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被引量:88
1
作者 张凤久 姜伟 +1 位作者 孙福街 周守为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并在渤海绥中36-1、旅大10-1及锦州9-3等3个油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证明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 聚合物驱 驱替液 聚合物溶液配制 采出液 驱油效果
下载PDF
粘弹性流体平行于界面的力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德民 程杰成 +2 位作者 夏惠芬 李群 石京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52,共5页
水驱后残余油的微观形态可划分为油滴状、油膜状和簇状残余油 3种类型。前人研究工作表明 ,若要用牛顿流体驱动水驱后的残余油 ,其驱动力必须要再增加 1 0 0 0~ 1 0 0 0 0倍才能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 ,而实际油藏中的粘滞力不可能增... 水驱后残余油的微观形态可划分为油滴状、油膜状和簇状残余油 3种类型。前人研究工作表明 ,若要用牛顿流体驱动水驱后的残余油 ,其驱动力必须要再增加 1 0 0 0~ 1 0 0 0 0倍才能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 ,而实际油藏中的粘滞力不可能增加如此之大。虽然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对油 水界面张力影响不大 ,但实验室内和矿场试验数据表明 ,用聚合物水溶液驱替后 ,孔隙介质中所有类型的残余油均减少 ,减少的量取决于驱替液的弹性。实验条件相似的流体 ,其弹性越大 ,驱替后残余油饱和度越低。微观可视岩心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证实 ,粘弹性驱替液可降低不同润湿性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粘弹性驱替液驱替残余油的力与牛顿流体的力不尽相同 ,它不仅有垂直于油 水界面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 ,而且还有较强的平行于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聚合物溶液 粘弹性 油水界面 平行力 残余油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3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王洋 王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驱 聚合物驱 碱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致密油纳米流体增渗驱油体系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37
4
作者 丁彬 熊春明 +5 位作者 耿向飞 管保山 潘竟军 许建国 董景锋 张成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6-764,共9页
针对致密油开发“水注不进去,油采不出来”的关键技术难题,以二苯醚类水溶性(双子)表面活性剂为水相外壳,C10—C14直链烃类化合物为油相内核,利用微乳液制备技术研制纳米流体增渗驱油体系,并开展实验评价体系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 针对致密油开发“水注不进去,油采不出来”的关键技术难题,以二苯醚类水溶性(双子)表面活性剂为水相外壳,C10—C14直链烃类化合物为油相内核,利用微乳液制备技术研制纳米流体增渗驱油体系,并开展实验评价体系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表明,该体系具有5大特征:①“小尺寸液”特征,体系平均粒径小于30 nm,可大幅降低注水启动压力梯度,有效进入并扩大微纳米孔喉基质波及体积;②“小尺寸油”特征,体系在流动条件下将原油打散成“小尺寸油”,大幅提高原油在微纳米孔喉基质中的渗流能力与驱替效率;③双相润湿特征,体系与亲水、亲油界面接触角分别为(46±1)°和(68±1)°,可在储集层复杂润湿条件下有效发挥毛细作用;④高表界面活性特征,体系与新疆某致密油界面张力为0.001~0.010 mN/m,可有效提高微纳米孔喉基质洗油效率;⑤破乳降黏特征,体系对反相乳化的新疆某致密油破乳降黏率大于80%,可提高原油在储集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该体系可用于致密油储集层压裂驱油增产、降压增注补充地层能量、驱替与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等领域,为致密油有效动用与高效开发及持续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纳米流体 增渗驱油 体系特征 提高采收率 小尺寸液 小尺寸油 双相润湿
下载PDF
水淹层测井发展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28
5
作者 慈建发 何世明 +3 位作者 李振英 王铭 崔继明 蒋永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水淹层测井研究对于增加油田挖潜产量、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系列的数据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研究现状、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水淹层测井工具... 水淹层测井研究对于增加油田挖潜产量、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系列的数据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研究现状、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水淹层测井新技术,着重阐述了水淹层测井发展的历程,并对当前水淹层测井发展中的不足和水淹层测井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水淹层解释发展的方向、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更好地实现对水淹层剩余油分布的精确描述,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提高了油气产量,对水淹层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测井 测井解释技术 测井解释方法 测井工具 水驱油实验 剩余油分布 开采方案 测井系列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解释精度 油气产量 指导作用 国内外 采收率 挖潜 岩心
下载PDF
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凤久 罗宪波 +3 位作者 刘英宪 赵春明 苏彦春 李其正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34-40,共7页
以绥中36-1为代表的海上稠油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逐步暴露出注采矛盾突出、层间和平面上储量动用差异大、单井控制储量过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较低、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针对中国海油稠油开发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海上... 以绥中36-1为代表的海上稠油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逐步暴露出注采矛盾突出、层间和平面上储量动用差异大、单井控制储量过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较低、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针对中国海油稠油开发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海上油田大规模综合调整研究,由于海上油田特殊的开发方式,陆地油田综合调整工作中成熟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无法复制到海上油田,海上油田整体加密调整技术研究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因此,本次研究结合绥中36-1油田I期自身特点和开发方式,针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一整套海上油田的整体挖潜和调整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方法,完成绥中36-1油田I期整体加密调整方案,调整后油田井网由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转变成为行列注水井网,探索"定向井+水平井"开发模式,整体加密实施效果良好,油田水驱状况明显改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从调整前的80.5%提高到调整后的91.3%,采收率大幅度提高,预计提高采收率10.4%,整体加密调整技术必将在同类油田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整体加密 井网调整 水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彭珏 康毅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和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油藏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成藏前后润湿性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原油运移进入储层后,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可能引起油藏润湿性的改... 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和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油藏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成藏前后润湿性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原油运移进入储层后,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可能引起油藏润湿性的改变,而水膜不稳定破裂是引起润湿性改变的关键环节。对水膜稳定的热力学条件分析表明,只有当水膜厚度及影响水膜稳定的变量的值在一定范围内,水膜才可能稳定,所以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水膜的稳定性被破坏时,矿物与原油作用将使油藏最终润湿性偏离成藏之前的水润湿状态。水驱及化学驱对润湿性敏感程度的分析表明,可依据不同开采方式所对应的最有利润湿性类型,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油藏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润湿性 水膜 热力学 采收率 水驱 化学驱
下载PDF
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赵洪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10-114,共5页
为提高辽河中深层稠油油藏最终采收率,在齐40块开展了蒸汽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地面模拟实验和软件计算方法对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井网井距、注采工艺参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先导试验的验证与完善,... 为提高辽河中深层稠油油藏最终采收率,在齐40块开展了蒸汽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地面模拟实验和软件计算方法对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井网井距、注采工艺参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先导试验的验证与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于中深层稠油油藏特点的蒸汽驱开发技术,包括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高温注汽隔热技术、高温举升技术、动态调控技术等。目前蒸汽驱技术已在齐40块进行了工业化应用,见到了较好效果,预计该区块最终采收率可达56%,比目前蒸汽吞吐方式下采收率提高近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研究 应用 中深层
下载PDF
中国稠油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前景 被引量:24
9
作者 方吉超 李晓琦 +2 位作者 计秉玉 王海波 路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8-382,389,共6页
针对中国稠油资源特征和蒸汽吞吐开发现状,探索了稠油蒸汽吞吐后接替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中国稠油普遍埋藏深、黏度大,主要以蒸汽吞吐方式开发。蒸汽吞吐波及半径仅为30~40 m,效益开采为8~12个周期,平均采收率约为20%。蒸汽吞... 针对中国稠油资源特征和蒸汽吞吐开发现状,探索了稠油蒸汽吞吐后接替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中国稠油普遍埋藏深、黏度大,主要以蒸汽吞吐方式开发。蒸汽吞吐波及半径仅为30~40 m,效益开采为8~12个周期,平均采收率约为20%。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是国际主流选择,解决了热波及受限问题,但需要克服稠油埋藏深带来的热损失难题。火烧油层作为稠油开发后期的极限接替开发技术,能够解决波及受限、无效热耗等问题,有望成为目前有技术、无经济效益的废弃/半废弃稠油油田的最终提高采收率方法。长远看,由快速热采开发转向低成本持续冷采是稠油开发后期的必然选择。化学复合驱冷采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扩大波及体积,下一步需要提高低水动力条件下稠油乳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蒸汽驱 火烧油层 化学复合驱冷采
下载PDF
稠油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微观驱油机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裴海华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王静 丁保东 刘晓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了研究稠油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的微观驱油机理,利用微观仿真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驱对稠油的微观驱油机理有乳化作... 为了研究稠油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的微观驱油机理,利用微观仿真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驱对稠油的微观驱油机理有乳化作用、贾敏效应和泡沫的挤压剪切作用,而三元复合驱主要还是通过聚合物对管壁剩余油、盲端剩余油的拉、拽作用达到剥离稠油的目的.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相比,泡沫驱具有贾敏效应,能够对水流大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了驱替剂的波及系数.三元复合驱虽然对稠油也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但是未观察到乳化捕集作用从而引起波及系数的提高.由于波及系数的提高对于开发稠油油藏极为有利,因此泡沫驱对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泡沫驱 三元复合驱 微观机理
下载PDF
辽河油区热采稠油Ⅱ、Ⅲ类储量蒸汽驱、SAGD长远规划及先导试验部署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方礼 张鹰 +2 位作者 曹光胜 庄丽 户昶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16,共6页
目前辽河油区稠油主力生产区块已相继进入蒸汽吞吐的中后期,适时进行开发方式转换是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从辽河稠油开发方式转换的前景及潜力分析入手,对全油区将来占主导地位的蒸汽驱及SAGD方式进行了整体部署与规划。... 目前辽河油区稠油主力生产区块已相继进入蒸汽吞吐的中后期,适时进行开发方式转换是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从辽河稠油开发方式转换的前景及潜力分析入手,对全油区将来占主导地位的蒸汽驱及SAGD方式进行了整体部署与规划。在总结已成功开发方式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块进行开发方式转换试验的设计部署,该项研究将对辽河油区稠油油田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方式转换 稠油 提高采收率 蒸汽驱 SAGD 辽河油区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泡沫驱油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程林松 肖双爱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6,共4页
 以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对稠油油藏蒸汽 泡沫驱的渗流机理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常规热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蒸汽泡沫驱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蒸汽泡沫驱的新热采模型,拓展了热采模型的应用范围.模型中考虑了表...  以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对稠油油藏蒸汽 泡沫驱的渗流机理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常规热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蒸汽泡沫驱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蒸汽泡沫驱的新热采模型,拓展了热采模型的应用范围.模型中考虑了表活剂浓度、非凝析性气体含量、地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针对辽河高升油田高二、三区高3456井组油层埋藏较深、油层有效厚度较大的特点,对蒸汽泡沫复合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敏感因素及其可行性,并对蒸汽泡沫复合驱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采收率 数值模拟 油藏 蒸汽-泡沫驱油 渗流机理
下载PDF
王庄油田强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袁明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前国内外尚无强水敏性稠油油藏工业化开发的先例,为有效动用胜利油田近亿吨强水敏性稠油储量,开展了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优化研究。研究中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结合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分析化验和动态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天然能... 目前国内外尚无强水敏性稠油油藏工业化开发的先例,为有效动用胜利油田近亿吨强水敏性稠油储量,开展了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优化研究。研究中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结合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分析化验和动态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天然能量、常规注水、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多种冷热采开发方式的可行性论证和优化计算,优化出原油粘度小于5 000 mPa.s的区域采用天然能量转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方式,原油粘度大于5 000 mPa.s区域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成功地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工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水敏 稠油 开发方式 蒸汽吞吐 蒸汽驱
下载PDF
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洪玺 刘全稳 +2 位作者 何家雄 张学才 刘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出,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区、亲油岩石表面、死孔隙、狭小孔隙或低渗储集层以及部分堵塞的孔隙中;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小孔隙以及吸附在亲油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弱凝胶调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微观分布 物理模拟 水驱 聚合物 凝胶
下载PDF
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复合驱技术 被引量:21
15
作者 石静 曹绪龙 +2 位作者 王红艳 郭淑凤 夏晞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为提高胜利油田孤岛油田东区油藏化学驱油体系的耐温性、抗盐性、增黏性,研制了新型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根据聚合物驱水油黏度比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确定了聚合物的合理黏度,利用动态界面张力分析,研究了驱油体系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提高胜利油田孤岛油田东区油藏化学驱油体系的耐温性、抗盐性、增黏性,研制了新型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根据聚合物驱水油黏度比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确定了聚合物的合理黏度,利用动态界面张力分析,研究了驱油体系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分子质量为22×10~6的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可满足驱油要求;石油磺酸盐(SLPS)与烷醇酰胺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GD-1)复配能大幅度提高体系的界面活性和抗钙能力;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为0.18%聚合物+0.2%SLPS+0.2%GD-1,室内提高采收率17.4个百分点。孤岛东区Ng3-4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于2011年实施,试验后综合含水率从94.7%降至80.9%,日产油由279 t/d增至778 t/d,截至2016年8月,试验区已累计增油65×10~4t,提高采收率6.0个百分点,预测可提高采收率11.3个百分点。研发的新型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满足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开发的需要,先导试验的成功为同类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稠油 复合驱 界面张力 先导试验 胜利油田 孤岛油田东区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宗昭 刘福海 +4 位作者 易飞 黄波 孙艳萍 王成胜 刘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50-52,65,共4页
2002—2010年,经过8年攻关,研究建立了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技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评价技术,适用于海上平台作业的注聚装备及工艺技术,分段防砂条件下大排量聚合物分段注入技术等10项聚合物驱配套... 2002—2010年,经过8年攻关,研究建立了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技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评价技术,适用于海上平台作业的注聚装备及工艺技术,分段防砂条件下大排量聚合物分段注入技术等10项聚合物驱配套技术,在渤海油田获得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渤海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成功实践证明: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与建立是聚合物驱成功实施的基础,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配套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亲油岩石壁面残余油膜的微观驱替机理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立娟 岳湘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85,共5页
以亲油岩石孔壁上2类残余油膜为例,从理论上研究了粘弹性驱油剂驱替油膜的微观机理。根据对壁面油膜组成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采用变参数修正的宾汉模型描述其流变性;考虑油/水相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和力学平衡关系,建立了驱替壁面油膜的数学... 以亲油岩石孔壁上2类残余油膜为例,从理论上研究了粘弹性驱油剂驱替油膜的微观机理。根据对壁面油膜组成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采用变参数修正的宾汉模型描述其流变性;考虑油/水相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和力学平衡关系,建立了驱替壁面油膜的数学模型。对这类界面化学与力学耦合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简化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驱替条件下,分散油膜的驱替效率与驱油剂的流变性、油水界面张力、驱替速度、油膜厚度、孔隙尺度及油膜存在方式等因素有关。在同等原油性质条件下,油膜越薄,越难被驱替;界面张力越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大,驱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油膜的驱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 边界层 粘弹性流体 润湿性 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
下载PDF
稠油油藏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8
作者 蒋平 葛际江 +2 位作者 张贵才 丁保东 刘晓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采用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盐和羧基甜菜碱两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碱复配构建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特点的驱油体系,通过驱油试验评价不同体系对桩西稠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不同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制。结果表明:界面张力与采收率... 采用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盐和羧基甜菜碱两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碱复配构建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特点的驱油体系,通过驱油试验评价不同体系对桩西稠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不同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制。结果表明:界面张力与采收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碱通过维持油、水、固三相接触点亲油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弱驱替介质沿油与岩石之间的渗入,增强驱替介质从原油中心的突进和分散,提高驱替压力和波及体积;相比于碱和原油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外加的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较强,会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导致驱油剂沿孔隙壁面突进;表面活性剂-碱体系与原油形成的细分散水包油型乳状液加剧了驱油剂的窜进,不利于提高波及系数;对于稠油油藏,化学驱体系的波及系数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提高采收率 碱驱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下载PDF
稠油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正彬 刘慧卿 +2 位作者 庞占喜 吴川 高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29,共4页
针对稠油蒸汽驱采收率偏低的问题,利用二维物理模拟设备开展N2泡沫辅助蒸汽驱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泡沫注入前后油层波及情况以及泡沫驱的微观图像,并对泡沫驱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油水黏度的差异,注采井间容易出现... 针对稠油蒸汽驱采收率偏低的问题,利用二维物理模拟设备开展N2泡沫辅助蒸汽驱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泡沫注入前后油层波及情况以及泡沫驱的微观图像,并对泡沫驱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油水黏度的差异,注采井间容易出现黏性指进现象,从而产生明显的汽窜通道,油层波及范围有限;泡沫驱过程中,泡沫占据多孔介质中的大孔道,使后续流体发生转向进入小孔道,从而扩大油层波及范围;泡沫驱结束后,油层最终波及范围可达到77.93%,比单纯蒸汽驱提高了31.75个百分点;同时,泡沫的乳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剥离多孔介质中的残余油,从而增大微观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泡沫驱 机理分析 可视化实验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方式优选及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18
20
作者 苑登御 侯吉瑞 +3 位作者 宋兆杰 罗旻 郑泽宇 屈鸣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10,7-8,共9页
塔河油田原油采收率偏低,底水能量衰竭,亟需探索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与提高采收率.根据塔河油田四区地质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应用物理模拟相似准则,设计并制作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立体储层仿真模型,开展油藏底水能量不足条件下转注水驱... 塔河油田原油采收率偏低,底水能量衰竭,亟需探索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与提高采收率.根据塔河油田四区地质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应用物理模拟相似准则,设计并制作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立体储层仿真模型,开展油藏底水能量不足条件下转注水驱注水方式优选及后续注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实验.结果表明:3种注水补充能量方法中,周期注水和脉冲注水提高采收率幅度相近,分别为16.39%和16.48%,均高于恒速注水的14.05%,而周期注水的总注水量小于脉冲注水的总注水量,优选周期注水为更有效的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转注水驱后的注氮气驱中,气水交替驱可提高采收率25.92%,优于连续注气驱的23.47%.这为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剩余油 波及体积 氮气驱 提高采收率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