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被引量:239
1
作者 戴志刚 鲁剑巍 +3 位作者 李小坤 鲁明星 杨文兵 高祥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2-276,共5页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与化肥的合理搭配施用,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在淹水培养下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供试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在培养前期腐解较快,不同秸秆之间表现为油菜秸秆大于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后期... 为了探索秸秆还田与化肥的合理搭配施用,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在淹水培养下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供试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在培养前期腐解较快,不同秸秆之间表现为油菜秸秆大于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3种秸秆之间差异不明显。经过124d的培养,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49.17%、52.17%和49.81%。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K>P>C>N,释放量表现为C>K>N>P。经过124d的腐解,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碳释放率分别为7.53%、66.58%、52.54%;氮分别为42.05%、49.26%、57.83%;磷分别为68.28%、59.93%、67.32%;钾在培养12d后释放率均达到98%。根据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含量,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以减少钾肥用量,并适当延后施用;在还田初期可以不调整氮磷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肥料 腐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7
2
作者 汪家权 孙亚敏 +2 位作者 钱家忠 巫建光 潘天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8-742,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 ,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 .实验表明 :(1)厌氧条件下 ,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 ,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 .好氧条件下 ,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 ,反而从水体中吸附... 在实验室条件下 ,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 ,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 .实验表明 :(1)厌氧条件下 ,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 ,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 .好氧条件下 ,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 ,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 ,呈“负释放”状态 ;且pH值越低 ,“负释放强度”越大 .(2 )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 ,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 .(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 .(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 .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 ,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 ,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 ,在常温 (2 5℃ )、厌氧、pH =7 5条件下 ,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 17%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研究 富营养化 巢湖底泥 营养盐 磷酸盐 磷释放 水体污染 湖泊
下载PDF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46
3
作者 李逢雨 孙锡发 +3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 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油菜秆 腐解 养分释放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9
4
作者 杜建军 廖宗文 +1 位作者 宋波 朱兆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 ,但是评价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本文综述了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现有评价方法 :水中 (或溶液 )溶出率法、土壤溶出率法、扩散率法、... 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 ,但是评价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至今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法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本文综述了包膜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现有评价方法 :水中 (或溶液 )溶出率法、土壤溶出率法、扩散率法、渗透率法、电超滤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 ;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 养分释放特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控释/缓释肥料研究概述 被引量:115
5
作者 翟军海 高亚军 周建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控释 /缓释肥料具有保证作物高产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以及节工省肥的特点而成为肥料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介绍了控释 /缓释肥料的分类方法 ,控制养分释放的机制 ,概述了应用控释肥料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效应 ,并对控释
关键词 控释 缓释肥料 分类 养分释放 优势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89
6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2 位作者 陈银秀 陈光水 郑燕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中 ,P浓度增加 ,而K和C浓度下降 ;但落叶N浓度 ,福建柏的先升后降 ,杉木的则单调上升 ;落枝分解过程中各元素浓度均呈现 :N单调上升 ,K和C单调下降 ,P先升后降。落叶和落枝的元素分解速率均以K最大 ,其次为C和P ,N最小。福建柏落叶元素年分解速率 ,N、P和C比杉木的大 ,但K却比杉木的小 ;而福建柏落枝元素年分解速率C和N比杉木的大 ,而P和K却比杉木的小。福建柏落叶和落枝分解过程中N、P、K的年养分释放量分别为 2 6 30、0 16 2和 1 6 0 4g·m- 2 ,分别是杉木 (1 2 0 5、0 14 3和 1 12 9g·m- 2 )的 2 18倍、1 13倍和 1 4 2倍。与杉木林相比 ,福建柏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量高 ,且养分释放 归还比值亦大 ,表明福建柏林凋落物养分周转比杉木快 ,这对维持林地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下载PDF
杉木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 被引量:84
7
作者 廖利平 马越强 +2 位作者 汪思龙 高洪 于小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3,共7页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实验是用网袋法进行的。目的是检验“杉木叶凋落物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 ,杉木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都可得到加强”这样一个假设。结果发现 ,杉木与火...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实验是用网袋法进行的。目的是检验“杉木叶凋落物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 ,杉木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都可得到加强”这样一个假设。结果发现 ,杉木与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var. sublanea)、桤木 (Alnus cremastogyne)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分解速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而与红栲 (Castanopsishystrix)、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刺楸 (K alopanax pictus)、木荷 (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时不存在相互作用。至于养分的释放 ,除与木荷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没有发现相互作用外 ,而与其它阔叶树种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或强或弱表现出促进作用 ,而且促进作用的强弱与阔叶树叶凋落物初始 N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仅从阔叶树叶凋落物与杉木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作用形式和强弱来考虑选择杉木的伴生树种时 ,首选树种是桤木 ,其次是刺楸 ,再其次是火力楠、红栲 ,最后才是樟树和木荷。当然只依据此单一条件来选择混交树种还不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叶凋落物 混合分解 养分释放 阔叶树 混交
下载PDF
Dynamics of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the conceptual schema of nutrient release in the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China 被引量:100
8
作者 QINRoqiang HUWeiping +2 位作者 GAOGuang LUOLiancong ZHANGJinsh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期54-64,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s in situ, it was found that mass exchange on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occurred chiefly on the superficial sediment within 5-10 cm.The spati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diment wa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s in situ, it was found that mass exchange on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occurred chiefly on the superficial sediment within 5-10 cm.The spati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diment was distributed uniformly. The observation of lake currents and waves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 sources, which act on the interface of water and sediment, came mainly from waves under strong wind forcing, while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es due to the waves and currents were of the same magnitude under weak wind forcing.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that leads to extensive sediment resuspension was about 0.03-0.04N/m2, equivalent to a wind speed in situ up to 4 m/s. If a dynamic intensity exceeded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such as a wind velocity up to 6.5 m/s, massive sediment re-suspension would be observed in the lake. Furthermore, field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pore water within the sediment wa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overlaying water, which provides objective conditions for the nutrient release from sediment. According to nutrient analyses in the pore water from the superficial 5-10 cm sediments, a severe dynamic process in the Taihu Lake would bring out a peak nutrient release, i.e. a 0.12 mg/L increase of TN, and 0.005mg/L increase of TP in the lake. In the end, a general scheme of nutrient release from sediment in large shallow lakes was put forward: when the wind-driven forcing imposes on the lake, it will make the sediment resuspen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nutrition from the pore water will follow the sediment resuspension release to overlaying water. Because of oxidation of solid particulates when it resuspends from sediment, the disturbance of hydrodynamics will enhance thesuspension particulates absorbing nutrition. After the withdrawal of wind forcing, the suspended mass would deposit and bring part of the released nutrients back into sediment.The degraded organic particulate would be separated to the pore water within the sedi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太湖 中国 沉积再悬浮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井冈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磷、钾释放速率 被引量:85
9
作者 李海涛 于贵瑞 +2 位作者 李家永 梁涛 陈永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40,共8页
应用网袋分解法对井冈山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矮林地上和地下(10cm)2个分解组的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2年的分解试验,测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以及P、K元素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3种林分叶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负指数衰... 应用网袋分解法对井冈山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矮林地上和地下(10cm)2个分解组的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2年的分解试验,测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以及P、K元素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3种林分叶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负指数衰减关系.各林分凋落物干质量损失前期较快,第1年末两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50.6%(常绿阔叶林)、41.7%(针阔叶混交林)和40.13%(高山矮林),且地上组显著高于地下组;后期较慢,至第2年末2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60.95%(常绿阔叶林)、57.06%(针阔叶混交林)和56.60%(高山矮林),均以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林为序递减,地上组与地下组的差异不显著.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质量损失率结果进行拟合,发现3种林分样地上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t0.95)为6.8~9.9年,其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林.P在不同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净固持效应,其强度顺序为高山矮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初始P含量和C/P可能是导致上述情形的原因.K在各林分的多数时间均表现为净释放.以试验末期的元素释放量计算,P的释放速率在地上组和地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K则为地上组显著高于地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磷钾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旱地豆科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被引量:83
10
作者 赵娜 赵护兵 +4 位作者 鱼昌为 曹群虎 李敏 曹卫东 高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9-1187,共9页
采用田间埋袋法对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在土壤中长达287 d的养分释放状况进行了监测,旨在查明三种豆科绿肥分解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慢,高峰均出现在最初的1个月内。在残留率平稳的阶段,长... 采用田间埋袋法对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在土壤中长达287 d的养分释放状况进行了监测,旨在查明三种豆科绿肥分解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慢,高峰均出现在最初的1个月内。在残留率平稳的阶段,长武怀豆残留率显著高于大豆和绿豆。不同养分的释放有差异,氮、磷、钾在最初的21 d内快速释放,其中钾的释放最彻底,287 d后钾的残留率仅为3.2%~5.9%。钙的残留率最高,而且始终没有显著的变化,287 d后残留率仍为74.8%~89.8%。镁在前28 d矿化速率较快,残留率已降至30%左右。铜的释放有较明显的波浪起伏。铁在最初的21 d内有明显释放,随后变幅不大。锌的残留率在最初的49 d内呈下降趋势,49~175 d内变化不大,175 d后,三种绿肥锌残留率均显著降低。锰残留率的变化在起伏中呈下降趋势,至287d时,残留率降到了67.3%~74.1%,仅低于钙。三种绿肥养分释放状况的差异因养分种类而不同,氮、钙、铁、铜和锌的残留率在三种绿肥之间差异较大,钾和镁的残留率差异不显著。除了碳、氮、铜和锌外,其他养分残留率均表现为绿豆最低;除了碳、氮、铜和铁外,其他养分残留率均表现为大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养分释放 旱地
下载PDF
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概述 被引量:80
11
作者 张经廷 张丽华 +5 位作者 吕丽华 董志强 姚艳荣 金欣欣 姚海坡 贾秀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74-2280,共7页
秸秆还田作为作物秸秆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田秸秆的快速腐解对改善土壤耕层质量,促进物质循环和培肥地力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同时探... 秸秆还田作为作物秸秆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之一,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田秸秆的快速腐解对改善土壤耕层质量,促进物质循环和培肥地力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同时探讨了秸秆初始碳氮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氮素供给、外施腐熟剂以及秸秆还田后的土壤环境等因素对秸秆腐解过程和秸秆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最后对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还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展望,旨在为作物生产制定科学系统的秸秆还田方案、加速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C∶N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5
12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2 位作者 郭剑芬 何宗明 陈银秀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福建省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 (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Tsoongiodendronodorummixedforest)和杉木纯林 (PureC .lanceolataforest)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研究表明 ,凋落物各组分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损失速率随时间而减... 通过福建省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 (CunninghamialanceolataandTsoongiodendronodorummixedforest)和杉木纯林 (PureC .lanceolataforest)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研究表明 ,凋落物各组分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损失速率随时间而减小 ,分解 1年时以观光木叶的干重损失最大。各组分分解过程中N、P元素浓度增加而K和C元素浓度下降。混交林中各组分的养分释放速率大小为观光木叶 >混合样品 (等重量的观光木叶和杉木叶混合 )>杉木叶 >杉木小枝。不同元素的释放速率与干重损失速率大小为 :K >C >干重 >N≈P。混交林凋落物的年养分释放量 (kg·hm-2 ·a-1)为N 17.92 1,P 0 .715 ,K 10 .315 ,分别是纯林的 2 .0 3倍、1.73倍和 1.34倍。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较高的年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和养分释放量有利于促进养分的再循环 ,这对维持混交林的地力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李昌明 王晓玥 孙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6-1217,共12页
农田土壤中秸秆腐解伴随氮磷钾养分的释放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养分的基础。了解不同农区秸秆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揭示秸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交互作用机制,是制定秸秆还田合理措施的理论基础。基于寒温... 农田土壤中秸秆腐解伴随氮磷钾养分的释放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养分的基础。了解不同农区秸秆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揭示秸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交互作用机制,是制定秸秆还田合理措施的理论基础。基于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黑土、潮土、红壤互置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在3年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为K>P>N;秸秆中氮素和磷素在寒温带以及在红壤和潮土中表现为先富集再释放特征,在暖温带、中亚热带以及黑土中表现为直接释放特征;秸秆中钾素均表现为直接快速释放特征,在腐解0.5 a平均释放率达89.5%。气候和土壤条件主导了氮磷的释放,其相对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9.5%和15.2%。在腐解后期(2~3 a)气候、土壤和秸秆因素对养分释放的贡献率<30%,说明土壤生物因素可能起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腐解过程 养分释放 气候条件 土壤类型
下载PDF
杉木与楠木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及其养分动态 被引量:59
14
作者 林开敏 章志琴 +2 位作者 曹光球 何宗明 马祥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32-2738,共7页
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杉木和楠木叶凋落物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分解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叶凋落物混合处理的分解速率和K释放率基本上均大于单独的纯杉木和纯楠木,而N和P释放率则介于单独的纯杉木和纯楠木之间;杉楠混合分解可加快... 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杉木和楠木叶凋落物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分解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叶凋落物混合处理的分解速率和K释放率基本上均大于单独的纯杉木和纯楠木,而N和P释放率则介于单独的纯杉木和纯楠木之间;杉楠混合分解可加快了混合中杉木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K两元素的释放率,并且随楠木叶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混合分解对混合处理的分解速率和K元素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N、P元素的释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楠木 混合分解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65
15
作者 宋莉 韩上 +3 位作者 鲁剑巍 吴礼树 曹卫东 耿明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试验以油菜秸秆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模拟稻田条件,研究了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处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腐解过程均呈现出前10~20 d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 试验以油菜秸秆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模拟稻田条件,研究了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处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腐解过程均呈现出前10~20 d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规律。不同处理各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表现为钾〉磷〉氮〉碳,在翻压90d时钾的累积释放率为95.09%~97.17%,磷的累积释放率为62.65%~87.14%,氮的累积释放率为70%~76.48%,碳的累积释放率为39.53%~64.69%。翻压90 d后紫云英腐解率达到60.07%,油菜秸秆仅40.8%,混合紫云英后,混合处理的腐解程度加快,且腐解程度随紫云英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紫云英 配施 腐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被引量:54
16
作者 李海涛 于贵瑞 +2 位作者 李家永 陈永瑞 梁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8-908,共11页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C、N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凋落物样品分地上、地下两组处理方式。4种林分凋落物地上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依次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地下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顺序分别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杉木林〉湿地松林〉混交林。各林分地上组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地下部分,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林分。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凋落物分解95%时间为4~01a,介于暖温带常见树种凋落物95%被分解所需时间8~17a,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的鼎湖山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2~8a。养分元素释放率的变化因不同林分和分解时期而异。C在各林分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地上组凋落物的释放率大多数时间均高于地下组。N则于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前期表现出富集现象,而后开始净释放,其中湿地松林凋落物的N富集现象最为显著,释放速率在两个试验年度均为各林分中最低,凋落物中初始的高C/N比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杉木林凋落物具有最低的初始C/N比,没有出现N富集现象,且在两个试验年度末期均维持了较高的N释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林分 亚热带
下载PDF
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17
作者 田平 姜英 +4 位作者 孙悦 马梓淇 隋鹏祥 梅楠 齐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通过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试验,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东北棕壤土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辽宁沈阳设置连续两年(2014—201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免耕覆盖(NTS)、旋耕还田(RTS)和... 通过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试验,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东北棕壤土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辽宁沈阳设置连续两年(2014—201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免耕覆盖(NTS)、旋耕还田(RTS)和翻耕还田(PTS)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腐解率和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分析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RTS和PTS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秸秆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磷>碳>氮。NTS、RTS和PTS处理秸秆两年平均腐解率分别为38.8%、78.0%、65.9%,两年平均碳释放率分别为56.5%、78.8%、69.4%,氮释放率为16.7%、53.5%、38.8%,磷释放率为81.3%、92.5%、89.8%,钾释放率为92.0%、99.4%、98.9%。NTS处理秸秆腐解率及碳氮释放率与还田时间符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RTS和PTS处理秸秆腐解率、碳氮释放率及3种还田方式秸秆磷钾释放率随还田时间变化符合米氏方程。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RTS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PTS处理(P<0.05),与NTS处理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3种还田方式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秸秆腐解和耕层土壤培肥效果,东北棕壤土区建议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为旋耕秸秆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秸秆腐解率 养分释放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分解与养分释放 被引量:50
18
作者 张秀娟 吴楚 +2 位作者 梅莉 韩有志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70-1376,共7页
采用埋袋法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粗根(5—10mm)、中根(2—5mm)、细根(〈2mm)的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粗根、中根和细根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3649、0.4381和0.2720,落叶松依次分别为0.1967、0... 采用埋袋法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粗根(5—10mm)、中根(2—5mm)、细根(〈2mm)的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粗根、中根和细根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3649、0.4381和0.2720,落叶松依次分别为0.1967、0.1955和0.2464.通过养分分析发现,根系分解过程释放大量C和养分.分解150d后,两树种所有级别根系的可溶性糖释放均超过90%.水曲柳粗根和中根K的释放均在40%左右,细根K的释放为71%,落叶松所有级别的根系K的释放均在95%以上.在根系分解第2年。两树种粗根和中根N的释放在50%左右波动,P在40%左右波动,两树种细根N和P的释放均达到60%.因此,根系分解在C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将其忽略,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的循环将会被严重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落叶松 根系分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51
19
作者 刘宁 孙振涛 +2 位作者 韩晓日 战秀梅 杨劲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5-1009,共5页
目前传统化学肥料因其养分流失快,利用率低,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环保型肥料。在这种情况下,缓/控释肥料以养分缓慢释放,有效延长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成为21世纪化学肥料工业的发展... 目前传统化学肥料因其养分流失快,利用率低,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环保型肥料。在这种情况下,缓/控释肥料以养分缓慢释放,有效延长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成为21世纪化学肥料工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了缓/控释肥料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阐述了缓/控释肥料的内涵及养分释放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缓/控释肥料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养分释放 研究概况
原文传递
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47
20
作者 宋学贵 胡庭兴 +3 位作者 鲜骏仁 李伟 武卫国 肖春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通过原位进行了对照(CK)、低氮(LN,50kgN.hm-2.a-1)、中氮(MN,100kgN.hm-2.a-1)和高氮(HN,150kgN.hm-2.a-1)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4.72~6.33年,分解率最... 通过原位进行了对照(CK)、低氮(LN,50kgN.hm-2.a-1)、中氮(MN,100kgN.hm-2.a-1)和高氮(HN,150kgN.hm-2.a-1)处理,研究了川西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4.72~6.33年,分解率最高的为CK,最低的为HN.经过365d,各处理的分解率均低于CK,仅HN与CK间差异显著(P<0.05);C残留率均高于CK;N和K残留率均显著高于CK(P<0.05);P残留率均高于CK,仅LN与CK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凋落物的C/N升高3.9%~23.7%.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元素的迁移模式为富集-释放,C、P和K元素则表现为直接释放.N沉降对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释放及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沉降对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向负效应,且负效应随沉降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C/N 常绿阔叶林 川西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