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足三里”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及中缝大核P物质、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颜纯钏 彭艳 +4 位作者 林亚平 易受乡 陈平 侯艳玲 史冬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蠕动波及胃窦和中缝大核区P物质(SP)、胃动素(MTL)的影响,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调节胃运动与中缝大核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胃亢组、胃抑组、胃亢+针刺组...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蠕动波及胃窦和中缝大核区P物质(SP)、胃动素(MTL)的影响,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调节胃运动与中缝大核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胃亢组、胃抑组、胃亢+针刺组及胃抑+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胃复安及阿托品复制大鼠胃运动亢进及胃运动抑制模型。造模后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5min。观察针刺前后胃运动波频率及胃运动波幅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胃窦组织中SP及MTL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缝大核区SP及MTL的表达。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胃复安后,与注射前相比,胃运动波幅增高(P<0.05),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组相比,胃窦组织中的SP、MTL含量上升(P<0.01),中缝大核中SP表达下降,MTL表达上升(P<0.01)。针刺"足三里"可使其胃运动波幅下降(P<0.05),胃窦组织中的SP、MTL含量下降(P<0.01),中缝大核中SP表达上升,MTL表达下降(P<0.05,P<0.01)。大鼠尾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胃运动波幅下降,频率减慢,胃窦组织中的SP、MTL含量降低,中缝大核SP表达增高,MTL表达下降(P<0.05,P<0.01);针刺"足三里"可使其胃运动波幅增高,频率加快,胃窦组织中的SP、MTL含量上升,中缝大核中SP表达下降,MTL表达上升(P<0.05,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可能通过影响中缝大核区SP及MTL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干预 胃运动 胃运动亢进 胃运动抑制P物质 胃动素 中缝大核
原文传递
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在电针“足三里”穴调节胃运动的作用和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桂莲 刘志敏 徐秋玲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在针刺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采用霍耳效应原理慢性记录胃运动方法,观察核团损毁后胃运动的变化。结果:家兔在自由进食水、清醒安静状态下,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主要表现为以抑制为主的单向调... 目的:探讨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在针刺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采用霍耳效应原理慢性记录胃运动方法,观察核团损毁后胃运动的变化。结果:家兔在自由进食水、清醒安静状态下,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主要表现为以抑制为主的单向调节作用。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埋置不透钢插管后,不影响胃运动,电针对胃运动的抑制效应亦不受影响。单独损毁中缝大核后,电针抑制效应部分减弱;同时损毁中缝大核和蓝斑核后电针抑制效应明显减弱。结论:在电针抑制胃活动中,中缝大核和蓝斑共同参与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运动 中缝大核 蓝斑核
下载PDF
传入 C 纤维的兴奋在电针“足三里” 激活中缝大核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乡 蒋旻春 +1 位作者 黄平波 邹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23-533,共11页
为了分析电针“足三里”是否以其伤害性刺激性质引起镇痛作用,我们试探了电刺激“足三里”穴区所引起的传人(顺行)冲动是否可以减小刺激腓总神经引起的逆行 C 波。碰撞实验表明刺激“足三里”确可兴奋了腓神经的一些 C 纤维。此外我们... 为了分析电针“足三里”是否以其伤害性刺激性质引起镇痛作用,我们试探了电刺激“足三里”穴区所引起的传人(顺行)冲动是否可以减小刺激腓总神经引起的逆行 C 波。碰撞实验表明刺激“足三里”确可兴奋了腓神经的一些 C 纤维。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刺激“足三里”的强度达到或超过 C 纤维阈值时。可明显激活中缝大核神经元,当刺激强度达到可引起最大 c 波时,激活 NRM 的效应也达到最大。上述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除可以其非伤害性刺激性质引起镇痛作用外,可能主要是以其伤害性刺激,经 C 类纤维激活 NRM,再经过痛负反馈调制引起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中缝大核 传入C纤维
下载PDF
生长抑素通过中缝大核发挥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玲爱 宋朝佑 +2 位作者 王静明 余静 林葆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2-345,共4页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的耗竭剂半胱胺和抗生长抑素血清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长抑素可提高大鼠的痛阈,并使电针镇痛的效应加强。用半胱胺...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的耗竭剂半胱胺和抗生长抑素血清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长抑素可提高大鼠的痛阈,并使电针镇痛的效应加强。用半胱胺耗竭或用抗生长抑素血清中和中缝大核中的生长抑素,均可使大鼠的痛阈降低,并减弱电针镇痛的效应。这表明生长抑素可能通过中缝大核发挥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电针镇痛 中缝大核
下载PDF
5-HT及其阻断剂脑内微注射和微电刺激对家兔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慧 欧阳守 黄伟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3189-3196,共8页
目的:观察室旁核及中缝大核微注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各种阻断剂和电刺激对家兔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室旁核影响胃肠运动的中枢地位.方法:注射5-HT及其各种阻断剂和电刺激家兔室旁核,然后采用胃浆膜双极4导联同步记... 目的:观察室旁核及中缝大核微注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各种阻断剂和电刺激对家兔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室旁核影响胃肠运动的中枢地位.方法:注射5-HT及其各种阻断剂和电刺激家兔室旁核,然后采用胃浆膜双极4导联同步记录,分析其胃体、胃窦部胃电的平均频率、相位差、负相位比率、波形对应率、幅度等指标,考察室旁核及中缝大核微量注射5-HT及各种阻断剂和电刺激对家兔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室旁核注射2μg5-HT后,除胃体3外胃电频率均加快,其中胃体2差异显著(4.44±0.09vs4.24±0.09,P=0.034),再注射5μg丹司琼后胃电频率均减慢,其中胃体2、3差异显著(P=0.032,0.043);室旁核注射2μg5-HT再注射5μg赛庚啶后,胃电频率加快,胃体2差异显著(P=0.044);室旁核电刺激后,除胃体2外胃电频率均减慢,胃体1和胃体3差异显著(P=0.03,0.029);中缝大核注射10μg5-HT后,胃体2胃电频率明显减慢(4.13±0.11vs4.33±0.09,P=0.021),再注射10μg赛庚啶后,胃体2胃电频率则加快(P=0.034);注射10μg5-HT再室旁核电刺激后,除胃体1外胃电频率均减慢,胃窦部位差异显著(3.93±0.14vs4.46±0.14,P=0.006).结论:室旁核微量注射5-HT对胃电活动主要为激动作用,可能是通过5-HT3受体途径发挥作用;而中缝大核注射5-HT则为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5-HT2受体途径发挥作用;中缝大核微量注射5-HT的同时室旁核电刺激对胃电的抑制似具协同作用,进一步证实了中枢同时存在"下行性抑制"和"下行性兴奋"两个系统共同调控消化道功能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室旁核 中缝大核 昂丹司琼 赛庚啶
下载PDF
中缝大核内神经降压素对大鼠痛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白波 刘文彦 +2 位作者 魏然 王宏 刘玉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中缝大核 (NRM )内神经降压素 (N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分析内源性NT和 5 HT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指标 ,测定动物痛阈 ,观察中缝大核内神经降压... 目的 探讨大鼠中缝大核 (NRM )内神经降压素 (N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分析内源性NT和 5 HT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反应指标 ,测定动物痛阈 ,观察中缝大核内神经降压素对痛和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 大鼠中缝大核内微量注射神经降压素后 ,大鼠电针镇痛的效应明显增加 ;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或NT拮抗剂后 ,大鼠电针镇痛效应则明显降低。大鼠中缝大核内注入噻庚啶后 ,可阻断NT电针镇痛的效应。结论 大鼠中缝大核内的神经降压素在电针镇痛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至少其部分效应可能是通过内源性 5 HT系统中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降压素 电针镇痛 中缝大核
下载PDF
大鼠中缝大核内P物质神经元的自调节突触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长庚 张喜京 蔡秋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7-361,T002,共6页
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大鼠延髓中缝大核的P物质能自调节突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缝大核内存在着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阳性神经元以大型多极细胞为主。阳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除与免疫反应阴性结构形成突触联系外,尚与P... 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大鼠延髓中缝大核的P物质能自调节突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缝大核内存在着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阳性神经元以大型多极细胞为主。阳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除与免疫反应阴性结构形成突触联系外,尚与P物质样免疫反应的树突形成轴树型自调节突触。在自调节突触中,突触前、后成分均被免疫反应产物所标记。反应产物沉着于小清亮囊泡和树突小管周围、线粒体外膜及基质。突触前、后膜呈对称性。突触囊泡附于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宽约20 nm,内含电子致密物质。本文对自调节突触的普遍性、结构特点及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自调节突触 中缝大核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入大鼠楔状核对中缝大核痛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韶 张自东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6,共4页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内痛兴奋性神经元(PEN)的单位放电,观察楔状核(NCF)注入微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PEN痛诱发放电频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TRH与阿片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NCF内注入TRH(0.5μg/0.5...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内痛兴奋性神经元(PEN)的单位放电,观察楔状核(NCF)注入微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PEN痛诱发放电频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TRH与阿片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NCF内注入TRH(0.5μg/0.5μl)能明显抑制NRM的PEN痛放电,最大抑制率为71.5±5.9%;在NCF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预先注射纳络酮(lμg/0.5μl)均可使TRH的上述抑制效应显著减弱。提示,NCF内的TRH可能参与伤害性信息的调制过程;在此过程中,NCF和PAG内的阿片受体起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核 中缝大核 痛兴奋性 神经元
下载PDF
P物质在大鼠中缝大核中参与痛觉调制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积胜 闫国平 王大宁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 :探讨P物质 (SP)在大鼠中逢大核 (NRM )中参与痛觉调制的作用 ,揭示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 :以浅麻状态大鼠的甩尾反射潜伏期 (TFL)为痛阈指标 ,采用核团内微量注射的方法。结果 :SP ( 0 5 μg/ 0 5 μl)注入NRM后... 目的 :探讨P物质 (SP)在大鼠中逢大核 (NRM )中参与痛觉调制的作用 ,揭示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 :以浅麻状态大鼠的甩尾反射潜伏期 (TFL)为痛阈指标 ,采用核团内微量注射的方法。结果 :SP ( 0 5 μg/ 0 5 μl)注入NRM后的 15min内 ,大鼠TFL明显延长 ,并可被预先注射纳洛酮及CP - 963 45所阻断。结论 :SP可能在NRM内介导痛觉调制过程 ,该过程有内源性阿片肽的参与 ,并通过N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大鼠 中缝大核 痛觉调制 纳洛酮 CP-96345
下载PDF
大鼠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云庆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本研究分别用逆行和顺行追踪相结合及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对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和5HT 样阳性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与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HRP注入丘... 本研究分别用逆行和顺行追踪相结合及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对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和5HT 样阳性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与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证明HRP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Ⅲ层;将顺行标记物PHAL 注入中缝大核,证明PHAL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尾侧亚核的Ⅰ层,Ⅱ层内仅有少量PHAL 顺标终末;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结果显示5HT 样阳性终末也主要存在于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其它部位仅散在分布。在电镜下观察到:(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的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分别与PHAL顺标终末形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其中大部分为对称性突触,非对称性突触较少;(2)尾侧亚核Ⅰ层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分别与5HT 样阳性终末形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这些突触联系也以对称性突触为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缝大核的下行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对此层内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可能主要发挥抑制作用,而5HT 是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突触联系 中缝大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下载PDF
楔状核内微量注射谷氨酸对中缝大核痛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韶 张自东 吴晓平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探讨楔状核内注入胞体兴奋剂谷氨酸对中缝大核内痛兴奋性神经元痛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楔状核内注入谷氨酸可明显抑制中缝大核内痛兴奋性神经元痛放电。示楔状核内神经元与抗伤害感受作用有关。
关键词 楔状核 中缝大核 痛兴奋性神经元 谷氨酸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通路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 用PHA-L顺行追踪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PHA-L顺行标记轴突终末与中缝大核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突触。另外,发现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也与中缝大核内其它神经元之间形成多种突触联系。本研究结果首次在突触水平证明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间接通路,同时又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末与中缝大核内的神经元成分之间还形成比较复杂的突触联系,并对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中缝大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下载PDF
大鼠伏核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直接和间接投射的超微束路追踪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2-216,共5页
本研究用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伏核下行投射纤维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向中缝大核(NRM)投射神经元和外侧缰核(LHb)向PAG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顺行标记物PHAL电泳入伏核和逆行... 本研究用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伏核下行投射纤维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向中缝大核(NRM)投射神经元和外侧缰核(LHb)向PAG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顺行标记物PHAL电泳入伏核和逆行标记物HRP分别注入NRM或PAG后,在PAG的尾段腹外侧区和中缝背核(DR)或LHb内侧部分别可见PHAL顺标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主要分布区重叠。电镜下分别在PAG的腹外侧区、DR或LHb内侧部观察到PHAL顺标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和轴树突触。上述结果说明伏核的直接下行投射纤维主要与PAG和DR内向NRM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伏核的部分下行投射纤维在LHb内侧部中继后再间接投射到P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中脑边缘镇痛
下载PDF
中缝大核内催产素在大鼠痛行为调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3 位作者 张艳霞 冯学泉 王曙光 宋朝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6期604-605,共2页
目的 探讨中缝大核 (NRM)内催产素 (OT)在痛行为调制中的作用 ,及其和内源性 5 HT在痛行为调制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指标 ,测定动物痛阈 ,观察NRM内催产素对大鼠痛行为反应的影... 目的 探讨中缝大核 (NRM)内催产素 (OT)在痛行为调制中的作用 ,及其和内源性 5 HT在痛行为调制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为痛行为反应指标 ,测定动物痛阈 ,观察NRM内催产素对大鼠痛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 NRM内注入催产素后 ,大鼠的痛阈明显增加 ;注入抗催产素血清后 ,大鼠的痛阈则明显降低。NRM内注入噻庚啶后 ,可阻断OT镇痛的效应。结论 NRM内的催产素在痛行为调制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且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内源性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大核 催产素 大鼠 痛行为调制
下载PDF
刺激蓝斑及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光弟 崔存德 +2 位作者 张惠琴 殷伟平 印其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6-81,共6页
以往的工作表明,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刺激 LC 和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 LC 或电针有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 以往的工作表明,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刺激 LC 和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 LC 或电针有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作用。2.损毁中缝大核和腹腔注射纳洛酮并不明显影响刺激 LC 的抑制效应。3.α_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能加强刺激 LC 或电针的抑制效应,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这种抑制效应。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刺激 LC 和电针可激活 LC 神经元,通过其下行纤维,在脊髓水平释放 NE,通过α_2受体,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中缝大核 脊髓背角神经元 伤害性反应 电针 痛觉调制
下载PDF
大鼠中缝大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碧兰 涂宗萍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5期310-313,共4页
目的观察延髓中缝大核 (NRM )微量注射L -精氨酸 (L -Arg)对痛阈及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以探讨NRM中一氧化氮 (NO)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热水刺激甩尾测痛模型 ,以 5 0± 0 .5℃热水刺激大鼠尾部... 目的观察延髓中缝大核 (NRM )微量注射L -精氨酸 (L -Arg)对痛阈及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以探讨NRM中一氧化氮 (NO)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热水刺激甩尾测痛模型 ,以 5 0± 0 .5℃热水刺激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 ,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NRM微量注射 1mmolL -Arg对大鼠痛阈无明显影响 ;2mmol、4mmol、8mmolL -Arg均能降低痛阈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NRM预先注入 8mmolL -Arg再电针 3 0分钟 ,大鼠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电针组。结论NRM内NO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NRM内NO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痛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阈 电针镇痛 廷髓中缝大核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大鼠楔状核内微量注射吗啡、乙酰胆碱对中缝大核痛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韶 张自东 吴晓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与脑核团注药方法,观察大鼠楔状核内微量注射吗啡、乙酸胆碱对中缝大核内痛兴奋性神经元痛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楔状核分别注入吗啡和乙酰胆碱均能抑制中缝大核的痛放电;若预先向楔状核注射...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与脑核团注药方法,观察大鼠楔状核内微量注射吗啡、乙酸胆碱对中缝大核内痛兴奋性神经元痛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楔状核分别注入吗啡和乙酰胆碱均能抑制中缝大核的痛放电;若预先向楔状核注射纳络酮和阿托品能分别拮抗吗啡及乙酰胆碱的抑制痛放电效应。单独注入纳络酮或阿托品可引起痛放电频率增加。结果提示:楔状核内某些神经元对中缝大核的痛兴奋性神经元活动起抑制作用,楔状核内的内源性阿片肽与乙酰胆碱参与这一过程,并分别由阿片受体及胆碱能M-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核 中缝大核 痛兴奋性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向伏核和中缝大核的分支投射——荧光素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云庆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法,研究了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向伏核和中缝大核的分支投射。将双苯甲亚胺(Bb)和碘化丙啶(PI)分别定向注入中缝大核和一侧伏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细胞和两种单标细胞。双标细胞占3种标记细...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法,研究了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向伏核和中缝大核的分支投射。将双苯甲亚胺(Bb)和碘化丙啶(PI)分别定向注入中缝大核和一侧伏核。在中脑中央灰质和中缝背核内见到双标细胞和两种单标细胞。双标细胞占3种标记细胞总数的21%,PI单标细胞占32%,Bb单标细胞占47%。标记细胞多位于注射侧中脑中央灰质中段、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侧区腹侧部及中缝背核内,以中型梭形和三角形细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中央灰质 中缝背核 伏核
下载PDF
大鼠中缝大核5-羟色胺神经元——光镜和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戬 范天生 李世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对大鼠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5-HT样免疫反应(5-HT-li)神经元为大型多极细胞和梭形细胞,以中缝大核中下部较为密集。在电镜下观察可见:1、5-HT... 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对大鼠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5-HT样免疫反应(5-HT-li)神经元为大型多极细胞和梭形细胞,以中缝大核中下部较为密集。在电镜下观察可见:1、5-HT-li产物出现在神经元的胞质和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多泡体、囊泡等细胞器的外膜,个别5-HT-li神经元出现核染现象;2、非标记轴突终末和5-HT-li神经元形成轴-体、轴-树、轴-轴突触,非标记轴突终末内多含有清亮圆囊泡(20~30nm),或兼有小颗粒囊泡(40~70nm)、大颗粒囊泡(90~110nm)、清亮扁平囊泡;3、中缝大核内5-HT-li轴突为无髓纤维,5-HT-li轴突终末在中缝大核内分布稀少;4、易见5-HT-li树突和轴突终末邻近毛细血管壁分布;5-HT-li树突可与胶质细胞形成接触。5-HT缝脊神经元在接受多种神经递质系统调节的基础上,可能具有整合作用。本文还对5-HT神经元和脑局部微循环的关系,以及5-HT神经元-胶质细胞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大核 5-羟色胺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5-羟色胺与γ-氨基丁酸共存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
20
作者 王晓琳 张强 +1 位作者 金子武嗣 李云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9,F0003,共5页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脑干内5-HT与GABA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双重标记神经元在5-HT细胞群(B1-B9)中的分布情况并计数。结果:在所有脑干的5-HT细胞群中,双重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区域内所占的比率最高,平均为10.0%,其次是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分别为1.8%和1.4%。中缝桥核与中缝背核所含的共存神经元比例小,仅0.9%和0.3%。而在其他细胞群即B4,B6和B8-9细胞组,未观察到双重标记神经元。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部分延髓中线核团的5-HT能神经元同时含有GABA,而中脑中线核团和脑干的其他非中线5-HT细胞群内未见这种共存神经元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中缝大核 中缝苍白核 中缝隐核 免疫荧光组1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