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体育观形成的规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三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8年第2期11-14,共4页
体育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体育,认识体育和自身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作为过程必然存在自身的规律性。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体育观形成过程中主体和客体、认识和... 体育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体育,认识体育和自身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作为过程必然存在自身的规律性。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体育观形成过程中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变化的规律,力图为社会成员建立科学体育观提供参考,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把体育融入自我的生命之中,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观 认识论 主体 客体 认识 实践 主观 客观
下载PDF
从哪吒的形象演化看国产动画中儿童角色的身份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时雨 《设计艺术研究》 202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2019年暑假档热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面世便博得满堂华彩,终以近50亿的空前票房完美收官。哪吒,以其稚童的外形、复杂的身份以及悲剧式英雄的成长路径成为故事剧作中儿童角色刻画的代表人物,其形象变体不仅活跃于《西游... 2019年暑假档热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面世便博得满堂华彩,终以近50亿的空前票房完美收官。哪吒,以其稚童的外形、复杂的身份以及悲剧式英雄的成长路径成为故事剧作中儿童角色刻画的代表人物,其形象变体不仅活跃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经典神话名著中,更多次改编成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就影视动画而言,从美术电影《哪吒闹海》到动画电视《哪吒传奇》,直至这部现象级的《魔童降世》类型化改编,其文本的摘选与角色的重构颇具典型的对照性,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时代文化精神变迁、社会伦理与家庭关系对于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同时,哪吒角色的数次解构与重构也为探讨国产动画中儿童角色的身份构建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 国产动画 儿童角色 对象主体 身份构建
下载PDF
关于资本经营的思考
3
作者 季敏波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我国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人们称为“两次跳跃”。而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则被称为“第三次跳跃”。本文结合对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探讨资本经营的对... 我国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人们称为“两次跳跃”。而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则被称为“第三次跳跃”。本文结合对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探讨资本经营的对象、主体问题,提出资本经营的对象是所有的经济资源和资本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家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经营 企业 经营管理
下载PDF
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斌 《上海国土资源》 2022年第3期37-42,共6页
为全面推动规划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依托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工作,构建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业务数据模型,推动核心数据资产标准化,实现对规划资源数据的重构和质... 为全面推动规划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依托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工作,构建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业务数据模型,推动核心数据资产标准化,实现对规划资源数据的重构和质量的提升;并研发了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数据质量智能管理机制,实现了业务和信息“两态融合”。这一研究拓展并深化了规划资源数据治理的理论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打破目前规划资源各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数据质量,提升规划资源数据的应用价值,加快各类规划资源及政务数据的共享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国土空间规划 数据治理 核心业务模型 对象主题域
下载PDF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9
5
作者 熊伟 诸大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4,103,共8页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采购模式。但是由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很多项目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长期影响。因此,文章从对象—主体—过程三个视角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采购模式。但是由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很多项目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长期影响。因此,文章从对象—主体—过程三个视角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3.0版本,并用意大利威尼斯的水面交通PPP项目作为案例,介绍了PPP模式3.0版本在现实中如何应用和推广。文章提出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不仅为完善PPP模式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同时对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可持续发展 对象—主体—过程分析 治理
下载PDF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 被引量:26
6
作者 蔡守秋 吴贤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9,共17页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 客二分” “主 客一体” 范式转变 环境资源法 法理学
下载PDF
论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志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意象创构的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源自《周易》的“观物取象”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该思想认为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个体的生命节奏与对象的感性生命的贯通,其核心乃在于情... 意象创构的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源自《周易》的“观物取象”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该思想认为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个体的生命节奏与对象的感性生命的贯通,其核心乃在于情景合一。意象的创构以主体的审美经验为基础,通过主体独特的眼光和比兴的思维方式等,借助于想像力而达成的。这使得审美意象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征。在意象的创构过程中,主体以感官尤其是心神体物,达到物我交融,并经由主体与对象的神合,在始终伴随着象的参与中实现了对道的体悟,从而也实现了人生理想与宇宙之道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物我贯通 情景合一 神合体道 创构 中国古典美学 感性生命 意象理论 观物取象 《周易》
下载PDF
基于OPC接口访问过程控制的实现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翔 张秋生 袁晓鹏 《燃料与化工》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介绍了通过OPC接口读取控制系统信息的解决方案,对OPC与传统的读取控制系统数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北钢焦化厂生产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例,阐述了此方案的一般实现方法。
关键词 OPC DDE OPC服务器对象 OPC组对象 OPC项目对象
下载PDF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戴仁俊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8年第8期85-88,共4页
网络教学平台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要素,其交互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教学有效性。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是学生和教师由于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活动,体现的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客体关系。根据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网络教学平台交... 网络教学平台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要素,其交互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教学有效性。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是学生和教师由于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活动,体现的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客体关系。根据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可以分为导航类、反馈强化类和功能操作类三类交互;教学主客体的特性是影响网络教学交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主客体 网络教学平台 交互
下载PDF
试论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干预 被引量:7
10
作者 毕世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2-16,共5页
教育的一般涵义在于人的改变 ,而人的改变是人的内、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是人的内部因素 ,教育是人的外部因素 ,教育最后成为对人的发展的干预 ;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不必然是积极的 ,因为发展与教育都是由一系列的矛盾范畴组... 教育的一般涵义在于人的改变 ,而人的改变是人的内、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是人的内部因素 ,教育是人的外部因素 ,教育最后成为对人的发展的干预 ;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不必然是积极的 ,因为发展与教育都是由一系列的矛盾范畴组成。笔者提出人的发展有五对矛盾范畴 :发展———异化 ,内化———外化 ,生长———预设 ,解构———建构 ,人———人的意义 ;制度化的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异化 ,只有艺术才能协调人的发展的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主体 客体 发展 艺术 制度化教育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双视角”和“异文化”研究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六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民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190,I0006,共9页
“主位-客位”“局内-局外”“双视角”是民族学民族志研究者进入田野作业现场及其后进行案头分析时所依据的最基本的考察研究方法。在中国当代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建设过程中,21世纪初期已经在国际同类学术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双视角”理... “主位-客位”“局内-局外”“双视角”是民族学民族志研究者进入田野作业现场及其后进行案头分析时所依据的最基本的考察研究方法。在中国当代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建设过程中,21世纪初期已经在国际同类学术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双视角”理论的重心由客位到主位,由局外到局内以及由群体到个体横移的状况以及“异文化”研究概念引导下的两者间互动、互视和彼此转换的关系构架,并且完善了相关研究方法的整体环链和理论系统。十余年后上述状况更趋于复杂化:一方面是“双视角”的区分界限和标尺逐渐趋于模糊,青年一代学者的个人成长、成材过程更为复杂、多源,并显现出更多的身份认同危机;另一方面在这时的学界,却有待于补充和发展出与之相应的研究思维、观念和方法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方法导论》 客位与主位 局内与局外 异文化
下载PDF
从“物我”双因素角度探讨“意象”美的分类及美育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旻逸 李俊松 +3 位作者 晋永 吴平 周婉 郑小宇 《中医教育》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美育实践创新是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基于美学理论,融合多学科资源,创新美育实践体验,实现美育育人是高校美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大热点。“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根植于“意象论”的审美实践在高校... 美育实践创新是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基于美学理论,融合多学科资源,创新美育实践体验,实现美育育人是高校美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大热点。“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根植于“意象论”的审美实践在高校美育研究中并不多见,存在理论依据、方法、案例缺失等不足。通过解析“意象”生成的2个关键元素“物”与“我”,创构“物我”双因素意象分类法,演绎出“物本”“物境”“物善”“物韵”“物我”5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连续渐变的“意象”美。同时,以中医本草为载体,运用新方法赏析、创作不同的本草之美,探讨中国美学“意象论”指导审美实践,实现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增强高校美育实效,为开展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美育实践提供普适性的新方法与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我”双因素 意象分类法 本草审美 美育实践
原文传递
主客位文化视野中的纳人走访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立明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2,共5页
纳人走访制是研究人类社会多样性结构的极好个案 ,对于完善现有的婚姻家庭理论也颇有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回溯纳人走访制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 ,并将其置于主客位观点的分析之中 ,从而在主客位文化视野中 ,达成对纳人走访制的完整理解。
关键词 纳人 走访制 主客位观点 文化解释 主位观点 婚姻 家庭 两性关系
下载PDF
论庄子散文的想象空间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2,共6页
庄子散文用想象打通了时与空、天与人、物与我之间等三重隔阂,为后世开启了"齐生死"、"齐万物"、"齐物我"三重法门。庄子的想象力源于他从"道"的立场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相... 庄子散文用想象打通了时与空、天与人、物与我之间等三重隔阂,为后世开启了"齐生死"、"齐万物"、"齐物我"三重法门。庄子的想象力源于他从"道"的立场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他认识到了时间与空间的无穷,所以他的想象虚构,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庄子散文对于想象空间构建的特点体现在超越时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三个方面。同时,他对想象源头的探索,以及对想象内容的寓言性表达,启示人们用一种特有的诗性话语比喻世界本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想象 时空 天人 物我
下载PDF
数据产权制度构建的方法论——以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为起点
15
作者 初亦周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26,共15页
虽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其变化并没有冲击到最底层的法律体系。由于数据产品与知识产品有着极强的共性,对于数据产权的制度构建往往可以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不必“白手起家”,也不必“旧瓶装新酒”。洛克劳动财产理... 虽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其变化并没有冲击到最底层的法律体系。由于数据产品与知识产品有着极强的共性,对于数据产权的制度构建往往可以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不必“白手起家”,也不必“旧瓶装新酒”。洛克劳动财产理论在证立知识产品与数据产品的赋权时存在着相同的难点未予解决;“客体—对象”区分论不仅可以解释“唯数据不足以确权”的问题,也能解释“未产生新的利益关系也不足以设权”的问题;邻接权制度可以在数据产权相关问题悬而未决之时为数据产品提供栖身之所。在新时代出现新问题之时,法学研究应退回到其背后的法律体系中寻找与现有问题的共通之处,不必急于另立山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产品 知识产权 洛克劳动财产理论 “客体—对象”区分论 邻接权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内外矛盾关系分析
16
作者 王洪树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指导进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体现代化”和“社会客体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获得了前所未有... 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指导进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体现代化”和“社会客体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推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社会主体现代化 社会客体现代化
下载PDF
大型装备研制技术风险指数测度极大熵博弈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金玉 方志耕 袁潮清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2,共5页
考虑大型装备研制项目的技术风险主要是由项目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项目过程能力两个要素共同作用决定的,以单项技术为评价单元,建立一种新的风险博弈方基于极大熵准则选择博弈策略,项目主体方跟随风险博弈方的策略,以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原则... 考虑大型装备研制项目的技术风险主要是由项目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项目过程能力两个要素共同作用决定的,以单项技术为评价单元,建立一种新的风险博弈方基于极大熵准则选择博弈策略,项目主体方跟随风险博弈方的策略,以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并利用博弈双方的博弈收益值的映射关系表征技术风险指数。针对V 2500发动机技术展开算例研究,证明了上述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大型装备研制项目技术风险指数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风险指数 博弈 极大熵 主体-客体
原文传递
兼语句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德全 王利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从语法领域语义平面角度,对典型式兼语句"N1+V1+N2+V2"的第一个动词V1从语义类型,即祈使意义、认定意义、情态意义、协同意义、导致意义、交接意义和存在有无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语义价的角度,对V1的二价动词和... 从语法领域语义平面角度,对典型式兼语句"N1+V1+N2+V2"的第一个动词V1从语义类型,即祈使意义、认定意义、情态意义、协同意义、导致意义、交接意义和存在有无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语义价的角度,对V1的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作为二价动词,V1主要表示及物动作、性质和部分感估意义。作为三价动词,V1是动作动词,连接三个强制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句 语义
下载PDF
从“是/应该”问题看传统史学理论中的现代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燕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1,共7页
"是"与"应该"之分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对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进行逻辑区分时提出的命题。由于西方主流哲学所坚持的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等范畴的截然二分、相互外在对立之形而上学的传统,一般认为"是"... "是"与"应该"之分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对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进行逻辑区分时提出的命题。由于西方主流哲学所坚持的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等范畴的截然二分、相互外在对立之形而上学的传统,一般认为"是"与"应该"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是"是不能推出"应该"的。而这呈显于西方的历史认识中,则构成求真与求善的紧张,直到现象学运动的兴起,二者的紧张才有所缓和。反观中国,因长期浸润在"人/世界"的在世结构的观念中,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始终处于互涵互融、混融统一的境界,所以对于包括历史在内的认识世界,呈显的是一种参与式的"理解",而非镜像式的"反映";对于史学,所追求的则是"合于理"与"本于情"的辩证统一。这种不呈显"是"与"应该"之紧张的史学认识,在一定意义上,恰与经过现象学运动洗礼过的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相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史学理论所具有的现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应该”问题 史学理论 主体与客体 理性与非理性
原文传递
英语二语“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加工的时间进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士法 王邵馨 +2 位作者 彭玉乐 崔馨元 杨连瑞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9,共12页
本文利用眼动技术研究了中国学习者加工英语二语"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的时间进程。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发现:(1)受试加工花园路径句的时间在从句动词和歧义名词区、消歧动词区和剩余成分区的不同眼动指标上都与加工非花... 本文利用眼动技术研究了中国学习者加工英语二语"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的时间进程。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发现:(1)受试加工花园路径句的时间在从句动词和歧义名词区、消歧动词区和剩余成分区的不同眼动指标上都与加工非花园路径句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中国学习者在此类花园路径句加工中存在着花园路径效应;(2)只有高水平组在消歧动词区阅读花园路径句的回视路径时间显著长于非花园路径句的时间,二语水平影响了花园路径效应。据此,我们构建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花园路径句加工时间进程图:花园路径效应表现在不同兴趣区的不同阶段,阅读过程并非线性逐字阅读,而是存在回视和跳读;二语水平对该效应的影响表现在消歧动词区的晚期加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 花园路径效应 二语水平 加工时间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