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杨永华 姚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微生物和大生物 (动、植物 )相比 ,存在着多种显著差异 ,因此其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利用也有所不同 ,尤其是研究方法亟待完善、提高。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方法广泛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微生物和大生物 (动、植物 )相比 ,存在着多种显著差异 ,因此其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利用也有所不同 ,尤其是研究方法亟待完善、提高。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方法广泛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1)微生物总DNA制备及其遗传多样性检测方法 ;2 ) 16SrRNA基因序列研究 ;3)核酸杂交分析技术 ;4 )DNA动力学的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这些方法间及其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 ,并发展新的方法 ,促进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核酸杂交 DNA动力学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婷婷 王翠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宫颈筛查的女性患者1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H3技术对患者进行14种HPV型别检测;依据伯塞斯达系统(TBS)宫颈细胞学分类法对TCT结果进行判读;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20例患者中,HPV检测阳性者619例,阴性者1001例;TCT阳性者449例,阴性者1171例;HPV检测联合TCT阳性者205例,阴性者1415例;病理学检查阳性者187例,阴性者1433例。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96.79%)、特异度(98.32%)、阳性预测值(88.29%)和阴性预测值(99.56%)均高于HPV检测(81.28%、67.41%、24.56%和96.50%)和TCT(75.40%、78.51%、31.40%和96.07%)。结论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HPV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降低单项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变 核酸杂交 女性 筛查
下载PDF
肝硬化时糖代谢紊乱与肝细胞胰岛素受体及胰腺细胞HBV D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8
3
作者 时德仁 东传凌 +2 位作者 陆立 丛闻天 周燕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4,F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肝细胞胰岛素受体(IR)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表达,以及胰腺细胞HBV DNA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 DNA s 577 bp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例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胰组织...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肝细胞胰岛素受体(IR)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表达,以及胰腺细胞HBV DNA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 DNA s 577 bp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例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胰组织内的HBV DNA;应用图象分析系统对该12例肝细胞IR和TPK,进行抗胰岛素受体和酪氨酸蛋白激酶抗体免疫组化标记物定量测定。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HBsAg和lR。肝、胰组织活检前,常规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肝细胞HBV DNA阳性11例(11/12),糖耐量试验异常(IGT)7例中肝细胞HBV DNA均阳性(7/7),糖耐量试验正常(NGT)5例中HBV DNA阳性4例(4/5)。胰腺细胞阳性8例(8/12),IGT7例中胰腺细胞HBV DNA均阳性(7/7),NGT5例中仅1例HBV DNA阳性(1/5),IGT组与NGT组胰腺细胞检出HBV DNA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GT的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IR和TPK表达较NGT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IR=3.617 P<0.O1,tTPK=20.143P<0.01)。肝细胞内IR与TPK表达量高度相关,r=0.82597(P<0.01)。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显示肝细胞和胰岛细胞IR阳性处有HBsAg存在。结论HBV不仅能侵害肝细胞,也能直接侵害胰岛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代谢紊乱 肝细胞 胰岛素受体 胰腺细胞 HBV DNA 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黄瓜花叶病毒亚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平东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2-91,共10页
综述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研究的进展.根据寄主反应、血清学关系、病毒外壳蛋白肽链图谱分析、dsRNA分析、核酸杂交、RT-PCR产物酶解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可将现有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尤其是... 综述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研究的进展.根据寄主反应、血清学关系、病毒外壳蛋白肽链图谱分析、dsRNA分析、核酸杂交、RT-PCR产物酶解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可将现有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尤其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PCR及核酸序列分析,能准确地将不同亚组的分离物区分开.从已知序列的CMV株系分析,不同亚组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各RNA组分仅为58%~75%,同亚组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则达86%~100%.将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亚组 单克隆抗体 核酸杂交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贵宇 刘春江 +2 位作者 彭倩 府伟灵 黄君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HPV-DNA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选取在医院妇科取得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标本的患者550例,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技术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550例患者中,有270例(49.1%)HP...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HPV-DNA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选取在医院妇科取得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标本的患者550例,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技术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550例患者中,有270例(49.1%)HPV检测呈阳性,以16、52、58亚型最为常见,其中HPV16亚型84例(15.3%);270例阳性患者中,正常组91例(30.1%),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Ⅰ组57例(55.9%),CINⅡ组48例(72.7%),CINⅢ组18例(90%),宫颈癌组56(93.3%)。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级别及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在妇科常规体检中应重视HPV特别是HPV16型的感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核酸杂交 感染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30
6
作者 史娅萍 朱宇宁 +1 位作者 周丽琴 崔卫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 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 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 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 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宫颈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这些患者感染的 HPV 进行分型检测,对 HPV 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19种,未发现44、56型。各亚型在不同病变中的分布不同,宫颈癌组中主要感染基因型为16(80.8%)、33(15.4%)、31(11.5%)、58(7.7%)、18(7.7%)。16型感染在所有病例组中均居首位,并在宫颈癌组、HSIL 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LSIL 组和慢性炎症组(P<0.01);68型在 HSIL 组、LSIL 组均为主要感染基因型,但未在宫颈癌组中出现;低危基因型6型以多重感染形式也出现在宫颈癌组和 HSIL 组。在各种病变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 HPV 混合感染,单一感染率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在宫颈癌标本中作为单一感染原的 HPV 型别有限。结论宫颈癌组织中主要感染的 HPV 基因型存在地理差异;16型感染仍是宫颈癌的最大威胁;多重感染可能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对高危基因型别需要进一步的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国忠 于黎明 +2 位作者 宋海燕 糜若然 陈亚琼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门诊(200例)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44例)例受检者(机会筛查方法)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核酸分子...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门诊(200例)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44例)例受检者(机会筛查方法)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并选取其中132例进行阴道镜下异常转化区定位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结果 444例中HPV阳性117例,HPV阳性率为26.4%,单一型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排名前5位的HPV型别依次为HPV16、58、33、18、52型,致病风险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HPV16、33、39、52和18型,其中HPV16、33、39型致病风险相同.随着年龄增长,HPV阳性率有升高趋势,但各年龄段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P>0.05).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05).对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GIN)Ⅱ及以上病变者,TCT检测阳性率为90%(44/49),HPV阳性率为96%(47/49),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8%(48/49;χ2=0.063,P>0.05).结论 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TCT与HPV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27
8
作者 梁华 罗兵 +3 位作者 王云 王笑峰 丁守怡 黄葆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28-430,432,共4页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检测 17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小RNA(EBER1)的表达 ,以确证EBV感染。③结果  172例胃癌组...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检测 17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小RNA(EBER1)的表达 ,以确证EBV感染。③结果  172例胃癌组织 11例EBV阳性 ,阳性率为 6 .39% ,EBV阳性率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型之间无明显关系 (P =0 .0 6 9~ 0 .4 85 ) ;172例相应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EBV基因组的存在 ,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3)。④结论 部分胃癌组织可检测到EBV基因组 ,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B病毒感染 癌旁组织 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董梅 张跃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但是由于分析的标本有限,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区优势基因型不同,故预后也不相同[1].因此,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2],调查了新疆地区HBV...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但是由于分析的标本有限,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区优势基因型不同,故预后也不相同[1].因此,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2],调查了新疆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HBV基因型 微板核酸杂交 酶联免疫吸附 预后 聚合酶链反应(PCR) 地理区域 技术 地区优势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 被引量:21
10
作者 雷琼 王琼 +4 位作者 周灿权 陈宝江 陈争 徐艳文 曾艳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ISH、MLPA+FISH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LPA+FISH检测时间为40h,CGH+FISH检测时间为120h,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时间为(240±72)h,3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H、MLPA、FISH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成功获检率分别为97%(34/35)、100%(35/35)、100%(35/35)和91%(32/35),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除去CGH获检失败的1份样本外,MLPA+FISH与CGH+FISH的分析结果一致,CGH获检失败的1例标本经MLPA+FISH检测获得了结果。CGH+FISH或MLPA+FISH检测结果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不一致率分别为13%(4/31)、12%(4/3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A+FISH检测耗时短,检测成功率高;MLPA+FISH检测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是对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绒毛膜绒毛 核酸探针 基因扩增 核酸杂交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_1mRNA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胜利 王全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 探讨 型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病生机制 ,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1 m RNA的基因表达模式及细胞定位 .方法 利用去势 SD大鼠造成 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模型 ,通过原位杂交、斑点杂交检测骨痂局部 TGF-β1 m RNA的表达 ... 目的 探讨 型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病生机制 ,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1 m RNA的基因表达模式及细胞定位 .方法 利用去势 SD大鼠造成 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模型 ,通过原位杂交、斑点杂交检测骨痂局部 TGF-β1 m RNA的表达 .结果 骨质疏松骨折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1 m RNA基因表达的细胞定位未见差别 ;TGF- β1m RNA表达的变化模式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相似 .结论 TGF- β1基因表达的改变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病生改变未见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核酸杂交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立南 聂湘平 蓝崇钰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 ,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和微...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 ,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和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并已被广泛应用。综述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及其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以及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 ,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杂交 微生物生态 应用 核酸探针 微生物DNA
下载PDF
液相杂交技术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稻 程建新 +5 位作者 罗伟 施蓉 杭勤 黄东生 顾文莉 陶义训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采用液相杂交技术 ,简化核酸杂交过程 ,建立乙肝病毒 (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检测 (PCR ELISA)方法。方法 将 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 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 ,90℃ 2min ,5 5℃ 1min杂交。... 目的 采用液相杂交技术 ,简化核酸杂交过程 ,建立乙肝病毒 (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检测 (PCR ELISA)方法。方法 将 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 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 ,90℃ 2min ,5 5℃ 1min杂交。杂交后产物被链霉亲和素酶标板固定 ,经酶标记抗地高辛标记抗体结合、显色。结果 液相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条件优化 :探针浓度 3pmol 次 ,酶标记抗体稀释度 1∶10 0 0。液相杂交时间 3min ,固相杂交时间 12 0min ,但其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检测灵敏度 1× 10 4拷贝 ml,34份HBsAg(+ ) ,HBeAg(+ ) ,抗HBc(+ )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 97.1% ;34份HBsAg(+ ) ,抗HBe(+ ) ,抗HBc(+ )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6 7.7% ;17份HBsAg(+ )、抗HBc(+ )阳性检出率 5 8.8% ;其他免疫检测指标组合标本为 34份 (5 .9% ) ;34份献血员标本均为阴性。结论 在PCR ELISA中使用液相杂交技术可使实验操作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酸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检测
原文传递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 被引量:14
14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3 位作者 胡玉山 方丹云 陶剑平 郭辉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建立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带正电荷尼龙膜为芯片载体,合成寡核苷酸探针,点样于载体制成寡核苷酸芯片,对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23SrDNA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杂交检测。结果在同一条件下运用设计的通用引物扩... 目的建立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带正电荷尼龙膜为芯片载体,合成寡核苷酸探针,点样于载体制成寡核苷酸芯片,对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23SrDNA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杂交检测。结果在同一条件下运用设计的通用引物扩增出16种(属)细菌23SrDNA基因片段。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梭菌和空肠弯曲菌等10种(属)菌杂交结果显示,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4种(属)菌,未能显示预期的种(属)杂交结果;而应用食源性感染模拟标本,检测肺炎链球菌和绿脓假单胞菌两种与食源性感染无关的致病菌未与芯片上探针出现杂交反应,检出水平可达10CFU/ml。结论建立的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检测上快速准确等优点,为食源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 寡核苷酸芯片 小肠结肠炎 模拟标本 志贺菌 检出 DNA基因 尼龙膜 片段
原文传递
DNA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建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 ,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 ,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检测以及污染物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环境污染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 .简要介绍了核酸杂交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 (prioritypollutant)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核酸杂交 环境监测 优先污染物
下载PDF
深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戴建宜 石之驎 +3 位作者 戴勇 杜珙 陈德珩 王沙燕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DNA后,用不同的探针,利用微板杂交法将其分为6个亚型。结果 150例HBV DNA阳性病人中,B型50例、C型36例、D型13例、F型3例和A型1例,没有发现E型...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DNA后,用不同的探针,利用微板杂交法将其分为6个亚型。结果 150例HBV DNA阳性病人中,B型50例、C型36例、D型13例、F型3例和A型1例,没有发现E型。另有47例为混合型,其中以B、D型(18例)、C、D型(20例)为主,分别占混合型的38.30%与42.6%。受检病人中,B型感染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B型感染者比C型感染者抗HBe阳性率高,分别为64.0%和30.5%,而C型感染者比B型感染者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高,分别为47.2%和21.0%;年龄、性别与基因型关系不明显。结论 深圳地区BBV基因亚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其他较少。基因型与肝炎程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 DNA基因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 微板杂交法
原文传递
EGF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α mRNA在人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青 吴金生 +2 位作者 高德明 赖大年 马庆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人大肠癌三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取14例大肠癌患者癌瘤组织、癌旁2cm及10cm之全层肠管,采用Norther...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人大肠癌三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取14例大肠癌患者癌瘤组织、癌旁2cm及10cm之全层肠管,采用North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EGFR和TGFαmRNA表达.结果大肠癌三组14例不同组织中均有EGFR和TGFαmRNA不同程度表达,以癌旁组织中表达为最强,同一病例比较,癌远侧组织中表达呈减弱趋势.癌远侧组织中,3例A,B两期杂交信号明显弱于其他例C,D期信号.结论EGFR,TGF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mRNA表达与Dukes分期相关,可望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其在癌远侧组织中表达减弱的趋势提示是否可作为肿瘤手术切缘的评估指标,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成都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其亚型分布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丽 王文娟 刘成桂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对9075例妇女进行宫颈HPV感染的基因亚型检测。结果 9075例受检者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32.88%(2984/9075),其中高危亚型为25.51%(2315/907...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对9075例妇女进行宫颈HPV感染的基因亚型检测。结果 9075例受检者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32.88%(2984/9075),其中高危亚型为25.51%(2315/9075),低危亚型为7.37%(669/9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感染率中高危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HPV-52、16、58、53和51亚型。在感染类型中,单一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1.63%(1963/9075)、7.19%(653/9075)和4.06%(368/9075)。感染年龄存在两个高峰,第一个在<25岁组,第二个在>55岁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都地区妇女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的主要型别是52、16、58、53和51型,对高危型感染患者要加强随访,HPV基因分型检测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HPV疫苗的研究也有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宫颈癌 核酸分子杂交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和杂交试验检测上海地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3
19
作者 金根娣 陆志檬 +4 位作者 张东华 邱纪慧 张欣欣 陆林 陈竺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2-144,共3页
为探讨上海地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核酸(HGVRNA)。结果在各类患者和助血员中HGVRNA的检出率分别是:血液... 为探讨上海地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核酸(HGVRNA)。结果在各类患者和助血员中HGVRNA的检出率分别是: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为157%(8/51)、丙型肝炎为33%(1/30)、乙型肝炎为0(0/19)、散发性非A~E型肝炎为0(0/28)、义务助血员为75%(5/67)。提示HGV感染多为无症状或亚临床型,常与HCV重叠感染,并与输血密切相关。作者肯定了上海地区存在庚型肝炎,指出筛选助血员对控制输血后庚型肝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输血
原文传递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鉴别和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邱宝利 徐兴耀 +1 位作者 牟志美 周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了将家蚕微孢子虫 (N .b .)从蚕业生产中流行的 10多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中鉴定出来 ,并对其发病程度进行检测 ,用PCR技术合成了一段 317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DH5α中 ,并大量制备该片段 ,用地高辛 (DIG)标记成探针 ,... 为了将家蚕微孢子虫 (N .b .)从蚕业生产中流行的 10多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中鉴定出来 ,并对其发病程度进行检测 ,用PCR技术合成了一段 317bp的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DH5α中 ,并大量制备该片段 ,用地高辛 (DIG)标记成探针 ,经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 ,发现该片段为N .b .所特有。该探针为N .b的特异性检测探针 ,灵敏度可达 1ngDNA水平。对蚕业生产上的带毒蚕蛾和蚕卵的模拟检测证明 ,该DIG探针可将N .b发病初期的带毒蚕蛾和蚕卵检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杂交 鉴别 检测 家蚕 微孢子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