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站仪轴线偏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淑波 王永强 《建筑技术》 2012年第7期640-642,共3页
全站仪和反光镜轴线偏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分析全站仪轴线偏差对角度观测值和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规律,给出了合理的改正措施,提高了测绘成果的精度,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和变形监测精度。
关键词 全站仪 轴线偏差 角度观测值 测距
下载PDF
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测量人眼视觉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申静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5-138,148,共5页
根据10 bit的CRT显示器的显色特性及色度和亮度的稳定性特征,制作了大量的不同空间频率和对比度值的亮度光栅图片,通过CRT显示器显示。对站在0.5 m,1 m,2 m,4 m观测距离的8名观察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加,人眼敏感程度... 根据10 bit的CRT显示器的显色特性及色度和亮度的稳定性特征,制作了大量的不同空间频率和对比度值的亮度光栅图片,通过CRT显示器显示。对站在0.5 m,1 m,2 m,4 m观测距离的8名观察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加,人眼敏感程度的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对不同空间频率的观察目标,人眼最佳观测距离各不相同,并且人眼在最佳观测距离处觉察时,不同的人眼敏感程度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视觉特性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观察距离 亮度
下载PDF
超大屏幕自由立体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田丰 余磊 刘锦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24,共9页
为了获得低成本超大屏幕自由立体显示器,采用了DLP投影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柱透镜光传输特性.通过模拟透镜光路,获得了立体视区图.结合立体视区的交叉干扰现象,推导出适合大屏幕立体显示的光栅参数.针对显示器的最佳观看距离,分析了虚拟... 为了获得低成本超大屏幕自由立体显示器,采用了DLP投影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柱透镜光传输特性.通过模拟透镜光路,获得了立体视区图.结合立体视区的交叉干扰现象,推导出适合大屏幕立体显示的光栅参数.针对显示器的最佳观看距离,分析了虚拟摄像机架设间距和前后景极限位置的关系.实现了约150 in超大屏幕立体显示墙,同时提高了显示系统的立体感和临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P 视点 立体视区 交叉干扰 最佳观看距离 虚拟摄像机间距
下载PDF
基于日盲紫外成像检测的复合绝缘子电晕放电光子数变化特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胜辉 冯宏恩 律方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60-2366,共7页
为将光子数参数用于放电强度的量化分析,以10、35、110 kV的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利用CoroCAM504紫外成像仪研究了电晕放电时,紫外光子数随放电强度、仪器增益和观测距离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光子数和电流脉冲峰值具有近似线性关系,... 为将光子数参数用于放电强度的量化分析,以10、35、110 kV的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利用CoroCAM504紫外成像仪研究了电晕放电时,紫外光子数随放电强度、仪器增益和观测距离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光子数和电流脉冲峰值具有近似线性关系,且都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大;但上述3种复合绝缘子的光子数与电流脉冲峰值之间的比例系数不同。随着仪器增益的增大,光子数一般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在高增益时又增加的变化特性,且观测距离越近,仪器增益对光子数的影响越显著。光子数随观测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者之间具有幂函数关系,幂指数在1.1~1.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电晕放电 日盲紫外成像 光子数 电流脉冲峰值 仪器增益 观测距离 拟合分析
下载PDF
进一步增大主动红外夜视仪视距的途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耀良 《光学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根据主动红外夜视仪的视距公式讨论了影响视距的各种因素,对进一步增大视距指明了方向。寄希望于阴极红外灵敏度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改进光源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减小发散角是增大视距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主动红外夜视仪 视距 探照灯
原文传递
输变电设备电晕放电紫外图谱量化参数提取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炼炼 孟刚 +3 位作者 邓慰 庄文兵 高旭 秦澔澔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9-235,共7页
日盲紫外成像是一种可视化的高压设备放电检测新方法,为能量化分析放电,利用OpenCV的图形处理功能,对紫外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并提取了放电区域相关参数。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应算法原理和OpenCV中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利用OpenCV对... 日盲紫外成像是一种可视化的高压设备放电检测新方法,为能量化分析放电,利用OpenCV的图形处理功能,对紫外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并提取了放电区域相关参数。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应算法原理和OpenCV中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利用OpenCV对紫外检测放电图像进行了图像灰度化、二值化、图像除噪及轮廓提取,实现了对放电光斑面积、周长等参数的提取。最后利用对比试验方法,通过紫外成像光斑面积和放电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基于OpenCV紫外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观测距离与紫外光斑面积近似呈现幂函数关系。文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今后电力系统中量化分析高压电气设备放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温度场 热点温度 绕组 负载率
下载PDF
GNSS露天矿监测中观测距离、时间与精度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齐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GNSS在线监测具有全天候监测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其观测精度受观测时长及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制约,建立观测时长、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与观测精度的回归模型能有效确定合理观测时长。本文以鞍钢露天矿GNSS在线监... GNSS在线监测具有全天候监测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其观测精度受观测时长及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制约,建立观测时长、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与观测精度的回归模型能有效确定合理观测时长。本文以鞍钢露天矿GNSS在线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不同观测距离、时长对精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与距离、时长的三因素回归模型。其中,精度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7、0.96、0.97,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33 mm、0.30 mm、0.17 mm;时间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6、0.93、0.93,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14 h、0.06 h、0.08 h。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精度和距离为约束条件,为基于GNSS露天矿边坡在线监测预警观测时长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露天矿边坡监测 观测距离 观测时间 观测精度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检测中紫外成像仪示数与检测距离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旭光 苏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3,共6页
基于光学中的朗伯定律,推导了紫外成像仪在电晕检测中示数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示数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阿拉德定律的表达式。对方程左右两边取自然对数,将超越方程的参数估计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的参数估计问题,降低了... 基于光学中的朗伯定律,推导了紫外成像仪在电晕检测中示数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示数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阿拉德定律的表达式。对方程左右两边取自然对数,将超越方程的参数估计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的参数估计问题,降低了参数估计的计算量;在估计参数时,应用RANSAC鲁棒估计算法估计参数,消除了严重偏离真实值的外点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通过实验验证了紫外成像仪示数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检测 紫外成像仪 检测距离 点光源 鲁棒估计 RANSAC
下载PDF
水库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条件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惠芳 林彬华 +2 位作者 金星 巫立华 蔡辉腾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8,共8页
通过人工拾取震相,统计记录台站数、台站最远观测距离、接收能量等3个参数,自主研发了最优工况处理软件来研判工况激发效果,并确定棉花滩水库最优工况为水深25m,枪阵沉放深度9m,枪阵尺寸7m×7m。对定点300次激发的每10次累计叠加结... 通过人工拾取震相,统计记录台站数、台站最远观测距离、接收能量等3个参数,自主研发了最优工况处理软件来研判工况激发效果,并确定棉花滩水库最优工况为水深25m,枪阵沉放深度9m,枪阵尺寸7m×7m。对定点300次激发的每10次累计叠加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叠加1090次时激发效果快速增强,100150次时缓慢增强,160240次时快速增强,250300次时缓慢增强,即随着叠加次数的增加,激发效果增强,传播距离和记录台数也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工况 叠加分析 激发效果 观测距离
下载PDF
建筑物色彩在城市空间中的衰变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春宇 梁树英 张青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82-1687,共6页
分析了空间颜色的衰变理论,包括大气衰变的朗伯定律、粒子散射原理等,并在不同大气能见度、不同观测距离条件下对建筑物色彩的衰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色彩在城市空间中的衰变符合郎伯定律,亮度和饱和度随着观测距离的... 分析了空间颜色的衰变理论,包括大气衰变的朗伯定律、粒子散射原理等,并在不同大气能见度、不同观测距离条件下对建筑物色彩的衰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色彩在城市空间中的衰变符合郎伯定律,亮度和饱和度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变,并与大气衰变系数有着直接关系,而色相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色彩 空间颜色衰变 朗伯定律 观测距离
下载PDF
闪电通道温度诊断中观测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燕 袁萍 +2 位作者 岑建勇 王雪娟 王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0-476,共7页
利用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了青海高原地区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过程的光谱,运用比尔-朗伯定律,考虑传播过程中谱线强度的衰减,计算讨论了观测距离对通道温度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观测距离下得到的光谱诊断放电通道温度,其结果有... 利用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了青海高原地区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过程的光谱,运用比尔-朗伯定律,考虑传播过程中谱线强度的衰减,计算讨论了观测距离对通道温度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观测距离下得到的光谱诊断放电通道温度,其结果有一定差异;远距离观测得到的温度小于近距离观测的结果;观测距离越远,所得温度的误差越大.因此,在远距离观测的情况下,修正更为重要.由计算结果,得到了温度修正的半经验公式,由此,可以扣除观测距离对闪电通道温度诊断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光谱 观测距离 通道温度 比尔-朗伯定律
原文传递
基于观测距离的EKF和UKF目标跟踪方法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思琦 胡晓桐 +2 位作者 郭琴 曾萃霞 邓小飞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分析了EKF和UKF的基本原理,并对基于观测距离的EKF和UKF的目标跟踪方法进行了对比.利用Matlab软件对2种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UKF对真实轨迹的拟合效果优于EKF,且UKF的误差变化小,收敛性比EKF好.
关键词 EKF UKF 观测距离 目标跟踪
下载PDF
煤矸石山温度场的温度补偿数学模型及最优观测距离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海娟 夏清 +1 位作者 胡振琪 肖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100,共3页
论文利用红外热像仪在不同的距离对煤矸石山温度进行探测的实验,以分析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距离对其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煤矸石山温度进行探测的优观测距离为13~18m.通过整理实验数据,拟合出了距离一温度曲线,提取... 论文利用红外热像仪在不同的距离对煤矸石山温度进行探测的实验,以分析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距离对其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煤矸石山温度进行探测的优观测距离为13~18m.通过整理实验数据,拟合出了距离一温度曲线,提取出误差比例因子,利用误差比例因子拟合公式对数据进行校正,提高观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红外摄像仪 温度探测 观测距离 温度补偿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湿度和观测距离下酥朽复合绝缘子的温升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思祖 钟正 +2 位作者 张思敏 刘云鹏 耿江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针对500 kV酥朽劣化复合绝缘子在干燥、55%、75%、95%环境湿度以及3、5、7 m观测距离下开展红外温升试验,研究不同湿度和观测距离下酥朽复合绝缘子的温升特性。结果表明:酥朽复合绝缘子的温升随环境湿度的增大整体上呈增大趋势,相较于... 针对500 kV酥朽劣化复合绝缘子在干燥、55%、75%、95%环境湿度以及3、5、7 m观测距离下开展红外温升试验,研究不同湿度和观测距离下酥朽复合绝缘子的温升特性。结果表明:酥朽复合绝缘子的温升随环境湿度的增大整体上呈增大趋势,相较于在干燥环境下,在湿度为95%环境下其温升提高了22%~40%,且在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升随观测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通过酥朽复合绝缘子轴线上的温升分布曲线特征可以判断芯棒酥朽劣化段长度,实现酥朽绝缘子酥朽段长度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酥朽 复合绝缘子 温升 环境湿度 观测距离
下载PDF
观测距离及视角对红外热辐射检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志成 魏旭 +2 位作者 谢天喜 唐忠 崔昊杨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观测距离和视角是影响红外热辐射检测精度的两个关键参量。为评估观测距离和视角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不同观测距离和视角条件下的温度,并对测量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目标的观测距离和视角的增大,红外... 观测距离和视角是影响红外热辐射检测精度的两个关键参量。为评估观测距离和视角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不同观测距离和视角条件下的温度,并对测量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目标的观测距离和视角的增大,红外热像仪的测温精度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补偿了距离和视角造成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辐射 温度测量 观测距离 视角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方法下的直视照明舒适度研究——以3000 K静态照明眼部舒适为评估对象
16
作者 冯凯 郝洛西 代书剑 《照明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以媒体立面照明为代表的直视照明已成为城市夜景照明的重要手段,但针对直视照明的管控要求在国内外标准规范中均呈现明显不足,致使面向此类照明方式的设计、建设和评估依据不足。研究搭建了一组用于模拟直视照明场景的灯光组件,以3000 ... 以媒体立面照明为代表的直视照明已成为城市夜景照明的重要手段,但针对直视照明的管控要求在国内外标准规范中均呈现明显不足,致使面向此类照明方式的设计、建设和评估依据不足。研究搭建了一组用于模拟直视照明场景的灯光组件,以3000 K线性灯具静态照明为研究对象,探讨亮度(5个等级)和观察距离(3种距离)变量下被试的眼部舒适度变化情况,最终获得50组主观评价量表。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并评估被试的舒适度曲线,结果显示:3种观察距离下随着亮度升高舒适度呈现下降趋势;随着观察距离增大,有更多曲线呈现出“大落差”特征,表明低亮度环境下观察距离越远舒适度越高,但随着亮度升高3种观察距离下的舒适度结论趋于一致,表明高亮度场景中观察距离对舒适度的影响较小;部分被试(3 m中5人、6 m中4人、9 m中8人)的曲线存在“V”(或“倒V”)型拐点,且多发于40%或60%两个亮度等级,表明此拐点对应的亮度等级的舒适度高于(或低于)其他亮度级别,在未来更大样本的研究中应关注此类人群的占比情况。未来应将光色、动态等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变量引入研究,以得出能够模拟更多场景的实验室研究结论,并不断探讨对真实城市环境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照明 亮度 观察距离 主成分分析 眼部舒适
下载PDF
检测光学装备性能的装置
17
作者 杨欣 《电子质量》 2020年第5期13-16,共4页
该装置主要用于部队现役轻型武器装备的各式观瞄系统及望远系统的光学性能检测,是保证部队携行使用的各式光学仪器的完好性,以及平时检修、战时抢修所必备的检测设备,主要检测的性能为视差、分辨率、物像倾斜及观察距离等。
关键词 光学性能检测 视差 物像倾斜 观测距离
下载PDF
弯曲雷电回击通道的建模及其辐射场计算
18
作者 张岩 刘福贵 +2 位作者 汪友华 王川川 刘荣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6-151,共6页
在对雷电回击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场进行计算时,大部分文献都假设云地放电通道是一条直线,但直线雷电回击通道模型不能准确反映雷电回击通道的物理特性。本文对雷电弯曲回击通道进行了建模,并提出了回击通道辐射电磁场有效观察距离的概... 在对雷电回击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场进行计算时,大部分文献都假设云地放电通道是一条直线,但直线雷电回击通道模型不能准确反映雷电回击通道的物理特性。本文对雷电弯曲回击通道进行了建模,并提出了回击通道辐射电磁场有效观察距离的概念。本模型可以精确刻画雷电辐射电磁场波形的次峰和振荡等特点,模拟其高频频谱分量。研究了弯曲通道的电流线段倾斜角度、雷电流回击速度、观察距离对其辐射电磁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雷电通道 弯曲雷电通道 辐射场 观察距离
下载PDF
中美产品安全标志设计标准对比分析
19
作者 杜飞鹏 王莉莉 +2 位作者 王霞 李文秀 杜一辰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1期199-204,209,共7页
产品安全标志对警示目标受众危险、降低北美市场产品责任风险、提升企业海外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产品安全标志设计标准差异,结合安全标志对目标受众的警示过程,对美国产品安全标志进行规范设计。在中国标准基础上,增... 产品安全标志对警示目标受众危险、降低北美市场产品责任风险、提升企业海外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产品安全标志设计标准差异,结合安全标志对目标受众的警示过程,对美国产品安全标志进行规范设计。在中国标准基础上,增加与危险无关,但可能使人遭受损失的相关标志类型;依据产品的表面特点及目标受众的认知水平,对符号区、警告区及文字区的组合方式、排列方式及边框形状进行合理选择;提出一种将中美产品安全标志统一至相同设计基准的方法,将安全观察距离在0~7 m内中美产品安全标志尺寸进行对比;基于中美标准现状,提出一种通用的警告语定性选择流程,以及美国警告符号的颜色选配建议;对文字区的信息排列顺序及版面设计提供指导。针对中美产品安全标志在分类、警告区及文字区方面的设计差异,为美国产品安全标志的规范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安全标志 设计标准 目标受众 警示过程 安全观察距离
下载PDF
Constraining Dark Energy and Cosmological Transition Redshift with Type Ia Supernovae
20
作者 Fa-Yin Wang Zi-Gao Dai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CSCD 2006年第5期561-571,共11页
The property of dark energy and the physical reason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esent universe are two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in modern cosmology. The dark energy contributes about two-thirds of the critical... The property of dark energy and the physical reason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esent universe are two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in modern cosmology. The dark energy contributes about two-thirds of the critical density of the present universe from the observations of type-Ia supernovae (SNe Ia) and anisotropy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 The SN Ia observations also suggest that the universe expanded from a deceleration to an acceleration phase at some redshift, 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a nearly uniform component of dark energy with negative pressure. We use the "Gold" sample containing 157 SNe Ia and two recent well-measured additions, SNe Ia 1994ae and 1998aq to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dark energy and the transition redshift. For a fiat universe with 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we measure ΩM=0.28-0.05^+0.04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Riess et al. The transition redshift is zT=0.60-0.08^+0.04. We also discuss several dark energy models that define w(z) of the parameterized equation of state of dark energy including one parameter and two parameters (w(z) being the ratio of the pressure to energy density). Ou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accurately calculated transition redshift varies from zT =0.29-0.06^+0.07 to zT =0.60-0.08^+0.06 across these models. We also calculate the minimum redshift zc at which the current observations need the universe to accele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LOGY observations -- distance scale -- supernovae gener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