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通道海洋荧光激光雷达溢油监测系统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朝方 李晓龙 马佑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63-1269,共7页
主要介绍了可用于海上溢油监测的多通道海洋荧光激光雷达系统及实验研究。该激光雷达系统采用Nd:YAG激光器三倍频激光(355 nm)作为探测光源,使用口径为20 cm的卡塞格林望远镜接收海面返回的荧光信号,经光栅光谱仪分光后对380~690 nm... 主要介绍了可用于海上溢油监测的多通道海洋荧光激光雷达系统及实验研究。该激光雷达系统采用Nd:YAG激光器三倍频激光(355 nm)作为探测光源,使用口径为20 cm的卡塞格林望远镜接收海面返回的荧光信号,经光栅光谱仪分光后对380~690 nm范围内的荧光信号进行采集。通过实验室激光诱发油样本的荧光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溢油种类的荧光光谱特征,并给出了区分溢油污染程度的快速分析方法。2009年以来在青岛近海进行多次实验并分析不同的海面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雷达系统海面溢油监测性能可靠,能够准确判别溢油种类,并可区分溢油污染程度。最后讨论了雷达探测中存在的噪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海洋荧光激光雷达 溢油 荧光光谱 RAMAN散射
下载PDF
用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8种植物油脂的荧光信息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艳 范璐 +6 位作者 霍权恭 胡乐乾 江秀明 向国强 赵文杰 朱桃花 井银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39,共4页
选取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和棉籽油8种植物油脂共98个样品,采用Gary Eclipse荧光光度计,在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宽度为5 nm、激发波长在250~700 nm范围内以10 nm为间隔、发射波长在240~760 nm范围... 选取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和棉籽油8种植物油脂共98个样品,采用Gary Eclipse荧光光度计,在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宽度为5 nm、激发波长在250~700 nm范围内以10 nm为间隔、发射波长在240~760 nm范围内的条件下扫描样品的发射光谱,获得每个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用Origin7.5软件绘制光谱数据的二维等高线图,用于研究各种油脂的荧光信息.结果显示,8种油脂的荧光信息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三维荧光光谱 等高线光谱图
下载PDF
8种食用植物油的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秀丽 黄飞 +3 位作者 陈嘉聪 赵智峰 陈清清 奉夏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64-67,72,共5页
选取特级初榨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玉米油8种植物油脂共52个样品,采用分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其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同步荧光光谱图上,不同的植物油品种的特征吸收峰... 选取特级初榨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玉米油8种植物油脂共52个样品,采用分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其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同步荧光光谱图上,不同的植物油品种的特征吸收峰在出峰数目、出峰位置和强度上均有一定的差异;而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其谱图的差别也体现的更为明显和直观,可为植物油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型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分子荧光光谱法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法的植物油加热氧化规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守敬 陈斌 陆道礼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为了探寻食用植物油加热后的氧化现象与荧光光谱之间的变化规律,采用了分子同步荧光法和LED固定波长激发的发射荧光光谱法,其中同步荧光光谱法的检测条件是激发波长190~800 nm、波长间隔10 nm,LED激发的发射荧光光谱法的检测条件是固... 为了探寻食用植物油加热后的氧化现象与荧光光谱之间的变化规律,采用了分子同步荧光法和LED固定波长激发的发射荧光光谱法,其中同步荧光光谱法的检测条件是激发波长190~800 nm、波长间隔10 nm,LED激发的发射荧光光谱法的检测条件是固定激发波长为425 nm,同时检测了5种食用植物油(一级大豆油、花生调和油、色拉油、芝麻油、棕榈油)不同加热时间下的两种荧光光谱,发现食用植物油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其同步荧光光谱和固定波长激发的荧光光谱都呈规律性变化,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更具明显,加热后的分子同步荧光光谱在430~490 nm波长区域都产生了新的荧光峰,试验表明植物油的荧光分析可作为研究食用植物油加热氧化过程的一种手段,试验证明,通过分析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可以定性分析常用食用植物油的氧化程度,并可以区别出5种食用植物油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氧化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利用油包裹体荧光光谱确定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气成藏期次及其相对成熟度 被引量:8
5
作者 斯尚华 赵靖舟 +3 位作者 刘俊邦 张玉攀 吴伟涛 李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6,共9页
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常规荧光光谱方法,对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_(max))、红绿熵(Q)及QF_(535)等属性参数,并根据λ_(max)与QF_(535)的相关关系特征,可以便捷而有效地开展油气充注期次的判识。齐家地区... 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常规荧光光谱方法,对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_(max))、红绿熵(Q)及QF_(535)等属性参数,并根据λ_(max)与QF_(535)的相关关系特征,可以便捷而有效地开展油气充注期次的判识。齐家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致密油储层中9块流体包裹体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高台子油层中发育发黄色、黄绿色、蓝绿色3种荧光颜色的油包裹体;高台子油层油包裹体λ_(max)与QF_(535)分布在3个区域,从黄色荧光区域→黄绿色荧光区域→蓝绿色荧光区域,QF_(535)值逐渐减小,反映了油包裹体中捕获原油的成熟度逐渐增高;并结合埋藏史、生烃史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认为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在地质历史时期共经历了3幕油气充注,早期原油充注发生在白垩纪嫩江晚期79—77Ma期间,对应于第1幕充注;晚期原油充注发生在晚白垩世明水期69—65Ma期间,对应于第2幕和第3幕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齐家地区 成藏期 致密油
下载PDF
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海面油膜种类鉴别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官晟 吴东 +1 位作者 张博 刘智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5-311,共7页
海洋激光雷达在探测海面油荧光方面的应用 ,受到广泛重视。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是以物质荧光谱理论为基础 ,将荧光技术应用于海面油膜检测领域。本文介绍了激光荧光原理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以及该套系统进行... 海洋激光雷达在探测海面油荧光方面的应用 ,受到广泛重视。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是以物质荧光谱理论为基础 ,将荧光技术应用于海面油膜检测领域。本文介绍了激光荧光原理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以及该套系统进行海面油膜种类鉴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通过实验证明 ,该套系统性能可靠 ,测量值稳定 ,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油荧光测量。提出采用荧光强度 4 35 / 380 ,4 35 / 5 0 0 ,4 35 / 5 5 0 ,3个比值作为油样荧光特性的描述值进行油种鉴别。相对其他的鉴别方法 ,三比值法无须配置溶液 ,适于现场测量。根据系统响应情况提取的特征值不但更有针对性 ,而且由于特征值数量多 ,对荧光谱分布曲线的描述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荧光雷达 海面油膜 油荧光 鉴别方法 三比值法 海洋污染监测
下载PDF
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溢油监测系统高台实验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龙 赵朝方 +3 位作者 齐敏珺 马佑军 李志刚 刘智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150,共6页
系统介绍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溢油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和高台实验,探讨多通道激光雷达探测溢油的可行性;此系统采用355 nm波长的3倍频Nd:YAG激光作为激发源,利用125 m高的实验平台,在白天和夜晚2种环境下进行实验,获得多种目标的雷达信号... 系统介绍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溢油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和高台实验,探讨多通道激光雷达探测溢油的可行性;此系统采用355 nm波长的3倍频Nd:YAG激光作为激发源,利用125 m高的实验平台,在白天和夜晚2种环境下进行实验,获得多种目标的雷达信号,并提取不同目标的特征荧光光谱,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证明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溢油监测系统性能可靠,可以有效地进行溢油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 受激荧光 溢油 荧光光谱 拉曼信号
下载PDF
一种基于波段比值法的海面厚油膜评估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永强 孔德明 +4 位作者 孔令富 张晓丹 孔德瀚 袁丽 李超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7-1331,共5页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然而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目前仅适用于薄油膜(≤20μm)。鉴于此,建立了一种基于LIF技术利用油膜荧光信号评估较厚油膜厚度的双波段比值模型,利用油膜荧光光谱的波...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然而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目前仅适用于薄油膜(≤20μm)。鉴于此,建立了一种基于LIF技术利用油膜荧光信号评估较厚油膜厚度的双波段比值模型,利用油膜荧光光谱的波形特性反演油膜厚度并论证了该算法的适用范围。实验数据得出,当油膜较薄时反演结果误差较大,随着油膜厚度增加误差逐渐降低,当油膜荧光信号趋于饱和时,误差较大且随油膜厚度的增加而快速变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评估200~1400μm范围内的海面溢油油膜的厚度,并可以利用油膜荧光信号的测量相对误差评估该算法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油膜厚度 溢油监测 激光诱导荧光 荧光光谱 双波段比值法
下载PDF
水中矿物油三维荧光谱的特征提取与光谱重构 被引量:5
9
作者 田广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5-899,共5页
基于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提取矿物油三维荧光谱的特征序列并进行光谱重构研究。对数十个水中污染油的三维荧光谱进行了奇异值分解和参数计算,表明奇异值参数具有明显的能量聚拢特性;在适当截取奇异值特征参数后,将奇异... 基于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提取矿物油三维荧光谱的特征序列并进行光谱重构研究。对数十个水中污染油的三维荧光谱进行了奇异值分解和参数计算,表明奇异值参数具有明显的能量聚拢特性;在适当截取奇异值特征参数后,将奇异值与相应的伴随特征向量组合构成三维荧光谱泛基因序列,实现了三维光谱反演重构。作为比较典型的示例,给出了水中柴油的原始三维荧光谱和重构三维荧光谱的对照图。重构的三维荧光谱与原始三维荧光谱基本相同。研究表明,矿物油三维荧光谱的奇异值特征谱能够代表三维荧光谱主能量的分布特征,有限的奇异值泛基因序列具有三维光谱反演重构能力。该结论对于水环境中的污染油模式识别以及矿物油荧光信息文库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矿物油 三维荧光谱 光谱重构 奇异值特征 泛基因
下载PDF
利用原油荧光光谱参数定量评价塔河地区奥陶系不同期次充注油气成熟度
10
作者 左高昆 曹自成 +5 位作者 刘永立 郭小文 王斌 陈家旭 徐豪 张旭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4-2447,共14页
塔河地区储层原油主要来自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所发现的油藏为不同期次,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在储层中发生混合的结果.在对储层原油成熟度和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荧光光谱参数建立原油成熟度定量评价模板,通过获取的油包裹体... 塔河地区储层原油主要来自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所发现的油藏为不同期次,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在储层中发生混合的结果.在对储层原油成熟度和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荧光光谱参数建立原油成熟度定量评价模板,通过获取的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对塔河地区不同期次充注原油的成熟度进行定量评价.原油成熟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芳烃中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参数是定量评价塔河地区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采用芳烃成熟度参数计算得到塔河地区原油成熟度(R_(o))范围为0.6%~1.4%,与原油荧光光谱参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原油荧光光谱参数与成熟度的关系建立了原油成熟度定量评价模板.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存在四期油气充注,分别对应发橘黄色、亮黄色、浅黄色和蓝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不同期次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不同期次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结合建立的原油荧光光谱参数成熟度评价模板确定橘黄色荧光油包裹体油成熟度(R_(o))小于0.6%,亮黄色荧光油包裹体油(R_(o))在0.6%~0.8%之间,浅黄色荧光油包裹体油(R_(o))在0.8%~1.0%之间,蓝色荧光油包裹体油(R_(o))在1.0%~1.2%之间.确定的不同期次充注油气的成熟度对于研究塔河地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成藏 成熟度 荧光光谱 油包裹体 塔河油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期次油气成藏贡献
11
作者 徐勤琪 储呈林 +3 位作者 郭小文 刘永立 张黎 罗明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采用原油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法、荧光光谱和单井模拟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研究区原油的荧光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母质相同且沉积于海相弱还原环境,再通过与研究区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确定了原油均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原油芳烃中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参数是定量评价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计算得到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成熟度(R_(o))在0.90%~1.47%之间,可能对应了多期油气充注。此外,在对盐下地区奥陶系储层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共生盐水包裹体测温和测盐的基础上,结合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确定盐下地区存在加里东中期(420 Ma)、海西中期(318 Ma)和喜马拉雅晚期(10 Ma)3期原油充注。对比原油和3期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认为喜马拉雅晚期是盐下地区的主成藏期,为盐下地区的奥陶系油藏贡献了最多的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成熟度 油气成藏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缅甸琥珀的特殊光学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欣然 张志清 +1 位作者 王雅玫 孔繁利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17,共17页
缅甸琥珀是各产地琥珀中形成年代最古老、经历地质作用时间最长、形成过程最复杂的琥珀,其种类繁多,有许多特殊的光学效应现象,如“机油光”现象、“留光”现象等。这些特殊光学效应尚未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荧光光谱和磷光时间光... 缅甸琥珀是各产地琥珀中形成年代最古老、经历地质作用时间最长、形成过程最复杂的琥珀,其种类繁多,有许多特殊的光学效应现象,如“机油光”现象、“留光”现象等。这些特殊光学效应尚未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荧光光谱和磷光时间光谱为测试手段,探讨了缅甸琥珀光学效应的机制,得到了一系列新结论:(1)缅甸琥珀的荧光光谱具有良好的统一性,都具有432 nm和470 nm处的发光中心,并使得缅甸琥珀在长波紫外光下呈现紫蓝色;(2)具有“机油光”现象的红茶珀和绿茶珀都具有625~650 nm双峰发光中心,茶珀表面带红色调的“机油光”是由该发光中心的红色荧光所致。同时,红茶珀在长紫外光下呈现出的品红色荧光,也是由红茶珀同时具有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叠加形成的;(3)表面具有“绿膜”效应的“变色龙”琥珀,具有437 nm和470 nm处的紫蓝色、蓝色的强发光中心,“变色龙”表面呈现出暗绿色的“膜”是发光中心与较深的棕褐色体色叠加产生;(4)缅甸琥珀中“留光”现象的本质是磷光,其中发射波长为432 nm的磷光寿命在0.32~0.48 s范围内;发射波长470 nm的磷光寿命在0.31~0.42 s之间;发射波长650 nm的磷光寿命在0.21~0.25 s范围内;(5)不同发光中心琥珀的发光行为不同,可能为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激发下呈现的不同发光行为,也可能是琥珀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荧光物质对发光行为的贡献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光学效应 机油光 留光 荧光光谱 磷光寿命 缅甸
下载PDF
核桃油中掺大豆油的同步荧光光谱快速鉴别(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锋 武阳阳 +1 位作者 刘迪秋 陈朝银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共6页
展示了同步荧光光谱法在核桃油掺大豆油鉴别以及同步荧光法结合多元分析对掺假核桃油进行评价方面的应用潜力.获得同步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范围为250~700 nm,波长间隔范围为10~100 nm.核桃油和大豆油的等值同步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现在... 展示了同步荧光光谱法在核桃油掺大豆油鉴别以及同步荧光法结合多元分析对掺假核桃油进行评价方面的应用潜力.获得同步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范围为250~700 nm,波长间隔范围为10~100 nm.核桃油和大豆油的等值同步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现在激发波长低于275 nm范围内,核桃油具有特殊的荧光谱图.研究过程使用了51个以不同比例大豆油掺假的核桃油混合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对波长间隔为20、40、80 nm的同步荧光谱图数据进行回归,实现对核桃油掺假情况的定量分析.本研究可以在2.5 min内实现对核桃油掺大豆油比例在0.6%以上的样品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掺假 食用油 荧光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玛南构造带鹰山组原油包裹体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斯尚华 陈红汉 +2 位作者 熊万林 李培军 鲁子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为查明麦盖提斜坡玛南构造带鹰山组油气成藏规律,对原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_(max)、红绿熵Q及Q_(F535)等属性参数,识别出玛南构造带鹰山组储集层中发育橙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白色4种荧光颜色的原油包裹... 为查明麦盖提斜坡玛南构造带鹰山组油气成藏规律,对原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_(max)、红绿熵Q及Q_(F535)等属性参数,识别出玛南构造带鹰山组储集层中发育橙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白色4种荧光颜色的原油包裹体,它们分别代表了在4幕原油充注,原油包裹体主峰波长λ_(max)与Q_(F535)分布在4个区域,荧光光谱Q_(F535)逐渐减小,反映了包裹体所捕获原油的成熟度逐渐增高。其中Ⅰ幕、Ⅱ幕和Ⅲ幕原油充注对现今鹰山组油气藏的贡献大于Ⅳ幕,Ⅰ幕为早期低成熟度原油充注,Ⅱ幕、Ⅲ幕和Ⅳ幕为晚期较高成熟度原油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麦盖提斜坡 玛南构造带 鹰山组 原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成藏期次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对6种食用植物油的分析及其热氧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婷婷 王文举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5,共5页
选取市售不同品牌的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玉米胚芽油、稻谷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测定其同步荧光光谱及三维光谱,试验证明,此法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同时,使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6种食用油加热后的氧化规律,表明此法可以... 选取市售不同品牌的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玉米胚芽油、稻谷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测定其同步荧光光谱及三维光谱,试验证明,此法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同时,使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6种食用油加热后的氧化规律,表明此法可以作为研究食用植物油加热氧化过程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的油类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新荣 卢冰 《东海海洋》 199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文报道了南麂列岛海域油类含量的分布,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域水体中油类含量较低,与国内外其它海域比较,低于其它海域水体中油类的含量。本海域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油类 荧光分析 石油
下载PDF
远红外陶瓷粉对精油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芳 刘明学 +4 位作者 熊杰 陈律奇 高竹欣 陈慧明 王丹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8-2365,共8页
精油和远红外陶瓷粉(cFIR)经常用于理疗或相关的保健产品,但其与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较少被关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了cFIR对玫瑰精油(REO)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荧... 精油和远红外陶瓷粉(cFIR)经常用于理疗或相关的保健产品,但其与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较少被关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了cFIR对玫瑰精油(REO)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荧光光谱表明,REO与cFIR均能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无论cFIR是否存在,REO对BSA的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Stern-Volmer方程拟合计算结果表明加入cFIR,使BSA与REO之间的结合位点数由0.55提高到0.96,结合常数也显著提高,说明cFIR的存在能提高REO对BSA的亲和力,且二者与BSA之间存在强有效的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探究了cFIR与REO对BSA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会引起蛋白质周围疏水性的增加,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两者主要通过与BSA形成缔合物的方式对蛋白质的内源性荧光产生影响并具有协同作用;利用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0和结合距离r,cFIR加入前后BSA与REO之间的结合距离r由1.445 nm变为1.453 nm,R0基本不变,且R0<r,表明无论cFIR是否存在,REO对BSA荧光静态猝灭的同时也伴随着非辐射能量转移;另外,cFIR与REO在BSA的不同部位存在非竞争性结合位点,cFIR主要是通过改变BSA的构象提高精油对BSA的亲和力。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方法分析了REO和cFIR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红外热成像图的分析,表明REO可使生物分子的温度降低,而cFIR可使生物分子温度升高;另外,cFIR的加入会提高BSA-REO体系响应的温度,即热效应会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尺寸效应和远红外射线辐射的纳米红外线陶瓷粉,在与精油共同作用于生物分子时,可通过形成缔合物影响体系的微环境,从而影响荧光特征与能量传递。研究结果可为精油结合远红外材料在理疗上的进一步应用及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远红外陶瓷粉 精油 荧光光谱 红外热成像 理疗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中添加变质食用油含量研究
18
作者 左伟 王飞 汪宝堆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46,共2页
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方面暴露出的监管乏力、检测缺少方法和综合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用荧光光谱法对地沟油的检测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人员和机构研究提供一定帮助。结果表明,用荧光光谱法检测鉴定地沟油比其他方法更准确、灵... 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方面暴露出的监管乏力、检测缺少方法和综合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用荧光光谱法对地沟油的检测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人员和机构研究提供一定帮助。结果表明,用荧光光谱法检测鉴定地沟油比其他方法更准确、灵敏、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地沟油 荧光光谱检测 食用植物油
下载PDF
植物油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方惠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3-85,91,共4页
荧光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植物油中含有各种荧光成分,对食用油中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仁油、花生油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图谱的特征,可以区分... 荧光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植物油中含有各种荧光成分,对食用油中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仁油、花生油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图谱的特征,可以区分植物油的品种,可用于植物油的鉴别和质量监控,该法提供了一种油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时也扩展了荧光法在食用油鉴别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的混合油液油种成分的检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德明 张春祥 +2 位作者 崔耀耀 李雨蒙 王书涛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1-399,共9页
将三维荧光探测技术与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混合油液中油种成分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FLS920型荧光光谱仪采集拟进行成分检测的混合油液(航空煤油和润滑油)在不同体积比配制条件下的20个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利... 将三维荧光探测技术与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混合油液中油种成分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FLS920型荧光光谱仪采集拟进行成分检测的混合油液(航空煤油和润滑油)在不同体积比配制条件下的20个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利用Delaunay插值法对所获得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校正;然后利用核一致函数确定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数据时所需的组分数;最后利用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矩阵,对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数据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经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解析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矩阵中,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值均满足所设阈值0.05和0.95的要求;在解决三维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问题上,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算法优于平行因子算法,达到了对混合油液中油种成分快速检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油种检测 交替惩罚三线性分解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