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辛也 王伟锋 吴孔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8,共7页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 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气成藏组合;存在源内早期成藏垂相运聚、近源早期成藏侧向运聚和远源晚期成藏混向运聚3类油气成藏模式;构造圈闭发育和油源断裂是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剩余压力作用下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并沿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横向运移,为油气成藏提供充足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 油源断裂 构造圈闭 乌-夏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贾茹 王璐 +2 位作者 孙永河 陈默 康琪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油气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其输导能力受自身的活动性所制约。只有在成藏关键时期活动,沟通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且具有顶封能力的断裂,才能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优势输导通道,使成熟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能够向储层中运聚成藏。... 油气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其输导能力受自身的活动性所制约。只有在成藏关键时期活动,沟通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且具有顶封能力的断裂,才能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优势输导通道,使成熟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能够向储层中运聚成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勘探证实油气并非是围绕着整条油气源断裂分布,而是集中分布在断裂走向拐点、断裂交汇部位及断裂末端等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应力集中,易引发地震,地震活动会进一步激发流体运移。结合目前变换构造发育位置通常与油气分布关系密切这一现象,认为油气源断裂上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为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从变换构造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坳陷内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分布规律,将变换构造划分为4种类型:趋近型、转换斜坡型、传递断层型和撕裂断层型。在厘定油气源断裂的基础上,利用油气源断裂的断距-距离曲线等方法识别断裂上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并结合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油气源断裂 变换构造 垂向运移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系统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树辉 王冠 +1 位作者 陈书博 刘波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7,31,共5页
分析了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对扶杨油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刻画。扶杨油层发育的坳陷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期间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发育了大量贯穿泉头组地层与靑一段地层的油源断层... 分析了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对扶杨油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刻画。扶杨油层发育的坳陷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期间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发育了大量贯穿泉头组地层与靑一段地层的油源断层,形成了掀斜断块与阶梯状断块,对油气的成藏起到控制作用。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扶杨油层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圈闭以及阶梯状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断裂体统 油气运移 油源断层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48
4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石砥石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 油气成藏体系 济阳坳陷 新近系 河流相层序 油源断裂 浅层断裂网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浅层次生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下载PDF
南海东部油气勘探失利原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昭伟 钟辉 +2 位作者 李楚吟 崔立敏 林鹤鸣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在分析南海东部海域钻探失利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勘探存在4种不利因素:钻探目标背离构造脊、构造脊断裂散失、缺乏沟通油源断层、疏导层倒转。PY66翘倾半背斜构造钻探失利的原因是构造脊雁行式... 在分析南海东部海域钻探失利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勘探存在4种不利因素:钻探目标背离构造脊、构造脊断裂散失、缺乏沟通油源断层、疏导层倒转。PY66翘倾半背斜构造钻探失利的原因是构造脊雁行式断裂造成油气层层爬升漏失,LF141构造钻探失利主要原因是原油没有跨越断层逆向运移。通过分析认识到,油气运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研究探区的油气运移规律,勘探获得了成功,也为今后勘探明确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构造脊 疏导层 油源断层 钻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