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过程中海表温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莫拉克"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赖巧珍 吴立广 SHIE Chung-1in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大降温位置出现在路径附近偏左或者离台风中心较远的海域。宽阔洋面上,台风活动导致的SST变化虽然减弱了台风强度,但对路径的影响小。沿海的SST梯度加强了台风的非对称结构,使得台风向非绝热加热大值区(台风北部)偏移。考虑近海SST梯度的海峡试验与定常SST试验相比,沿海路径向北偏差最大可达134 km,与2009年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24小时的综合预报误差119 km相当。这说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近海海域的台风路径预报水平,需要考虑近海SST非均匀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台风“莫拉克” 台风路径 WRF模式 SST 台湾地区
下载PDF
海洋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风险及应对 被引量:15
2
作者 蔡榕硕 韩志强 杨正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评估了全球和区域海洋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升温、酸化、脱氧和营养盐减少等气候致灾因子... 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评估了全球和区域海洋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升温、酸化、脱氧和营养盐减少等气候致灾因子(事件)的危害(险)性不断加剧(高信度)。这种变化正在影响从上层到底层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下降、物种地理分布的变迁、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的下降以及食品供应的减少(高信度)。在气候变化与非气候人为干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从RCP2.6到RCP8.5情景),到21世纪末,几乎所有类型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将处于高或很高的风险水平(高信度);其中,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尤其严重,如果全球升温1.5℃和2℃,将分别消失70%~90%和99%以上(很高信度)。然而,当前多种减缓气候变化的海洋应对措施的作用较小,有的可能带来生态危险,而许多降低气候风险的海洋适应措施的作用也很有限,特别是在RCP8.5情景下的作用更小;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风险水平在RCP2.6情景下均低于RCP8.5情景(很高信度)。因此,这凸显了减缓气候变化尤其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洋 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 影响 风险 应对
下载PDF
台湾岛附近海洋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赖巧珍 马雷鸣 +1 位作者 黄伟 吴立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7,共13页
在模拟2009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莫拉克"的基础上,利用AVHRR/AMSR和SODA再分析数据和模拟结果,初步评估了GRAPES-ECOM海-气耦合模式(上海台风研究所基于GRAPES-TCM区域台风模式和ECOM海洋模式开发而成)模拟台风期间海洋... 在模拟2009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莫拉克"的基础上,利用AVHRR/AMSR和SODA再分析数据和模拟结果,初步评估了GRAPES-ECOM海-气耦合模式(上海台风研究所基于GRAPES-TCM区域台风模式和ECOM海洋模式开发而成)模拟台风期间海洋响应的能力,并分析了台风期间台湾岛周围海域的海温、上升流、中尺度冷涡等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GRAPES-ECOM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表层海温对台风的响应,与深水海洋响应比较,揭示了近海对台风响应的一些新特征:(1)在台湾以东海域,台风活动改变了黑潮海域海水的垂直运动,诱导黑潮南部沿岸上升流,而北部先于台风存在的上升流减弱,导致不同水深海温的最大降温位置都出现在路径左侧,与深海偏向路径右侧不同;(2)位于台湾岛东北面的彭佳屿冷涡因其形成与大陆架和黑潮有关,当台风在台湾以东洋面活动时,冷涡位于台风右前方,黑潮表层海水辐合流向大陆架,冷涡中心温度上升,强度减弱,当台风转折北上,冷涡位于台风东南侧,表层海水辐散,加强底层冷水上涌,从而增强了该冷涡的强度;(3)台风不仅加深了台湾海峡的混合层深度,还使得海水的垂直热力结构改变,并使整层海温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耦合模式 海洋响应 SST 黑潮 彭佳屿冷涡
下载PDF
IPCC SROCC的主要结论和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朋岭 黄磊 +2 位作者 巢清尘 袁佳双 陈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2019年9月,IPCC正式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这是IPCC首次以高山地区与极区冰冻圈和海洋为主题的评估报告。报告全面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和冰冻圈变化及其广泛影响与风险,其核心结论包括:气候系统变暖背景... 2019年9月,IPCC正式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这是IPCC首次以高山地区与极区冰冻圈和海洋为主题的评估报告。报告全面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和冰冻圈变化及其广泛影响与风险,其核心结论包括:气候系统变暖背景下高山地区和极区的冰冻圈普遍退缩,未来冰冻圈将继续消融,高山地区和极区将面临更高的灾害风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持续增暖,未来海洋将继续变暖、加速酸化,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并危及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社会;近几十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未来数百年海平面仍将持续上升,极端海面事件频发将加剧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灾害风险。报告强调,采取及时、积极、协调和持久的适应与减缓行动,是有效应对海洋和冰冻圈变化,实现气候恢复力发展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认为,需要高度重视海洋和冰冻圈在气候系统变化中的长期和不可逆影响,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认识;高度重视我国冰冻圈和沿海地区面临的气候风险,强化适应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强化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持续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科技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洋 冰冻圈 影响 风险 应对选择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时域水动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智杰 董华洋 +4 位作者 曾志 郑斌鑫 何佳 束芳芳 王莹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线性化势流理论范围内求解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的波浪绕射和辐射问题,从时域角度分析了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采用格林函数法将速度势定解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变换成边界上的积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浮式防波堤的运动方程采用四阶Run... 在线性化势流理论范围内求解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的波浪绕射和辐射问题,从时域角度分析了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采用格林函数法将速度势定解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变换成边界上的积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浮式防波堤的运动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对不同层数水平板的浮式防波堤的波浪透射系数、运动响应和锚链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方箱相对宽度对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的波浪透射作用有重要的影响,透射系数随着方箱相对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方箱加二层水平板的浮式防波堤,在本研究的计算条件下,当方箱相对宽度从0.110增加至0.295时,透射系数从0.88减小至0.30.水平板有利于增加浮式防波堤对波浪的衰减作用,但随着水平板层数从0增加至2,这种波浪衰减作用增加的程度趋弱.方箱-水平板的浮式防波堤的运动量小于单一方箱防波堤的运动量.与此对应,方箱-水平板防波堤的锚链受力小于单一方箱防波堤的锚链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学 浮式防波堤 波浪透射 运动响应 时域分析
下载PDF
高精度快响应海洋测温系统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任国兴 王晓影 杜立彬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7,共3页
针对海洋投弃式仪器的快速响应高精度测温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设计方案。对高灵敏度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进行特殊封装完成传感器制作,利用MSP430单片机和24位AD7799实现了系统的数字化,通过多点校准插值的方法校准非线性传... 针对海洋投弃式仪器的快速响应高精度测温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设计方案。对高灵敏度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进行特殊封装完成传感器制作,利用MSP430单片机和24位AD7799实现了系统的数字化,通过多点校准插值的方法校准非线性传感器使系统获得测温高精度。经过实验室和南海的大量实验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实验数据表明系统的响应时间低于100 ms,分辨率超过0.001℃,测温精度可达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测温 快响应 高精度
下载PDF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 wind forcing: A case study of typhoon Rammasun(2008) 被引量:6
7
作者 PEI YuHua ZHANG RongHua CHEN DaK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623-1632,共10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 wind (TCW) forcing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were in- vestigated using satellite and Argo data, as well as an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 wind (TCW) forcing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were in- vestigated using satellite and Argo data, as well as an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particular,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yphoon Rammasun, which passed through our study area during May 6-13, 2008. It is found that the local response fight under the TCW forc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quick deepening of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a strong latent heat loss to the atmosphere, and an intense upwelling near the center of typhoon, leading to a cooling of the oceanic surface layer that persists as a cold wake along the typhoon track. More interestingly, the upper ocean response exhibits a four-layer thermal structure, including a cooling layer near the surface and a warming layer right below, accompanied by another pair of cooling/warming layers in the thermocline. The 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cooling/warming layers can be readily explained by the strong vertical mixing induced by TCW forcing, while the thermal response in the thermocline is probably a result of the cyclone-driven upwelling and the associated advective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wind forcing upper ocean response satellite and Argo data ocean modeling
原文传递
海洋来源链霉菌MY0504产纤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正欣 董超 +1 位作者 马萱 史延茂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以发酵液纤溶酶活力为指标,优化海洋来源的链霉菌菌株MY0504的发酵条件。【方法】在菌株生长曲线及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纤溶酶活性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 【目的】以发酵液纤溶酶活力为指标,优化海洋来源的链霉菌菌株MY0504的发酵条件。【方法】在菌株生长曲线及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纤溶酶活性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纤溶酶活性最高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1.68 g/L,酵母粉25.31 g/L,NaCl5.0 g/L,K_2HPO_4·3H_2O3.0 g/L,MgSO_4·7H_2O 0.5 g/L,FeSO_4·7H_2O 0.02 g/L,装液量50 mL(250 mL摇瓶),接种量10%(体积比),初始pH 7.5,温度24°C,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4.5 d。发酵液纤溶酶活性可达2 190.6 U/mL。【结论】确定了MY0504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该酶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链霉菌 纤溶酶 发酵优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
原文传递
海上风力发电体系在风-冰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静 陈健云 +1 位作者 陈小波 刘志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34-1240,共7页
针对北方海域风力发电体系在冬季情况下运行可能受到的冰力和风的联合作用,分别进行冰力作用、风力作用以及冰力-风耦合作用下的海上风力发电体系的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研究。其中,采用Kaimal谱进行脉动风速时程模拟,采用随机冰力模型进... 针对北方海域风力发电体系在冬季情况下运行可能受到的冰力和风的联合作用,分别进行冰力作用、风力作用以及冰力-风耦合作用下的海上风力发电体系的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研究。其中,采用Kaimal谱进行脉动风速时程模拟,采用随机冰力模型进行冰力时程模拟,在此基础上,得到风力塔架顶部的位移和塔架基础反力在风力、冰和风-冰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风对顶部位移的作用大于冰,而在考虑对基础的反力时,二者相当,冰的作用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风力发电 风荷载 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气溶胶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乐 郑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9,共18页
总结中国近20年来近海及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气溶胶中铁的研究进展.从铁排放清单的角度,介绍从沙尘铁清单到人为源铁清单建立的历程,包括总铁和可溶性铁;总结气溶胶中铁浓度的测量方法和来源解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强调未来海洋总铁和可溶... 总结中国近20年来近海及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气溶胶中铁的研究进展.从铁排放清单的角度,介绍从沙尘铁清单到人为源铁清单建立的历程,包括总铁和可溶性铁;总结气溶胶中铁浓度的测量方法和来源解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强调未来海洋总铁和可溶铁在线测量的重要性,在线测量是获得高分辨率海洋气溶胶铁时空分布特征的关键;此外,指出新兴的铁同位素分析技术可实现对气溶胶铁来源的定量解析,同时将铁的在线测量技术与源解析受体模型结合是定量认识铁来源的新路径;最后总结气溶胶铁沉降对海洋生态和气候的影响,气溶胶铁沉降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铁沉降气候效应的定量评估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大气铁观测数据的积累,深入对铁化学相关机制的研究,并及时推动大气与海洋模型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溶胶 排放清单 来源解析 海洋响应
下载PDF
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背景下珊瑚礁生态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言达 易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1,共9页
生物礁是由珊瑚虫、藻类等造礁生物组成、具有抗浪结构的海相碳酸盐岩,是全球主要碳库之一,也是观察热带海洋影响中-高纬度环境过程的重要窗口。近二、三十年以来,伴随着海洋水体的显著酸化和增温,全球热带海洋生物礁的主体——珊瑚礁... 生物礁是由珊瑚虫、藻类等造礁生物组成、具有抗浪结构的海相碳酸盐岩,是全球主要碳库之一,也是观察热带海洋影响中-高纬度环境过程的重要窗口。近二、三十年以来,伴随着海洋水体的显著酸化和增温,全球热带海洋生物礁的主体——珊瑚礁系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于高温强迫而言,海水温度上升诱发珊瑚白化、抑制珊瑚的自我修复;海洋酸化可以显著改变珊瑚钙化率、抑制珊瑚幼虫发育、引发珊瑚礁的溶解;两大因素均可改变珊瑚礁的群落结构。针对这些环境要素的改变,珊瑚自身可以通过共生藻的种类转换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高温胁迫;但若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受控制,绝大多数珊瑚礁到21世纪末都将遭受灾难性打击。为应对未来不同场景下的珊瑚礁变化,还需要对高温、酸化等关键因子响应特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珊瑚礁长序列研究有可能为珊瑚的长周期演化特征提供关键认识,也为现代观测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海洋酸化 响应机制
下载PDF
Ocean temperature responses to Typhoon Mstsa in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3
12
作者 WANG Guansuo QIAO Fangl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38,共13页
The MASNUM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with 21 layers in the vertical and (1/8) °horizontal resolution,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oceanic responses to Typhoon Mstsa which traversed the East China... The MASNUM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with 21 layers in the vertical and (1/8) °horizontal resolution,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oceanic responses to Typhoon Mstsa which traversed the East China Sea (ECS) during the period of 4 - 6 August, 2005. Numerical experiment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The response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a focused area of (27° -29°N, 121° - 124°E), include heating and cooling stages. The heating is mainly due to warm Kuroshio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downwelling due to the water accumulation. In the cooling stage, the amplitude of the simulated cold wake ( -3℃ ),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is typhoon track, is compared quite well with that of the satellite observed SST data. The wave-induced mixing(Bv) plays a key role for the SST cooling. Bv still plays a leading role, which accounts for 36%, for the ocean temperature drop in the upper ocean of 0 - 40 m, while the upwelling is responsible for 84% of the cooling for the lower layer of 40 - 70 m. The mixed layer depth (MLD) increased quickly from 28 to 50 m in the typhoon period. However, the simulated MLD without the wave-induced vertical mixing, evolution from 13 to 32 m, was seriously underestimated. The surface wave is too important to be ignored for the ocean responses to a typh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wave-induce mixing ocean temperature response
下载PDF
Response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ocean to the slow-moving super typhoon Nanmadol 被引量:3
13
作者 YANG Bing HOU Yijun LI Mi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38-956,共19页
Based on in-situ observation,satellite and reanalysis data,response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ocean(WNPSO)to the slow-moving category 5 super typhoon Nanmadol in 2011 are analyzed.The dynamical respons... Based on in-situ observation,satellite and reanalysis data,response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ocean(WNPSO)to the slow-moving category 5 super typhoon Nanmadol in 2011 are analyzed.The dynamical response is dominated by near-inertial currents and Ekman currents with maximum amplitude of 0.39m/s and 0.15m/s,respectively.The near-inertial currents concentrated around 100m below the sea surface and had an e-folding timescale of 4 days.The near-inertial energy propagated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and the vertical phase speed and wavelength were estimated to be 5m/h and 175m,respectively.The frequency of the near-inertial currents was blue-shifted near the surface and redshifted in ocean interior which may relate to wave propagation and/or background vorticity.The resultant surface cooling reaches-4.35℃ and happens when translation speed of Nanmadol is smaller than 3.0m/s.When Nanmadol reaches super typhoon intensity,the cooling is less than 3.0℃ suggesting that the typhoon translation speed plays important roles as well as typhoon intensity in surface cooling.Upwelling induced by the slow-moving typhoon wind leads to typhoon track confined cooling area and the right-hand bias of cooling is slight.The mixed layer cooling and thermocline warming are induced by wind-generated upwelling and vertical entrainment.Vertical entrainment also led to mixed layer salinity increase and thermocline salinity decrease,however,mixed layer salinity decrease occurs at certain stations as well.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yphoon translation speed is a vital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oceanic thermohaline and dynamical responses,and the small Mach number(slow typhoon translation speed)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Ekman current and upw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IC respons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ocean South China Sea typhoon Nanmadol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Ocean Trestle to Horizontal Impact of Moving Mass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云甸 朱斌 陈仁朋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2年第1期51-60,共10页
Based on the Winkler hypothesis, a model for analysis of the flexural response of an ocean trestle embedded in layered soil to horizontal impact of a moving mass is developed. By use of the transfer matrix in Lime dom... Based on the Winkler hypothesis, a model for analysis of the flexural response of an ocean trestle embedded in layered soil to horizontal impact of a moving mass is developed. By use of the transfer matrix in Lime domain, one can calculate the flexural dynamic response of a single pile. Then, by use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piles at the pile top,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analyzed. By use of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ve force between the moving mass and the structure can be computed based on Work's kinetic energy theorem and Newton iterative method. Thus the approach does not have to assume the interactive force, whil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ve to. The approach more accords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engineering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ponse ocean structure transfer matrix kinetic energy theorem
下载PDF
海洋暖化背景下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生物响应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董志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9-738,共10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全球变暖现象逐渐加剧,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温度升高等系列环境问题。海洋变暖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涵盖了不同海域、不同物种以及多种研究视角。本文综...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全球变暖现象逐渐加剧,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温度升高等系列环境问题。海洋变暖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涵盖了不同海域、不同物种以及多种研究视角。本文综述了海洋变暖对海洋物种多样性、渔业资源量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海洋变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通过这一综合性分析,期望在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暖化 渔业资源 生物响应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水下悬浮隧道锚索涡激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志彬 孙胜男 刘金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79,共5页
为研究涡激振动和参数振动共同作用下水下悬浮隧道锚索的振动响应,考虑锚索的几何非线性,将管体对锚索的作用简化为轴向激励,建立了悬浮隧道锚索非线性涡激振动方程,并用伽辽金法和龙格-库塔法对悬浮隧道锚索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锚索产... 为研究涡激振动和参数振动共同作用下水下悬浮隧道锚索的振动响应,考虑锚索的几何非线性,将管体对锚索的作用简化为轴向激励,建立了悬浮隧道锚索非线性涡激振动方程,并用伽辽金法和龙格-库塔法对悬浮隧道锚索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锚索产生涡激谐振、参数共振时跨中位移响应和轴向力的改变幅度,以及锚索倾斜角度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索产生涡激谐振和参数共振时跨中位移和轴向力大幅增大;垂度效应使得锚索的跨中位移关于平衡位置呈现出不对称性;随着锚索倾角的增大,锚索跨中位移偏移值、一阶固有频率、一阶频率锁定流速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悬浮隧道 动力响应 涡激振动 参数振动 锚索 垂度
下载PDF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红 李兰 +2 位作者 杨俊云 肖锋 程诗思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1期64-67,共4页
基于《国家核应急预案》对我国境内核设施的应急响应要求,以及海洋核动力平台特殊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对应急响应造成的额外需求,提出了平台的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策略。该策略是在建立了平台应急响应的通用准则和操作准则的基础上提出的,... 基于《国家核应急预案》对我国境内核设施的应急响应要求,以及海洋核动力平台特殊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对应急响应造成的额外需求,提出了平台的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策略。该策略是在建立了平台应急响应的通用准则和操作准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组织结构、响应任务和响应程序这些执行响应行动所需的基础结构要素,以及用于决策重要响应行动的关键技术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应急响应 响应策略 通用准则 组织结构 响应任务 响应程序
下载PDF
中国海洋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建科 田冬翠 胡凯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2-1725,共14页
基于2000—2019年海洋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2000年以来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01年合作网络不具备复杂网络特征;2002—2019年,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逐渐明显,网络... 基于2000—2019年海洋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2000年以来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01年合作网络不具备复杂网络特征;2002—2019年,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逐渐明显,网络由松散结构演变为单核心拓扑结构,并经历萌芽和探索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大学始终为网络资源的中转枢纽,但国有企业逐渐占据网络核心位置,并形成以企-企合作为核心,企-研合作、校-企合作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3)产学研创新主体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合作网络表征为“伞形”结构且具有明显的“重尾”特征,表明海洋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沿海城市及北京等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创新。4)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网络规模、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和科研人员投入,可正向促进合作网络的创新绩效;创新主体中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均能拉动网络的创新产出,且三者重要性依次递减;而网络密度和小世界商数与网络的创新产出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演化 脉冲响应 中国
下载PDF
热带海洋对南亚季风和太平洋信风强迫的几种响应模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韧 余志豪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8,共10页
应用动力学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热带海洋对南亚季风和太平洋信风强迫的几种响应模态。结果表明:对于行星尺度的海洋系统,大气风应力可以激发出比较稳定的风生洋流;而对于天气尺度以下的海洋系统,大气风应力则主要激发出几种... 应用动力学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热带海洋对南亚季风和太平洋信风强迫的几种响应模态。结果表明:对于行星尺度的海洋系统,大气风应力可以激发出比较稳定的风生洋流;而对于天气尺度以下的海洋系统,大气风应力则主要激发出几种不同周期的海洋波动。上述结果既同一些经典理论研究有相似之处,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应力强迫 热带海洋 季风 南亚 太平洋 信风
下载PDF
海流激励下Argo浮标运动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二虎 汪小勇 +1 位作者 杜敏 彭家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503-8509,共7页
为优化Argo浮标结构,使其对海流变化的响应更加迅速。针对海流激励下Argo浮标的运动响应特性问题,建立了浮标运动与海流数学模型,对Argo浮标及加入十字形帆后纵平面的运动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尺寸的帆对响应速度的影响,... 为优化Argo浮标结构,使其对海流变化的响应更加迅速。针对海流激励下Argo浮标的运动响应特性问题,建立了浮标运动与海流数学模型,对Argo浮标及加入十字形帆后纵平面的运动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尺寸的帆对响应速度的影响,对帆的尺寸提出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随着帆长度的增加,其横向响应速度呈现先变快后变慢的趋势,帆的尺寸不同对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各宽度的帆均存在最佳的长度配对方案。在海流作用下,加入十字形帆可以有效提高Argo浮标的响应速度,在5 s响应时间处,响应速度相比不加帆的浮标可增大30.4%,俯仰角及俯仰角速度变化范围均有一定的减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十字形帆可提高Argo浮标横向的随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海流 运动响应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