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娟 贠建民 +3 位作者 邓展瑞 艾对元 张紊玮 赵风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22,共6页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经胞内蛋白含量测定及胞内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抗菌肽P-1对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DNA的凝胶阻滞作用及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作用,并通过DNA和RNA相对含量来研究粉红单端孢核酸合成是否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抗菌肽P-1可引起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外泄;同时,菌体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尤其对分子质量在43.0~97.4 kDa之间的蛋白最为明显;抗菌肽P-1对DNA没有明显阻滞作用,但其能与EB竞争性结合DNA,使核酸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体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进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P-1 粉红单端孢 细胞膜通透性 蛋白合成 核酸合成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抗真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殷瑜 黄为一 陈代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性问题的日趋严重,研究开发安全、新型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抗真菌药物根据其作用靶位分为抑制真菌细胞膜、细胞壁、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及抑制电子传递等5种类型。现从这5个方面对微生物来源的抗真菌抗生...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性问题的日趋严重,研究开发安全、新型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抗真菌药物根据其作用靶位分为抑制真菌细胞膜、细胞壁、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及抑制电子传递等5种类型。现从这5个方面对微生物来源的抗真菌抗生素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抗生素 细胞膜 细胞壁 蛋白质 电子传递 核酸合成
下载PDF
地榆皂苷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子桦 吴金婵 +6 位作者 余咏诗 张淼菲 张凯嘉 曾芝璇 卓燕萍 杨烨健 陈鑫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 考察地榆皂苷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以及抑菌机制。方法 肉汤稀释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16株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比浊法和菌落计数绘制地榆皂苷Ⅱ对MRSA的... 目的 考察地榆皂苷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以及抑菌机制。方法 肉汤稀释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16株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比浊法和菌落计数绘制地榆皂苷Ⅱ对MRSA的生长曲线、杀菌曲线;通过DNA外泄实验,分析地榆皂苷Ⅱ对MRSA细胞壁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DAPI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分析,考察地榆皂苷Ⅱ对MRSA DNA和RNA的影响。结果 地榆皂苷Ⅱ对16株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128~256μ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为2~8mg·mL^(-1)。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地榆皂苷Ⅱ质量浓度为1×MIC(256μg·mL^(-1))及以上时,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杀菌曲线结果显示,地榆皂苷Ⅱ2×MIC、4×MIC作用1 h后对MRSA的抑制作用明显,8×MIC、16×MIC分别作用1、2 h后对MRSA起到了完全抑制的作用。2×MIC的地榆皂苷Ⅱ作用于MRSA后,胞外核酸大分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 h后核酸外泄量较对照组高26.23%(P<0.05)。地榆皂苷Ⅱ作用于MRSA菌体后,MRSA DNA和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01)。结论 地榆皂苷Ⅱ对MRSA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以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合成进而抑制MRSA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地榆皂苷Ⅱ 抗菌 细胞壁膜通透性 核酸合成
原文传递
蛋白核酸合成抑制剂和蛋白磷酸化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家尧 卢从明 +3 位作者 骆爱玲 马德钦 王学臣 梁峥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环己酰亚胺和放线菌素D明显降低小麦幼苗中BADH基因的表达 ,表明BADH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受到调控。氯霉素则有增加表达的效应。线粒体可能形成阻遏蛋白参与调节。H7和甘露糖降低BADH基因表达 ,相应地冈田酸(Okadaicacid)明显增... 环己酰亚胺和放线菌素D明显降低小麦幼苗中BADH基因的表达 ,表明BADH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受到调控。氯霉素则有增加表达的效应。线粒体可能形成阻遏蛋白参与调节。H7和甘露糖降低BADH基因表达 ,相应地冈田酸(Okadaicacid)明显增加表达 ,说明蛋白磷酸化积极参与小麦幼苗中BADH基因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合成抑制剂 蛋白磷酸化 基因表达 调节 渗透胁迫 核酸合成抑制剂 小麦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 抗性机制 甜菜碱
下载PDF
叶酸对动物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洁 徐盛玉 +1 位作者 杨双源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雌性动物繁殖过程中,健康卵母细胞的形成是保证正常受精、胚胎发育以及有性生殖能力的物质基础。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载体参与DNA、RNA、蛋白质的合成,在配子形成、胎儿发育等细胞快速生长分化过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叶酸对卵母细胞质... 在雌性动物繁殖过程中,健康卵母细胞的形成是保证正常受精、胚胎发育以及有性生殖能力的物质基础。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载体参与DNA、RNA、蛋白质的合成,在配子形成、胎儿发育等细胞快速生长分化过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叶酸对卵母细胞质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研究表明,叶酸可以通过促细胞分裂、抗氧化、促核酸合成和促甲基化反应等途径影响卵母细胞质量。本文就叶酸对动物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卵母细胞质量 促细胞分裂 抗氧化 核酸合成 甲基化
下载PDF
黏细菌产生的RNA聚合酶抑制剂
6
作者 李燕 田囡 刘新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5,92,共6页
细菌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是筛选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RNAP抑制剂通过影响细菌RNA的合成达到抗菌功效。本文综述了黏细菌产生的myxopyronins、corallopyronins、sorangicins、ripostatins和etnangiens五种RNAP抑... 细菌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是筛选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RNAP抑制剂通过影响细菌RNA的合成达到抗菌功效。本文综述了黏细菌产生的myxopyronins、corallopyronins、sorangicins、ripostatins和etnangiens五种RNAP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其中,sorangicins和利福霉素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能够在RNAP-启动子转录复合体形成后抑制转录的起始;myxopyronins、corallopyronins和ripostatins的作用机制相似,可破坏RNA聚合酶和DNA分子上的启动子结合;etnangiens与corallopyronins均含有较长的侧链结构,作用机理可能相似。目前,黏细菌产生的RNA聚合酶抑制剂已成为开发广谱抗菌药物的一类重要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细菌 核酸合成 RNA聚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在生物传感及核酸合成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唐梦童 王兆官 +1 位作者 李娇娇 齐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64,共14页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是聚合酶X家族中的一员,与典型的DNA聚合酶不同,TdT以恒温的无模板依赖的方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聚合到寡核苷酸的3’羟基端来合成DNA。并且TdT对底物的耐...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是聚合酶X家族中的一员,与典型的DNA聚合酶不同,TdT以恒温的无模板依赖的方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聚合到寡核苷酸的3’羟基端来合成DNA。并且TdT对底物的耐受性高具有聚合修饰型dNTP的能力,如荧光修饰的dNTP、生物素修饰的dNTP,甚至人工碱基均可作为其良好底物。TdT的这些生化特性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传感和核酸合成领域中,促进了许多基于核酸的工具和方法的发展,并为酶促从头合成DNA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介绍了TdT的性质,重点总结了它在其介导的生物检测技术、核酸的修饰技术以及酶促合成DNA技术三个方面的核心作用、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促进TdT在生物传感器和核酸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生物传感器 修饰型核苷酸 核酸合成
原文传递
油菜素内酯促进绿豆上胚轴伸长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广廉 张建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8期607-613,共7页
用饲喂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放射性前体[3 H]-Phe、[3 H]-尿嘧啶和[3 H]-胸腺嘧啶证实了油菜素内酯(BR)能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和蛋白质、RNA 及DNA 的合成。用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抑制剂(CH、Act.D、... 用饲喂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放射性前体[3 H]-Phe、[3 H]-尿嘧啶和[3 H]-胸腺嘧啶证实了油菜素内酯(BR)能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和蛋白质、RNA 及DNA 的合成。用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抑制剂(CH、Act.D、5-Fu)进一步探讨它们对上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与蛋白质、RNA、DNA 和m RNA 合成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上胚轴的伸长依赖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尤其是依赖于m RNA 的合成。说明BR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绿豆 上胚轴 蛋白 核酸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治疗药物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丹 马世伟 王哲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引起局部化脓和心内膜炎等多种感染的重要人兽共患革兰阳性病原菌。其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且耐药性日益严重,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这对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引起局部化脓和心内膜炎等多种感染的重要人兽共患革兰阳性病原菌。其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且耐药性日益严重,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这对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以及药物新靶点的开发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对当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理进行了综述,并特别关注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望为临床防治细菌耐药和新药研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机制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核酸合成抑制剂 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下载PDF
自由基在鬼臼酰肼哌啶腙氮氧自由基抗肿瘤及毒性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正平 王锐 +1 位作者 谢景文 徐丽婷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71-576,共6页
探索鬼臼酰肼哌啶腙氮氧自由基(GP-1)中自由基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移植肿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检测GP-1及其自由基还原物GP-1-H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毒性及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指数和小... 探索鬼臼酰肼哌啶腙氮氧自由基(GP-1)中自由基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移植肿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检测GP-1及其自由基还原物GP-1-H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毒性及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指数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GP-1 1/6, 1/12 LD50给药10d,对小鼠Lewis肺癌, S180, P388和 HePS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L1210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均比GP-1-H强.其对L1210细胞作用环节在细胞周期的M期之后.GP-1-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与GP-1相似,但作用较弱.结论:GP-1中的自由基在增强其抗肿瘤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自由基 抗肿瘤药 毒性试验 药理
原文传递
脱落酸和抑制剂对萌发花生子叶肽链内切酶和花生球蛋白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宾金华 沈芸 傅家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3-71,共9页
脱落酸(Abscisicacid,ABA)抑制花生种子萌发的作用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不同.ABA(100μmol/L)在萌发零时施用,明显抑制肽链内切酶活性和同工酶表现以及花生球蛋白降解,萌发48h施用AB... 脱落酸(Abscisicacid,ABA)抑制花生种子萌发的作用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不同.ABA(100μmol/L)在萌发零时施用,明显抑制肽链内切酶活性和同工酶表现以及花生球蛋白降解,萌发48h施用ABA(100μmol/L)只降低肽链内切酶活性.ABA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放线菌素D,5-氟尿嘧啶)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只能部分降低肽链内切酶活性,对肽链内切酶同工酶表现和花生球蛋白降解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生子叶肽链内酶不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重新(denovo)合成,文中讨论了肽链内切酶活性调节和花生贮藏蛋白降解的起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脱落酸 种子萌发 肽链内切酶 花生球蛋白
下载PDF
氯化锂阻滞DNA合成抑制前列腺癌生长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传玲 张振华 +1 位作者 黄狄来 孙爱静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锂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采用体外培养和裸鼠背部皮下移植观察氯化锂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细胞BrdU掺入实验和Westernblot方法探讨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氯化锂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采用体外培养和裸鼠背部皮下移植观察氯化锂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细胞BrdU掺入实验和Westernblot方法探讨细胞增殖活性和DNA复制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细胞培养第3天,经10mmol/L氯化锂处理的前列腺癌PC一3细胞数为1.9×10^5,与PBS对照组的4.8×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锂及对照组氯化钠、氯化钾处理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95%及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氯化锂浓度为10、30mmol/L时,BrdU掺入吸光度(A)值分别为1.5、1.3,与PBS对照组为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氯化锂作用下DNA复制相关蛋白cdc6、cdc25C、cyclinA和cyclinE蛋白水平下调、CDK抑制剂p21。“蛋白水平上调。动物实验结果示腹腔注射氯化锂组移植瘤的平均体积为50mm。,平均体质量为296mg,均明显小于PBS对照组的180mm^3和95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外实验氯化锂均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DNA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细胞周期 核酸合成抑制剂
原文传递
合成肽核酸单体组氨酸的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庆国 赵风兰 姜乃才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5年第4期287-292,共6页
以L-组氨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含组氨酸残基的手性肽核酸单体.以叔丁氧羰基(Boc)保护α-氨基,羧基形成苄酯加以保护,分别以苄氧羰基(Cbz)及2,4-二硝基苯基(Dnp)作为咪唑基的临时和永久保护基,共九步反应,手性肽核酸单体总收率13.3%.
关键词 肽核酸单体合成 组氨酸 保护策略 2 4-二硝基苯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