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8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其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唐旭东 姜建青 +3 位作者 姜大春 赁常文 刘宝玉 顾大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 (PMN)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2 4只分为①缺血 -再灌注组 (I R)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 (PMN)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2 4只分为①缺血 -再灌注组 (I R)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4 5min后再开放 ;②三七总皂苷 (PNS)预处理组 (IR +PNS) :在心肌缺血前 10min静脉注射PNS(10 0mg·kg-1) ;③假手术对照组 (Sham) ;每组又分缺血前(0 )、再灌注后 30、6 0、90、12 0、2 4 0、36 0min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 κB的活性 ,测定中性粒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EC 340 )的粘附率。结果 在缺血 -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 30min后NF κB活性开始增高 ,12 0min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下降 ;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 12 0min开始增高 ,并与并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率升高有相关性 ;在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 ,PNS能抑制NF κB的活化及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粘附。结论 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刺激NF κB的活化 ,启动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三七总皂苷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 κB的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中性粒细胞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粘附 活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NF-κB,TNF-α,IL-6和IL-1β表达的机制 被引量:62
2
作者 葛建彬 卢红建 +3 位作者 宋新建 李梅 陈丹丹 吴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6-331,共6页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颈总动脉栓线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2 h后将栓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形成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颈总动脉栓线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2 h后将栓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形成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观察LBP(25,50,100 mg·kg-1)对小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症状的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LBP对小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大脑皮层NF-κB 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结果显示,LBP对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切片也证实了LBP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缺血再灌后缺血侧大脑皮层p65蛋白水平明显增高,LBP能显著降低p65蛋白水平。ELISA结果显示,LBP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后TNF-α,IL-6和IL-1β的生成。表明LBP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和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脑缺血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Beta-谷甾醇通过抑制TNF-α-NF-κB和TβR1-Smad2/3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损伤 被引量:52
3
作者 万星 李相国 +3 位作者 李修贤 吕慧芬 黄德斌 胡泽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Beta-谷甾醇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的作用与机制。方法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CCL 4组、Beta-谷甾醇低中高剂量组(BS-L/M/H),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 4制肝纤维化模型,共30 d,... 目的探讨Beta-谷甾醇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的作用与机制。方法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CCL 4组、Beta-谷甾醇低中高剂量组(BS-L/M/H),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 4制肝纤维化模型,共30 d,于前15 d灌胃不同剂量Beta-谷甾醇。处死后,观察大体形态,测量肝指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和胶原纤维,Elisa测血清(ALT)、(AST)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lagenⅠ的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TNF-α-NF-κB和TβR1-Smad2/3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BS各组显著性地抑制了CCL 4引起的肝指数、ALT、AST、α-SMA、collagenⅠ的增高,该作用呈量效依赖性(P<0.05或P<0.01),BS各组肝形态、炎症细胞浸润与胶原纤维变化也呈剂量依赖性优于模型组,同时,BS-M降低了信号通路中TβR1、Smad2/3、TNF-α和p-NF-κB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Beta-谷甾醇呈剂量依赖抑制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NF-α-NF-κB和TβR1-Smad2/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谷甾醇 肝纤维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κb TβR1 SMAD2/3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郑萍 牛凤丽 +1 位作者 刘文忠 施尧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 (OM )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OM处理组 (A组 ,10只 )、OM未处理组 (B组 ,10只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6只 )。A组第 1...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 (OM )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OM处理组 (A组 ,10只 )、OM未处理组 (B组 ,10只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6只 )。A组第 1~ 11天肌内注射OM 6 3mg·kg-1·d-1,第 4~ 11天饮用 2 %DSS溶液 ;B组第 1~ 11天肌注与A组OM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第 4~ 11天饮用 2 %DSS溶液 ;C组肌注生理盐水同B组 ,正常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 ,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 ,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性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结果 与OM未处理组相比 ,OM处理组大鼠的症状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显著改善 (P值均 <0 .0 5 ) ,TNF α ,IL 6 ,NF κB和ICAM 1显著降低 (P值均 <0 .0 5 )。结论 OM可抑制NF κB活化 ,降低TNF α、IL 6和ICAM 1的生成 ,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氧化苦参碱 中药制剂 抗炎作用 作用机制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原文传递
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和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9
5
作者 蔡国伟 李佳 李静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 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节作用,分析温针灸改善RA的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 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节作用,分析温针灸改善RA的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温针灸组、抑制剂+温针灸组,每组1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RA模型,共21d。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肾俞"和"悬钟"温针灸治疗,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1次/d,共21d。抑制剂组于造模第1、7、14、21天腹腔内注射SIRT 1抑制剂尼克酰胺溶液。抑制剂+温针灸组于造模同时给予SIRT 1抑制剂,温针灸治疗同温针灸组。所有大鼠采用排水法测肿胀关节部体积,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和IL-8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SIRT 1和NF-κB p 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IL-8含量较高,膝关节滑膜组织SIRT 1蛋白表达减少,NF-κB p 6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灸组大鼠关节肿胀改善明显,炎性因子IL-1β、IL-6和IL-8含量减少,SIRT 1蛋白表达升高,NF-κB p 6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温针灸组相比,抑制剂+温针灸组大鼠关节肿胀改善程度较差(P>0.05);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IL-8含量较高,膝关节滑膜组织SIRT 1蛋白表达减少,NF-κB p 65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降低RA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调节关节滑膜组织SIRT 1和NF-κB p 65表达,这可能是温针灸改善RA关节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 膝关节滑膜组织 SIRT 1/NF-κb
原文传递
联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及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核因子κB、血浆五聚素3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华 张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3期5841-5845,共5页
目的探讨联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及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血浆五聚素3(PTX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4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制表法... 目的探讨联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及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血浆五聚素3(PTX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4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制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浆中NF-κB、PTX3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血浆中ET-1浓度均降低,一氧化氮(NO)浓度均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中NF-κB、PTX3和CRP浓度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患者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分别为4.84%和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06%,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及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较单独应用硫酸镁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控制血压、缓解病情,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硫酸镁 酚妥拉明 硝苯地平 内皮功能 核因子κb 血浆五聚素3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和蛋白激酶C对哮喘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7
7
作者 熊维宁 徐永健 +1 位作者 张珍祥 王孝养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5-359,I002,共6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和蛋白激酶C(PKC)中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表达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IL 4)和IL 5的调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 16只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人体材料取自 16例急性发作期哮...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和蛋白激酶C(PKC)中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表达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IL 4)和IL 5的调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 16只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人体材料取自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分别从每只豚鼠及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第 1组作为空白对照 ,第 2组加入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13 乙酸佛波酯 (PMA) ,第 3组同时加入PMA和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 κB的表达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IL 4和IL 5的mRNA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 4和IL 5。结果 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NF κB活化细胞百分比、IL 4和IL 5的mR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培养液上清中的IL 4和IL 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q =8 44~ 38 6 6 ,P <0 0 1) ,且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T淋巴细胞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 (q =8 11~ 40 12 ,P <0 0 1) ;而同时加入PMA和PDTC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的以上指标与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 (q =6 5 0~ 35 6 3,P <0 0 1)。T淋巴细胞NF κ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IL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核因子κb 蛋白激酶C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纳洛酮与甲基泼尼松龙联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秋金 沈洪 +2 位作者 张维 李银平 黎檀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0-372,i00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纳洛酮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LPS3mg/kg气管内注射)。8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纳洛酮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LPS3mg/kg气管内注射)。8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龙组(LPS+甲基泼尼松龙),纳洛酮组(LPS+纳洛酮),联合用药组(LPS+甲基泼尼松龙+纳洛酮)。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气道吸入LPS可致大鼠发生ALI。ALI大鼠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8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或P<0.01),单用甲基泼尼松龙或纳洛酮组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率及IL-8水平均较LPS损伤组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纳洛酮可降低LPS吸入性ALI大鼠血清IL-8升高,并显著抑制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大鼠肺组织 急性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纳洛酮 白细胞介素-8(IL-8) 联用 0.05 IL-8水平 血清IL-8 气管内注射 LPS 免疫法检测 免疫组化法 蛋白表达率 ALI 方法建立 生理盐水 大鼠血清 吸入性 联合用 NF
下载PDF
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及p38-PPARγ/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蒋晓梅 刘翀 朱延焱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12期2188-2193,共6页
目的: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总生物碱低(0.1 g·kg^-1)、中(0.2 g·kg^-1)、高(0.3 g·kg^-1)... 目的: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总生物碱低(0.1 g·kg^-1)、中(0.2 g·kg^-1)、高(0.3 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0.6 g·kg^-1)组,每组10只。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4 d后各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容积为每只10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估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学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38、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异常性改变;模型组大鼠毛发干枯、精神倦怠、肛周污秽、大便黏腻、体型明显消瘦,经黄连总生物碱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升高,精神状态好转,饮食增加,大便粘腻、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肠黏膜损伤评分、IL-6和TNF-α水平、p-p38 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IL^-10水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肠黏膜损伤评分、IL-6和TNF-α水平、p-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IL^-10水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黄连总生物碱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黄连总生物碱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激活PPARγ,抑制p38/NF-κB通路,减轻结肠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总生物碱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核因子-κΒ活化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郭振辉 洪新 +2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邹霞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Β( NFκΒ)活化在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 AL I)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AL I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 ( CL P)对大鼠血气分析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 EMSA)检测...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Β( NFκΒ)活化在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 AL I)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AL I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 ( CL P)对大鼠血气分析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 EMSA)检测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 NFκΒ活性和 EMSA检测的特异性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含量的改变。结果 :CL P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肺组织核蛋白的 NFκΒ活性显著增强 ,肺组织匀浆 TNFα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CL P所致脓毒症可激活NFκΒ ,进而启动包括 TNFα等一系列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分子表达而参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核因子-Kb TNF-Α 脓毒症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浩 刘志红 +2 位作者 陈朝红 杨俊伟 黎磊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的影响 ,并以逆转录 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两组Jurkat细胞中IκBα 的mRNA水平的改变 .研究发现 :①在普通培养状态的Jurkat细胞核内存在一定活力的NF κB ,使用PMA/PHA处理可使NF κB活力显著升高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两种培养状况下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 ,并以激活状态下更为显著 ;②雷公藤内酯醇可以上调Jurkat细胞中IκBαmRNA的表达水平 .雷公藤内酯醇上调IκBα 基因转录有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内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淋巴细胞 核因子-κb Iκb
下载PDF
红霉素对肺纤维化大鼠核因子κB活性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永春 何冰 +1 位作者 王海斌 张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目的 探讨红霉素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和疗效。方法 实验用Wistar 大鼠81 只,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 每组27 只。气管内注入单剂量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博莱霉素气管内注入后每... 目的 探讨红霉素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和疗效。方法 实验用Wistar 大鼠81 只,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 每组27 只。气管内注入单剂量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博莱霉素气管内注入后每日给予口服红霉素(100 mg/kg)治疗,各组动物分别于气管内用药后第4、7 和28 天处死动物。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测定肺泡巨噬细胞(AM) 的核因子(NF)κB活性;用Northern 杂交测定肺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表达。结果红霉素治疗组第4 和第7 天时,AM 的NFκB活性与博莱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第7 天时肺组织的IL1β和TGFβmRNA表达与博莱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在病理上,红霉素减轻了肺泡炎及后续的肺纤维化。结论 在肺纤维化中,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IL1β和TGFβmRNA表达起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核因子κb 红霉素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在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邱海波 杨毅 +4 位作者 周韶霞 许红阳 刘少华 郑瑞强 黄英姿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 (NF) κB在内毒素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内注射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LPS注射后 0、 1、 3、 6、 12测定肺湿重 /干重比值 (W/D) ,迁移率改变电泳法检测肺组织NF κB活性 ,同时... 目的 探讨核因子 (NF) κB在内毒素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内注射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LPS注射后 0、 1、 3、 6、 12测定肺湿重 /干重比值 (W/D) ,迁移率改变电泳法检测肺组织NF κB活性 ,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IL) 10浓度 ,RT 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 LPS注射后 ,W/D比值明显增高 ,6h升高最明显 (4 82± 0 10 ) ,显著高于LPS注射前 (3 6 7± 1 0 4 ,P <0 0 5 )。LPS注射后肺组织核蛋白NF κB活性明显增强 ,6h达到峰值 (40 5 7± 6 2 4 ) ,显著高于LPS注射前 (44 8± 30 9,P <0 0 5 )。肺组织匀浆TNF α和IL 10浓度分别在LPS注射后 6h和 12h升高最明显 ,分别为 (197 1± 5 2 4 )pg/ml和 (6 4 9± 39 7)pg/ml,显著高于LPS注射前 [分别为 (6 1 2± 10 7)pg/ml和 (71 6± 15 9)pg/ml]。与LPS注射前比较 ,LPS注射后 3~ 12h ,肺组织匀浆TNF α和IL 10mRNA表达显著增高。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出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电镜下见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断裂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变性。结论 LPS导致肺组织NF κB的活化 ,介导炎症介质大量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内毒素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康玉明 李祥 李宏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任何心室结构或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充盈障碍或射血障碍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发达国家成年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达到1%~2%,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升高到≥1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冠心病患病...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任何心室结构或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充盈障碍或射血障碍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发达国家成年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达到1%~2%,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升高到≥1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冠心病患病率的增加,心力衰竭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人类致残、致死的重要疾病。心衰受到体内各种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中枢神经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炎性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PIC)、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的改变可能与心衰中枢活动增强密切相关,并可以明显改变外周交感神经的活动。持续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成为心衰治疗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中枢神经激素对心衰的影响和可能的中枢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炎性细胞因子 活性氧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延辉 陈瑶 +1 位作者 黄莺 郝艳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每个疗程7 d,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校正QT离散度(QTc)和心率、血清炎性因子、血清NF-κB、CD40L、生命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vs.73.33%,χ~2=4.711,P=0.031);QTc高于对照组(t/P=3.023/0.003),心率低于对照组(t/P=3.546/0.001);抗β1、抗β2、抗α1抗体阳性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P=5.481/0.019、17.861/0.000、 3.881/0.049);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NF-κB、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21.498/0.000、9.146/0.000、 3.959/0.000、18.635/0.000、 4.761/0.000);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P=7.275/0.000、10.346/0.000)。结论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血清NF-κB、CD40L表达水平,下调肾上腺素抗体α1、β1及β2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室性 校正QT离散度 核转录因子κb 人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虎杖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炎症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周勇 余洋 +1 位作者 程文涛 肖璠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究虎杖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缓减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虎杖苷30、60、120mg/kg组、地塞米松0.09mg/kg组。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 目的:探究虎杖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缓减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虎杖苷30、60、120mg/kg组、地塞米松0.09mg/kg组。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吸中段气流(MMF)、肺顺应性(Cldyn);吉姆萨染色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PMN)、肺泡巨噬细胞(AM)、淋巴细胞(LYM)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LF中TNF-α、IL-8、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高碘酸希夫氏染色(PAS)观察支气管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显著升高;FVC、FEV0.1、PEF、MMF、Cldyn明显降低,BALF中AM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白细胞总数、PMN、LYM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NF-α、IL-8、IL-1β水平明显升高,支气管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升高,肺组织中TLR4、NF-κB p65、MMP-2、MMP-9蛋白表达及TLR4、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虎杖苷各组、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显著降低。FVC、FEV0.1、PEF、MMF、Cldyn升高,BALF中AM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PMN、LYM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NF-α、IL-8、IL-1β水平显著降低,支气管气管壁、平滑肌厚度降低,肺组织中TLR4、NF-κB p65、MMP-2、MMP-9蛋白表达及TLR4、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苷可改善肺组织、支气管组织形态,降低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虎杖苷 气道炎症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human THP-1 monocyte cell line following induction by Tp0751,a recombinant protein of Treponema pallidum 被引量:28
17
作者 LIU ShuangQuan1,2,WANG ShiPing1,WU YiMou3,ZHAO FeiJun3,ZENG TieBing3,ZHANG YueJun3,ZHANG QiuGui2 & GAO DongMei1 1 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8 ,China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 421001,China 3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 421001,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The tissue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syphilis infection may be caused by inflammation due to Treponema pallidum and the ensuing immune responses to the pathogen.T.pallidum membrane proteins are thought to be poten... The tissue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syphilis infection may be caused by inflammation due to Treponema pallidum and the ensuing immune responses to the pathogen.T.pallidum membrane proteins are thought to be potent inducers of inflamma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However,the actual membrane proteins that induce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are not known,nor a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riggering and sustaining the inflammatory cascades.In the present study,Tp0751 recombinant protein from T.pallidum was found to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including TNF-α,IL-1βand IL-6,in a THP-1 human monocyte cell line.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cytokines were then further investigated.No inhibition of TNF-a,IL-1β,or IL-6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the SAPK/JNK specific inhibitor SP600125 or with an ERK inhibitor PD98059.By contrast,anti-TLR2 mAb,anti-CD14 mAb,and the p38 inhibitor SB203580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duction of all three cytokines.In addition,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a specific inhibitor of NF-κB,profoundly inhibited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cytokines.Tp0751 treatment strongly activated NF-κB,as revealed by Western blotting.However,NF-κB translo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treatment with PDTC.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LR2,CD14,MAPKs/p38,and NF-κB might be implicated in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used by T.pallidum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PONEMA PALLIDUM Tp0751 nuclear factor κb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旭东 姜建青 +3 位作者 刘宝玉 周凯 丁盛 俞永康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的关系及三七总皂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15 2只分为 :①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的关系及三七总皂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15 2只分为 :①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4 5min后再开放 ;②三七总皂苷 (PNS)预处理组 (IR +PNS组 ) :在心肌缺血前 10min静脉注射PNS(10 0mg/kg) ;③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 )。每组又分缺血前 (0 ) ,再灌注后 30 ,6 0 ,90 ,12 0 ,2 4 0 ,36 0min时相点。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ICAM 1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心肌组织NF κB的活性 ,髓过氧化酶法 (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 ,在缺血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 30min后NF κB活性开始增高 ,12 0min后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有所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缺血前 (P <0 .0 5 ) ;心肌ICAM 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 12 0min后开始增高(P <0 .0 5 ) ,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升高有相关性 (r =0 .94 3,P <0 .0 5 ) ;在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 ,PNS能抑制NF κB的活化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能刺激心肌NF κB的活化 ,活化的NF κB启动ICAM 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核因子-κb 细胞浸润 三七总皂苷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炎性反应研究黄芪多糖对结肠炎相关癌症的作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雷蕾 马淑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结肠炎相关癌(CAC)小鼠和结肠癌细胞中肠道细菌诱导的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APS组(n=15)。模型组和APS组由...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结肠炎相关癌(CAC)小鼠和结肠癌细胞中肠道细菌诱导的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APS组(n=15)。模型组和APS组由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制成CAC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APS组给予100 mg/kg APS灌胃14 d。动物研究中,通过HE染色方法检测小鼠中结肠直肠的病理状况;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特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脂多糖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APS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运用MTT测定和划痕实验用于评估细胞活力测定;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F-κBp65的核转位;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模型组以革兰氏阴性菌拟杆菌属为主,APS组肠道菌群多为革兰氏阳性菌乳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APS组LPS、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APS可以抑制LoVo细胞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APS(40μg/mL)可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APS通过抑制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减少LPS的释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阻止CAC的发生,且APS可有效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EMT过程,有效控制肿瘤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脂多糖 黄芪多糖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氯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对核因子κB mRNA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夜明 曾秋棠 +2 位作者 袁杰 张桂清 王祥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A组喂以高胆固醇饲料 ;B、C组在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 ,分别以氯沙坦粉剂 10mg·kg-1·d-1和 2 5mg... 目的 观察氯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A组喂以高胆固醇饲料 ;B、C组在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 ,分别以氯沙坦粉剂 10mg·kg-1·d-1和 2 5mg·kg-1·d-1溶于温水中灌胃 ,1d 1次 ;D组为正常对照组 ,喂以普通饲料。观察 12wk。实验结束时 ,分别抽静脉血测血脂。麻醉后分离血管段 ,取主动脉弓处的血管组织行组织学和电镜检查 ,剩余的血管段制成组织匀浆用放免法检测主动脉组织AngⅡ的含量。用RT PCR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NF κB的基因表达。结果 A组动脉内膜下斑块形成明显 ,而B、C组斑块形成减少 ;A组NF κBmR NA表达增高 (P <0 0 1vsD组 ) ,B、C组NF κBmRNA表达与D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从受体水平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抑制组织NF κB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氯沙坦 核因子κb 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