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思想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蒋万胜 王嘉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8,共9页
作为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通过知识与技术两种形态介入现代社会劳动过程,将对现代社会生产力产生深刻影响。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工智能促进劳动者整体高效化生产、推动劳动工具整体自动化... 作为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通过知识与技术两种形态介入现代社会劳动过程,将对现代社会生产力产生深刻影响。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工智能促进劳动者整体高效化生产、推动劳动工具整体自动化发展、带动劳动对象性能整体优化,从而形成合力,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造成部分劳动者被替代性增强、导致部分劳动工具被淘汰率提高、引起部分劳动对象被依赖度上升,进而阻滞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此,需要从个人、企业、政府三方主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信息文明时代劳动对象演变的劳动价值和人类发展意蕴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天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8-56,共9页
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劳动对象发生了从物能到信息的演变,这使劳动对象完成了一个从自然资源到人类活动结果的重要发展,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意蕴。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劳动对象,大数据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产物,这意味着... 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劳动对象发生了从物能到信息的演变,这使劳动对象完成了一个从自然资源到人类活动结果的重要发展,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意蕴。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劳动对象,大数据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产物,这意味着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人类生存活动本身的重要劳动价值意蕴。大数据天然的社会性,意味着劳动对象的社会化。正是劳动对象在根本意义上的社会化,具有更深层次的消费和生产一体化意蕴。而作为劳动对象数字化的结果,信息性劳动的普遍发展,则具有与人类解放相联系的重要人类发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对象 大数据 劳动价值 人类发展
原文传递
马克思劳动对象理论及其哲学意蕴探赜
3
作者 黄逸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界放到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史中考查,确立了劳动哲学的自然观和本体论,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革命。自然环境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得以展开的客体对象。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界放到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史中考查,确立了劳动哲学的自然观和本体论,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革命。自然环境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得以展开的客体对象。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也不一样。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取得了征服自然的决定性胜利,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紧张的关系。伴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发展,作为劳动对象的世界不断拓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从直接统一到对立再到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对象 劳动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内在结构理论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云明 窦星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1,共11页
劳动是人满足自身需要的社会实践,是人生命的本质表现,是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劳动的主要构成因素。马克思认为劳动内在构成因素经历了从以劳动对象为主导因素,到以劳动工具为主导因素,再到以劳动者为主导... 劳动是人满足自身需要的社会实践,是人生命的本质表现,是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劳动的主要构成因素。马克思认为劳动内在构成因素经历了从以劳动对象为主导因素,到以劳动工具为主导因素,再到以劳动者为主导的结构变化。劳动内在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自由的影响具有伦理二重性,某个方面劳动自由的增加往往与其他方面劳动自由的减少相伴发生。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劳动内在结构的变化归根到底促进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根本上表现为人的劳动活动摆脱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束缚,使劳动真正成为自由活动,实现人的本性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内在结构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生产力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松龄 唐义德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共6页
生产力和谐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范畴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有效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不同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有赖... 生产力和谐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范畴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有效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不同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有赖于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生产力 劳动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光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13,共9页
沿着"学术保卫"工作路径,《资本论》应视为"科学作品意义的史书"。然则,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作为特别的学科方法(规定)予以处理,从中引出人类经济形态的认识论议题,即主体批判和客体批判。从客体的历史世界的发展角... 沿着"学术保卫"工作路径,《资本论》应视为"科学作品意义的史书"。然则,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作为特别的学科方法(规定)予以处理,从中引出人类经济形态的认识论议题,即主体批判和客体批判。从客体的历史世界的发展角度,马克思《资本论》演绎了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并抓住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工作逻辑(形式)。同样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整全意义的批判概念在定义域上落入研究对象的"和而不同"之中了,这要求我们重视对"身份"、"财产"并重的经济形态特性的研究。换言之,身份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规定性的"携手并进",产品和商品的经济形式的"相互拱卫",此是政治和经济的最为深远意义的相互"历史组装"的形态。在这一工作语境中,劳动批判意味着"双重性超越":既历史超越"身份绑缚",又社会超越"财产束缚",实现彻底自由取向的发展。中华主体批判的路径为不可或缺的工作侧面,又或是社会主义运动之"涌泉之流",整体看,这是"自为阶级"(行动主义主体)的历史形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保卫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批判 客体批判 身份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下载PDF
价值分析:劳动整体创造价值
7
作者 苏志炯 《价值工程》 2006年第2期40-42,共3页
对人类劳动的认识是经济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认识劳动,劳动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对立统一,具有整体性。在确认劳动整体性的前提下,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劳动产品为认识起点顺理成章地推论出劳动整体价值论。科学的价值... 对人类劳动的认识是经济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认识劳动,劳动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对立统一,具有整体性。在确认劳动整体性的前提下,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劳动产品为认识起点顺理成章地推论出劳动整体价值论。科学的价值理论是劳动整体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主体 劳动客体 劳动整体性 价值
下载PDF
劳动何以可能——马克思对劳动问题的本体论反思
8
作者 曾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7-74,共8页
本体论是对"存在"何以可能的批判性反思,也是寻求对现实事物的超越性理解。近代以来哲学家对作为"现代社会范畴"的劳动进行了批评性的哲学反思。马克思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劳动何以可能"... 本体论是对"存在"何以可能的批判性反思,也是寻求对现实事物的超越性理解。近代以来哲学家对作为"现代社会范畴"的劳动进行了批评性的哲学反思。马克思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劳动何以可能"这一本体论问题。其运用历史性与辩证性的批判方法,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的抽象、片面理解,同时又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实证性、科学性,克服了黑格尔哲学中对劳动本质的唯心主义阐释。从而在唯物主义视域内实现了对劳动问题的本体论反思,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以"人类解放"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时间性劳动 空间性劳动 对象性劳动 非对象性劳动
下载PDF
物与人的互动表达——晚清民国时期的六堡茶与马来亚华人劳工群体 被引量:2
9
作者 邵凡晶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3-19,3,共7页
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在南洋的消费市场主要存在于马来亚的锡矿场之中。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场中的华工人数众多、收入尚可,为六堡茶在马来亚的物资消费奠定基础,使其成为矿场生活的必需。六堡茶的消费不仅是华工延续迁出地的饮茶习惯,也是... 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在南洋的消费市场主要存在于马来亚的锡矿场之中。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场中的华工人数众多、收入尚可,为六堡茶在马来亚的物资消费奠定基础,使其成为矿场生活的必需。六堡茶的消费不仅是华工延续迁出地的饮茶习惯,也是华工在当地解决维生素匮乏、传染病泛滥等生存困境的良方,还是华工在移民社会适应和满足身份识别需求的物质表达。在茶叶消费的过程中,茶被附着了人的意义,饮用人的身份被转接在茶的身上,六堡茶遂与劳工的身份绑定在一起被形塑为“劳工茶”。本研究将视角集中在移民社会下六堡茶与马来亚华人劳工群体的互动,观察茶被赋予人的标签的过程及其强化群体认同、彰显社会地位的过程。籍此以物作为研究人与社会的媒介和载体,从而达到“以物论人”“以物论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劳工茶 马来亚华工
下载PDF
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爱华 谭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6,共6页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刑法修正案(八)》和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规定各不相同。合理界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当从实然和应然的角度进行探讨。从实然的角度,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把社区...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刑法修正案(八)》和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规定各不相同。合理界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当从实然和应然的角度进行探讨。从实然的角度,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把社区矫正定位为刑罚执行方式,《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这种规定是合理的。但从应然的角度,从国际领域社区矫正的发展趋势来看,社区矫正应当被定位为预防犯罪、控制犯罪的综合治理手段,其适用对象也应当随之拓展为半监禁的罪犯、监禁刑即将服刑完毕的罪犯、刑满释放人员、暂缓起诉的未成年人、劳动教养人员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未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适用对象 监禁刑 暂缓起诉 劳动教养 治安管理处罚
下载PDF
从两个必然到两个绝不会——基于《共产党宣言》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文献群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进东 徐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超越带有应然逻辑色彩的两个必然,做出体露为实然辩证法的两个绝不会这一判断时,才形成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中亮出的两个必然(作为对1848年以前思想的总结),表明马克思的哲学已经达到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层面,但... 马克思超越带有应然逻辑色彩的两个必然,做出体露为实然辩证法的两个绝不会这一判断时,才形成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中亮出的两个必然(作为对1848年以前思想的总结),表明马克思的哲学已经达到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层面,但源于特定历史时段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多少带有点泛化的判断,在1848年革命后被马克思自己所颠覆,从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绝不会的判断;做到这一点的条件是,马克思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既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动轮资本所涵盖的巨大的历史时空维度,又发现了工人身上的观念拜物教,以及将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线索 分工 生产力 主体线索 生产关系
下载PDF
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传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解释为劳动关系,过于笼统。通过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要抓住三个环节,即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全面... 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解释为劳动关系,过于笼统。通过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要抓住三个环节,即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认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调整对象 劳动关系 劳动行为
下载PDF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端——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客体思想的研究
13
作者 胡潇 肖爱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有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其认识论思想中关于主客体的历史生成、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建构受一定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实现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有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其认识论思想中关于主客体的历史生成、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建构受一定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实现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进行了实践唯物论的发生学探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社会关系 生产劳动
下载PDF
经济发展、资源功能与中国配置绩效与策略
14
作者 崔巍 《当代经济管理》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劳动对象资源开发利用的强调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地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不可能科学论述资源在增长理论及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 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劳动对象资源开发利用的强调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地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不可能科学论述资源在增长理论及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践,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能源支撑体系,并调整优化资源及能源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分析模型 劳动对象 资源能源
下载PDF
经济发展、资源功能与中国配制绩效及策略
15
作者 崔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劳动对象资源开发利用的强调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的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不可能科学论述资源在增长理论及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 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劳动对象资源开发利用的强调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的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不可能科学论述资源在增长理论及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并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践,和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能源支撑体系,并调整优化资源及能源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分析模型 劳动对象 资源能源
下载PDF
论《巴黎手稿》中的生态自然观
16
作者 黄敏 《决策与信息》 2019年第6期69-78,共10页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扬弃了抽象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上的生态转向。运用对象性思维,马克思重塑了自然孕育人,自然改变人,人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交互作用的有机体。在劳动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表现为人与劳动产品...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扬弃了抽象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上的生态转向。运用对象性思维,马克思重塑了自然孕育人,自然改变人,人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交互作用的有机体。在劳动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表现为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异化、人与人异化的双重关系范畴。异化劳动最终将凝结为私有财产;一当私有财产确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异化状态又会进一步深化。面对现实困境,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克服人与自然、人与人异化的必然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巴黎手稿》 生态自然观 对象性存在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社会
下载PDF
劳动法调整对象再认识与劳动法学科重构 被引量:16
17
作者 常凯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104,共7页
随着中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发生,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也由以往主要局限于个别劳动关系调整,转变为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主线,以社会劳动关系调整为目标。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劳动法的作用,是从个别劳动关系的从... 随着中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发生,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也由以往主要局限于个别劳动关系调整,转变为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主线,以社会劳动关系调整为目标。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劳动法的作用,是从个别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出发,通过集体劳动关系的对等性,来实现社会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与中国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治的集体化转型相适应,中国劳动法学科理论基础和结构体系也需重构,构建一个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中心的新的劳动法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劳动法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 劳动法调整对象 劳动法体系重构
原文传递
反思工资界定的误区与进路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冬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98,共8页
一直以来,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在探索对工资做出一个普适性的界定,但却忽略了这一终极命题本身之真伪,无论是挖掘本土资源或是借鉴域外经验都难有突破,甚至有失偏颇。事实上,在劳动法当中工资随着其所处语境的变化而承担着相异的功能,本不... 一直以来,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在探索对工资做出一个普适性的界定,但却忽略了这一终极命题本身之真伪,无论是挖掘本土资源或是借鉴域外经验都难有突破,甚至有失偏颇。事实上,在劳动法当中工资随着其所处语境的变化而承担着相异的功能,本不具备统一界定的条件,如若强行框定,势必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此乃学界对工资界定莫衷一是之根源。工资界定应摈弃盲目追求"大一统"的做法、回归劳动法子模块的语境本源,以其功能定位为圭臬来厘定工资概念的幅宽,从其狭义、中义和广义概念中择优分而定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概念界定 劳动法 工资功能定位 工资保护对象 劳动权益
原文传递
传统异化逻辑与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共生性——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启蒙辩证法的初始突破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6,共6页
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对峙是主体一客体对立的必然理论后果,二者之间的张力维持有赖于启蒙以来的时代精神也即抽象主体性的支撑。一旦抽象主体性被消解,主体神话被揭穿,异化就自然而然僭越为本体性存在。惟有马克思的历史辩... 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对峙是主体一客体对立的必然理论后果,二者之间的张力维持有赖于启蒙以来的时代精神也即抽象主体性的支撑。一旦抽象主体性被消解,主体神话被揭穿,异化就自然而然僭越为本体性存在。惟有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才能走出主客二分的主体性与传统异化逻辑对立之悖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对传统异化逻辑做了初始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形而上学 异化逻辑 主客二分法 劳动二重性 启蒙辩证法
下载PDF
关于电解铝厂劳动生产率的讨论
20
作者 门翠双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8,共5页
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招工难的原因,说明电解铝厂提高实物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内外电解铝厂实物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并分析差别产生的原因,提出提高铝厂劳动生产率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实物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市场 招工难 国内外电解铝厂实物劳动生产率对比 劳动生产率差别原因 解决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