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矿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池国祥 薛春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共18页
流体流动是热液成矿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研究是建立成矿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压力状态、流速、流动方向以及它们与矿床定位的关系。文中总结了成矿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成... 流体流动是热液成矿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研究是建立成矿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压力状态、流速、流动方向以及它们与矿床定位的关系。文中总结了成矿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成矿作用研究和矿产勘查上的重要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可以是流体的超压、地势差、构造变形以及因温度或盐度变化而引起的流体密度变化。成矿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宏观(野外)观察、微观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指示流体超压的宏观地质特征包括水平脉体、砂岩灌入体和水力致裂角砾岩等。微观研究,尤其是流体包裹体测温以及流体包裹体面的应力-温压分析,可以为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流体-构造关系提供重要的信息,并起到制约流体模型的作用。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解流体流动、热传递、岩石变形及化学反应的偏微分方程和模拟流体的压力、温度、流速、流动方向在时间和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分布。成矿流体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提高我们对热液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并可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找矿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流动 流体动力学 矿化 热液矿床 驱动力 水压破裂 数值模拟 勘探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反演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贵仁 赵珍 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矿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以涌水量预测居多,但对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反演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马坑矿区开采条件下关键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清的事实,以矿区岩溶裂隙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地... 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矿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以涌水量预测居多,但对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反演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马坑矿区开采条件下关键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清的事实,以矿区岩溶裂隙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动态及涌水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反演了矿区目前存在的若干重大水文地质问题,对矿区的边界条件、充水来源及途径、地表入渗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方法也是对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的一种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反演 水文地质条件 马坑矿区 探索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hydrodynamic studies of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14
3
作者 Guoxiang Chi Chunji Xue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3期423-438,共16页
Fluid flow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and its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mineralization model. The hydrodynamic study of mineralization deals with analyzin... Fluid flow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and its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mineralization model. The hydrodynamic study of mineralization deals with analyzing the driving forces, fluid pressure regimes, fluid flow rate and direc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localization of mineraliz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hydrodynamic studies of mineralization, and discusses their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for ore deposit studie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The driving forces of fluid flow may be related to fluid overpressure, topographic relie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fluid density change due to heating or salinity variation, depending on specific geologic environments and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The study method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megascopic (field) observations, microscopic analyse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Megascopic features indicative of significantly overpressured (especially lithostatic or supralithostatic) fluid systems include horizontal veins, sand injection dikes, and hydraulic breccias. Microscopic studies, especially microthermometry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combined stress analysis and microthermometry of fluid inclusion planes (FIPs)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fluid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fluid-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thus constraining fluid flow models. Numerical modeling can be carried out to solv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rock deforma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fluid pressure, temperature, fluid flow rate and direction, and mineral precipitation or dissolution in 2D or 3D space and through time. The results of hydrodynamic studies of mineralization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nrocesses of hvdrothermal denosits, and can be u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mineral exn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flow HYDRODYNAMICS MINERALIZATION Hydraulic fracturing numerical modeling exploration
下载PDF
断层防水煤(岩)柱安全宽度的计算与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3 位作者 胡瑞林 徐文杰 李彦周 杨武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7-520,共4页
针对如何确定导水断层附近的防水煤(岩)柱宽度是困扰煤炭开采的问题,以开滦集团荆各庄矿3092工作面为例,综合运用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和原位探测来确定其断层防水煤(岩)柱的安全宽度,最终得出了符合实际的且小于原留设宽度的断层防水煤(... 针对如何确定导水断层附近的防水煤(岩)柱宽度是困扰煤炭开采的问题,以开滦集团荆各庄矿3092工作面为例,综合运用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和原位探测来确定其断层防水煤(岩)柱的安全宽度,最终得出了符合实际的且小于原留设宽度的断层防水煤(岩)柱安全宽度,为该矿节约了可采储量,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该法为本矿及相似矿井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具有较高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防水煤(岩)柱 安全宽度 数值模拟 原位探测 计算与评价
下载PDF
可燃气体爆炸发生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天石 胡双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7期171-172,共2页
分别从理论、数值模拟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气体爆炸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可燃气体 气体爆炸 数值模拟 爆炸极限
下载PDF
Large borehole with multi-lateral branches: A novel solution for exploitation of clayey silt hydrate 被引量:11
6
作者 Yan-long Li Yi-zhao Wan +5 位作者 Qiang Chen Jia-xin Sun Neng-you Wu Gao-wei Hu Fu-long Ning Pei-xiao Mao 《China Geology》 2019年第3期333-341,共9页
Raising the in situ decomposition rate of natural gas hydrate and increasing the decomposition contact area are two main ways to raise the productivity of hydrate. An exploit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large borehole wit... Raising the in situ decomposition rate of natural gas hydrate and increasing the decomposition contact area are two main ways to raise the productivity of hydrate. An exploit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large borehole with multi-lateral branches (LB & MB)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technique is mainly intended for the clayey silt hydrate reservoi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main purpose is to alleviate the sand output from formation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and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gas productivity of the reservoir.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were mainly expounded: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geometric parameters for layout of multi-lateral branches in clayey silt hydrate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the stimulation effect of a typical well profile with two branches, and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reservoir failure risk in a well profile with eight branch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B & MB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flow field in the formation, raises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reservoir and may also help to decrease the produced water-gas ratio (WGR). When the lateral branches spacing is too small, the failure zones around adjacent lateral branches overlap each other, possibly causing reservoir failure in a larger range. Therefore,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multi-lateral branches depend on the dual control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geotechnical risk factor of reservoir. Further study is being carried out,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arameters of multi-lateral bran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 Clayey SILT Multi-lateral BRANCHES STIMUL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HYDRAT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Sea China
下载PDF
槽波在采空区边界探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仲华 陈朋磊 《中州煤炭》 2016年第12期172-175,共4页
矿井安全生产受前方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因素制约,矿井槽波超前探技术的逐步完善提高了采空边界、断层的探测精度,提高了对掘进前方隐伏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率。为保障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开展槽波采空边界探测... 矿井安全生产受前方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因素制约,矿井槽波超前探技术的逐步完善提高了采空边界、断层的探测精度,提高了对掘进前方隐伏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率。为保障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开展槽波采空边界探测理论分析十分必要。数值模拟探测结果说明,槽波超前探测在技术上可行,利用人工设置断层,然后进行后期数据处理,验证在槽波成像界面处确实是断层构造,为煤岩界面,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同时也验证了提出的后期数据处理思路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 采空边界 探测理论 数值模拟 地震勘探
下载PDF
煤层转换波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磊 何兵寿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475-478,共4页
从弹性波动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技术导出了应力-速度弹性波动方程正演的差分格式,研究了其吸收边界条件与数值频散关系,建立了煤田多波勘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特定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纵波震源激发... 从弹性波动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技术导出了应力-速度弹性波动方程正演的差分格式,研究了其吸收边界条件与数值频散关系,建立了煤田多波勘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特定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纵波震源激发条件下弹性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与煤层多波记录的波场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地表不存在低速层时,煤田多波记录的X分量与Z分量上均有纵波与横波存在,因此在资料处理中必须首先进行波场分离工作。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煤层转换波的能量还与煤层厚度有关。故在进行野外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转换波和纵波的观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纵波 弹性波动方程 波场分离 低速层 震源激发 煤田 高阶 差分格式 分量
下载PDF
基于地质勘探的某土石坝异常渗流问题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思若 郭博文 杨文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针对目前土石坝渗流安全复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地质勘探结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黄河流域内某小型水库为例,采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渗流安全复核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依据设计资料进行有限元分析,该水库渗... 针对目前土石坝渗流安全复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地质勘探结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黄河流域内某小型水库为例,采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渗流安全复核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依据设计资料进行有限元分析,该水库渗流安全满足要求,但经现场勘察,水库存在异常渗流现象。通过对不同断面地质勘探结果进行分析,判定坝体上游防渗土工膜已失效,校核水位工况下下游坝坡最大渗透坡降已大于允许渗透坡降值,且下游坝坡渗流出逸点高程远高于贴坡排水体顶部高程。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17),坝体渗流安全不满足规范要求,其渗流安全等级评定为C级。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地质勘探结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有效弥补单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不足,为同类土石坝渗流安全复核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数值模拟 地质勘探 渗流安全复核 安全评价
下载PDF
洪湖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采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其海 唐仲华 何沛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6-52,共7页
为了加强洪湖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弄清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的开采潜力,以区内最有供水意义的孔隙承压水[Q_(2+3)]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开采潜力指数法分别对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采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承压水含水层[Q_(2+... 为了加强洪湖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弄清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的开采潜力,以区内最有供水意义的孔隙承压水[Q_(2+3)]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开采潜力指数法分别对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采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承压水含水层[Q_(2+3)]允许开采量5.185"108 m3/a。现状开采量只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2.5%,地下水有较大的开采潜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洪湖市20个乡镇、街道办中,曹市镇、新滩镇、滨湖和新堤街办潜力较小,戴家场镇、瞿家湾镇、峰口镇、燕窝镇、螺山镇、小港和大沙湖管理区潜力中等,而余下大部分乡镇开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评价 数值模拟 允许开采量 开采潜力
原文传递
结构参数对火星探测用伞开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连亮 张红英 +1 位作者 李方 童明波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2年第6期24-29,共6页
文章以"火星探路者"所用伞为基础,对其结构作相应改变后进行充气过程仿真计算,研究结构参数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盘缝带伞的阻力系数随着带宽和缝宽的增加而减小;但超声速开伞时,降落伞充气过程中伞衣的喘... 文章以"火星探路者"所用伞为基础,对其结构作相应改变后进行充气过程仿真计算,研究结构参数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盘缝带伞的阻力系数随着带宽和缝宽的增加而减小;但超声速开伞时,降落伞充气过程中伞衣的喘振现象随着带宽的增加而减弱,投影面积的波动随带宽增长变得缓和,这对盘缝带伞的开伞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盘缝带伞 数值模拟 火星探测
下载PDF
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法探测地下岩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奇 余海忠 孙泽会 《城市勘测》 2020年第3期181-187,共7页
针对工程物探中常见的地下岩溶探测问题,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几种不同的地下岩溶模型做了钻孔雷达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异常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运动方程的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波速以及衰减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波速和衰减层析成... 针对工程物探中常见的地下岩溶探测问题,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几种不同的地下岩溶模型做了钻孔雷达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异常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运动方程的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波速以及衰减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波速和衰减层析成像对异常的反映比较好,与此同时,它们各有优缺点,需互相参考、配合使用。研究结果可为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法在地下岩溶探测应用中的数据判读和成果解释提供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数值模拟 层析成像 岩溶探测
下载PDF
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耀涛 秦海勤 +1 位作者 徐可君 于晓琳 《新技术新工艺》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故障,国内外学者对碰摩力模型、碰摩故障机理、数值仿真分析、试验检验验证和碰摩故障识别诊断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对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碰摩力模型性质的不同,... 针对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故障,国内外学者对碰摩力模型、碰摩故障机理、数值仿真分析、试验检验验证和碰摩故障识别诊断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对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碰摩力模型性质的不同,将现有碰摩力模型分为两大类、5种模型,综述了各模型的特点,指出了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分析总结了转子叶片与机匣碰摩试验的进展,并指出了未来在模型建立与试验探究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叶片 机匣 碰摩 故障机理 数值仿真 动力学特性 试验探究
下载PDF
地质信息模型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晴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随着矿产资源勘探难度的增加和勘探成本的上升,GIS和数值建模等现代地质信息技术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变得广泛。通过GIS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结合数值建模模拟地质过程和成矿机制,可以实现对金矿潜在矿体的准确定位和特征揭示,提高勘探决... 随着矿产资源勘探难度的增加和勘探成本的上升,GIS和数值建模等现代地质信息技术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变得广泛。通过GIS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结合数值建模模拟地质过程和成矿机制,可以实现对金矿潜在矿体的准确定位和特征揭示,提高勘探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数值建模 金矿勘探 成矿预测 勘探决策
下载PDF
方形小线圈瞬变电磁响应特征与地质探测应用
15
作者 黄平 徐克全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53-157,163,共6页
煤矿开采逐渐趋于深部的同时伴随着地下空间环境的复杂化。为优化瞬变电磁法探测精度与便携性,根据瞬变电磁法理论对数值模拟中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正演模拟探究了边长为0.5、1.0、2.0 m的正方形发射线圈中心点的感应电动... 煤矿开采逐渐趋于深部的同时伴随着地下空间环境的复杂化。为优化瞬变电磁法探测精度与便携性,根据瞬变电磁法理论对数值模拟中的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正演模拟探究了边长为0.5、1.0、2.0 m的正方形发射线圈中心点的感应电动势响应特征,以及边长0.5 m正方形、直径0.1 m不含磁芯圆形、直径0.1 m含磁芯圆形接收线圈在边长0.5 m正方形发射线圈激励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通过建立巷道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地质构造数值模型,对比了边长0.5 m正方形小线圈与边长2.0 m正方形小线圈的探测效果,并以大西煤矿为例,对边长0.5 m正方形小线圈瞬变电磁技术进行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边长0.5 m正方形小线圈装置的感应电动势变化规律与边长1.0、2.0 m正方形小线圈相同,但幅值略低;相比于边长2.0 m正方形小线圈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在工程实践中,边长0.5 m正方形小线圈装置可以有效地探明富水区与陷落柱地质构造区域,证明了边长0.5 m正方形小线圈瞬变电磁法在地质探测中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数值模拟 小线圈装置 地质勘探
下载PDF
浅地表环境下ESPAC微动成像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杨浪邕航 李红星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5期1322-1330,共9页
扩展空间自相关(ESPAC)微动探测(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由于其简便快捷、效果精确等优势,在浅部地层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基于ESPAC法提取的频散能量成像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特别是不同的观测台阵布置情况会对采... 扩展空间自相关(ESPAC)微动探测(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由于其简便快捷、效果精确等优势,在浅部地层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基于ESPAC法提取的频散能量成像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特别是不同的观测台阵布置情况会对采集的频散曲线提取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ESPAC法成像原理的分析研究,利用背景噪声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天然源微动记录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子波主频分布情况下频散能量的差异,定量分析了不同台站布置情况和采集时间长度对频散能量成像质量的影响,经过对比研究得到了ESPAC法在浅地表勘探时的成像规律,在兼顾效率和探测成本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提高基阶模式下的频散能量成像质量。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工程实例中,取得了不错的实际勘探效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源面波 数值模拟 背景噪声成像 微动勘探 频散图 扩展空间自相关(ESPAC)
下载PDF
考虑各向异性的砂岩地热储层提高数值模拟精度方法
17
作者 郎宝山 范显利 +4 位作者 薄浩 冯学坤 张志伟 刘长生 赵雅静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为了确保沈260区块地热田能在合理采灌方式下实现可持续稳定开发,利用Petrel软件建立了包括构造、岩性、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和压力等信息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CMG软件对7口单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历史拟合,分析了不同井... 为了确保沈260区块地热田能在合理采灌方式下实现可持续稳定开发,利用Petrel软件建立了包括构造、岩性、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和压力等信息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CMG软件对7口单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历史拟合,分析了不同井距、构造位置和井网条件下温压场和渗流场的演化规律,从而确定了沈260区块最合理的开采方式。研究表明,利用Petrel软件建立的精细模型可以精确描述地热田的构造、岩性、物性和温压场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CMG热采软件进行的单井生产历史拟合率达到了100%,较均一地质模型拟合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此外,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开采井距为400 m,并推荐沿垂直构造位置采用五点法部署方式作为该区块的最佳开发方案。该研究为类似地区的地热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预测方法,对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地热资源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压力场 渗流场 井网部署 勘探开发
下载PDF
数控技术专业“2+1”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东 徐盛学 李龙根 《广东白云学院学刊》 2007年第1期10-12,31,共4页
数控技术专业进行“2+1”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全面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本文就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设计、实践课程的改革和校外教学体系建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数控技术 “2+1” 实践与探索
下载PDF
一类扰动的超椭圆Hamilton系统的极限环分布情况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彦杰 洪晓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在定性分析理论指导下,运用判定函数和数值探测方法,研究了一类具有幂零鞍点的超椭圆Hamilton系统在多项式扰动下的极限环个数和分布问题,这里的多项式扰动共有3个任意参数.证明了该系统在无界周期环域中最多分出3个极限环,并运用数值... 在定性分析理论指导下,运用判定函数和数值探测方法,研究了一类具有幂零鞍点的超椭圆Hamilton系统在多项式扰动下的极限环个数和分布问题,这里的多项式扰动共有3个任意参数.证明了该系统在无界周期环域中最多分出3个极限环,并运用数值模拟得到了3个极限环的准确位置.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希尔伯特的第16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分析 判定函数 数值探测 超椭圆Hamilton系统 极限环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宗全 朱建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共3页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古近纪以来所生成的天然气具有较大的资源意义。为此,建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古近纪以来所生成的天然气具有较大的资源意义。为此,建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据此对生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生成生烃强度随地理坐标和时间变化的三维数据体,实现了对任意平面范围、任意时间段生烃量的定量计算。依据越晚期的生烃量其资源贡献率越高的原理,结合对天然气成藏条件的深入分析,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勘探建议:惠民凹陷的滋镇洼陷、阳信洼陷,东营凹陷南部,东濮凹陷东部次洼、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次洼是寻找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远景区;沾化凹陷孤北地区、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东营凹陷南坡、惠民凹陷的滋镇洼陷南坡则可作为近期寻找天然气资源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晚古生代 排烃量 数值模拟 计算 天然气 资源评价 勘探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