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和治理 被引量:92
1
作者 李小平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68,共6页
纵观全球 ,几乎所有的湖泊及其他娱乐水体都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而藻类的水华爆发则是许多富营养化了的湖泊和水体面临的挑战 .藻类是依靠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水生生物 ,它既能产生大部分人类需要的氧气也能产生大面积有害的赤湖 .因此对... 纵观全球 ,几乎所有的湖泊及其他娱乐水体都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而藻类的水华爆发则是许多富营养化了的湖泊和水体面临的挑战 .藻类是依靠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水生生物 ,它既能产生大部分人类需要的氧气也能产生大面积有害的赤湖 .因此对藻类特别是对有害藻类的控制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湖泊 富营养化 底泥 藻类 基因治藻 赤潮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的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臣炜 汪德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814-818,共5页
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当污染外源得到控制之后,内源的影响变得明显,这是由于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使富营养化继续存在甚至恶化。概述富营养化内源性负荷的产生及危害,对引起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行为进行... 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当污染外源得到控制之后,内源的影响变得明显,这是由于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使富营养化继续存在甚至恶化。概述富营养化内源性负荷的产生及危害,对引起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行为进行分析,介绍并对比内源污染治理几种主要的控制技术,讨论了控制技术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营养物质 沉积物 机理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弱光逆境对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措施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明 蒋卫杰 余宏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本文综述了弱光逆境对植株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营养元素的吸收、内源激素水平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提高植株弱光逆境适应性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弱光逆境 光合作用 营养元素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系 调控措施
下载PDF
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制订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丙辉 许秋瑾 朱延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97-2501,共5页
制订可行的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是实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管理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尚缺乏按照区域湖库生态差异制订相应营养盐控制标准的研究,也缺乏制订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的统一原则和方法.以我国东部平原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依据营... 制订可行的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是实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管理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尚缺乏按照区域湖库生态差异制订相应营养盐控制标准的研究,也缺乏制订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的统一原则和方法.以我国东部平原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依据营养盐控制标准制订的通用性、可能性及实用性原则,考虑太湖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地区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应用1994-2005年的监测数据,以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的叶绿素a含量分级为基础,提出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分析确定了太湖营养状态的6个等级,即贫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化、重度富营养及超富营养状态,对应计算得出了六级营养盐控制标准,研究得到太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标准建议值:叶绿素a分别是:〈1.6 mg·m^-3、1.6-10 mg·m^-3、10-26 mg·m^-3、26-64 mg·m^-3、64-160 mg·m^-3、〉160 mg·m^-3;塞氏深度分别是:0.7、0.4、0.3、0.3、0.3、0.25 m;总磷分别是:0.03、0.04、0.06、0.09、0.12、0.18 mg·L^-1;总氮分别是:0.6、1.7、2.2、3.2、4.2、6.2 mg·L^-1.旨在通过对我国东部平原湖区典型湖泊水体的营养盐控制标准制订方法的研究,探讨制订我国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的可行方法,为分区制订我国营养盐控制标准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控制标准 太湖
原文传递
湿润区坡地香根草植物篱农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卜崇峰 蔡强国 袁再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60,共6页
为了解植物篱农作措施的侵蚀、养分循环特征,促进湿润半湿润地区坡地可持续利用。在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建立了6个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植物篱农作小区,包括:传统坡地耕作对照小区(C);单纯植物篱坡耕小区(H);植物... 为了解植物篱农作措施的侵蚀、养分循环特征,促进湿润半湿润地区坡地可持续利用。在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建立了6个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植物篱农作小区,包括:传统坡地耕作对照小区(C);单纯植物篱坡耕小区(H);植物篱+无机肥坡耕小区(HI);植物篱+有机肥坡耕小区(HO);植物篱十覆盖+无机肥坡耕小区(HIM);植物篱+无机肥+有机肥+覆盖坡耕小区(HIOM)。试验结果表明:N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是径流携带,各植物篱小区的N损失达对照小区的2~3倍。泥沙携带是P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其径流损失几乎可以忽略。K素的径流携带损失非常严重,但低于其泥沙侵蚀损失。N、K平衡与作物产出正相关,越是高产区其养分平衡状况越容易出现亏损。单纯的植物篱措施有较明显的控制土壤流失功能,但减流效益不明显。施肥、覆盖措施,以及作物产出对植物篱农作措施的侵蚀有巨大影响。采取覆盖结合施肥的植物篱小区(HIOM和HIM),水土效益最高,但投入高,产投比过低;植物篱配合有机肥或者无机肥措施小区(HO和HI).水土保持效益和产投比均比较理想。综合生态、经济效益,应该优先推广HO和HI农林复合坡耕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农林间作 养分循环 侵蚀控制 措施
下载PDF
Therapeutic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in hepatic metabolism 被引量:17
6
作者 Katherine Byrnes Sophia Blessinger +3 位作者 Niani Tiaye Bailey Russell Scaife Gang Liu Bilon Khamb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3-49,共17页
Metabolic homeostasis requires dynamic catabolic and anabolic processes. Autophagy, an intracellular lysosomal degradative pathway, can rewire cellular metabolism linking catabolic to anabolic processes and thus susta... Metabolic homeostasis requires dynamic catabolic and anabolic processes. Autophagy, an intracellular lysosomal degradative pathway, can rewire cellular metabolism linking catabolic to anabolic processes and thus sustain homeostasis. This is especially relevant in the liver, a key metabolic organ thatgoverns body energy metabolism. Autophagy’s role in hepatic energy regulation has just begun to emerge and autophagy seems to have a much broader impact than what has been appreciated in the field. Though classically known for selective or bulk degrada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or energy-dense macromolecules, emerging evidence indicates autophagy selectively regulates various signaling proteins to directly impa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etabolic enzymes or their upstream regulators. Hence, we review three specific mechanisms by which autophagy can regulate metabolism: A) nutrient regeneration, B) quality control of organelles, and C) signaling protein regulation. The plasticity of the autophagic function is unraveling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Thus,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 potential translation of promising preclinical data on autophagy modulation into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clinic to treat common metabolic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Liver metabolism Signaling proteins LYSOSOME nutrient regeneration Quality control Farnesoid X receptor Cryptochrome 1
原文传递
不同处理对河套灌区玉米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春晓 郑海春 +3 位作者 郜翻身 高娃 王霞 王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4,共6页
为了探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缓控释尿素、活性炭、生物菌肥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动态变化特征及氮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缓控释尿素、活性炭、... 为了探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缓控释尿素、活性炭、生物菌肥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动态变化特征及氮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缓控释尿素、活性炭、微生物菌肥处理与常规处理相比,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土壤NO-3-N、NH+4-N含量变化不太显著,而苗期土壤NO-3-N含量平均分别提高24.76%、18.36%、4.31%,收获期平均分别降低23.98%、12.53%、5.47%;苗期土壤中NH+4-N含量较常规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8.21%、15.47%、5.24%,收获期平均分别降低26.33%、16.93%、7.37%;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常规处理提高15.71%、10.65%和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养分淋失 治理措施 面源污染
下载PDF
缺乏营养物质(N、P等)引起的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峰 王淑莹 +2 位作者 李秀玮 彭峰 杨庆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63,共5页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分枝球衣菌Sphaerotiusnatans,丝硫细菌Thiothrixsp,贝氏硫细菌Beggiatoa等丝状菌的细胞干重中营养物质含量较少,对营养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吸收率和累积能力,且可适合较宽的营养物含量范围,使其在进水底物中...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分枝球衣菌Sphaerotiusnatans,丝硫细菌Thiothrixsp,贝氏硫细菌Beggiatoa等丝状菌的细胞干重中营养物质含量较少,对营养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吸收率和累积能力,且可适合较宽的营养物含量范围,使其在进水底物中缺乏营养物质时能占优势而过量增殖,这也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结合抑制丝状菌膨胀的选择器技术,并适量在底物中补加营养物质是控制缺营养型丝状菌膨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丝状菌 絮状菌 污泥膨胀 营养平衡 活性
下载PDF
湖泊水体中营养盐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詹旭 邹路易 《环境科技》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营养盐物质是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在对湖泊水体营养盐控制技术探讨过程中,分析了营养盐的来源形式,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学角度分别对营养盐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和思考,并指出了今后湖泊水体中营养盐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湖泊 营养盐 控制 氮磷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福建沿海花生空秕诊断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恩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系统阐述了福建沿海花生空秕的典型症状,揭示了导致花生空秕的原因,并提出土壤化学诊断指标,介绍了经长期田间实践掌握的一整套成熟的花生空秕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花生空秕 症状 钙营养 化学诊断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太湖蓝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治理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笑白 张宁红 +4 位作者 张咏 牛志春 彭露露 刘雷 于红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30-1935,共6页
利用2009─201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生物调查获取的环境和生物数据,研究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蓝藻分布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如温度、酸碱性、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密度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 利用2009─201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生物调查获取的环境和生物数据,研究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蓝藻分布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如温度、酸碱性、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密度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基本上超出V类地表水指标,主要的超标因子是总氮。总氮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5 mg·L-1和1.65 mg·L-1,总氮在丰水期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丰水期蓝藻迅速生长,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盐。蓝藻仍是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2009─2012年太湖蓝藻的密度随年份无明显变化,但随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蓝藻密度均值为4.87×107cell·L-1,明显高于平水期蓝藻密度(1.51×106 cell·L-1);太湖东部采样点蓝藻密度明显低于其他湖区。影响蓝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盐,高温、偏碱性和高营养盐含量都会增加蓝藻的密度。蓝藻与其他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蓝藻密度增加促进了枝角类的生长。推荐利用机械打捞和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方法,因为这2种方法可在降低蓝藻密度的同时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太湖蓝藻水华的风险。增加其他藻类和枝角类控制蓝藻水华方法可行性较差:1)蓝藻暴发时期其它藻类对能量和营养的竞争能力弱于蓝藻,难以抑制蓝藻的生长;2)在太湖中增加枝角类可能降低现有蓝藻的密度,但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体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防范生物调控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如其他藻类水华等)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营养盐控制 生物调控 机械打捞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基于生态分区的我国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刁晓君 席北斗 +3 位作者 何连生 邓祥征 吴锋 王鹏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87-1694,共8页
为更好地控制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在五大湖泊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分区的100个湖泊总氮(TN)、总磷(TP)、TN/TP与叶绿素a(Chl-a)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五大湖泊生态分区中,... 为更好地控制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在五大湖泊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分区的100个湖泊总氮(TN)、总磷(TP)、TN/TP与叶绿素a(Chl-a)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五大湖泊生态分区中,东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低,华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高,近几年五大湖区湖泊富营养水平呈上升趋势.从TN、TP对五大生态分区湖泊Chl-a浓度的影响看,TP是东北和华北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而TN和TP同时是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从TN/TP判断,在TN/TP<10的湖泊中,除华北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N显著影响;TP仅对东北、蒙新湖区湖泊的Chl-a有显著影响.在TN/TP>17的湖泊中,除蒙新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P显著影响,而在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TN对Chl-a也有显著影响.在10<TN/TP<17的湖泊中,除了中东部湖区湖泊TN对Chl-a有显著影响外,其他湖区的湖泊TN和TP对Chl-a均没有显著影响.氮磷控制策略方面,华北湖区的湖泊应以优先控磷为主;东北湖区TN/TP<10的湖泊应采取氮磷联合控制,其他湖泊应以控磷为主;中东部、云贵、蒙新湖区的湖泊均应氮磷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区 湖泊富营养化 氮磷削减 控制策略 TN TP
原文传递
源分离尿液资源化利用与风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善庆 王晓昌 +1 位作者 李超 韩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针对源分离尿液中除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部分微量污染物(药物残留与激素)和致病微生物的特点,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线,首先对尿液中营养物回收技术(浓缩脱水、沉淀结晶、离子交换吸附、吹脱吸收、生... 针对源分离尿液中除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部分微量污染物(药物残留与激素)和致病微生物的特点,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线,首先对尿液中营养物回收技术(浓缩脱水、沉淀结晶、离子交换吸附、吹脱吸收、生物处理及电化学)和能源转化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回收电能和尿液培养藻类制作生物质燃料)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其次,介绍了尿液中微量污染物去除技术(电渗析、纳滤与高级氧化)和致病微生物灭活方法(常温储存6个月以上、升温或碱化),并指出从源头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联合多种技术同步回收尿液中营养物与能源和定量分析所含微量污染物对人体与环境的风险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源分离尿液 营养物回收 能源转化 风险控制 生态卫生
下载PDF
不同营养调控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强 张锁科 +2 位作者 孙万斌 俞玲 马晖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0,共10页
养分在促进草坪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不同肥料在草地早熟禾生长中的作用机理,采用不同的施肥组合进行草地早熟禾草坪的建植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调控下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状况与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相关性,并对草地早熟禾坪... 养分在促进草坪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不同肥料在草地早熟禾生长中的作用机理,采用不同的施肥组合进行草地早熟禾草坪的建植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调控下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状况与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相关性,并对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施用一定量生物菌肥和柠檬酸的情况下,较少量的氮、磷肥施用(处理3)能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各施肥组合能显著促进植株体IAA和ZT含量的提高,抑制ABA含量在根部的合成和体内的积累;在施肥后的35d内,IAA和ZT含量随着施肥后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而ABA含量在除对照以外的各处理中相对较低,且随着施肥后时间的推移,其含量也明显下降,但在对照处理中却表现出一定的增加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控 草地早熟禾 内源激素 生长 生物菌肥 柠檬酸
下载PDF
草坪草分蘖特征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奇凤 宋桂龙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1期79-86,共8页
分蘖是草坪草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草坪草的耐践踏性及坪用价值。从草坪草分蘖类型、形成过程及分蘖形态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草坪草的分蘖特征,并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及碳水化合物,氮素等营养物质的类型和含量分析探讨了影... 分蘖是草坪草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草坪草的耐践踏性及坪用价值。从草坪草分蘖类型、形成过程及分蘖形态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草坪草的分蘖特征,并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及碳水化合物,氮素等营养物质的类型和含量分析探讨了影响草坪草分蘖的调控机理。以期为草坪草分蘖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针对性地提出养护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分蘖特征 内源激素 营养物质 调控机理
下载PDF
浅层滞缓流水体富营养化成因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道军 薛睿康 +4 位作者 李凯 许明 李永超 慕佳佳 黄廷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19,共6页
大多数的浅层湖泊、水库以及景观水体流动更新慢、滞留时间长,可称之为浅层滞缓流水体.这类水体水动力条件差,自净能力弱,整个水体光照充足、夏秋季水温高,且风力混合易导致底泥中营养盐释放,因此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易发生富营养化和藻... 大多数的浅层湖泊、水库以及景观水体流动更新慢、滞留时间长,可称之为浅层滞缓流水体.这类水体水动力条件差,自净能力弱,整个水体光照充足、夏秋季水温高,且风力混合易导致底泥中营养盐释放,因此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易发生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问题,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浅层滞缓流水体的水动力特征出发,分析了其水质恶化原因和常用的水质污染控制技术,提出了营养盐削减与藻类控制相结合、原位控制与异位削减协同的防控思路,为浅层滞缓流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滞缓流水体 富营养化 藻类爆发 营养盐削减 控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对汉江下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虹 郭生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水质生态模型 ,模拟分析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导致水量的变化以及河道内营养负荷的改变 ,引起汉江下游水体藻类生长速率的变化 ,并对藻类生长的规律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 :要有效地控制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发生 ,在现状水量和营养负荷... 采用水质生态模型 ,模拟分析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导致水量的变化以及河道内营养负荷的改变 ,引起汉江下游水体藻类生长速率的变化 ,并对藻类生长的规律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 :要有效地控制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发生 ,在现状水量和营养负荷条件下 ,需削减营养负荷 5 0 %;实施设计方案调水 1 45亿m3且有引江济汉配套工程条件下 ,需削减现状营养负荷 80 %;调水后控制污染负荷至现状的 5 0 %,要消除因调水产生的负面影响 ,则需将引江济汉水量增大 30 %。由此可减轻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造成的负面影响 ,但“水华”发生机率仍比不调水年程度严重且历时长久。因此 ,首先必须治污 ,控制沿江的污水排放 ;其次在藻类大量繁殖的春季 ,结合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合理调度 ,确保汉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需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生态模型 南水北调 营养负荷 藻类生长 污染控制
下载PDF
Nutritional factors and gastric cancer in Zhoushan Islands, China 被引量:7
18
作者 Jiong-Liang Qiu Jian-Ning Zheng +3 位作者 Kun Chen Jian-Yue Wang Li-Jun Zhang Li-Ming Su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8期4311-4316,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utrient intakes and high incidence rate of gastric cancer among residents in Zhoushan Islands.METHODS: A frequency-matched design of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during the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utrient intakes and high incidence rate of gastric cancer among residents in Zhoushan Islands.METHODS: A frequency-matched design of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during the survey on dietary factors and gastric cancer in Zhoushan Islands, China. A total of 103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diagnosed in 2001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133 contr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residents in Zhoushan Islands. A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Chinese dietary pattern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dietary intake. A computerized database of the dietary and other relative information of each participant was completed. Total calories and 15 nutrient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od composition table and their adjusted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were estimated by gender using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RESULTS: High intakes of protein, saturated fat, and cholesterol were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particularly among males (ORQ4 vsQ1 were 10.3, 3.24, 2.76 respectively). While carbohydrate was a significant high-risk nutrient (ORQ4 vsQ1 = 14.8; Pfor linear trend = 0.024) among females. Regardless of their gender, the case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aily intake of sodium mainly from salts. As to the nutrients of vitamins A and C, an inversed association with the risk of GC was fou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nts were briefly described.CONCLUSIO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onfirm the role of diet-related exposure in the et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pidemiology. An increase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intakes of protein, saturated fat, cholesterol and sodium,while consump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 vitamin A and ascorbic acid may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nutrient intake CASE-control Risk factor Protective effect ANTIOXIDANTS
下载PDF
水稻与水生动物共作可促进稻田系统生态集约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Zi-Jun Ji Lu-Feng Zhao +4 位作者 Tao-Jie Zhang Ran-Xin Dai Jian-Jun Tang Liang-Liang Hu Xin Che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5-15,共11页
物种共作可以增加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态过程强化的重要措施。水稻-水产动物共作是农业系统物种共作的类型之一,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生产实践和研究。本文综述并定量分析了水稻-水产动物共作(简称共作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 物种共作可以增加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态过程强化的重要措施。水稻-水产动物共作是农业系统物种共作的类型之一,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生产实践和研究。本文综述并定量分析了水稻-水产动物共作(简称共作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3个问题:(i)共作系统能否在维持或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同时,减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ii)水产动物是如何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正效应的?(iii)如何建立共作系统以实现稻田生态集约化?文献整合分析表明,水稻-水产动物共作产生显著正效应,即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共作系统的水稻产量增加、害虫和杂草的发生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显著提高。种间互惠和养分互补利用是水产动物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正效应的主要生态学机理,一方面水稻为水产动物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其在稻田中的活动和生长;另一方面水产动物的取食活动降低了病害草害并改善了土壤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此外,水产动物促进了稻田系统养分循环,而且养分可在水稻和水产动物之间互补利用,从而提高了共作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如何构建水稻和水产动物之间相互适应的共作系统,以及如何建立与共作系统相匹配的种养技术策略,是水稻-水产动物共作实现稻田生态集约化的关键。从生物学性状的角度,研究和选育适于共作系统的水稻品种和水产动物品系,是未来应关注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互惠 养分循环 害虫控制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素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系统中鸟粪石结垢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涛 周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18,共5页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特别是采用生物法去除营养物质的污水处理厂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鸟粪石结垢的产生,将会引起严重的运行和管理问题。重点讨论了鸟粪石结垢的防范措施,包括:改进污水污泥处理工艺、调节污水污泥的pH、降低鸟粪...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特别是采用生物法去除营养物质的污水处理厂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鸟粪石结垢的产生,将会引起严重的运行和管理问题。重点讨论了鸟粪石结垢的防范措施,包括:改进污水污泥处理工艺、调节污水污泥的pH、降低鸟粪石生成组分浓度、回收鸟粪石沉淀、污水污泥处理设备材料改性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实际需要相互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营养物去除 鸟粪石结垢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