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评点与对中国古典小说空间化的接受——以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例
1
作者
邹璟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18,共6页
18世纪以来,文学被确认为时间的艺术。然而,在中外文学史上却有两个"例外"。本文将以金圣叹评点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例展开论述,将评点看作文本的一部分,立足于中国的这个"例外",通过与西方的"另...
18世纪以来,文学被确认为时间的艺术。然而,在中外文学史上却有两个"例外"。本文将以金圣叹评点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例展开论述,将评点看作文本的一部分,立足于中国的这个"例外",通过与西方的"另一个例外"比较,以期分析出评点如何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异于西方现代小说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中国古典小说
空间化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清小说评点的三重影响
2
作者
亓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1-73,共3页
明清时期,小说评点蔚为大观,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小说评点以其独特的批评方式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主要体现在介入小说创作、促进小说传播和丰富小说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
明清
小说评点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八股思维及其得失
3
作者
陈才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3-27,共5页
八股文是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要理论资源,他认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借鉴了八股文"股法"中的对称原则;他还以八股之"起承转合""钓钩渡挽""草蛇灰线法"来分析小说情节的衔接与照应;他借用八...
八股文是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要理论资源,他认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借鉴了八股文"股法"中的对称原则;他还以八股之"起承转合""钓钩渡挽""草蛇灰线法"来分析小说情节的衔接与照应;他借用八股文代言理论提出了"情理说",用以分析人物形象;并以八股"主脑"的统摄功能来分析小说主旨的创设。张竹坡完全摒弃了以往重道轻文的小说批评倾向,注重探讨小说的艺术形式技巧,使小说评点向文学批评靠近,但其评点文字却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小说评点
八股思维
得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诗性思维角度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4
作者
葛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63-66,共4页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进行评点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在章法上,运用的是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布局;在句法上,借用了诗歌对仗的理论,同时在对《水浒传》内容进行评点时,也对此进行了借鉴;在字法上,金圣叹认为《水...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进行评点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在章法上,运用的是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布局;在句法上,借用了诗歌对仗的理论,同时在对《水浒传》内容进行评点时,也对此进行了借鉴;在字法上,金圣叹认为《水浒传》讲究炼字。除此之外,中国传统诗歌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景反衬手法及讲究含蓄、虚实结合的特点和强调劝戒讽谏的功能对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小说评点
诗性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趣”论
5
作者
于晓川
第环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06-113,共8页
"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明清小说诸家评点以"趣"评点小说,丰富了"趣"范畴的内涵。小说评点中的"趣"与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密切相关,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以愉悦心理为基础...
"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明清小说诸家评点以"趣"评点小说,丰富了"趣"范畴的内涵。小说评点中的"趣"与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密切相关,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以愉悦心理为基础,对情景再现的生动如画、人物形象表现的传神灵妙以及情感表现的放任自然;文本因艺术技巧的使用而产生的谐趣化的风致与情味。小说评点中的"趣"范畴具有主观性,与审美主体的内心体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
小说评点
愉悦
人物
艺术技巧
美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楼梦〉评论》中的小说批评方法
6
作者
李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王国维在小说批评方面的代表作是《〈红楼梦〉评论》。其中运用的进化的文学史、严格的逻辑推理。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小说批评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点与对中国古典小说空间化的接受——以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例
1
作者
邹璟菲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18,共6页
文摘
18世纪以来,文学被确认为时间的艺术。然而,在中外文学史上却有两个"例外"。本文将以金圣叹评点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例展开论述,将评点看作文本的一部分,立足于中国的这个"例外",通过与西方的"另一个例外"比较,以期分析出评点如何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异于西方现代小说的命运。
关键词
金圣叹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中国古典小说
空间化
文学评论
Keywords
novel
critique
space-distribution
reception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清小说评点的三重影响
2
作者
亓群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1-73,共3页
文摘
明清时期,小说评点蔚为大观,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小说评点以其独特的批评方式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主要体现在介入小说创作、促进小说传播和丰富小说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
明清
小说评点
影响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que
impact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八股思维及其得失
3
作者
陈才训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3-2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编号:11CZW042)
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编号:1253G045)
文摘
八股文是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要理论资源,他认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借鉴了八股文"股法"中的对称原则;他还以八股之"起承转合""钓钩渡挽""草蛇灰线法"来分析小说情节的衔接与照应;他借用八股文代言理论提出了"情理说",用以分析人物形象;并以八股"主脑"的统摄功能来分析小说主旨的创设。张竹坡完全摒弃了以往重道轻文的小说批评倾向,注重探讨小说的艺术形式技巧,使小说评点向文学批评靠近,但其评点文字却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关键词
张竹坡
小说评点
八股思维
得失
Keywords
Zhang
Zhupo
novel
critique
the
logic
of
eight-legged
essa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诗性思维角度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4
作者
葛鑫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63-66,共4页
文摘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进行评点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在章法上,运用的是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布局;在句法上,借用了诗歌对仗的理论,同时在对《水浒传》内容进行评点时,也对此进行了借鉴;在字法上,金圣叹认为《水浒传》讲究炼字。除此之外,中国传统诗歌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景反衬手法及讲究含蓄、虚实结合的特点和强调劝戒讽谏的功能对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也有影响。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小说评点
诗性思维
Keywords
Jin
Shentan
Water
Margin
novel
critique
poetic
thinking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趣”论
5
作者
于晓川
第环宁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文摘
"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明清小说诸家评点以"趣"评点小说,丰富了"趣"范畴的内涵。小说评点中的"趣"与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密切相关,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以愉悦心理为基础,对情景再现的生动如画、人物形象表现的传神灵妙以及情感表现的放任自然;文本因艺术技巧的使用而产生的谐趣化的风致与情味。小说评点中的"趣"范畴具有主观性,与审美主体的内心体悟相关。
关键词
“趣”
小说评点
愉悦
人物
艺术技巧
美感
Keywords
"qu"
novel
critique
delight
character
artistic
technique
aesthetic
percep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楼梦〉评论》中的小说批评方法
6
作者
李铎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文摘
王国维在小说批评方面的代表作是《〈红楼梦〉评论》。其中运用的进化的文学史、严格的逻辑推理。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小说批评方法
Keywords
WANG
Guo-wei
The
Comment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method
of
novel
critique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评点与对中国古典小说空间化的接受——以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例
邹璟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明清小说评点的三重影响
亓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八股思维及其得失
陈才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诗性思维角度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葛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趣”论
于晓川
第环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红楼梦〉评论》中的小说批评方法
李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