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汽驱中主要工艺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平科 张侠 岳清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17,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驱中注汽速度、采注比和蒸汽干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开发效果受它们的影响强烈。要确保项目在真正的蒸汽驱条件下运作,就必须使注汽速度、采注比和蒸汽干度在其临界值以上,否则开发效果急...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驱中注汽速度、采注比和蒸汽干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开发效果受它们的影响强烈。要确保项目在真正的蒸汽驱条件下运作,就必须使注汽速度、采注比和蒸汽干度在其临界值以上,否则开发效果急剧下降。国内外几个实例证明,其研究结果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驱 采注比 注汽速度 蒸汽干度
下载PDF
油藏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与含水率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粉转 唐海 +1 位作者 吕栋梁 曹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3,57,共4页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与含水率以及注采比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油田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采液指数或采液指数取最小值时,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会急剧降低。该方法对于分析中、低含水开发阶段注水工艺和采油速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地层压力 无因次采液指数 采油速度 注采比 含水率
下载PDF
大庆喇萨杏油田产量递减率变化规律 被引量:27
3
作者 田晓东 王凤兰 +3 位作者 石成方 方艳君 王天智 王月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37-141,共5页
给出了几种主要的产量递减率计算方法并研究了影响因素,分析了油田稳产期末产量递减率与稳产期的采油速度、稳产期长短和稳产期末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研究了水驱油田自然递减率与含水率阶段、含水上升率和采液速度水平的关系;提出... 给出了几种主要的产量递减率计算方法并研究了影响因素,分析了油田稳产期末产量递减率与稳产期的采油速度、稳产期长短和稳产期末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研究了水驱油田自然递减率与含水率阶段、含水上升率和采液速度水平的关系;提出了结构递减率的概念,研究了不同结构对油田总递减率的影响,最后针对大庆油田水驱和聚合物驱共存的特点,定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递减率的影响幅度。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递减率 采油速度 采出程度 结构递减率 含水率
下载PDF
适宜氮磷钾用量和配比提高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 被引量:26
4
作者 魏双雨 李敏 +2 位作者 吉文丽 郭堤 张延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0-888,共9页
【目的】油用牡丹是我国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但施肥不平衡严重制约油用牡丹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的影响,探明油用牡丹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油用牡丹的生... 【目的】油用牡丹是我国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但施肥不平衡严重制约油用牡丹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的影响,探明油用牡丹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油用牡丹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五年生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尿素750kg/hm^2、重过磷酸钙270kg/hm^2、硫酸钾600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量的一半)、2(常用施肥量)、3(常用量的1.5倍)。调查了‘凤丹’产量,分析了籽粒出油量。对‘凤丹’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结果】1)施用氮、磷、钾肥可改善‘凤丹’单株果荚数、单个果荚重量、果荚直径、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而提高‘凤丹’产量;氮、磷、钾肥的施用使‘凤丹’分别增产283.7、276.8和150.6kg/hm^2,增产率分别为55.5%、50.3%和23.5%,增加纯收入分别为7310.4、7494.3和2118.9元/hm^2,农学效率分别为0.96、2.76和0.59kg/kg。2)施肥增产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肥料农学效率和增收效果则表现为P2O5>N>K2O,但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会使产量有所下降,且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磷、钾肥增产和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以推荐施肥水平处理的最高,农学效率均以1水平最高。3)施用氮、磷、钾肥通过影响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来影响产油量,最高出仁率可达65.0%,最高种仁含油率可达32.9%,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3.0%、12.6%,氮、磷、钾均衡施肥产油量可高达193.3kg/hm^2,三因素对产油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2O5>K2O。4)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和促进‘凤丹’的产量和种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氮、磷、钾肥 肥料效应 出油量 最优施肥量
下载PDF
广义递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元千 唐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10-1413,共4页
对于已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开发的油气田,产量递减法是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递减率的重要方法。基于广义的Arps指数递减、双曲递减和调和递减,结合陈氏线性递减模型,建立了广义递减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油气田可采... 对于已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开发的油气田,产量递减法是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递减率的重要方法。基于广义的Arps指数递减、双曲递减和调和递减,结合陈氏线性递减模型,建立了广义递减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递减率的预测。递减因子m是判断和区分递减类型的重要参数。当m=2时为线性递减;当m=1时为指数递减;当0<m<1时为双曲递减;当m=0时为调和递减。通过对五里湾1区、东河塘和法哈牛3个已开发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所建立的广义递减模型实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广义递减模型 可采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量 递减率 预测
下载PDF
油田储量评估计算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焕泉 周学民 杨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就油田储量评估计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已开发油田的储量评估计算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评估已开发油田的储量、经济开采年限和剩余储量的货币值 ,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结合胜利油田开发实际 ,以埕东油田为例进行了储量... 就油田储量评估计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已开发油田的储量评估计算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评估已开发油田的储量、经济开采年限和剩余储量的货币值 ,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结合胜利油田开发实际 ,以埕东油田为例进行了储量评估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经济效益 现金流通法 产油量 油田
下载PDF
曙光油田杜84块馆陶超稠油油藏SAGP开发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振宇 张明波 +2 位作者 周大胜 孙玉环 王胡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98,146,共3页
为改善曙光油田杜84块馆陶油藏SAGD开发效果,避免蒸汽腔快速上升造成的顶水下泄风险,达到降低开采成本、合理高效开发的目的,开展了SAGP(注N2辅助SAGD开发)技术攻关与研究。应用数值模拟以及物理模拟方法对SAGP开发过程中N2的注入方式... 为改善曙光油田杜84块馆陶油藏SAGD开发效果,避免蒸汽腔快速上升造成的顶水下泄风险,达到降低开采成本、合理高效开发的目的,开展了SAGP(注N2辅助SAGD开发)技术攻关与研究。应用数值模拟以及物理模拟方法对SAGP开发过程中N2的注入方式、注入位置、段塞尺寸、以及N2/蒸汽比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现场实施后,蒸汽腔上升减缓,井组生产效果显著提高。进一步证明SAGP开采方式能够提高顶水油藏的开采效果及经济效益,对于SAGD试验的成功以及高效开发馆陶组油藏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SAGP N2 油汽比 采注比 SAGD 杜84块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开采动态特点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洁 陈金凤 韩梦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7,共7页
以4个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注采能力、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油层动用状况、采出化学剂变化以及结垢与乳化规律,将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结果表明:注采能力在前置聚合物段塞大幅度下降,整体水平略低... 以4个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注采能力、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油层动用状况、采出化学剂变化以及结垢与乳化规律,将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结果表明:注采能力在前置聚合物段塞大幅度下降,整体水平略低于相近地质条件的聚合物驱;油层动用程度明显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是聚驱的2倍左右;采出化学剂顺序是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主段塞后期开始结垢,随着pH值的升高,由碳酸盐垢变为与硅垢的混合垢,保护段塞以后结垢减轻;含水率进入低值期采油井开始乳化,主段塞阶段随含水率升高乳化类型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副段塞阶段为水包油型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 三元复合驱 动态特点 采油速度 化学剂 结垢 乳化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低温催化热解制油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喻健良 邢英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3,共3页
采用低温催化热解工艺处理大连市马栏河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考察了反应温度(250-320℃)、反应时间(30~90min)、催化剂Na2CO3的用量对产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则产油率也越高;经过约75min的热解后反应趋于平衡;Na2CO3的... 采用低温催化热解工艺处理大连市马栏河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考察了反应温度(250-320℃)、反应时间(30~90min)、催化剂Na2CO3的用量对产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则产油率也越高;经过约75min的热解后反应趋于平衡;Na2CO3的最佳用量为4g/100g污泥。在反应温度为270℃、Na2CO3用量为4g/100g污泥的条件下热解75min后,产油率可达18.4%。该工艺为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低温催化热解 产油率
下载PDF
利用递减参数确定可采储量的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元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5-98,共4页
本文基于广义的公式[1],提供了利用递减参数,确定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方法。
关键词 储量 产量递减 油气田 计算
下载PDF
油气田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金庆 孙福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分析了Arps递减模型的递减特征和Weibull预测模型在递减阶段的递减特征,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通用模型:Qt=atq-1/(1+pbtq)1/p,当q=1时,该模型可简化为Arps递减模型;当p→0时,该模型又可简化为Weibull模型。该模型可用以描述开发... 分析了Arps递减模型的递减特征和Weibull预测模型在递减阶段的递减特征,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通用模型:Qt=atq-1/(1+pbtq)1/p,当q=1时,该模型可简化为Arps递减模型;当p→0时,该模型又可简化为Weibull模型。该模型可用以描述开发全过程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递减率变化规律,因此,适用于各类油气田产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产量 可采储量 递减率 模型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产量历史回顾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4
12
作者 顾乐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0-288,共9页
中国1950—2014年积累的65组石油产量数据所体现的某些规律,可以用通道来描述。依据通道原理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65年的石油发展史中,隐含着一条安全的路线、一条使石油产量健康稳步上升的通道,个别年份产量的大波动是孤... 中国1950—2014年积累的65组石油产量数据所体现的某些规律,可以用通道来描述。依据通道原理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65年的石油发展史中,隐含着一条安全的路线、一条使石油产量健康稳步上升的通道,个别年份产量的大波动是孤立的、不影响全局;2变化率是影响石油产量变化的内在因素,是以极值点和拐点形式形成波动,推动石油产量的不断变化;3石油产量变化出现过3个拐点(1976年、1994年和2007年),将65年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受2007年拐点的影响,目前处于逐步减慢的增长通道中;4如果至2020年中国石油产量增幅低于每年1.4%,一个产量"峰"状的头部最早将在2018年形成,之后将步入下降的通道之中,时间为10年或以上,"峰"状头部可以被推迟,但不可能消失;5如果至2020年平均增幅大于每年1.4%,则头部不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产量 最小一乘法 指数多项式 变化率 预测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低流度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文涛 王洪辉 +2 位作者 王学立 路永萍 王庆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回数学模型、开发动态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确定最大采液量、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参数,最终使得大港南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多层段低流度油藏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国内同类型的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开拓了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度油藏 Logistic旋回 注采比 合理采油速度 提速开采 高效注水 稳油控水
下载PDF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H_2S腐蚀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东霞 王克锋 苏玉亮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石油勘探开发中,钻井、采油、采气、集输工程使用的金属设备都伴随着H2S的腐蚀。建立了H2S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分析了油气田开采过程中H2S腐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铁在H2S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受H2S气体的浓度、温度、流速和保护膜... 在石油勘探开发中,钻井、采油、采气、集输工程使用的金属设备都伴随着H2S的腐蚀。建立了H2S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分析了油气田开采过程中H2S腐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铁在H2S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受H2S气体的浓度、温度、流速和保护膜等因素的影响;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H2S气体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而随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钢铁表面的结垢厚度是腐蚀速率和沉积速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随H2S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钢铁设备表面结垢的厚度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由于结垢厚度的增大,其对钢铁设备的保护作用增强,当厚度不再增大时腐蚀速率也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采 硫化氢腐蚀 腐蚀速率 结垢:数学模型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及底物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曹玉伟 寇占英 +1 位作者 贾淼 李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46-475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底物降解率和甲烷(CH 4)产量的影响。采用4×5的双因子试验设计,在培养底物精粗比6∶4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香芹酚、桉叶油...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底物降解率和甲烷(CH 4)产量的影响。采用4×5的双因子试验设计,在培养底物精粗比6∶4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香芹酚、桉叶油和茴香油,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分别在体外模拟瘤胃培养24和96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 4含量以及体外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底物干物质(DM)降解率以及96 h产气参数。结果表明:1)植物精油种类及其浓度均显著影响24 h体外瘤胃发酵液总VFA和丙酸含量、乙丙比、24 h产气量、CH 4含量及产量、24 h底物DM降解率、96 h产气量、96 h理论最大产气量(P<0.05),且二者的互作对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2)添加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总VFA含量(P<0.05),且随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下降,在400 mg/L浓度下,香芹酚的体外瘤胃发酵液总V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精油(P<0.05);丁子香酚、香芹酚、茴香油均显著影响各VFA含量(P<0.05),在400 mg/L浓度下,茴香油的体外瘤胃发酵液乙丙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精油(P<0.05)。3)随浓度的增加,香芹酚的体外瘤胃发酵24 h产气量、CH4含量及产量均呈显著二次曲线下降(P<0.05),其中在400 mg/L浓度下,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精油(P<0.05)。4)随浓度的增加,丁子香酚、香芹酚和茴香油的体外瘤胃发酵96 h产气量分别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下降(P<0.05),其中在200、400 mg/L浓度下,香芹酚的体外瘤胃发酵96 h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精油(P<0.05)。5)随浓度的增加,丁子香酚、香芹酚和茴香油的体外瘤胃发酵24 h底物DM降解率均呈显著线性下降(P<0.05),其中在200、400 mg/L浓度下,香芹酚的体外瘤胃发酵24 h底物DM降解率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精油(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除桉叶油外,添加丁子香酚、香芹酚和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瘤胃发酵 甲烷产量 底物降解率
下载PDF
湖湘叠层石生排烃模拟及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潜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佘敏 胡安平 +4 位作者 王鑫 付小东 王艳清 夏志远 陈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开展叠层石灰岩从低熟—成熟—高成熟系列的热演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单位有机碳的生油产率随着温度增加先增后降,生油高峰约在360℃,对应最大生油产率约为379. 99 kg/t,排油率为34%~6... 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开展叠层石灰岩从低熟—成熟—高成熟系列的热演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单位有机碳的生油产率随着温度增加先增后降,生油高峰约在360℃,对应最大生油产率约为379. 99 kg/t,排油率为34%~68%;模拟气体产物中以二氧化碳产率最大,其次为氢气产率,烃气产率最小,烃气生成高峰约在380℃,对应最大烃气质量产率为101. 74 kg/t;模拟所得残留油和排出油总体上表现为高含非烃和沥青质、低含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特点;在含相同有机碳数量的背景下,叠层石灰岩最大生烃产率小于灰质白云岩和灰色泥岩,但高于泥灰岩,尤其是叠层石灰岩具有更高的烃气产率和更低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叠层石 生烃模拟 生油产率 生气产率
下载PDF
水驱油田影响采油速度的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智刚 张宸恺 +4 位作者 阿布都艾尼 刘旺东 哈兰·哈依白 潘国华 叶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8-591,共4页
针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因素,收集了130个国内外中高渗碎屑岩油田及碳酸盐岩油田的生产动态数据,其中大部分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开采。按照原油黏度和储集层渗透率将油田分为低黏高渗、低黏中渗、中黏中渗、中黏中高渗、中黏特高渗、中高黏特... 针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因素,收集了130个国内外中高渗碎屑岩油田及碳酸盐岩油田的生产动态数据,其中大部分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开采。按照原油黏度和储集层渗透率将油田分为低黏高渗、低黏中渗、中黏中渗、中黏中高渗、中黏特高渗、中高黏特高渗油田。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开展了不同开发阶段在不同原油黏度、储集层渗透率、油藏储量丰度、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下的采油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黏度、油藏储量丰度、储集层渗透率主要影响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后期影响较小;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主要影响开发中后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初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含水率 采油速度 采收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因素调控的注采比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德康 周锡生 李艳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2-43,共2页
根据水驱油理论和注采平衡原理 ,推导和建立了受多因素调控的注采比预测模型 ,经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该数学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矿场资料预测表明 ,该模型适用于在裂缝发育程度不同的各油田进行各含水阶段的注采比预测。在编制注采... 根据水驱油理论和注采平衡原理 ,推导和建立了受多因素调控的注采比预测模型 ,经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该数学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矿场资料预测表明 ,该模型适用于在裂缝发育程度不同的各油田进行各含水阶段的注采比预测。在编制注采方案时 ,依据合理的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及含水率的调控值 ,能够预测合理的注采比及合理配置注水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比模型 注采压差 采油速度 油藏 水驱油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新区采油速度与稳产时间、递减率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金旺 何东 +2 位作者 刘芳 姚慧智 崔秀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47-48,共2页
针对新区稳产时间以及递减期递减余率大小难以确定等问题,通过对中原油田61个独立小区块进行分析对比,得出采油速度与稳产时间,不同采油速度下无因次采油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对于新区开发预测稳产时间以及预测递减期产量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区 采油速度 稳产时间 递减余率
下载PDF
水驱油田的稳产模式 被引量:8
20
作者 俞启泰 李文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1,25,共3页
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水驱油田的开发经验,建立了水驱油田的稳产模式图。总结了影响油田稳产期结束时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4个主要因素:稳产期的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层的地质、物理特性;油田的调整措施;可采储量的增加。根据这一模式... 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水驱油田的开发经验,建立了水驱油田的稳产模式图。总结了影响油田稳产期结束时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4个主要因素:稳产期的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层的地质、物理特性;油田的调整措施;可采储量的增加。根据这一模式,统计了70个中国水驱砂岩油田和13个前苏联水驱砂岩油田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别得到了它们的油田稳产期结束时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计算公式,这2个公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水驱油田 采油速度 稳产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