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病诊疗需重视补肝气与温肝阳 被引量:8
1
作者 文海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分析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补肝气、温肝阳的理论依据,拓宽肝病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阐述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依据,归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病因病机... [目的]分析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补肝气、温肝阳的理论依据,拓宽肝病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阐述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依据,归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病因病机,总结肝气虚与肝阳虚的临床症状、舌苔和脉象,概括补肝气与温肝阳的常用药物、代表方剂和中医外治疗法。[结果]肝病患者确实存在肝气虚与肝阳虚。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历代医家论著中不少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是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多种因素都可导致肝气虚与肝阳虚。正气亏虚、邪气侵犯,可消耗肝气、损伤肝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关键发病因素为痰、湿、毒、瘀、虚。对于肝虚患者,不仅需重视滋肝阴、养肝血,还需重视补肝气、温肝阳。补肝气和温肝阳是中医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结论]通过对肝气虚及肝阳虚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可以看出,肝气虚与肝阳虚在肝病患者中客观存在,补肝气与温肝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肝病诊疗过程中重视补肝气虚与温肝阳,可以丰富肝病中医诊疗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虚 肝阳虚 补肝气 温肝阳 肝病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运脾补肝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林德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9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运脾补肝汤治疗慢性胃炎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脾胃病专科收治的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中医治疗组32例,西医治疗组31例,中医治疗组应用运脾补肝汤治疗,西医治疗组应用奥美拉唑、膜固思达、阿莫西... 目的观察运脾补肝汤治疗慢性胃炎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脾胃病专科收治的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中医治疗组32例,西医治疗组31例,中医治疗组应用运脾补肝汤治疗,西医治疗组应用奥美拉唑、膜固思达、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慢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疾病复发率为10.3%,与西医治疗组的78.0%、2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补肝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弱 补肝气
下载PDF
从肝气不足探析儿童抽动障碍病机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明 张莉 +3 位作者 张萌 刘钢 李湘奇 李敦臣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9期922-925,共4页
现代医家多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病位在肝,归属于肝风证范畴,但是对于生风的原因认识尚不统一。通过梳理风与肝的关系及气与火的关系,提出儿童抽动障碍的根本病机为肝气不足,阴火亢盛;其生风的原因为小儿生发之气不足,不能正常温养筋脉、濡... 现代医家多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病位在肝,归属于肝风证范畴,但是对于生风的原因认识尚不统一。通过梳理风与肝的关系及气与火的关系,提出儿童抽动障碍的根本病机为肝气不足,阴火亢盛;其生风的原因为小儿生发之气不足,不能正常温养筋脉、濡养神志;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酸、甘之品补肝益气为主,同时根据具体病症佐以平息内风、疏散外风、祛风化痰、活血化瘀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 肝风证 阳气 肝气不足 补肝益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