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词分析的小说人物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鑫 宋卓远 +4 位作者 朱东霖 杨云帆 郑绍阳 杨秀璋 罗子江 《现代计算机》 2019年第35期3-7,共5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方法,从小说文本中深入探析各人物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为后续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以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构建人物矩阵,并借助Gephi软件和Python、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 基于共词分析的方法,从小说文本中深入探析各人物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为后续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以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构建人物矩阵,并借助Gephi软件和Python、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对小说人物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情节演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发掘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演变过程,这能为之后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本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情节演化 知识图谱
下载PDF
电影艺术与小说结构 被引量:3
2
作者 申载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9,共5页
传统小说以叙事为主,采用情节结构,并以其情节优势对电影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现代电影突出空间造型的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又反作用于小说。在电影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小说叙事性减弱,造型性增强,时间意识减弱,空间意识增强,形成了对比... 传统小说以叙事为主,采用情节结构,并以其情节优势对电影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现代电影突出空间造型的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又反作用于小说。在电影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小说叙事性减弱,造型性增强,时间意识减弱,空间意识增强,形成了对比式、相似式、多视角等空间结构形式,并以叙事的共时性、展示的现时性和意蕴的丰富性,表现出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审美特征。完全可以说,现代小说摒弃了线性叙述方式,却没有去掉作品的灵魂;丢开了“情节优势”,却增加了光、影、声、色等视听元素;摆脱了时间的束缚,却开辟了更为广阔而又自由的艺术空间。无论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表达思想的深度,还是从艺术表现的力度上,现代小说都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艺术成就,固然与小说自身的追求有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影艺术的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现代小说 情节结构 空间结构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书信体小说的独特叙事魅力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明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书信体小说因其独具一格的叙事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曾有过一段相当辉煌繁盛的时期,其叙事特色主要体现在仿真性、对话性、情节弱化等方面。
关键词 书信体小说 仿真性 对话性 情节弱化
下载PDF
谈谈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厚培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4期103-104,共2页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文体分类中,小说属于记叙文的一种。但小说与一般的记叙文又有所区别,故小说教学可采用与记叙文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从背景和情节入手;在讲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注意作品主题的概括;对作品结构特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文体分类中,小说属于记叙文的一种。但小说与一般的记叙文又有所区别,故小说教学可采用与记叙文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从背景和情节入手;在讲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注意作品主题的概括;对作品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做认真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情节结构 作品主题
下载PDF
论唐小说集的成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邵颖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唐代小说集的成书主要有记录坊间传闻、传抄改写他作、作者自撰作品三种类型,与小说情节模式、小说体例、小说题材密切相关。源自坊间传闻或亲友转述的唐小说常在结尾备述故事缘由,所记讲述者身份、官职对研究唐代文化与历史颇有裨益。... 唐代小说集的成书主要有记录坊间传闻、传抄改写他作、作者自撰作品三种类型,与小说情节模式、小说体例、小说题材密切相关。源自坊间传闻或亲友转述的唐小说常在结尾备述故事缘由,所记讲述者身份、官职对研究唐代文化与历史颇有裨益。书写宗教灵异题材的小说常被传抄改写,以《报应记》为例可考察唐代佛教经典灵异故事之传播、唐小说流变脉络、传抄所据文献校勘之功等方面。唐代小说集中作者自创作品则充分展示文学想象,具有持久的文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小说 成书 情节模式 小说题材
下载PDF
海岩小说的情节模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0-82,共3页
海岩小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情节的高度控制能力。海岩小说情节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在整体的故事安排上,主副线配合,表层叙事与深层叙事彼此融合,严格遵守逻辑和时间顺序;在故事具体展开中,特意进行逆向设计,让事物向通常情况的... 海岩小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情节的高度控制能力。海岩小说情节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在整体的故事安排上,主副线配合,表层叙事与深层叙事彼此融合,严格遵守逻辑和时间顺序;在故事具体展开中,特意进行逆向设计,让事物向通常情况的反面发展,故意让读者的猜测落空。这两者相辅相成,成功地实现了对故事和读者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情节 情节模式 海岩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的小说人物塑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文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小说中,人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物的形态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高于扁形人物。从人物与小说情节的关系来看,小说发展初期重情节轻人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 在小说中,人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物的形态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高于扁形人物。从人物与小说情节的关系来看,小说发展初期重情节轻人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逐渐得到关注。从人物与小说的叙述者来看,有作者主导人物、人物主导作者和作者即人物三种。小说只有通过作者的修辞性介入,其中的人物才能生动起来,这样的小说才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人物形态 小说情节 叙述者
下载PDF
小说虚构与历史叙述——论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松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6期34-39,共6页
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围绕秦汉时期权力/权利系统的更迭,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势力集团的明争暗斗,以及在这些争斗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作者从文化、政治、经济的角度探索历史演变的奥秘,不乏独到的见解。但历史书写的冲动又使作者抑制... 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围绕秦汉时期权力/权利系统的更迭,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势力集团的明争暗斗,以及在这些争斗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作者从文化、政治、经济的角度探索历史演变的奥秘,不乏独到的见解。但历史书写的冲动又使作者抑制不住地在作品中大谈"历史观"。这些所谓的"历史观"与该小说的叙述逻辑自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虚构 历史 司马辽太郎
原文传递
被社会环境造就与造就社会环境——论小说中人物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特殊形态 被引量:2
9
作者 常小鸣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48-52,共5页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著名历史人物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克思》和《上尉的女儿》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社会环境 特殊人物形象 情节演进 造就
下载PDF
试论经典小说的教育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道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7-91,共5页
经典小说是"比真的面貌还要有神气、有活力、有生气"的"别具艺术生命的一种文体",在中西经典文学中异军突起而独领风骚,相对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而言,是发展和成熟最晚的一种艺术样式.经典小说的教育要... 经典小说是"比真的面貌还要有神气、有活力、有生气"的"别具艺术生命的一种文体",在中西经典文学中异军突起而独领风骚,相对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而言,是发展和成熟最晚的一种艺术样式.经典小说的教育要领略情节设置的生动性、多变性、奇特性和经典小说的教育要体味人物塑造的多面性、层次性、发展性以及经典小说的教育要感悟环境描绘的和谐性、独特性、虚幻性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小说的教育策略,用以指导欣赏者来欣赏经典小说,无疑有助于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求真"、"向善"、"崇美"的高素质的人才,并继而有效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小说 教育策略 情节设置 人物塑造 环境描绘
下载PDF
许地山小说艺术研究
11
作者 江振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0-53,共4页
许地山小说艺术魅力主要来源于小说情节的丰富性,结构的有序性和语言的多样性。创造这魅力的动力源泉机制是整合,这个整合理应归之于文化整合。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整合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是1加1大于2。两种文化渗透后的多样性和... 许地山小说艺术魅力主要来源于小说情节的丰富性,结构的有序性和语言的多样性。创造这魅力的动力源泉机制是整合,这个整合理应归之于文化整合。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整合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是1加1大于2。两种文化渗透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内涵已远远地逾越单一的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小说 情节 结构 语言
下载PDF
试析小说写作课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92-96,共5页
小说写作课作为我校中文系开设只有三年的选修课,自诞生之初就陷入困境之中:一方面,学生自身缺乏相关储备与写作动力;另一方面,受来自现实社会中的视觉传媒的冲击。"读"、"写"都是"突围"的重点。在课程... 小说写作课作为我校中文系开设只有三年的选修课,自诞生之初就陷入困境之中:一方面,学生自身缺乏相关储备与写作动力;另一方面,受来自现实社会中的视觉传媒的冲击。"读"、"写"都是"突围"的重点。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书籍推荐会、情节填空、小说接龙、课堂讨论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都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小说写作 情节填空 小说接龙 课堂讨论
下载PDF
《金瓶梅》评点的情节技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根民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金瓶梅》评点者前后相继,构建了相对自足的《金瓶梅》情节技法体系。情节的有机性是其文本艺术整体风貌的基石,节奏美感和情节迭用原则则为《金瓶梅》情节美学的突出表现。他们逐步摆脱了凭借单纯的故事编织获取感官满足的积习,走向... 《金瓶梅》评点者前后相继,构建了相对自足的《金瓶梅》情节技法体系。情节的有机性是其文本艺术整体风貌的基石,节奏美感和情节迭用原则则为《金瓶梅》情节美学的突出表现。他们逐步摆脱了凭借单纯的故事编织获取感官满足的积习,走向多方表现人物性格、体现文本题旨的艺术层面,强化了小说理论规律的全面探究,从而形成古代小说情节技法的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小说评点 情节技法
下载PDF
经典小说三大元素的美学特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道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经典小说的基本构件是人物、情节、环境三大元素。细致地塑造人物是经典小说的中心任务、应有价值和特有功能,巧妙地设置情节是其文体特性、独特追求和重心所在,生动地描绘环境是其特殊要求、基本品格、根本目的。这些方面基本上体现了... 经典小说的基本构件是人物、情节、环境三大元素。细致地塑造人物是经典小说的中心任务、应有价值和特有功能,巧妙地设置情节是其文体特性、独特追求和重心所在,生动地描绘环境是其特殊要求、基本品格、根本目的。这些方面基本上体现了经典小说三大元素的美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小说 美学特质 塑造人物 设置情节 描绘环境
下载PDF
小说情节的价值及形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道海 《写作》 2018年第3期70-74,共5页
小说情节是指在作品中一个个事件相互关联,形成的因果关系链。情节的核心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情节有不同的形态,传统的小说作家多以讲述故事为主,形成外在型的情节形态;而现代作家更多的是显示情... 小说情节是指在作品中一个个事件相互关联,形成的因果关系链。情节的核心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情节有不同的形态,传统的小说作家多以讲述故事为主,形成外在型的情节形态;而现代作家更多的是显示情节,即在事件发展中由人物的性格驱动情节的发展,形成内在型的情节形态。情节在发展过程中有规律地变化,人物有序地出场,场景不断地转换或闪回,事件波浪式地推进,就形成了强弱、舒缓等有韵律、跌宕起伏的情节节奏,呈现出特殊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情节 人物性格 节奏
下载PDF
刘国芳小小说的情节结构类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春荣 黄来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4-326,共3页
刘国芳是全国知名的小小说作家,探讨他那些数量惊人的小小说作品内在的情节结构类型,是小小说评论界深刻把握刘国芳创作必然要做的理论归纳工作。概括起来,刘国芳小小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节结构类型:递升反转式、释悬曲转式、反跌对比式... 刘国芳是全国知名的小小说作家,探讨他那些数量惊人的小小说作品内在的情节结构类型,是小小说评论界深刻把握刘国芳创作必然要做的理论归纳工作。概括起来,刘国芳小小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节结构类型:递升反转式、释悬曲转式、反跌对比式、变异重复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国芳 小小说 情节结构 类型
下载PDF
中职语文学科的小说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蓉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在对小说的概念和分类进行简述基础上,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中职语文学科小说教学提出若干建议:确立小说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在对小说的概念和分类进行简述基础上,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中职语文学科小说教学提出若干建议:确立小说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引导学生多元角度探讨主题;多鼓励学生多思维、多角度的去构建文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典型环境
下载PDF
儿童小说情节编排中的信息差异与叙述张力——以J.K.罗琳的《伊卡狛格》为中心
18
作者 柳伟平 琚亦静 《写作》 2023年第1期48-55,共8页
儿童小说叙事要让接受者持续阅读,可以利用信息差异形成叙述张力,使接受者产生对真相和结局的期待。通过对J.K.罗琳儿童小说《伊卡狛格》的分析,总结出其展示模式有三:其一,展望性的“悬念”,包括统领性悬念、阶段性目标、细节性悬念;其... 儿童小说叙事要让接受者持续阅读,可以利用信息差异形成叙述张力,使接受者产生对真相和结局的期待。通过对J.K.罗琳儿童小说《伊卡狛格》的分析,总结出其展示模式有三:其一,展望性的“悬念”,包括统领性悬念、阶段性目标、细节性悬念;其二,追溯性的“好奇”,借助于谜团,在正常叙事时只道出部分情况,却隐瞒部分重要信息,让接受者产生探究的兴趣;其三,颠覆性的“意外”,包括事发突然使接受者惊讶的“突发型意外”,以及因接受者预测失败而触发的“反转型意外”。在儿童小说中灵活使用“叙述张力”能让接受者对情节发展有所期待,获得持续阅读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小说 情节 信息差异 叙述张力 伊卡狛格
下载PDF
试论网络小说叙事如何更好地转变为电视剧叙事——以《琅琊榜》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蓉蓉 邓佳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2015年是IP当道的一年,电视剧《琅琊榜》的成功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教科书式的范本。比较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的异同、电视剧《琅琊榜》与原著之间的不同,不难发现,与网络小说相比,电视剧的叙事更具逻辑性。事件合乎情理、情节环环相扣... 2015年是IP当道的一年,电视剧《琅琊榜》的成功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教科书式的范本。比较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的异同、电视剧《琅琊榜》与原著之间的不同,不难发现,与网络小说相比,电视剧的叙事更具逻辑性。事件合乎情理、情节环环相扣、故事层层递进这些叙事因素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重要环节。电视剧制作者应该认清两者的关系,在改编过程中,着重在剧本方面下工夫,制作出精品电视剧,供观众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叙事 情节结构 《琅琊榜》
下载PDF
塑造中国的“福尔摩斯”——评长篇小说《神探》
20
作者 余三定 《云梦学刊》 2023年第3期110-116,共7页
胡四瑜的《神探》是一部优秀的长篇侦探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颇为鲜明、生动,作品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想象丰富,情节发展悬念不断,作品的细节描写生动、真切,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手法多样,作品致力于塑造出中国的“福尔摩斯”形象来。
关键词 《神探》 优秀小说 人物性格 情节 细节描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