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超联赛助理裁判员越位判罚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柳志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144,F0003,共7页
为了解中超联赛助理裁判员的越位判罚特征,探究影响越位判罚的影响因素,采用符号分析以及比例尺测量等方法对100场中超联赛968次"潜在越位情境"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助理裁判员越位判罚的错误率接近10%;当其选位在越位线前... 为了解中超联赛助理裁判员的越位判罚特征,探究影响越位判罚的影响因素,采用符号分析以及比例尺测量等方法对100场中超联赛968次"潜在越位情境"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助理裁判员越位判罚的错误率接近10%;当其选位在越位线前时较在越位线上或越位线后产生的错误判罚率高;当其观察视角介于46°~60°之间时,产生的错误判罚率最低,当观察视角高于75°时产生的错误判罚率最高;随着比赛进行,下半场的错误判罚率会升高7%。研究表明,助理裁判员的选位、观察视角与比赛进程都会对其判罚产生影响,专项感知觉训练应该纳入的助理裁判员的业务培训中来,以降低中超联赛越位判罚的错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超联赛 助理裁判员 越位判罚 判罚特征 裁判员选位 观察视角
原文传递
图示化问题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从裕 王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50期119-121,共3页
针对《检测技术》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文字描述难以达意的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兴趣,在问题导向中采用了图示化的创新教学方法,将一个科研问题以多重观察视角展示给大家,借此方式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 针对《检测技术》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文字描述难以达意的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兴趣,在问题导向中采用了图示化的创新教学方法,将一个科研问题以多重观察视角展示给大家,借此方式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图示化问题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以多方位角度思考问题,摆脱已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学 问题导向 图示化 观察视角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观微而知——刘珩的教学与实践思辨
3
作者 罗薇 刘妤妤 《建筑师》 2020年第5期127-135,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知名建筑师——南沙原创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刘珩的访谈,从她的求学经历、创作实践、设计教学、学术研究等几方面梳理其作为建筑师的成长过程。刘珩在创作和教学中坚持对建筑基本问题的研究,逐渐形成其观察与切入问题的...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知名建筑师——南沙原创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刘珩的访谈,从她的求学经历、创作实践、设计教学、学术研究等几方面梳理其作为建筑师的成长过程。刘珩在创作和教学中坚持对建筑基本问题的研究,逐渐形成其观察与切入问题的独特角度,同时在建筑理念上探索其自身逻辑对跨领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创作出一系列与城市建成环境积极互动的优秀建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角度 建筑实践 欧美求学经历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商住楼沿街立面的设计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德 《福建建筑》 2005年第Z1期30-32,共3页
本文描述了当前沿街商住楼的常见立面风格,提出了商住楼沿街立面处理的审察角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沿街商住楼立面设计的若干处理重点。
关键词 沿街商住楼 审察角度 立面风格 处理重点
下载PDF
说不尽的“祠堂”——综观20世纪乡土文学看取“祠堂”视角的整体变迁轨迹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欢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7-41,共5页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一直未正面多视角地对“祠堂”进行过深层文化透视。以各个时期有关“祠堂”的经典文本,清理和剥离出20世纪乡土作家对乡村看取视角的几种基本模式:即20年代以鲁迅为...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一直未正面多视角地对“祠堂”进行过深层文化透视。以各个时期有关“祠堂”的经典文本,清理和剥离出20世纪乡土作家对乡村看取视角的几种基本模式:即20年代以鲁迅为先河的文化批判视角,30年代社会问题剖析小说的社会政治经济视角,40年代到十七年文学的政治意识形态视角,80年代的多维文化视角。探讨制约着看取“祠堂”视线的诸多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借此获得对20世纪我国乡村认知与言说历史的某种程度上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 乡土文学 看取视角
下载PDF
Verific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When an Occupational Therapist Walks with a Patient with Moderate Alzheimer’s-Type Dementia: A Case Report—Validity of Clinical Observational Perspective Verified by Changes i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Responses: A Preliminary Study
6
作者 Kikuo Eguchi Seigo Koura +2 位作者 Noriyuki Ogawa Nao Eguchi Akihiko Kondou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Background: In actual clinical settings, an occupational therapist (OT) encounters a patient with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AD) walking with an anxious expression on the ward. The OT walks with the patient and en... Background: In actual clinical settings, an occupational therapist (OT) encounters a patient with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AD) walking with an anxious expression on the ward. The OT walks with the patient and encourages them to look at the symbol tree in the center of the ward. Additionally, when the patient talks to the OT, the OT empathizes with them and responds appropriately. As a result, many patients feel less anxious and become calmer.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the OT walked with an elderly female patient in her 80s with moderate AD and measured the patient’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responses. The study aimed to verify to what extent the results matched the OT’s clinical observational perspective. Methods: An OT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 conducted one-on-one walking sessions with the patient. We divided the sessions into five-time periods: when the patient and OT were sitting on a sofa, and when they were walking. We implemented the same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as usual. Therefore, we prompted the patient to look at the symbol tree during the walking session. Additionally, when the patient talked to the OT, the OT empathized and gave appropriate responses. We checked the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responses in each time period. Result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when walking with an OT, patient with moderate AD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PNS) activity.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volvement of professionals such a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OT during walking training for Alzheimer’s patients may lead to improved mental stability.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alking together with an OT ma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NS of female patient with AD.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agreement between clinical observation by the O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based on 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 reactions.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ed number of patients, further stu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utonomic Nervous Response Clinical observational perspective Therapeutic Effect Walking
下载PDF
“以大观小”与“以道观之”——论沈括式中国特色透视观与庄子观物态度之关联
7
作者 郑笠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提出的"以大观小"论,是中国特色透视观的经典言论之一,体现了庄子"以道观之"的观物态度。"以大观小"之"大",正是"道"之大,只有"道"才具有小天...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提出的"以大观小"论,是中国特色透视观的经典言论之一,体现了庄子"以道观之"的观物态度。"以大观小"之"大",正是"道"之大,只有"道"才具有小天下的大视野,才能穿越物我的藩篱,时空的界限,沟通物物的关系,建构起多向度、多层次的立体网状新视域;"以大观小"之"观",融哲学思想、心灵观照与视觉现象于一炉,而不纯粹发生在视觉领域。沈括式透视观,是庄子"以道观之"的哲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以大观小 以道观之 透视观 庄子
下载PDF
探寻本土神话研究的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子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在云南这个"神话王国"中,不仅有着神话存在形态的多样性,神话传承机制的历时性、完整性等特质,还以活形态神话为其主体。因此,如何从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实际出发,深化对活形态神话相关论题的探讨,考察活形态神话与文化语境乃... 在云南这个"神话王国"中,不仅有着神话存在形态的多样性,神话传承机制的历时性、完整性等特质,还以活形态神话为其主体。因此,如何从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实际出发,深化对活形态神话相关论题的探讨,考察活形态神话与文化语境乃至更大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寻觅本土神话研究的最佳观察视阈,建构一个活形态神话研究的分析框架,便是云南本土神话研究的一种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形态神话 文化语境 观察视阈 分析框架
下载PDF
《周礼》所确立的诉讼证明制度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政举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0-1192,共13页
基于先秦时代的诚信文化,《周礼》确立了"情实"的诉讼证明标准;借助国家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涉及土地、邻里、市场交易、债权债务、军政劳役、爵禄的享有及田猎等争讼方面广泛地适用要式证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要式证据证明模... 基于先秦时代的诚信文化,《周礼》确立了"情实"的诉讼证明标准;借助国家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涉及土地、邻里、市场交易、债权债务、军政劳役、爵禄的享有及田猎等争讼方面广泛地适用要式证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要式证据证明模式;在《周礼》中"五听狱讼"首次被系统表述,心证证明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盟誓形式在契约签订、履行和争讼处理方面被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诉讼证明 五听狱讼 盟誓证据
原文传递
哲学之思:进路与境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国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哲学作为智慧的探索,具有超越知识界限的特点。然而,随着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哲学往往被限定于特定领域,由此导致哲学的知识化。哲学之思的进一步展开,以超越哲学的知识化为前提,后者要求以道观之。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作为以理论思维... 哲学作为智慧的探索,具有超越知识界限的特点。然而,随着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哲学往往被限定于特定领域,由此导致哲学的知识化。哲学之思的进一步展开,以超越哲学的知识化为前提,后者要求以道观之。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作为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形态,具体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活动,后者同时表现为所谓说理。哲学与哲学的历史无法相分。哲学史首先是哲学,哲学的创造性思考则不能从无开始,而是需要基于历史中形成的思维成果,这里包含史与思之间的互动。同时,自中西哲学在近代相遇以后,中西哲学的关联、互动,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以道观之、智慧追寻,主要表现为形上视域,与之相对的是形下之域,在哲学之思中,形上与形下之间难以截然相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以道观之 概念分析 史与思
下载PDF
齐物知道:庄子“濠梁之辩”的哲学意涵
11
作者 蔡林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9,共10页
庄子"濠梁之辩"旨在从认识论维度来探讨道、物关系,其哲学意涵可概括为"齐物知道":齐物观之知、致道观真知,达至对"道"的形上认知和精神领悟。基于"知道"之目标,文本铺陈"濠梁游"&qu... 庄子"濠梁之辩"旨在从认识论维度来探讨道、物关系,其哲学意涵可概括为"齐物知道":齐物观之知、致道观真知,达至对"道"的形上认知和精神领悟。基于"知道"之目标,文本铺陈"濠梁游""鱼乐辩""循本论"的叙述结构,运用寓言(含"三言")修辞及"言非言"的语义逻辑,巧妙论证了"知物"与"知道"的认知本质区别,并揭蕴出"不知鱼乐"(不知物)才正是"知道"的认知实现方式。就其哲学思维看,"濠梁之辩"可谓庄子"得意忘言""以道观之"思想及其文体表达的典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知道 濠梁之辩 得意忘言 以道观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