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断层在断陷盆地断层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以苏北盆地南部高邮凹陷为例 被引量:44
1
作者 朱光 姜芹芹 +1 位作者 朴学峰 谢成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52,共12页
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套断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中三叠世末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 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套断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中三叠世末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伸展应力状态,近东西向断层就是在此应力作用下新生的正断层。高邮凹陷边界上总体北东东向的真①断层、吴①断层与柳菱断层皆是追踪北东东与北北东向两组基底断层而发育的,并以前者为主。它们呈现为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因而真①断层派生了3条左阶雁列状的真②断层。凹陷中、西部大量出现的北东东向断层,一方面是由于南、北边界上北东东向断层影响了局部应力状态,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是复活的基底断层。凹陷内部北北东向断层皆为复活的基底断层,以活动早、规模小为特征。高邮凹陷各类基底断层的复活方式包括形成直接复活断层、派生雁列状断层、断续分布断层与连接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系统的形成机制表明,区域应力状态与基底断层是决定断陷盆地内断层系统方位与活动方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基底断层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基底断层 应力场 断层系统 斜向拉伸
下载PDF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基底断裂复活规律和方式 被引量:21
2
作者 詹润 朱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8,共13页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南部发育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出现了北西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3组断裂系统。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者属于基底断裂系统,分别是印支期前陆变形阶段形成的逆冲断层系和晚侏罗世形成的郯庐左行平移断层系。古近纪期间该...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南部发育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出现了北西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3组断裂系统。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者属于基底断裂系统,分别是印支期前陆变形阶段形成的逆冲断层系和晚侏罗世形成的郯庐左行平移断层系。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强烈断陷活动,新生了近东西向的正断层系。两组基底断裂在此应力作用下复活并呈现为斜向拉张活动,北西向者具有左行平移分量,而北北东向者具有右行平移分量。青东凹陷内部以北西向基底断裂系统复活为主,早期活动强,控制形成了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沉积格局;晚期活动减弱或停止,被一系列新生东西向正断层所取代,并呈现为东西向的沉积格局。较大型的北西西向基底断裂由于其较低的强度和较为有利的拉张方位,表现为持续较强活动的特征。大型的北西向青东4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虽处于不利的拉张方位,但由于其较低的强度仍表现为持续强烈的活动,分别在平面上出现了右阶状和左阶状雁列式断层组合,剖面上出现了似花状构造现象,显示了大型基底断裂的复活特征。通过对青东凹陷基底断裂复活方式的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直接复活的断层,派生雁列式断层、扩展和连接断层3类。由此可见,基底断裂对断陷盆地内断裂系统分布和演化以及沉积充填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断裂系统 基底断裂 斜向拉张 复活方式
下载PDF
极限负荷斜蹲过程中股外肌肌电信号变化及针刺和静力牵张对其恢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瑞元 卢鼎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32-39,94,共9页
对极限负荷斜蹲过程中,股外肌肌电信号特征的变化及针刺和静力牵张对其恢复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组斜蹲至力竭过程中,IEMG(积分肌电)随起蹲次数的增加面增加,MPF(平均功率频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多组斜蹲至力竭过程中,... 对极限负荷斜蹲过程中,股外肌肌电信号特征的变化及针刺和静力牵张对其恢复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组斜蹲至力竭过程中,IEMG(积分肌电)随起蹲次数的增加面增加,MPF(平均功率频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多组斜蹲至力竭过程中,等长段、克制段的MPF与工作能力达到70%~50%最大工作能力时,形成峰值,退让段则没有此变化;斜蹲时,股外肌IEMG在等长段最大,克制段次之,退让段最低;针刺和静力牵张腿在24及48h后的肌电各指标,同运动结束时相比显著降低,对照腿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负荷 斜蹲 肌电 针刺 静力牵张 IEMG MPF
原文传递
渤海东部先存构造斜向拉伸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健 吕丁友 +4 位作者 陈兴鹏 刘朋波 官大勇 苏凯 张宏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0-541,共12页
为揭示渤海东部地区的构造发育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构造样式分析、断裂活动性分析、构造物理模拟以及实钻井对比等多种手段,剖析研究区断裂特征及发育机理。分析表明:研究区在古近纪的走滑派... 为揭示渤海东部地区的构造发育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构造样式分析、断裂活动性分析、构造物理模拟以及实钻井对比等多种手段,剖析研究区断裂特征及发育机理。分析表明:研究区在古近纪的走滑派生及裂陷作用下产生了走向多变、数量众多的复杂断裂体系,该断裂体系在新近纪近南北向拉伸应力场的作用下部分活化、继承性发育并发生斜向拉伸作用,受先存断裂影响小的位置主要发育与拉伸方向近于垂直的新近纪新生断层。研究区的构造发育并非是受到压扭为主的走滑作用的结果。在先存断裂斜向拉伸作用下,先存断裂走向与晚期拉张方向夹角不同,其走滑-拉伸应力配比也不同,两者夹角越大,则断裂拉张分量越强,断裂的油气封闭能力越差,但油气的运移能力越强;反之,则走滑分量越强,断裂的油气封闭能力越好,运移能力越弱。考虑断裂走向方位的成藏条件分析结果与研究区实钻井油气显示情况有着良好对应关系,可以为该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拉伸 先存断裂 走滑分量 伸展分量 古近纪 新近纪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及断裂带成因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钰凯 孙永河 +2 位作者 马妍 姜文亚 孙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539,共14页
以地震解释资料为基础,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带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将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分为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和后裂陷期3个阶段。裂陷Ⅰ幕,歧口凹陷呈断陷结构,先存NNE向、NWW向断层发生斜向伸展,NE向断层为新生断层;... 以地震解释资料为基础,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带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将歧口凹陷构造演化分为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和后裂陷期3个阶段。裂陷Ⅰ幕,歧口凹陷呈断陷结构,先存NNE向、NWW向断层发生斜向伸展,NE向断层为新生断层;裂陷Ⅱ幕,歧口凹陷呈断-坳结构,先存NNE向、NWW向、NE向断裂再活动,EW向断层为新生断层;后裂陷期,歧口凹陷呈坳陷结构,多期斜向伸展变形叠加形成现今不同类型的断裂带。断裂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第1类多期伸展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NE向伸展断层叠加古近纪伸展变形而成;第2类变换-伸展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WW向变换断层叠加古近纪伸展变形而成;第3类单期伸展型断裂带由古近系伸展断层形成;第4类伸展-变换型断裂带由前古近系先存NNE向伸展断层叠加古近纪变换变形而成;第5类横向背斜型断裂带受新近系横向背斜控制而发育。在各演化阶段,主干断裂的分段生长特征及其与区域伸展应力方向的夹角共同控制了歧口凹陷中洼陷的形成、规模与迁移特征。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对其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及油气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构造演化 斜向伸展 断裂带 叠加变形 新生界构造
原文传递
青东凹陷北西向断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石砥石 杨贵丽 张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1-686,共6页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侧的新生代盆地,其东界为郯庐断裂。该凹陷古近纪期间为断陷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期间为坳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体系。前者为新生的正断层,后两者为复活的基底断层。古近纪...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侧的新生代盆地,其东界为郯庐断裂。该凹陷古近纪期间为断陷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期间为坳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体系。前者为新生的正断层,后两者为复活的基底断层。古近纪期间青东凹陷处于南北向拉张的区域应力状态,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处于斜向拉伸,从而呈现为左行平移正断层。这类基底断层在古近纪早阶段(孔店至沙四下期)活动强,控制了凹陷内北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古近纪晚阶段(沙四上期以后的古近纪)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形成了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出现了直接活动、新生雁列断层、直接活动并扩展成东西向正断层3类活动方向。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多呈现为直接活动,而北西向大型基底断层表现为新生雁列断层,反映了基底断层方位对其复活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基底断层 北西向断层 斜向拉张 复活方式
下载PDF
歧口凹陷断裂密集带形成演化特征及油气富集差异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世瑞 王有功 +1 位作者 刘海涛 于爱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3,共6页
断裂密集带作为斜向伸展作用的标志性产物,是断块油气藏形成与聚集的主要场所。针对歧口凹陷不同走向断裂密集带油气富集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统计密集带几何学特征及构造组合样式,结合断裂带形成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走向断裂带油气富集差... 断裂密集带作为斜向伸展作用的标志性产物,是断块油气藏形成与聚集的主要场所。针对歧口凹陷不同走向断裂密集带油气富集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统计密集带几何学特征及构造组合样式,结合断裂带形成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走向断裂带油气富集差异。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主要发育NEE、EW向及NNE向3种断裂带。其中,NNE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早,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最弱,油气在深部富集;NEE向断裂带随后形成,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最强,油气在深、浅层均有分布;EW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晚,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研究成果可为歧口凹陷及相似的多期裂陷盆地断裂密集带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斜向伸展 次级断裂 多期裂陷 断层垂向封闭性 歧口凹陷
下载PDF
南海裂陷盆地中斜向伸展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迎朝 袁冰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利用海上钻井、地震等资料,重新认识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控凹边界南断裂构造变形史及动力学机制,探讨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渐新世—中新世,南断裂具有斜向伸展性质,在倾向剖面,断裂带发育挤压褶皱和破碎主位移带的构造样式;在走... 利用海上钻井、地震等资料,重新认识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控凹边界南断裂构造变形史及动力学机制,探讨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渐新世—中新世,南断裂具有斜向伸展性质,在倾向剖面,断裂带发育挤压褶皱和破碎主位移带的构造样式;在走向剖面,相关地层呈"厚薄相间"分布。平面上,发育雁列式背斜与洼地共生、"马尾状"断裂体系和右阶斜列阶步断裂体系。斜向伸展动力学机制受控于区域伸展构造应力场与先存南断裂走向。南断裂渐新世—中新世斜向伸展变形,控制和影响了油气成藏要素、流体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新世-中新世 斜向伸展 裂陷盆地 南断裂 珠江口盆地 南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南部断裂转换带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彩伟 李明 +2 位作者 李才 陈林 李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45,共10页
伸展盆地中发育的断裂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南部发育斜向伸展背景下的大型断裂转换带,通过精细地震解释对断裂转换带开展构造特征研究,并进行成藏条件解剖。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大型断裂转换... 伸展盆地中发育的断裂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南部发育斜向伸展背景下的大型断裂转换带,通过精细地震解释对断裂转换带开展构造特征研究,并进行成藏条件解剖。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大型断裂转换带主要受控于珠三南断裂带文昌A凹南段和6号断裂两条主干断裂,断裂转换带内部由北、中、南三个断裂带组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神狐—文昌期)张裂、渐新世—早中新世(珠海—珠江期)右旋叠覆走滑、中中新世至今走滑作用增强转换带定型3个阶段。断裂转换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同时也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及油气运聚有一定的影响。结合区域“内气外油、下气上油”的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了断裂转换带内部获得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近十几年来最大的发现,展现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转换带 斜向伸展 控藏作用 新生代 文昌A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马尾状构造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一鸣 吴智平 +3 位作者 颜世永 杨希冰 平明明 张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5,共13页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历程和厘清走滑作用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和影响,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地层年代学资料,通过对断裂时空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的精细刻画,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局部应力特征分析,对盆地...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历程和厘清走滑作用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和影响,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地层年代学资料,通过对断裂时空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的精细刻画,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局部应力特征分析,对盆地内以往认为具有走滑成因的马尾状构造进行了再研究,认为该马尾状构造为区域应力场旋转背景下不同期次断裂叠加的产物,受控于周缘板块重组所诱导的区域应力场转变,基底先存断裂的差异性活动控制了裂陷盆地的发育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构造的发育特征体现了伸展作用与走滑作用的叠加效应,并控制了古近纪盆地3幕显著差异的裂陷过程.断裂体系优势展布方向经历了由NE向(76.8°)→NEE向(82.8°)→近EW向(85.1°)的转型,主干断裂活动强度峰值经历了200→100→140m/Ma的转换,次级断裂数量经历了由306→103→389条的转变,不同幕次沉积中心厚度经历了5000→1800→2000m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古近纪早期NE向优势断裂体系在应力场旋转的背景下向NEE向转型,古近纪晚期形成的NW向和NEE向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对构造格局进行了强烈改造.明确了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产生的NNW-SSE向区域伸展背景下,NE向基底断裂的强烈张扭性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先存断裂的斜向伸展和隐性断裂的走滑复活效应导致了盆内显著的走滑变形特征,决定了盆地现今复杂的构造面貌.受断裂分期和分段发育的控制,在陡坡带源岩内发育的各类扇体可以成为源内勘探的有利目标,NW向隐性走滑断裂带控制的压扭背斜应成为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状构造 走滑作用 先存断裂 斜向伸展 裂陷演化 北部湾盆地
原文传递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生长断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顾玉超 戴俊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高邮凹陷深凹带生长断层研究对深入了解该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结合生长断层的位移-长度关系和不同时期的断层落差,揭示了高邮凹陷深凹带东部的边界断层和次级断层的生长特征,... 高邮凹陷深凹带生长断层研究对深入了解该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结合生长断层的位移-长度关系和不同时期的断层落差,揭示了高邮凹陷深凹带东部的边界断层和次级断层的生长特征,并结合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探讨了断层生长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凹带真2边界断层在始新世戴南期由六个生长中心发育而成,始新世三垛期互相连接形成四个亚段。真2边界断层的生长过程表现为始新世戴南期各断层亚段长度快速增加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位移的持续增大及各断层亚段的连接。真2边界断层生长过程中,断层走向和断面形态受到伸展边界断层真1断层的控制,断层各亚段连接处的结构受断层相互作用影响。深凹带内次级断层呈NEE走向段和近EW走向段交替出现的锯齿形,始新世戴南期生长时具有多个位于NEE走向段生长中心。次级断层的生长受控于古新世和始新世两期的应力场变化,体现为古新世NNW-SSE向伸展下形成NEE走向的薄弱面,在始新世近南北向伸展下NEE走向的薄弱面首先形成断层并被后期近东西向断层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断层生长 伸展边界 断层相互作用 斜向伸展
下载PDF
高邮凹陷断阶带古新统断裂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力 胡斌 +2 位作者 廖文婷 陈俊 王小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2,142,共5页
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对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古新统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析。主边界断层真1和吴1断层均呈现出波状弯曲特征,而次级断层展布则具有分段特征。西段以NEE向平行断层为主,过渡段主要发育弧形断层,而东段则以... 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对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古新统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析。主边界断层真1和吴1断层均呈现出波状弯曲特征,而次级断层展布则具有分段特征。西段以NEE向平行断层为主,过渡段主要发育弧形断层,而东段则以近EW向斜列式断层为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研究,阐明了不同类型断裂构造的成因机制。认为真1和吴1断层均是基底断层复活的产物,而不同区段拉伸性质不尽相同则导致了次级断裂的分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基底断层 斜向拉伸 古新统 南部断阶带 高邮凹陷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芹芹 周绍荣 +3 位作者 朱光 谢成龙 王岩生 吴进飞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1期37-46,共10页
晚白垩世晚期—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典型富含油气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该凹陷复杂断裂构造系统与相应的沉积格局受印支期NEE向逆冲基底断层系与晚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 晚白垩世晚期—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典型富含油气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该凹陷复杂断裂构造系统与相应的沉积格局受印支期NEE向逆冲基底断层系与晚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形成的NNE向左行平移基底断层系影响,同时受古近纪期间区域近SN向拉张应力状态控制。北斜坡东部花瓦构造带主体EW向正断层与NNE向隐蔽性断层发育了限制型、连接型、复合型3类隐蔽性断块圈闭模式,同时在平面上形成多种组合样式。通过研究花瓦区隐蔽性断块圈闭实例与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高邮凹陷NNE向隐蔽性断层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特征,并推断了5条隐蔽性断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层 斜向拉伸 隐蔽性断层 断块圈闭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江苏
下载PDF
Oblique extension of pre-existing structures and its control on oil accumulation in eastern Bohai Sea 被引量:1
14
作者 REN Jian LYU Dingyou +4 位作者 CHEN Xingpeng LIU Pengbo GUAN Dayong SU Kai ZHANG Honggu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Based on 3D seismic data,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structural origin and its control on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Based on 3D seismic data,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structural origin and its control on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including structure style analysis, fault activity analysis, analogue modelling and comparison among the wells. The complex fault system with differently trending faults resulted from strike-slip and rifting in Paleogene was partly activated, developed successively and stretched obliquely by the near-NS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in Neogene. In the area little affected by pre-existing faults, new faults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developed. The struc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was not caused by transpressional strike slip. Under the oblique extension effect of pre-existing faults, if the angle between the strike of pre-existing fault and the extensional direction is different, the strike-slip and extensional stresses are different in ratio. The larger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is, the stronger the extensional component, the poorer the sealing ability of the fault, and the stronger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capacity will be. Conversely, the smaller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is, the stronger the strike-slip component, the better the sealing ability of the fault, and the poorer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capacity will be.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 analysis results considering the fault tren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il and gas shows in wells drilled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lique extension pre-existing faults STRIKE-SLIP COMPONENT extension COMPONENT PALEOGENE NEOGENE Bohai Sea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多期伸展型交汇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健 韩芮 +3 位作者 黄振 韩自军 侯栋甲 陈兴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3-633,共11页
渤海海域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多期伸展运动,导致交汇型断裂系统异常发育。交汇型断层控制的断块圈闭已经被证明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但是大量的勘探实践表明交汇断层的油气渗漏程度是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综合利用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 渤海海域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多期伸展运动,导致交汇型断裂系统异常发育。交汇型断层控制的断块圈闭已经被证明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但是大量的勘探实践表明交汇断层的油气渗漏程度是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综合利用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和构造物理模拟技术对交汇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交汇断层发育演化程度控制了交汇点渗漏强度;(2)油气充注—渗漏相对时间控制了交汇断层的有效封闭时间;(3)早期先存断裂的斜向拉伸作用导致的不同走向断层的应力差异影响断层封闭能力。综合利用上述三个影响因素对渤海油田交汇型断层实钻构造的封闭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发现封闭值的大小与实钻圈闭的油柱高度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证实了该评价方法在多期伸展型交汇断层封闭性评价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伸展 交汇断层 封闭性 充注—渗漏相对时间 斜向拉伸 渤海海域
下载PDF
临南地区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东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7,共8页
针对以往对临南地区扭张构造的发育演化机制、扭张构造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研究区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南地区... 针对以往对临南地区扭张构造的发育演化机制、扭张构造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研究区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始于伸展性动力学背景下的斜向拉伸运动,由于复活的基底断层走向斜交于区域拉伸方向,从而形成了典型的扭张构造体系。综合考虑水平伸展、垂向块断运动和侧向走滑运动,建立了扭张构造定量表征方法,扭张活动强度平均约为0.4。扭张构造对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稳定沉降缓坡、同沉积断坡和持续迁移下陷缓坡3种斜坡控砂模式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圈闭。基于三元型、二元型、一元型和无结构型4种断裂带结构模式,建立了扭张断裂带动态平衡成藏、斜坡带侧向运聚成藏、洼陷带自生自储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张构造 斜向拉伸 断裂带结构 分布序列 成藏模式 临南地区
下载PDF
Multivariate quasi-tight framelets with high balancing orders derived from any compactly supported refinable vector functions
17
作者 Bin Han Ran Lu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81-110,共30页
Generalizing wavelets by adding desired redundancy and flexibility,framelets(i.e.,wavelet frames)are of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in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image processing and numerical algorithms.Several key proper... Generalizing wavelets by adding desired redundancy and flexibility,framelets(i.e.,wavelet frames)are of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in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image processing and numerical algorithms.Several key properties of framelets are high vanishing moments for sparse multiscale representation,fast framelet transforms for numerical efficiency,and redundancy for robustness.However,it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to study and construct multivariate nonseparable framelets,mainly due to their intrinsic connections to factorization and syzygy modules of multivariate polynomial matrices.Moreover,all the known multivariate tight framelets derived from spline refinable scalar functions have only one vanishing moment,and framelets derived from refinable vector functions are barely studied yet in the literature.In this paper,we circumvent the above difficulties through the approach of quasi-tight framelets,which behave almost identically to tight framelets.Employing the popular oblique extension principle(OEP),from an arbitrary compactly supported M-refinable vector functionφwith multiplicity greater than one,we prove that we can always derive fromφa compactly supported multivariate quasi-tight framelet such that:(i)all the framelet generators have the highest possible order of vanishing moments;(ii)its associated fast framelet transform has the highest balancing order and is compact.For a refinable scalar functionφ(i.e.,its multiplicity is one),the above item(ii)often cannot be achieved intrinsically but we show that we can always construct a compactly supported OEP-based multivariate quasi-tight framelet derived fromφsatisfying item(i).We point out that constructing OEP-based quasi-tight framele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lized spectral factorization of Hermitian trigonometric polynomial matrices.Our proof is critically built on a newly developed result on the normal form of a matrix-valued filter,which is of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in itself for greatly facilitating the study of refinable vector functions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tight multiframelet oblique extension principle refinable vector function vanishing moment balancing order compact framelet transform normal form of filters generalized matrix factorization
原文传递
乌石凹陷东洼“似花状”断裂发育机制及控藏作用
18
作者 向飞 邓勇 +3 位作者 胡林 胡德胜 陈丽君 柳智萱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3,共10页
乌石凹陷东洼是已证实富生烃凹陷,但中浅层一直未获规模性发现,主要原因是中浅层“似花状”断裂的发育机制和控藏作用认识不清,油气富集规律不明确。本文通过区域应力背景、先存构造、平衡剖面、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等综合分析,研究了该洼... 乌石凹陷东洼是已证实富生烃凹陷,但中浅层一直未获规模性发现,主要原因是中浅层“似花状”断裂的发育机制和控藏作用认识不清,油气富集规律不明确。本文通过区域应力背景、先存构造、平衡剖面、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等综合分析,研究了该洼陷内“似花状”断裂的发育机制及控藏作用。研究认为,受顺时针旋转伸展应力场和先存七号断裂控制,乌石凹陷东洼具有“早期正向拉伸、后期斜向拉伸”的演化特征,在后期斜向拉伸过程中,断隆构造内部发育的一系列对倾断裂受先存七号断裂派生走滑应力分量作用扭动形成“似花状”断裂。靠近先存七号断裂,“似花状”断裂受扭动作用强,多发育断鼻圈闭,圈闭有效性好;远离先存七号断裂,“似花状”断裂受扭动作用弱,多发育断块圈闭,圈闭有效性较差。花瓣处断裂多切割流二段烃源岩,沟源能力好,利于成藏;花心处断裂多收敛于流二段地层之上,沟源能力较差,不利于成藏。靠近先存七号断裂附近花瓣处的圈闭是乌石凹陷东洼中浅层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似花状”断裂 斜向拉伸 走滑应力分量 圈闭有效性
下载PDF
一类周期紧小波框架的构造 被引量:14
19
作者 樊启斌 鲁大勇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从L^2(R^d)上构造紧小波框架的一般方法(即延拓原理)出发,利用函数的周期化过程,给出了L^2([0,1]~d)上一类紧小波框架的构造方法.
关键词 周期小波框架 函数周期化 酉延拓原理 斜延拓原理
下载PDF
二阶非线性椭圆型方程的非正则斜微商边值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闻国椿 康世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1-36,共6页
本文首先给出二阶非线性椭圆型方程的非正则斜微商边值问题(简称问题M)解的先验估计,其次利用这个解的先验估计和参数开拓法证明了问题M的可解性.
关键词 非线性椭圆型方程 非正则斜微商问题 解的先验估计 参数开拓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