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葛立军
杨玉香
+3 位作者
赵文
闫喜武
张焕
张淑红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 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0.02)mm,壳长日生长为...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 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0.02)mm,壳长日生长为(26.8±0.8)μm;40目网袋中每袋放4 000粒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75.5%,壳长达(4.38±0.07)mm,壳长日生长为(126.3±3.7)μm;20目网袋中每袋放2 000粒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92.3%,壳长达(5.80±0.10)mm,壳长日生长为(60.0±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中间培育
最佳密度
池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林彬
黄宗文
+6 位作者
周洁
周先雄
杨薇
郭仁湘
李鑫伟
吴小易
陈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我国南方近海重要网箱养殖海水鱼品种之一,而石斑鱼苗种繁育成败对其养殖规模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池规格为2...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我国南方近海重要网箱养殖海水鱼品种之一,而石斑鱼苗种繁育成败对其养殖规模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池规格为2.5m×4.0m×1.1m。试验采用益生菌和虾片作为培水材料,益生菌总活菌浓度为1.0×108cells/mL。在孵化前1周,每天同时等量往孵化池中加入益生菌和虾片2次,至试验结束,添加时间分别为早上7:00和下午13:00。处理组1、2、3益生菌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160、320、320mL,虾片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8、8、16g。每组设2个重复。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后持续培育27d,并分别在孵化后第3、8、13、18、23、27d检测水池中pH值和溶氧、总磷、活性磷、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孵化后第3d,水体中pH值从8.06下降至7.03,之后又上升至初始值。试验期间,溶解氧水平维持在6.86~7.99mg/L之间。总磷和活性磷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后第13d,亚硝酸氮水平开始升高,并在孵化后第23d达到峰值(约0.57mg/L)。硝酸氮含量也从孵化后第13d开始上升。各处理组氨氮含量均在孵化后第18d上升至最高值。试验期间,处理组2亚硝酸氮及硝酸氮水平均低于处理组1及处理组2。因此,基于水体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孵化池中日添加益生菌及虾片适宜浓度分别为40mL/m3和1g/m3。另外,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石斑鱼鱼苗亚硝酸盐中毒,应在孵化后第23d往池中注入适当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水质
培水
孵化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试验
3
作者
胡品虎
胡维宏
+2 位作者
王明华
何继勇
贾长春
《水产养殖》
CAS
1996年第4期17-19,共3页
本文报导0.7厘米罗氏沼虾苗经3~21天的网箱暂养,体长达到1.0~2.5厘米,每公顷池塘放养11.35万尾左右,与鱼混养,经120天的饲养,达到了每公顷产罗氏沼虾1532.3公斤和鲢鱼1152.0公斤,平均每公顷经济效益达43059.0元,投入产出比为1:1.79,...
本文报导0.7厘米罗氏沼虾苗经3~21天的网箱暂养,体长达到1.0~2.5厘米,每公顷池塘放养11.35万尾左右,与鱼混养,经120天的饲养,达到了每公顷产罗氏沼虾1532.3公斤和鲢鱼1152.0公斤,平均每公顷经济效益达43059.0元,投入产出比为1:1.79,罗氏沼虾的饲料系数2.12,平均成活率75.3%,平均规格18.4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中间暂养
高产
池塘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葛立军
杨玉香
赵文
闫喜武
张焕
张淑红
机构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省省级高校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出处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基金
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203003)
文摘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 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0.02)mm,壳长日生长为(26.8±0.8)μm;40目网袋中每袋放4 000粒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75.5%,壳长达(4.38±0.07)mm,壳长日生长为(126.3±3.7)μm;20目网袋中每袋放2 000粒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92.3%,壳长达(5.80±0.10)mm,壳长日生长为(60.0±3.0)μm。
关键词
毛蚶
中间培育
最佳密度
池塘
Keywords
Scapharca
subcrenata
nursery
culture
optimal
density
pond
分类号
S968.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林彬
黄宗文
周洁
周先雄
杨薇
郭仁湘
李鑫伟
吴小易
陈国华
机构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万宁业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基金
National 863 Plans Program,China(2006AA10A414)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s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plan,China(2007BAD29B01,2007BAD29B02)
文摘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我国南方近海重要网箱养殖海水鱼品种之一,而石斑鱼苗种繁育成败对其养殖规模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池规格为2.5m×4.0m×1.1m。试验采用益生菌和虾片作为培水材料,益生菌总活菌浓度为1.0×108cells/mL。在孵化前1周,每天同时等量往孵化池中加入益生菌和虾片2次,至试验结束,添加时间分别为早上7:00和下午13:00。处理组1、2、3益生菌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160、320、320mL,虾片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8、8、16g。每组设2个重复。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后持续培育27d,并分别在孵化后第3、8、13、18、23、27d检测水池中pH值和溶氧、总磷、活性磷、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孵化后第3d,水体中pH值从8.06下降至7.03,之后又上升至初始值。试验期间,溶解氧水平维持在6.86~7.99mg/L之间。总磷和活性磷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后第13d,亚硝酸氮水平开始升高,并在孵化后第23d达到峰值(约0.57mg/L)。硝酸氮含量也从孵化后第13d开始上升。各处理组氨氮含量均在孵化后第18d上升至最高值。试验期间,处理组2亚硝酸氮及硝酸氮水平均低于处理组1及处理组2。因此,基于水体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孵化池中日添加益生菌及虾片适宜浓度分别为40mL/m3和1g/m3。另外,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石斑鱼鱼苗亚硝酸盐中毒,应在孵化后第23d往池中注入适当新水。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水质
培水
孵化池
Keywords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water
quality
response
water
breeding
nursery
pond
分类号
S965.33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试验
3
作者
胡品虎
胡维宏
王明华
何继勇
贾长春
机构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江浦永胜公司渔场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1996年第4期17-19,共3页
文摘
本文报导0.7厘米罗氏沼虾苗经3~21天的网箱暂养,体长达到1.0~2.5厘米,每公顷池塘放养11.35万尾左右,与鱼混养,经120天的饲养,达到了每公顷产罗氏沼虾1532.3公斤和鲢鱼1152.0公斤,平均每公顷经济效益达43059.0元,投入产出比为1:1.79,罗氏沼虾的饲料系数2.12,平均成活率75.3%,平均规格18.4克。
关键词
罗氏沼虾
中间暂养
高产
池塘养殖
Keywords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ursery
cultivation
high
output
with
high
profit
pond
culture
分类号
S966.12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葛立军
杨玉香
赵文
闫喜武
张焕
张淑红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英文)
林彬
黄宗文
周洁
周先雄
杨薇
郭仁湘
李鑫伟
吴小易
陈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试验
胡品虎
胡维宏
王明华
何继勇
贾长春
《水产养殖》
CAS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