀霞 白雪晶 +2 位作者 徐娜娜 刘永博 孔甜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6-1162,共7页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单菌SM-3,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对C/N/P、微生物投加量、石油含量、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设计5...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单菌SM-3,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对C/N/P、微生物投加量、石油含量、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探讨不同修复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最佳条件下各菌株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在不同降解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经过21 d的修复,固定化单菌SM-3石油降解率为22.77%,修复过程中,接种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营养元素N、P投加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固定化菌石油降解率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娟 王宁 +5 位作者 陈宏坤 宋权威 杨晓晴 赵朝成 张秀霞 郑秀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属水平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油含量增加,真菌踝节菌属(Talaromyces)的相对丰度由0增加到31.6%,细菌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由0.1%增加到1.9%,古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由5.8%增加到37.8%。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中烃类组分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真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细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古菌盐红菌属(Halorubrum)与烷烃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细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古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与芳香烃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烃降解菌-盐生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丽 王毅霖 +3 位作者 周平 吴亮 闫乐乐 梁生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7-63,共7页
通过在天津油田区进行的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场实验,研究了添加肥料和接种菌剂,添加缓释肥料和种植碱蓬,及同时添加肥料、接种菌剂和种植碱蓬对石油烃的强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月的生物修复期内,同时添加菌剂、肥料并种... 通过在天津油田区进行的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场实验,研究了添加肥料和接种菌剂,添加缓释肥料和种植碱蓬,及同时添加肥料、接种菌剂和种植碱蓬对石油烃的强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月的生物修复期内,同时添加菌剂、肥料并种植碱蓬的体系中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达到47.3%,为油对照体系的3.1倍,该体系中土壤养分和石油烃降解菌总数的平均值也是最高的,表明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能够利用混合肥料释放出来的营养元素而快速生长,加快石油烃的降解;其次为添加菌剂和肥料的体系,石油烃的降解率为38.6%,为油对照体系的2.6倍;然后为种植碱蓬并添加肥料的体系,石油烃的降解率为36.1%,是油对照体系的2.4倍。上述结果表明,所接种石油烃降解菌和碱蓬与所添加的肥料可协同提高盐碱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盐碱土壤 盐生植物 石油烃降解菌 联合生物修复 石油烃降解率
下载PDF
利用本源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含油土壤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易绍金 马文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28,共3页
利用本源微生物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双氧水电子受体和适量的营养盐后,75天内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62.5%;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在添加0.05%(w)的吐温-40后,75... 利用本源微生物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双氧水电子受体和适量的营养盐后,75天内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62.5%;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在添加0.05%(w)的吐温-40后,75天内土壤中的石油烃去除率可由62.5%提高到了88.6%。试验证明对含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土壤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本源微生物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9
13
作者 常慧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从中原油田污染土壤中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分离到一组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的快速生长的石油烃降解菌。用该组降解菌接种原油污染土壤,研究其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种降解菌的各区分别种植大豆、施有机肥料、施有机肥料和锯末,与空白试... 从中原油田污染土壤中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分离到一组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的快速生长的石油烃降解菌。用该组降解菌接种原油污染土壤,研究其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种降解菌的各区分别种植大豆、施有机肥料、施有机肥料和锯末,与空白试样作对比。经过120d的联合修复,各区石油降解菌的总数(lgcfu/g)由接种时的5.25分别变为7.79、4.96、5.15、4.67。石油烃降解率分别达到89.4%、72.5%、76.7%、49.2%。表明分离的该组石油烃降解菌是一组高效降解菌且其与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能显著提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寓姣 郝旭光 王红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经不同温度(10℃和25℃)以石油为碳源驯化后的群落结构变化。从数量看,10℃条件下驯化土壤的细菌浓度(6.2×105CFU/mL)低... 为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经不同温度(10℃和25℃)以石油为碳源驯化后的群落结构变化。从数量看,10℃条件下驯化土壤的细菌浓度(6.2×105CFU/mL)低于25℃条件下驯化土壤细菌浓度(4×108CFU/mL)3个数量级;从组成看,25℃驯化的土壤群落中分离得到8种细菌,优势菌为Rhizobium(根瘤菌)和Bacillus(芽孢杆菌);10℃驯化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1种细菌,优势菌为Arthrobacter(节细菌属)和Halomonas(嗜盐菌属),10℃条件下的群落组成更具有多样性。可见,不同驯化温度对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具有较强的影响,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数量减少,但多样性反而可能增加;2种温度条件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低。本研究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种资源,并对菌剂投加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石油降解菌 温度 16S RDNA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蔓莉 袁婧 +2 位作者 李炜 时艺馨 王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8-883,共6页
为快速有效地测定石油污染土壤中功能性微生物的活性变化,分别以石油烃、正十六烷烃、多环芳烃为自定义碳源,应用Biolog法研究油污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降解菌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向油污土壤中投加混合降解菌群进... 为快速有效地测定石油污染土壤中功能性微生物的活性变化,分别以石油烃、正十六烷烃、多环芳烃为自定义碳源,应用Biolog法研究油污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降解菌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向油污土壤中投加混合降解菌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修复13周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达到42.3%;生物刺激和自然修复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28.3%和20.5%.Biolog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强化法修复初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石油烃、烷烃两种碳源的代谢能力较强,而生物刺激法修复后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烷烃有较强的代谢能力;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碳源是石油烃,其次是烷烃,而对多环芳烃几乎不利用;土壤中石油烃、烷烃降解菌的活性越大,土壤微生物对石油烃的去除效率越高.上述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利用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可有效指示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碳源利用 Biolog法 石油烃
原文传递
生物菌剂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廷林 肖洲强 +1 位作者 徐金兰 唐智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分离得到的优势菌进行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投加优势菌种的土壤中石油降解率明显高于不加菌土壤,这说明实验室分离出的优势菌剂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而同时翻耕可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 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分离得到的优势菌进行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投加优势菌种的土壤中石油降解率明显高于不加菌土壤,这说明实验室分离出的优势菌剂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而同时翻耕可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加菌翻耕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在42d达到了96.62%.并且微生物在较低温度下仍保持显著的降解效果.添加不同膨松剂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供试土样中添加麦皮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87.96%,其次为稻壳,降解率达到71.19%,添加锯末效果最差,降解率仅为3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高效微生物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素林 赵桂芳 +3 位作者 刘芳 吕楠曦 郭斌 吴晓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
采油废水和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一些区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经济而无二次污染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其实质是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定向调控,充分发挥功能微生物的石油污染治理作用,... 采油废水和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一些区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经济而无二次污染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其实质是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定向调控,充分发挥功能微生物的石油污染治理作用,强化对石油烃类污染物质的转化,从而达到石油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免培养技术 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
下载PDF
固废及土壤含油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仝坤 宋启辉 刘光全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7年第6期5-7,13,共4页
针对含油固废与含油污染土壤目前国家和行业无明确的含油检测方法现状,总结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方法主要存在污染物名称不统一、标准油不统一、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不统一、标准油成分单一、萃取剂多样且有毒等问题。建议尽... 针对含油固废与含油污染土壤目前国家和行业无明确的含油检测方法现状,总结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方法主要存在污染物名称不统一、标准油不统一、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不统一、标准油成分单一、萃取剂多样且有毒等问题。建议尽快编制含油固废和含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方法,统一污染物名称、统一前处理和检测方法,根据含油量选用适宜方法,选用绿色环保萃取剂以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制定覆盖面相对广泛、环保、便捷、较为精确的检测方法,为污染监测、治理和土壤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固废 含油污染土壤 油含量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腐植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和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秀霞 韩雨彤 +1 位作者 张涵 丁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69,共6页
为研究腐植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腐植酸含量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以及在低含水条件下对石油污染土壤土著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腐植酸在干旱少降水地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腐植酸质量分数... 为研究腐植酸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腐植酸含量对石油污染土壤特性以及在低含水条件下对石油污染土壤土著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了腐植酸在干旱少降水地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腐植酸质量分数为100mg/g时有利于调节土壤的C/N质量比,有利于土著微生物对速效磷的利用,土著微生物酶活性比对照土壤样品有显著提高;在低含水率条件下,腐植酸质量分数为100mg/g土壤样品的30d石油烃降解率达到27.7%,而对照土壤样品只有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腐植酸含量 降解率 含水率 土著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菌源对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伍凤姬 张梦露 +3 位作者 郭楚玲 廖长君 陈梅芹 党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11-3518,共8页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石油污染土壤和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出芘降解菌和混合PAHs(菲、荧蒽和芘)降解菌共14株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石油污染土壤和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出芘降解菌和混合PAHs(菲、荧蒽和芘)降解菌共14株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分别属于9个菌属,其中2种菌源共有的菌属为Mycobacterium sp.、Ralstonia sp.和Shinella sp.。芘和PAHs的高效降解菌(CP16和CM32)均属于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来源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菌株CP16对芘(50mg/L)的7 d降解率为74.99%,CM32对PAHs(菲50 mg/L、荧蒽和芘各10 mg/L)的7 d降解率为100%。因此,以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更有利于获得高效的多环芳烃降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源 多环芳烃 焦化废水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