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铁锰结核成因及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仲义 陈忠 +3 位作者 莫爱彬 罗云 黎刚 郑旭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9,共12页
为了解南海北部不同海域铁锰结核中常微量、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及其富集机制,采用化学淋滤法提取南海北部上陆坡、下陆坡、深海盆3个区域铁锰结核的碳酸盐相、铁锰氧化相、残渣相组分,测定了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揭示了不同相的元... 为了解南海北部不同海域铁锰结核中常微量、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及其富集机制,采用化学淋滤法提取南海北部上陆坡、下陆坡、深海盆3个区域铁锰结核的碳酸盐相、铁锰氧化相、残渣相组分,测定了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揭示了不同相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意义。Fe-Mn-(Cu+Co+Ni)判别图表明,上陆坡铁锰结核属于与冷泉流体相关的水成成因类型;下陆坡区和深海盆的铁锰结核形成环境相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类型。结核中K、Ca、Na、Mg、Sr主要富集在碳酸盐相,Fe、Mn、Ni、Cu、Zn、Pb主要赋存在铁锰氧化物相,Al、Ti和Mo主要出现在残渣相。常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强弱和钙质生物碎屑的稀释作用是影响铁锰结核中碳酸盐相态元素变化的重要原因。铁锰结核的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相,其次在碳酸盐相,而在残渣相的相对含量极少。不同海区铁锰结核稀土元素进入碳酸盐相的成因和机制基本相似,下陆坡和深海盆铁锰结核残渣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与上陆坡铁锰结核的明显不同,残渣物质的来源、结核生长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铁锰结核的元素迁移与转化、成矿作用与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相关的沉积环境、资源潜力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核 赋存状态 成因类型 配分模式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晶晶 刘季花 +4 位作者 张辉 闫仕娟 何连花 王小静 汪虹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通过选择性化学提取法,对太平洋采薇海山富钴结壳样品中铂族元素进行分级提取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铂族元素含量。赋存状态结果显示,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在各个化学相态中富集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铁氧化物相、... 通过选择性化学提取法,对太平洋采薇海山富钴结壳样品中铂族元素进行分级提取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铂族元素含量。赋存状态结果显示,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在各个化学相态中富集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铁氧化物相、残渣态、锰氧化物相、碳酸盐相、吸附态,未磷酸盐化新壳层和磷酸盐化老壳层中铂族元素都主要赋存于铁氧化物相中,其富集比例为59.26%~82.19%,残渣态中磷酸盐对铂族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富集比例为17.23%~35.37%。不同类型地质体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也证实了富钴结壳和海山结核中铂族元素富集主要受到铁氧化物相和残渣态的影响。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的富集机理推测为铁氧/氢氧化物胶体粒子的吸附作用,使海水中PtCI4^2-离子被吸附到铁氧化物相中,从而使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铂族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化学提取
下载PDF
高硫高砷难浸金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国龙 李登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58,共3页
为了给高硫高砷难浸金精矿提金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矿物解离度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不同程度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①金精矿中金含量47.5g.t-1、Ag8.46g.t-1、S13.91%(质量分数)、As7.... 为了给高硫高砷难浸金精矿提金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矿物解离度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不同程度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①金精矿中金含量47.5g.t-1、Ag8.46g.t-1、S13.91%(质量分数)、As7.54%(质量分数),是典型的高硫高砷难浸复杂金矿;②金精矿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毒砂、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母,多种矿物互相包裹。金精矿中有害组分主要为砷,含砷矿物以毒砂形式出现。金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载金矿物中。这些发现,对高硫高砷难浸金精矿的提金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高砷 金精矿 工艺矿物学 赋存状态 物相
下载PDF
从有机包体特征探讨油气运移时间——以东海盆地西湖坳陷花港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 ,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 ESR测年技术 ,通过包裹体有机...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 ,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 ESR测年技术 ,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 ,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 ,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 ,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 :一期与砂岩晚成岩 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 ,年龄约为 2 4Ma以后。另一期则与 N1 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相态特征 ESR测年技术 成熟度 油气演化程度 赋存状态
下载PDF
麦哲伦海山群富钴结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赋存状态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晶晶 刘季花 +2 位作者 张辉 闫仕娟 汪虹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435,共12页
为探究大洋富钴结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状态,以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5个富钴结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及相态分析手段,分析了富钴结壳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 为探究大洋富钴结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状态,以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5个富钴结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及相态分析手段,分析了富钴结壳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富钴结壳样品主要结晶矿物为水羟锰矿,次要矿物包括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同时含有大量非晶态铁氧/氢氧化物。富钴结壳样品中Mn和Fe含量最高,Mn为16.87%~26.55%,Fe为14.34%~18.08%。富钴结壳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其稀土总量为1287~2000μg/g,Ce含量为632~946μg/g,约占稀土总量的50%;轻稀土含量为1037~1604μg/g,重稀土含量为249~395μg/g,轻稀土元素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Ce正异常而Eu无异常,具有Ce富集特征。麦哲伦海山群富钴结壳是水成沉积成因,基本没有受到海底热液活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元素赋存状态与其矿物相密切相关,Na、K、Ca、Mg和Sr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相,Mn、Ba、Co和Ni主要赋存于锰氧化物相,Fe、Al、P、Ti、Cu、Pb、V、Zn、Zr和REE主要赋存于铁氧化物相,部分Al和K赋存于残渣态。该研究对于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富钴结壳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哲伦海山群 富钴结壳 地球化学 赋存状态
下载PDF
In-situ hydrocarbon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micro- and nano-scale pore-fracture in Gulong shal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被引量:1
6
作者 WANG Xiaojun CUI Baowen +5 位作者 FENG Zihui SHAO Hongmei HUO Qiuli ZHANG Bin GAO Bo ZENG Huas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269-1281,共13页
By conducting experimental analyses, including thermal pyrolysis, micro-/nano-CT, argon-ion polish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and two-dimensiona... By conducting experimental analyses, including thermal pyrolysis, micro-/nano-CT, argon-ion polish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an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the Gulong shale oil in the Songliao Basin was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formation model, pore structure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 First, in the Gulong shal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ico-algae, nano-algae and dinoflagellates, which were formed in brackish water environment and constituted the hydrogen-rich oil source materials of shale. Second, most of the oil-generating materials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shale exist in the form of organo-clay complex. During organic matter thermal evolution, clay minerals had double effects of suppression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which expanded shale oil window and increased light hydrocarbon yield. Third, the formation of storage space in the Gulong Shale was related to diss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With the diagenesis, micro-/nano-pores increased, pore diameter decreased and more bedding fractures appeared, which jointly gave rise to the unique reservoir with dual media (i.e. nano-scale pores and micro-scale bedding fractures) in the Gulong shale. Fourth, the micro-/nano-scale oil storage unit in the Gulong shale exhibits independent oil/gas occurrence phase, and shows that all-size pores contain oils, which occur in condensate state in micropores or in oil-gas two phase (or liquid) state in macropores/mesopores.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Gulong shale oil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dvancing continental shale oil explor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nano-scale oil storage unit hydrocarbon occurrence phase organo-clay complex in-situ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Gulong shale oil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东菲律宾海新型铁锰结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兆凯 李安春 +2 位作者 于心科 蒋富清 孟庆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6,共8页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新型铁锰结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3个结壳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不同类型结壳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表明它们形成于相近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的Fe和Cu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Mn...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新型铁锰结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3个结壳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不同类型结壳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表明它们形成于相近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的Fe和Cu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Mn、Co和Ni则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中,并且埋藏型结壳样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赋存了相对更高比例的成矿元素.三价稀土元素主要集中在锰氧化物结合态中.两个沉积物表层结壳样品中的Ce主要集中在残渣态中.而埋藏型结壳样品中的Ce则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结合态中,这可能与该样品此相态中赋存了相对较多的Mn有关.呈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稀土元素含量仅各占稀土总量的1%左右,表明两者对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 稀土元素 赋存状态 新型铁锰结壳 东菲律宾海
下载PDF
渤中19-6地区深层油气赋存相态差异性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飞龙 燕歌 +2 位作者 陈容涛 汤国民 于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8,共11页
运用多种相态类型判识方法对渤海渤中19-6大型油气田烃类流体赋存相态进行了综合判识,并基于地层流体高温高压物性特征、油气有机地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烃源岩热演化和成藏过程,对该地区油气赋存相态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运用多种相态类型判识方法对渤海渤中19-6大型油气田烃类流体赋存相态进行了综合判识,并基于地层流体高温高压物性特征、油气有机地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烃源岩热演化和成藏过程,对该地区油气赋存相态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3-2油藏为高挥发油藏,渤中19-6油气藏为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渤中21-22气藏为高含CO_(2)的湿气气藏;渤中19-6地区深层油气赋存相态整体受控于烃源岩热演化导致的晚期天然气充注强度,此外新近纪以来埋深增温引起的逆蒸发、深部无机CO_(2)气体充注作用也是所形成的次生凝析气藏和高含CO_(2)气藏的重要因素;渤中19-6地区深层油气赋存相态变化可总结为烃类气充注渐变与CO_(2)气充注突变的差异充注的油气相变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渤海海域深层未来勘探中油气相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对类似盆地的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渤中19-6地区 深层油气 赋存相态 差异性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太平洋徐福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晶晶 刘季花 +3 位作者 张辉 汪虹敏 崔菁菁 何连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7,共11页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及相态分析手段,对太平洋徐福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明显富集,其稀土总量为1842~2854μg/g,铂族总量为144~1...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及相态分析手段,对太平洋徐福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明显富集,其稀土总量为1842~2854μg/g,铂族总量为144~1180 ng/g,老壳层中稀土和铂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新壳层,这可能与老壳层发生磷酸盐化作用有关。轻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呈现Ce正异常而Eu无异常,具有明显Ce富集特征。铂族元素之间发生了明显分异作用,PPGE含量明显高于IPGE,表现出明显Pt正异常而Pd负异常,具有明显Pt富集而Pd亏损特征。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显示,新壳层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铁氧化物相,其富集比例为65.40%~70.05%,老壳层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残渣态,富集比例为62.27%~65.77%,这可能与残渣态中磷酸盐有关。铂族元素赋存状态显示,新壳层和老壳层中铂族元素都主要赋存于铁氧化物相,其富集比例为63.66%~69.51%,残渣态(29.20%~34.68%)对铂族元素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的富集推测为铁氧化物胶体粒子的吸附作用,受海水氧化性环境影响,可溶性Ce^(3+)和Pt^(2+)分别被氧化成不溶性Ce^(4+)和Pt^(4+),沉淀被吸附到铁氧化物相中,从而造成富钴结壳稀土和铂族元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富钴结壳 稀土元素 铂族元素 赋存状态
下载PDF
山东高硅菱镁矿的化学矿物组成及其加热过程相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繁枢 蒋士英 《山东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以山东高硅镁石为对象,借助化学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有害组分在镁石中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的特征。查明了哪些单体矿物易于解离,哪种元素用一般机械选矿法难以去除,肯定了镁石加热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及山东镁石易于烧结的机理等。... 本文以山东高硅镁石为对象,借助化学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有害组分在镁石中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的特征。查明了哪些单体矿物易于解离,哪种元素用一般机械选矿法难以去除,肯定了镁石加热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及山东镁石易于烧结的机理等。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指出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过程 相变 菱镁矿 化学组分
下载PDF
桂林市七星区土壤汞赋存形式及其污染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生 徐华 +1 位作者 庄晓蕊 王艳 《矿产与地质》 2016年第2期302-305,共4页
文章对桂林市七星区五个采样片区的土壤热释汞含量、部分样品汞的赋存形式以及其污染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相态汞的来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发现:桂林市七星区部分区段土壤汞存在轻度的污染,污染主要源于原始岩石背景含量较高;区... 文章对桂林市七星区五个采样片区的土壤热释汞含量、部分样品汞的赋存形式以及其污染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相态汞的来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发现:桂林市七星区部分区段土壤汞存在轻度的污染,污染主要源于原始岩石背景含量较高;区内土壤中汞的赋存方式多种多样,组成差异也较大,其中以硫酸汞为主的高温热态汞含量最高,其次为硫化物形态汞,再次为以氧化物形态为主的中温热态汞,而吸附态汞和低温热态亚汞及低温热态汞含量较低,所占总汞含量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汞 赋存形式 土壤 污染 桂林市
下载PDF
不同棉花品种棉叶螨的发生动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瓦热斯·为力 艾克拜尔·伊拉洪 +2 位作者 佐合热古丽 木拉提江 玛依热木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463-1466,共4页
研究棉叶螨的发生动态规律和危害的高峰期,探讨在高峰期间不同棉花品种对棉叶螨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明确防治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棉田的棉叶螨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第1次高峰,8月中下旬发生第2次高峰,在2016年高峰期间... 研究棉叶螨的发生动态规律和危害的高峰期,探讨在高峰期间不同棉花品种对棉叶螨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明确防治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棉田的棉叶螨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发生第1次高峰,8月中下旬发生第2次高峰,在2016年高峰期间中棉37、中棉43和中棉47的棉叶螨数量分别为13.53,13.85,12.43头;在2017年高峰期间中棉37、中棉42和中棉37+中棉42混播的棉叶螨数量分别为14.80,12.80,15.60头;棉叶螨在第1次高峰期的数量高于第2次高峰期间,繁殖速度快,发育能力强。棉叶螨在第1年对从未种过品种的危害性不大,数量也并不多,次年续种棉叶螨会对该品种产生适应,种群数量增多,危害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种 棉叶螨 发生动态 发育历期
下载PDF
二氧化硅杂质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及其相变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煜 聂登攀 曹建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6-940,共5页
二氧化硅(SiO_2)是重晶石矿中的主要杂质,本工作以贵州镇宁重晶石矿为研究对象,对SiO_2在重晶石中的赋存状态及其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物相分析结合HSC热力学分析对SiO_2在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中的相变行为进... 二氧化硅(SiO_2)是重晶石矿中的主要杂质,本工作以贵州镇宁重晶石矿为研究对象,对SiO_2在重晶石中的赋存状态及其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物相分析结合HSC热力学分析对SiO_2在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中的相变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晶石中SiO_2主要以独立矿物石英的形式与硫酸钡伴生,并存在少量SiO_2以硫酸钡包裹体和隐晶质存在。SiO_2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主要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SiO_2影响为主,在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中,SiO_2杂质分散在体系中,由石英相向鳞石英相及方石英相转变,对体系传热、传质形成一定阻碍,使得体系最佳反应温度升高约100℃。同时,SiO_2晶型重构过程活性高,使其易与体系中钡盐反应生成BaSiO_3及Ba_2SiO_4,从而导致体系硫化钡转化率降低,酸溶性钡转化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二氧化硅杂质 赋存状态 碳热还原 相变
下载PDF
电镀污泥矿物学特征及有价金属累积性富集分布规律
14
作者 黄从增 谭荣 张捷菲 《安徽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仪器分析研究了电镀污泥矿物学特征及有价金属累积性富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镀污泥属于典型的非晶相物质,镀种对污泥中金属含量影响较大,两种镀镍污泥中镍含量为71.73%和76.34%,镀铬... 通过实地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仪器分析研究了电镀污泥矿物学特征及有价金属累积性富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镀污泥属于典型的非晶相物质,镀种对污泥中金属含量影响较大,两种镀镍污泥中镍含量为71.73%和76.34%,镀铬污泥中铬含量为19.91%,综合污泥含铁42.90%,含铜24.53%,含镍4.12%。XPS结果分析表明,有价金属多以氧化态及氢氧化态形式赋存。此外通过能谱分析揭示了Fe、Cu、O、Cr、P、S六种元素对镍赋存行为的2种不同的相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有价金属 赋存物相 累计性分布
下载PDF
森林沼泽景观元素存在形式及化探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金浚 丁汝福 陈伟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5,共6页
对我国东北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各种采样介质元素存在形式进行研究 ,确定这类地区元素存在形式有碎屑形式和元素活动态形式两类。实际资料表明 ,元素存在形式对采样介质、采样粒度、采样方法的确定有重要影响 ,对研究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对我国东北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各种采样介质元素存在形式进行研究 ,确定这类地区元素存在形式有碎屑形式和元素活动态形式两类。实际资料表明 ,元素存在形式对采样介质、采样粒度、采样方法的确定有重要影响 ,对研究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元素迁移富集机制研究和化探异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森林沼泽景观区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方法 森林沼泽景观 元素存在形式 矿物相 元素活动态 地球化学勘查
下载PDF
矽卡岩锡矿石中锡的赋存状态与锡物相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赖来仁 李艺 《矿产与地质》 1999年第2期86-90,共5页
锡矿物约有六十种,含锡矿物约有二十种。胶态锡是化学物相的概念,是指能溶于1∶3的硫酸中的各类矿物中的锡。它不是某一矿物物相。木锡石、胶状锡石均为锡石的一种,水锡石则是研究得不很清楚的一种矿物。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中都存... 锡矿物约有六十种,含锡矿物约有二十种。胶态锡是化学物相的概念,是指能溶于1∶3的硫酸中的各类矿物中的锡。它不是某一矿物物相。木锡石、胶状锡石均为锡石的一种,水锡石则是研究得不很清楚的一种矿物。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中都存在类质同象态锡。根据锡矿物和含锡矿物的特性,将矽卡岩锡矿石中的锡分成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水锡石相、硅酸锡相四个化学物相,它们各有相对应的矿物,新的化学物相方法利于指导选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化学物相 矽卡岩锡矿石 锡矿床
下载PDF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兆凯 李安春 +3 位作者 徐方建 孟庆勇 李传顺 刘建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8,共8页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有无新型铁锰结壳发育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级提取及测试,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形成于相似的地...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有无新型铁锰结壳发育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级提取及测试,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形成于相似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Fe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Mn、Cu、Co和Ni则主要赋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稀土元素也主要赋存在这两个相态中,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对重稀土元素优先吸附或具络合作用,引起重稀土元素的相对富集和铈的负异常,残渣态优先吸附轻稀土元素,导致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和铈的正异常,火山物质则使表层沉积物残渣态表现出铕的正异常特征。同时,不同表层沉积物样品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其局部形成条件——铁锰结壳发育与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赋存状态 表层沉积物 新型铁锰结壳 东菲律宾海
下载PDF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兆凯 李安春 +1 位作者 李铁刚 南青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系统了解东菲律宾海表层黏土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地质意义,对其在53个样品中的含量及在3个典型样品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主要常量元素组分包括SiO2、Al2O3和Fe2O3,它们绝大部分赋存于碎屑成因的... 为系统了解东菲律宾海表层黏土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地质意义,对其在53个样品中的含量及在3个典型样品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主要常量元素组分包括SiO2、Al2O3和Fe2O3,它们绝大部分赋存于碎屑成因的残渣态中;沉积物中金属元素锰含量相对附近边缘海为高,且主要赋存于水成成因的铁锰氧化物态中。所研究海区表现出接近于大洋属性的深海沉积环境特点,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附近火山碎屑物质及火山热液活动,而陆源黏土矿物及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常量元素 赋存状态 地质意义 东菲律宾海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 and material source of sediments in the eastern Philippine Sea 被引量:14
19
作者 XU ZhaoKai LI AnChun +1 位作者 JlANG FuQing XU FangJ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6期923-931,共9页
Based upon analyses of grain-size,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mpositions, elemental occurrence phases of REE, and U-series isotopic dating, th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study area were exam... Based upon analyses of grain-size,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mpositions, elemental occurrence phases of REE, and U-series isotopic dating, th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study area were examined for the recently formed deep-sea clays in the eastern Philippine Sea.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Low accumulation rate, poor sorting and roundness, and high contents of grains coarser than fine silt indicate relatively low sediment input, with localized material source without long distance transport. (2) The REE Contents are relatively high. Shale-normalized patterns of REE indicate weak enrichment in heavy REE (HREE), Ce-passive anomaly, and Eu-positive anomaly. (3) Elemental occurrence phases of REE between the sediments with and without crust are similar. REE mainly concentrate in residual phase and then in ferromanganese oxide phase. The light REE (LREE) enrichment, Ce-positive anomaly, and Eu-positive anomaly occur in re- sidual phase. Ferromanganese oxide phas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ly high HREE content and Ce-passive anomaly. (4)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each above mentioned aspect between the sedi- ments with and without ferromanganese crust. (5) Synthesizing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the study sediments are deduced to mainly result from the alteration of local and nearby volcanic materials. Continental materials transported by wind and/or river (ocean) flows also have minor contrib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 沉淀物 稀土元素 判别函数
原文传递
中国化学物相分析研究的新成就(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宝贵 张志勇 +3 位作者 杨林 高静 李玉茹 陈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1年第3期8-15,共8页
分两部分介绍了我国化学物相分析近十余年来研究的新成就。第二部分(下)则对物料物质组成的相态与元素(Fe,I,Mn,Mo,Na,P,Re,S,Sb,Se,Si,Sn,Sr,Ti,U和V等)价态分析、赋存状态分析以及非金属矿物相分析等的研究现状,分别予以简要评述... 分两部分介绍了我国化学物相分析近十余年来研究的新成就。第二部分(下)则对物料物质组成的相态与元素(Fe,I,Mn,Mo,Na,P,Re,S,Sb,Se,Si,Sn,Sr,Ti,U和V等)价态分析、赋存状态分析以及非金属矿物相分析等的研究现状,分别予以简要评述。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也进行了讨论。引用文献114篇(100~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相分析 元素价态分析 赋存状态分析 非金属矿物相分析 物料物质组成 评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