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东石炭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斌 严志民 +4 位作者 尤绮妹 韩军 关强 任江玲 吴建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8-481,共4页
通过对准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彩25井区、彩参1井和吉15井原油为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煤系的煤成油;阜10井原油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彩31井和沙丘6井原油为二叠系烃源岩和石炭系烃源岩的混油;彩25... 通过对准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彩25井区、彩参1井和吉15井原油为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煤系的煤成油;阜10井原油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彩31井和沙丘6井原油为二叠系烃源岩和石炭系烃源岩的混油;彩25井区和吉15井原油为在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煤成油;而彩参1井原油则为在还原-强还原还境下形成的煤成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 石炭纪 油源 烃源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与大庆长垣扶杨油层油源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齐家凹陷是松辽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之一,扶杨油层是其主要含油层位。在大庆油田40多年的勘探历程中,一直认为大庆长垣的原油是由两侧生油凹陷提供的。齐家凹陷北部扶杨油层的油源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原油的族群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齐... 齐家凹陷是松辽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之一,扶杨油层是其主要含油层位。在大庆油田40多年的勘探历程中,一直认为大庆长垣的原油是由两侧生油凹陷提供的。齐家凹陷北部扶杨油层的油源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原油的族群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齐家凹陷北部扶杨油层原油是由本地区的青一段烃源岩自生的成熟石油,否定了运移来的观点,证实了大庆长垣的低熟烃源岩也有生烃潜力,扩展了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齐家凹陷 大庆长垣 原油 油源
下载PDF
秦南凹陷秦皇岛29-2油气田原油来源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海风 魏刚 +2 位作者 王德英 余宏忠 李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1,112-113,共4页
秦皇岛29-2油气田的发现是秦南凹陷首次重大勘探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通过对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虽然该油气田凝析油、正常原油和稠油3类原油的物性变化较大,但其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相同、具有同源的特征。以规则甾烷C2920... 秦皇岛29-2油气田的发现是秦南凹陷首次重大勘探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通过对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虽然该油气田凝析油、正常原油和稠油3类原油的物性变化较大,但其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相同、具有同源的特征。以规则甾烷C2920S/(20S+20R)为约束条件,综合利用ααα20RC27/C29规则甾烷和原油碳同位素2种油源对比参数,证实该油气田原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进一步利用回归方程求得原油所对应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为0.71%~0.72%,与研究区钻井揭示的沙三段烃源岩的成熟度相当,表现出近源供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秦南凹陷内小型次洼已具备较大的生排烃能力,而与之相邻的烃源岩厚度更大、埋藏更深的秦南凹陷东洼周边勘探前景应更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原油来源秦皇岛29—2油气田秦南凹陷
下载PDF
饲喂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夏中生 邹彩霞 +1 位作者 卢洁 陈继新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16,共4页
选用 8 3日龄的雌性广西黄羽肉鸡 90只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设 2个重复 ,每个重复 9只 ,共 18只 ) ,研究饲粮中不同油脂对肉鸡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5组饲粮分别含 3%的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 (PO3组 ,对照组 )、 3% (LO3组 )和... 选用 8 3日龄的雌性广西黄羽肉鸡 90只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设 2个重复 ,每个重复 9只 ,共 18只 ) ,研究饲粮中不同油脂对肉鸡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5组饲粮分别含 3%的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 (PO3组 ,对照组 )、 3% (LO3组 )和 5%的富含α 亚麻酸 (C18:3n 3,ALA)的亚麻油 (LO5组 )、 5%的富含长链n 3脂肪酸 (如C2 0 :5n 3,EPA ;C2 2 :6n 3,DHA)的鱼油 (FO5组 )、 5%的富含亚油酸(C18:2n 6 ,LA)和ALA的火麻仁油 (HO5组 )。饲喂 2 8d,取样测定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PO3(对照组 )肌肉中的n 6 /n 3脂肪酸比值比例高于其他组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LO3组和LO5组以ALA和LA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增加 (P <0 0 5) ,ALA和LA在体内可转化为相应的长链脂肪酸 ;FO5组以长链n 3PUFA ,(如EPA、DPA、DHA)为主的PUFA含量增加 (P <0 0 5) ;HO5组以LA为主的n 6脂肪酸高于其他组 (P <0 0 5) ;长链PUFA (如DHA)易沉积于胸肌中 ,而LA ,ALA易沉积于腿肌中。由此可见 ,肉鸡肌肉组织脂肪酸的组成充分反映了饲粮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肌肉组织 脂肪酸组成 油脂 饲料添加剂 多不饱和脂肪酸 n-6/n-3脂肪酸比值
下载PDF
东营凹陷潜山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存堂 冯有良 付瑾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系统分析储层、盖层、油源条件及潜山圈闭供油通道的基础上 ,阐述了东营凹陷潜山油藏的成藏条件 ,并探讨了油气富集规律 ,提出了拆离断层带、张扭断裂带、缓坡带 (渐次升高型和渐次降低型 )、褶皱披覆构造带四种潜山聚油模型 ,总结了... 在系统分析储层、盖层、油源条件及潜山圈闭供油通道的基础上 ,阐述了东营凹陷潜山油藏的成藏条件 ,并探讨了油气富集规律 ,提出了拆离断层带、张扭断裂带、缓坡带 (渐次升高型和渐次降低型 )、褶皱披覆构造带四种潜山聚油模型 ,总结了潜山圈闭油气富集的主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潜山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油源 供油通道 聚油模型
下载PDF
黄桥地区深源CO_2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俨然 张枝焕 +2 位作者 王安龙 黎琼 藏春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0-525,共6页
黄桥地区CO2气田是我国陆上规模最大的CO2气田之一,主要是由古近纪以后岩浆火山活动地幔物质上涌形成的。该气田平面上临近深大断裂的交会部位,纵向上从下古生界到新近系盐城组都有分布。CO2是在相对较高温度下快速成藏的,且成藏时间晚... 黄桥地区CO2气田是我国陆上规模最大的CO2气田之一,主要是由古近纪以后岩浆火山活动地幔物质上涌形成的。该气田平面上临近深大断裂的交会部位,纵向上从下古生界到新近系盐城组都有分布。CO2是在相对较高温度下快速成藏的,且成藏时间晚于油气,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则以自生自储为主要特征。富含CO2的层位与主要的油气显示层位并不一致,CO2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很难将先进入储层的油气驱替出来,特别是在二叠系龙潭组致密的砂岩储层中。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但高温CO2带来的热量使原油大多热分解转化为轻质油,其品质好黏度低,有利于在物性相对较好的构造高点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桥地区 CO2 油气来源 成藏过程
原文传递
曾母盆地烃源岩评价及油源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厚和 赫栓柱 +2 位作者 刘鹏 廖宗宝 徐耀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6-475,共10页
在广泛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曾母盆地烃源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曾母盆地主力烃源岩为渐新统下海岸平原煤系泥岩、煤和下中新统海相泥岩,中中新统为次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康西坳陷、南康台地和东巴林坚坳陷。原油... 在广泛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曾母盆地烃源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曾母盆地主力烃源岩为渐新统下海岸平原煤系泥岩、煤和下中新统海相泥岩,中中新统为次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康西坳陷、南康台地和东巴林坚坳陷。原油类型的变化表明生烃凹陷可能存在多种烃源岩相,从西部占主要地位的下海岸平原环境逐步过度为东部的海相环境,陆相原油生烃母质主要为陆源植物的树脂,来自渐新统煤系泥岩;海相原油生烃母质也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但水生生物输入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母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油源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芳 张普洪 +5 位作者 张璐 钮文异 卢立新 高建梅 高仙 刘彩霞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8期704-706,731,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3~5年级小学生、7—8年级初中生及其家庭,应用“家庭一周油盐摄入估算法”凋查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结果北京...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3~5年级小学生、7—8年级初中生及其家庭,应用“家庭一周油盐摄入估算法”凋查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和来源。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人均(37.9±26.4)g/a,其中来源于家庭烹饪用油、在外就餐和家庭外购食品的比例分别是45.9%、47.9%和6.3%。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成员食用油摄入量仍远超过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在外就餐和家庭烹饪用油是主要来源,提示家庭烹饪用油健康教育和餐饮行业用油管理应该成为今后控油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摄入量 食用油摄入来源 家庭一周油盐摄入估算法 中小学生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Kumisbek油田南缘盐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海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0,共4页
滨里海盆地Kumisbek油田南缘盐上勘探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通过分析研究区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区内探井钻探结果,认为盐岩的发育阻隔了盐下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盐上层系运移,盐上油源主要来自于盐上烃源岩,且油源不充足;盐上油... 滨里海盆地Kumisbek油田南缘盐上勘探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通过分析研究区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区内探井钻探结果,认为盐岩的发育阻隔了盐下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盐上层系运移,盐上油源主要来自于盐上烃源岩,且油源不充足;盐上油气运移的通道主要是不整合面和断层。在对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盐上层系垂向运移-断层封堵型成藏模式,形成断层遮挡型及断层与背斜组合型两种油藏类型,并指出距离盐上深洼陷较近的、盐丘非刺穿构造上的圈闭是首选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盐上层系 油源 保存 成藏模式 滨里海盆地 Kumisbek油田
下载PDF
TFOT与RTFOT对不同油源石油沥青老化效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守明 陈显 陈伟三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两种不同油源的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在不同时间下的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老化试验,检测了残留物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135℃运动粘度及车辙因子,并同时检测了163℃下5h的沥青薄膜加热试验(TFOT)老化残留物样品的相应指标,分... 对两种不同油源的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在不同时间下的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老化试验,检测了残留物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135℃运动粘度及车辙因子,并同时检测了163℃下5h的沥青薄膜加热试验(TFOT)老化残留物样品的相应指标,分析了RTFOT与TFOT老化效果的相关性。探讨了RT-FOT与TFOT在不同油源的石油沥青老化试验中的可互相替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石油沥青 油源 相关性
下载PDF
全烃地球化学细分狮子沟构造油气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生军 李延钧 +2 位作者 郭瑞超 王廷栋 陈云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5-37,44,共4页
为确认狮子沟构造油气来源,对研究区域内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油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确认了狮子沟构造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狮子沟构造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并多以湖... 为确认狮子沟构造油气来源,对研究区域内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油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确认了狮子沟构造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狮子沟构造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并多以湖相腐泥或混合型成因为主。深层E32和E31油气多具有自生自储的特征,浅层油气属于E32和E31成因烃类的混合叠加而成,但多表现为以E32来源为主、E31来源为辅的特征,并且充注部位不同,其中E31成因油气注入区分布在构造高部位,而E32成因油气注入区分布于构造翼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 碳同位素 轻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第三系 狮子沟构造
下载PDF
饶阳凹陷赵皇庄-肃宁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勘探潜力简析
12
作者 张成武 张君子 +3 位作者 李娟 陈俊 孙江虹 李冬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带的断裂系统复杂、钻井出露的潜山层位多,影响了奥陶系潜山地层的准确落实;而且钻入第三系沙三段地层的井较少,也给奥陶系潜山油源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为此采用了加强潜山层位对比及区域分布特征研究,推算该区奥陶系地层的厚度;以已知井进山层位为依据,重新精细梳理断层,加强潜山断裂结构研究,确定断槽内奥陶系层位的存在;加强下第三系沙三段暗色泥岩分析,寻找奥陶系潜山油气运移通道等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构建该区奥陶系潜山的油藏模式,提出奥陶系潜山有利目标,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潜山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从而为华北油田的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皇庄-肃宁构造带 奥陶系潜山 断裂系统 油源 油藏模式 勘探潜力 有利目标
下载PDF
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与勘探实践(Ⅲ)——“主元富集”机理
13
作者 王权 刘震 +3 位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梁宏斌 杨德相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13-19,86,共8页
通过对二连盆地已发现地层岩性油藏富集因素的分析,认为在具备基本成藏条件的情况下,形成规模富集岩性油藏主要受丰富的油源、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存在主汇流通道等3个主要因素的控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形成富集的物质基础;分布面积广、... 通过对二连盆地已发现地层岩性油藏富集因素的分析,认为在具备基本成藏条件的情况下,形成规模富集岩性油藏主要受丰富的油源、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存在主汇流通道等3个主要因素的控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形成富集的物质基础;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的优质砂体圈闭是形成富集的关键;主汇流通道是形成富集油藏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 优质砂体圈闭 汇流通道 主元富集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机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韩剑发 梅廉夫 +4 位作者 杨海军 邬光辉 于红枫 郭东升 邓力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史以及储集层演化史对成藏期次及油气运移聚集进行研究,指出塔中Ⅰ号断裂及晚期深大走滑断裂、塔中古隆起形成过程中的多期不整合是礁滩复合体油气成藏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晚加里东运动期是油气聚集期,晚海西运动期是古油藏油气调整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是古油藏裂解气对早期油藏气侵的多期充注期;礁滩复合体强非均质性和输导体系的差异是导致流体分布复杂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外带富气、内带富油分布的油气分布规律,丰富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I号坡折带 礁滩复合体 大型凝析气藏 多烃源 多期成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原油油源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赵彦德 刘显阳 +3 位作者 张雪峰 张忠义 李程善 齐亚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3,共9页
天环坳陷南段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跨西缘冲断带和天环坳陷两个构造单元,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针对该区侏罗系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钻遇多口工业高产油流,但目前对侏罗系油气的来源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制约了... 天环坳陷南段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跨西缘冲断带和天环坳陷两个构造单元,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针对该区侏罗系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钻遇多口工业高产油流,但目前对侏罗系油气的来源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制约了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应用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和手段,对侏罗系原油与三叠系延长组长4+5段、长6段和长7段3套烃源岩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侏罗系油气成藏特征,探讨了侏罗系原油的油源。结果表明: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原油和长6段、长7段烃源岩在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具有相近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区域性不整合面、裂缝成为沟通侏罗系储层与长6段、长7段油源的运移通道;侏罗系原油主要来源于长6段和长7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分析 侏罗系原油 天环坳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光 苗红波 +2 位作者 郭巍 刘万洙 徐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4-738,共5页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m/z191萜烷、藿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进行了油源对比,证实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于上覆地层嫩江组一段,嫩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断裂运移到该油层。属于上生下储的组合型式,断裂是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m/z191萜烷、藿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进行了油源对比,证实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于上覆地层嫩江组一段,嫩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断裂运移到该油层。属于上生下储的组合型式,断裂是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类型是其主要的成藏模式,该层是黑帝庙地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精细研究姚家组的断裂、低幅度构造与砂体间的配置关系,是今后突破该油层油气勘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生储盖组合 构造-岩性圈闭 成藏模式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新运行模式下的大西南管道调度计划编制软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静 郭强 +1 位作者 姜夏雪 梁永图 《油气储运》 CAS 2013年第9期986-989,共4页
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经改扩建,形成了茂名、北海双油源输送油品的新型运行模式。以往针对单油源输送模式开发的批次调度编制算法和软件已不适用。基于适用于多源成品油管道的批次调度算法,以及国外成熟的多源管道调度理论,融合国内... 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经改扩建,形成了茂名、北海双油源输送油品的新型运行模式。以往针对单油源输送模式开发的批次调度编制算法和软件已不适用。基于适用于多源成品油管道的批次调度算法,以及国外成熟的多源管道调度理论,融合国内成品油管道调度计划编制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开发出商用批次编制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双油源模式下出现的支干线油品运移协调问题和交汇点转输站点的注入分输操作机制问题。开发出的软件已应用于西南双油源成品油管道日常调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大大提高了编制计划的工作效率。(表1,图3,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顺序输送 调度计划 双油源
原文传递
安达向斜达9井扶余油层油流的确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波 王革 +2 位作者 王雪 张顺 林铁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2,共4页
分析源岩的机质丰度证实,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K_2qn_1)暗色泥岩达到生油指标。通过原油物性、色谱参数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进行了对比。C_(29)20S/(20S+20R)... 分析源岩的机质丰度证实,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K_2qn_1)暗色泥岩达到生油指标。通过原油物性、色谱参数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进行了对比。C_(29)20S/(20S+20R)等参数表明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的成熟度低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的原油成熟度;伽马蜡烷等指数证实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的形成环境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的形成环境不同;三环萜烷/藿烷母源参数证实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具有亲缘性。因此,达9井扶余油层的原油主要来自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自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源对比 扶余油层 安达向斜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油源及油气运移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明峰 妥进才 +2 位作者 张小军 吴陈君 郭力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61-66,110,共7页
对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值<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指示了乌南油田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 对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值<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指示了乌南油田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成熟原油。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指出乌南油田原油和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下干柴沟组烃源岩之间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性很好。原油类型的一致性为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原油运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反映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存在减小的趋势,而异构体化合物中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表明乌南油田原油自西注入,向北和东南方向运移。由此确定位于乌南油田西侧的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其油源区,从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乌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模糊PID控制器在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广怀 周传海 +1 位作者 吕萍 刘庆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85-87,104,共4页
阐述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将由吸排阀和锁阀组成的集成阀块与液压泵放入压力油罐组成直驱式油源,并对直驱式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为改善其动态性能,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装置运行... 阐述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将由吸排阀和锁阀组成的集成阀块与液压泵放入压力油罐组成直驱式油源,并对直驱式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为改善其动态性能,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装置运行平稳可靠,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良好,系统对外界干扰及负载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 液压包 模糊PID控制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