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学说的文教力量 被引量:9
1
作者 杜祖贻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2,共8页
儒家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代表华人的传统。因此,当社会出了问题,便归咎于儒家思想。百年来,儒学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其实魏晋以后,儒学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有限,因此儒家不应负起社会封建腐败的全责,而蒙不美之名。作者认为,... 儒家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代表华人的传统。因此,当社会出了问题,便归咎于儒家思想。百年来,儒学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其实魏晋以后,儒学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有限,因此儒家不应负起社会封建腐败的全责,而蒙不美之名。作者认为,由孔、孟、荀集大成的儒家思想,经过历代官僚将之政治化、塾师将之教条化、学究将之支离化,再加上近世中外学者将之西方化,以致本来代表中华民族经验与智能的学说不断被消磨损耗,沦为难以理解难以实践的碎文剩义。本文首先列举论证,肯定正统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继而提出复兴儒学的具体方案,并倡议华人社会中有识之士,负起继往圣开绝学的使命:将优秀的中华文化重新定位,使世人研习之、认识之,为社会发展新的生命力;并使此一贯彻人本精神的深厚思想,得与西方哲学宗教分庭抗礼,推动新时代人类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原本儒家学说 官僚版儒家学说 西化儒家学说 学术化儒家学说 华人 华人社会 中华文化
下载PDF
论正统儒学对东汉史学的影响──以《汉书》、《汉纪》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傅永聚 范学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7,共7页
从董仲舒至《白虎通义》所构建的正统儒学,是东汉史学的指导思想,天命史观突出,强调以“忠君”为中心的伦理纲常和灾异谴告说,则是其具体的表现。这方面,以班固《汉书》、荀悦《汉纪》最为典型。
关键词 班固 荀悦 正统儒学 董仲舒 《白虎通义》 天命史观 灾异谴告说 《汉书》 《汉纪》 东汉 史学 忠君思想
下载PDF
光复后“台湾儒学”基本形态析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常千帆 毕昆 《台湾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68-78,共11页
本文从定义儒学的三个维度检视"台湾儒学"的成立问题,探讨1945年台湾光复后[1]"台湾儒学"的诠释范围,勾勒自此时期至今"台湾儒学"产生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进而就其三种基本形态——"官方儒学&qu... 本文从定义儒学的三个维度检视"台湾儒学"的成立问题,探讨1945年台湾光复后[1]"台湾儒学"的诠释范围,勾勒自此时期至今"台湾儒学"产生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进而就其三种基本形态——"官方儒学"、"民间儒学"与"社会、生活层面的儒学"作逐一梳释;最后对"台湾儒学"的当代建构与社会价值进行阐发,以期呈现"台湾儒学"的思想文化意义,揭示它在遏制"文化台独"、建构两岸共同文化认知体系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儒学 官方儒学 民间儒学 社会与生活层面 政治 形态
原文传递
国民党“官方儒学”的渊源、形成与发展析论——以孙中山、戴季陶和蒋介石的三民主义思想建构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友青 赵伯峻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10,共13页
本文结合时代议题,对“三民主义”这一国民党重要理论建构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检视孙中山、戴季陶、蒋介石以来的思想诠说为线索,剖析“三民主义”从略备儒学渊源到植入儒家价值观念,再到实现“儒学化”改造、完成理论更新的过程,使国民... 本文结合时代议题,对“三民主义”这一国民党重要理论建构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检视孙中山、戴季陶、蒋介石以来的思想诠说为线索,剖析“三民主义”从略备儒学渊源到植入儒家价值观念,再到实现“儒学化”改造、完成理论更新的过程,使国民党“官方儒学”的基本理论形态逐渐清晰。事实上,国民党退踞台湾之初赓续“法统”、沿袭专制的意识形态建设与此关联甚重。对这种“畸变”的儒学形态进行客观评析,有助于全面理解台湾儒学在台湾民众、社会中所投射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官方儒学 政治 意识形态 改造
原文传递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之管窥
5
作者 周良发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7-82,共6页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渐呈多元开展的趋势。各种儒家学派兴起,构建起新的儒学体系。官办儒学带动和影响了民间儒学的发展,并在民众中兴起"国学热""儒学热",引发儒学研究的热潮。儒学复兴运动虽已取得较大成就,但仍缺...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渐呈多元开展的趋势。各种儒家学派兴起,构建起新的儒学体系。官办儒学带动和影响了民间儒学的发展,并在民众中兴起"国学热""儒学热",引发儒学研究的热潮。儒学复兴运动虽已取得较大成就,但仍缺乏核心价值观,前景亦不明朗。儒家学者应凝练出儒学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儒学复兴思潮向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大陆新儒学 生活儒学 民间儒学 官办儒学
下载PDF
儒分三脉:重返明代中期思想现场
6
作者 周磊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8,共9页
学界关于宋明儒学的分系受时代性与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围绕形下之气建构体系的气学应该受到更多重视。理学、心学加上气学,构成明代中期三个主要儒学流派。作为正统思想的“官方理学”,对内受到“儒林理学”的修正,对外面临心学与气学的... 学界关于宋明儒学的分系受时代性与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围绕形下之气建构体系的气学应该受到更多重视。理学、心学加上气学,构成明代中期三个主要儒学流派。作为正统思想的“官方理学”,对内受到“儒林理学”的修正,对外面临心学与气学的冲击,其地位的松动为思想市场的活跃预留了空间。心学部分填补了理学留下的空白,其政治实践性有助于心学运动在胥吏、生员等群体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其理论之实践性促成儒学往更尊重个体主体性的方向发展。气学在“去形上化”的前提下,没能妥善地处理好道德、政治、身体等议题,注定了其重建道路崎岖不平。整体上看,明代中期儒学的多样性发展,是宋明儒学丰富性的重要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理学 儒林理学 实践性 去形上化 一元论
原文传递
清前期官修经解与官方经学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爱平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清代自顺治年间始,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官修的方式,先后纂成“解义”“折中”“汇纂”“义疏”等各种名目的经解书籍19种,范围遍及各部儒家经典,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官方经学体系。统治者借助这一举措,彰显儒家经典的致治功能,昭示... 清代自顺治年间始,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官修的方式,先后纂成“解义”“折中”“汇纂”“义疏”等各种名目的经解书籍19种,范围遍及各部儒家经典,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官方经学体系。统治者借助这一举措,彰显儒家经典的致治功能,昭示儒学道统与帝王治统的合一,强化伦理道德和尊卑秩序,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学术总结意味。梳理清前期官修经解的具体情形,解析官方经学体系构建的背景与过程,揭示其蕴含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以及文化涵义,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政治、思想、学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官修经解 官方经学
原文传递
元代江南儒学的小学与大学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申万里 林建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4,共6页
元世祖至元末年,随着江南儒学小学的逐步建立,元代小学到大学的二级教育体制建立起来。小学和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也趋于定型和完善。在蒙古统治之下,江南儒学的大小学呈现出一些与中原王朝统治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江南儒学 小学与大学 程氏教学法
下载PDF
《四库提要》与清前期官方经学
9
作者 黄爱平 《四库学》 2017年第1期172-179,共8页
清代前期,统治者以官修的方式对儒家经典重加疏解,先后幕成各部经解19种。成书于乾隆末年的《四库全书总目》,则以'钦定'的姿态,钩玄提要,在政治上大力揭示清前期官方经学强调'帝王之大经大法'的编纂宗旨,凸显其强化伦... 清代前期,统治者以官修的方式对儒家经典重加疏解,先后幕成各部经解19种。成书于乾隆末年的《四库全书总目》,则以'钦定'的姿态,钩玄提要,在政治上大力揭示清前期官方经学强调'帝王之大经大法'的编纂宗旨,凸显其强化伦理道德,重视人心风俗的现实作用,并借此展现出《总目》自身推崇儒学经世致用传统的显著特色;在学术上却并非完全认同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取向,不仅转而揄扬汉学的考证之功,而且表现出'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的持平态度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考察《四库提要》对清前期官方经学所作的评判总结,无疑有助于了解清前期官方经学体系构建的作用和意义,把握清代学术的发展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官方经学 评判总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