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西北太平洋的柔鱼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陈新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63-267,共5页
本文根据1995年7-8月鱿钓调查结果着重对西北太平洋(155°E-160°E)柔鱼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155°E以西渔场进行了比较。155°E以西海域暖寒交汇区有密集的等温线分布,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暖水团... 本文根据1995年7-8月鱿钓调查结果着重对西北太平洋(155°E-160°E)柔鱼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155°E以西渔场进行了比较。155°E以西海域暖寒交汇区有密集的等温线分布,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暖水团;155°E以东海域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并基本上与纬度平行。各海区柔鱼渔场的表层水温不一,155°E以西海域为20-23℃,155°-160°E海域为17-18℃,20℃和17℃的等温线可分别作为155°E以西海域和155°-160°E海域寻找渔场的指标之一。渔场形成的海域50米以内水层存在着温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渔场 海洋环境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新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本文根据1993年7—8月和1994年8月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调查资料,分析柔鱼渔场与水温因子的关系,归纳出六种不同的海况类型(暖水团型,表温分布密集型,表温分布舌状型,黑潮前峰区型,黑潮型和亲潮型)。调查表明8月份日渔获量(CPUE... 本文根据1993年7—8月和1994年8月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调查资料,分析柔鱼渔场与水温因子的关系,归纳出六种不同的海况类型(暖水团型,表温分布密集型,表温分布舌状型,黑潮前峰区型,黑潮型和亲潮型)。调查表明8月份日渔获量(CPUE,kg/天)与0-100m(△T1,C)和0-50m(△T2,℃)的水温差成正比,关系式分别为CPUE=-1213+314△T1和CPUE=-880+365△T2。柔鱼渔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表层等温线密集、暖水团存在以及温跃层的形式。这为发展西北太平洋柔鱼钓生产和寻找渔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 柔鱼 西北太平洋 水温 分布 月份 渔获量 发展 决策依据 生产
全文增补中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周俊华 史培军 +1 位作者 范一大 徐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6-151,共6页
选取1949-2000年西北太平洋每6小时热带气旋中心位置的风速资料,统计了2×2经纬度网格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并构造了风速强度指数分析其大风强度。同时,选取风速为指标,计算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给出了10年一遇、20年一遇... 选取1949-2000年西北太平洋每6小时热带气旋中心位置的风速资料,统计了2×2经纬度网格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并构造了风速强度指数分析其大风强度。同时,选取风速为指标,计算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给出了10年一遇、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大风分布图。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中心点位置基本集中在以中国南海、菲律宾群岛以东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3个地区,与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路径频率图较为一致;(2)风速强度指数和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的分布相差不大,但风速强度指数最高值范围明显比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高值区分布范围广;(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呈指数函数分布,主要分布在小于50m/s的范围内,小于75m/s的大风占到99.41%,75m/s以上的大风比较罕见;(4)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热带气旋大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群岛附近、南海南部及台湾岛以东的地区,相对集中,而50年一遇风速分布图中,具有多个高值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速强度指数 风险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利用Argo资料研究2001—2004年期间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层对热带气旋的响应 被引量:34
4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2 位作者 朱伯康 孙朝辉 张立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对2001—2004年11月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经过后海洋上层的响应作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热带气旋经过后,55.6%的观测剖面其混合层深度会加深,范围在0—60m,并且在气旋过后5d内更为明显;由于混合加剧,大约有7...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对2001—2004年11月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经过后海洋上层的响应作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热带气旋经过后,55.6%的观测剖面其混合层深度会加深,范围在0—60m,并且在气旋过后5d内更为明显;由于混合加剧,大约有77.8%的观测剖面其混合层温度会下降,最多达5℃;61.1%的混合层盐度会下降,平均降盐约0.12;表层流速增大的占54%,平均增大30cm·s-1,表层流速的变化与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仅为0.06;混合层内温度变化与热带气旋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混合层温度下降有明显的右偏现象,在气旋路径右侧50—150km处,温度下降尤为明显,而混合层盐度在气旋路径两侧的变化基本呈对称状分布;混合层深度在气旋路径右侧加深更为明显,在右侧100—150km范围内达到最大;混合层深度的变化与气旋经过前混合层的初始深度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混合层 ARGO剖面浮标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北太平洋150°E~165°E海域柔鱼渔场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新军 许柳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36-44,共9页
根据 1998~ 2 0 0 1年 8~ 10月 38°N~ 4 4°N各站点水温和生产数据 ,对 15 4°E~ 15 7°E海域柔鱼作业渔场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 ,38°N~ 4 4°N各站点水温结构随时间有较大... 根据 1998~ 2 0 0 1年 8~ 10月 38°N~ 4 4°N各站点水温和生产数据 ,对 15 4°E~ 15 7°E海域柔鱼作业渔场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 ,38°N~ 4 4°N各站点水温结构随时间有较大差异。 8~ 9月 38°N~ 4 4°N各站点在 10 0m以内均形成明显的温跃层 ,10月份随着亲潮势力加强 ,跃层强度有所减弱 ,表层混合水可达 5 0m深 ,其温跃层基本上在 5 0~10 0m间。在 15 0°E~ 16 5°E海域 ,渔获产量主要集中在 4 2°N~ 4 4°N ,盛渔期为 8~ 9月。 8月在4 0°N~ 4 1°N海域温场最适表温为 2 0~ 2 2℃ ,在 4 2°N - 43°N海域为 16~ 19℃ ,在 4 4°N附近海域为 14~ 16℃ ,0~ 5 0m、0~ 10 0m温度梯度为 0 .16~ 0 .2 3℃ /m和 0 .11~ 0 .13℃ /m ;9月渔场最适表温、0~ 5 0m和 0~ 10 0m温度梯度为 15~ 2 0℃、0 .15~ 0 .18℃ /m和 0 .12~ 0 .14℃ /m ;10月为12~ 17℃、0 .11~ 0 .2 0℃ /m和 0 .0 9~ 0 .11℃ /m。灰色关联度表明 ,对作业渔场影响最大的是表温、0~ 5 0m温度梯度、0~ 10 0m温度梯度和纬度 ,其关联度均在 0 .8以上。渔获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捕捞努力量、资源丰度、0~ 10 0m温度梯度和纬度是影响渔获量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柔鱼 渔场 表温 水温垂直结构
下载PDF
A 28-Year Climatological Analysis of Size Parameters for Northwestern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被引量:25
6
作者 袁金南 王东晓 +1 位作者 万齐林 刘春霞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4-34,共11页
A 28-year best track dataset containing size parameters that include the radii of the 15.4 m s^-1 winds (R15) and the 25.7 m s^-1 winds (R26)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the NCEP/ NCA... A 28-year best track dataset containing size parameters that include the radii of the 15.4 m s^-1 winds (R15) and the 25.7 m s^-1 winds (R26)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the NCEP/ NCAR reanalysis dataset and the Extended Reconstruct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ERSST) dataset a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climatology of size parameters for the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from 1977 to 2004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activity of TC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s from July to October. A majority of TCs lie over the ocean west of 150°E, and a few TCs can intensify to the Saffir-Simpson (S-S) categories 4, 5. Both R15 and R26 tend to increase as the tropical cyclones intensify. The values of R15 and R26 are larger for intense TC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than in the North Atlantic generally. Both R15 and R26 peak in October, and before and after October, R15 and R26 decreas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in the North Atlantic. The smaller R15s and R26s occur in a large range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while the larger R15s and R26s mainly lie in the eastern ocean from Taiwan Island to the Philippine Islands where many tropical cyclones develop in intense systems. The tropical cyclones with size parameters of R15 or R26 on average take a longer time to intensify than to weaken, and the weak tropical cyclones have faster weakening rates than intensification rates. From 1977 to 2004, the annual mean values of R15 increase basically with year; during the 28-year period, the value of R15 increases by 52.7 kin, but R26 does not change with year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OLOGY size parameters of tropical cyclones northwestern pacific a 28-year best track dataset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7~9月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24
7
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2 位作者 许巍 朱国平 夏辉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变动的趋势;各月产量重心处水温结构有较大差异,9月混合层深度较7月和8月有所加深,渔场也较后者向北移动;各月高产渔区0~15m温度梯度都在0.25℃/m以下.0~40m温度梯度在0.1℃/m左右,40~60m温度梯度在0.25~0.42℃/m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渔区月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捕捞努力量、渔区平均日产量和表温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渔区平均日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表温、0~15m温度梯度、0~40m温度梯度和月份,其关联度都在0.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分布 西北太平洋 水温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田荣湘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6-470,共5页
通过对全球地面温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分析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频数减少,极端中心气压增加、极端最大中心风速减小,即热带气旋强度减弱;在增暖最快的20世纪90年代,这种关系尤为突出.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极端中心气压 极端最大中心风速 气旋频数 气旋强度
下载PDF
利用GAM模型分析表温和时空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资源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新军 田思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根据1996~200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城柔鱼生产统计及其表温数据,利用GAM模型分析了表温、月份、经玮度等因子对柔鱼资源状况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经纬度、月份和表温对CPUE都有较大的影响。160°E以西海域CPUE高,而165°E... 根据1996~200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城柔鱼生产统计及其表温数据,利用GAM模型分析了表温、月份、经玮度等因子对柔鱼资源状况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经纬度、月份和表温对CPUE都有较大的影响。160°E以西海域CPUE高,而165°E以东海域CPUE低,并主要集中在40°N~43°N海域。一般在8~10月的CPUE最大。柔鱼分布的各海域其表温不相同,150°E以西海域表温为13~18℃;150°E~165°E海域为14~18℃,165°E-180°E海域为1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表温 时空因子 GAM模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2005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花传祥 朱清澄 +1 位作者 吴永辉 许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0-94,共5页
根据2005年7月中旬砷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力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度数据,按周及经纬度10×1°时空分辨率,利用GIS(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 根据2005年7月中旬砷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力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度数据,按周及经纬度10×1°时空分辨率,利用GIS(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周作业渔场的分布变化较大,且呈西南向东北变化的趋势。作业渔场分布在表温为11~15℃的海域,最造作业表温为12—13℃。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分布 西北太平洋 表温
下载PDF
基于1993—2014年高度计数据的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识别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崔伟 王伟 +1 位作者 马毅 杨俊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8,共13页
本文利用22年的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基于WA涡旋自动识别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进行了识别追踪,并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中尺度涡的空间分布特征、运动属性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共追踪到生命周期超过30d的气旋... 本文利用22年的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基于WA涡旋自动识别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进行了识别追踪,并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中尺度涡的空间分布特征、运动属性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共追踪到生命周期超过30d的气旋涡3 841个,反气旋涡2 836个,气旋涡数量多于反气旋涡。涡旋大部分向西移动,西向传播的涡旋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而东向传播的涡旋则集中在黑潮及其延伸区。涡旋主要存在15°~30°N的纬度带间;分别而言,气旋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和南部,而反气旋涡主要分布在副热带逆流区。30°~35°N之间的黑潮延伸区具有明显更高的涡动能和涡振幅,与同纬度区域相比这里的涡旋半径也较高。在季节和年际变化上,春季出现的中尺度涡最多,夏季最少;对涡旋的月生成数目与ENSO指数MEI比较发现,西北太平洋涡旋活动变化并不直接与ENSO现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西北太平洋 高度计 特征分析 年际变化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GAM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新军 田思泉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95-300,共6页
根据1996~2001年我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生产统计及相关数据,利用GAM模型分析了表温、月份、经纬度等因子对柔鱼资源丰度CPUE的影响.研究认为,经纬度、月份和表温对CPUE时空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160°E以西海域CPUE高,而165°... 根据1996~2001年我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生产统计及相关数据,利用GAM模型分析了表温、月份、经纬度等因子对柔鱼资源丰度CPUE的影响.研究认为,经纬度、月份和表温对CPUE时空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160°E以西海域CPUE高,而165°E以东海域低,并主要集中在40°N^43°N海域.8~10月CPUE为最大.不同海域柔鱼分布的适宜表温不相同,150°E以西海域为13~18℃,150°E^165°E海域为14~18℃,165°E^180°E海域为1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资源 影响因子 GAM模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1951-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时空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唐丽丽 胡德勇 李小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TC研究受到该区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1951-2006年的TC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统计...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TC研究受到该区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1951-2006年的TC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1951-2006年)TC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通过建立1°×1°网格计算了落在每个网格内的TC次数,分析了多年TC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按照风速划分TC等级的标准,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不同强度TC的年际和年内特征,通过风速强度指数计算,获取了1°×1°网格单元区域内遭受TC影响的强度等级。结果显示,区域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规律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TC影响特征,进而为区域台风灾害预报以及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TC 最佳路径数据 时空特征
下载PDF
IPRC区域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在预测能力的初步检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苏志重 余锦华 +3 位作者 孙丞虎 任福民 王玉清 梁潇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利用夏威夷大学IPRC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主要气旋活动季节(6—10月)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及其大尺度环境场进行了17年的模拟试验,检验了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潜在季节预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西北太平洋... 利用夏威夷大学IPRC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主要气旋活动季节(6—10月)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及其大尺度环境场进行了17年的模拟试验,检验了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潜在季节预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大尺度环境场具有较好的刻画能力,模拟的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数与实况的相关系数为0.77,季节内各月生成频数相关系数为0.82,显示出良好的潜在预测能力;生成源地分布与实况较一致;总能量(PDI)的年际变化趋势模拟也较为理想。但模拟的路径频数在南海地区明显偏多,北上热带气旋偏少,最大风速的峰值区间模拟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潜在可预报性 区域气候模式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声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旭 程琛 刘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102,共9页
利用 Argo 剖面数据和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STMW)形成区因季节性环境差异所引起的水声传播变化特征。声场计算结果表明,STMW 形成区域的声传播为近表层波导与会聚区的复合形式,其中会聚区终年存在,表面... 利用 Argo 剖面数据和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STMW)形成区因季节性环境差异所引起的水声传播变化特征。声场计算结果表明,STMW 形成区域的声传播为近表层波导与会聚区的复合形式,其中会聚区终年存在,表面波导在秋、冬两季混合层加深的环境条件下出现,次表层波导在夏季 STMW 潜沉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上层海洋中两类不同形式的波导使表层和次表层的声能分布呈反相变化,波导内与波导外的声能差异可达10~15 dB(声波频率为1000 Hz)。STMW 的季节性变化还会引起会聚区的位置差异,具体情况与声源深度有关。声源在20 m 时,夏季会聚区距离最远,秋季、春季次之,冬季最近,夏季和冬季相差6.6 km;声源在150 m 时,夏季会聚区距离缩短了3.1 km,其他季节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水 西北太平洋 次表层波导 BELLHOP 模型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大尺度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伟灿 沈海波 赵海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1-741,共11页
基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RMM(Real-time Multivariat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划分为8个位相,统计分析了各位相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和位置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BDI(Box Difference Index)指数分析... 基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RMM(Real-time Multivariat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划分为8个位相,统计分析了各位相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和位置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BDI(Box Difference Index)指数分析了台风生成的活跃和不活跃位相之间环境要素的差别。结果表明,相比于台风生成的不活跃位相(1、2、3位相),在利于台风生成的活跃位相(5、6、7位相)期间,环境场具有更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外流、更高的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和更广的垂直切变较小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台风生成的活跃和不活跃位相之间,大尺度环境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动力因子方面,尤其是低层辐合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西北太平洋 台风生成 环境因子 BDI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新军 田思泉 叶旭昌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5-341,共7页
根据沪渔公司鱿钓船于1999年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165℃E以西海域随机采集的柔鱼样本,测定其胴长、鳍长、鳍宽、眼径、右1腕长、右2腕长、右3腕长、右4腕长和右触腕穗长9个形态特征指标值。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变权聚类分析方法,对柔鱼... 根据沪渔公司鱿钓船于1999年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165℃E以西海域随机采集的柔鱼样本,测定其胴长、鳍长、鳍宽、眼径、右1腕长、右2腕长、右3腕长、右4腕长和右触腕穗长9个形态特征指标值。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变权聚类分析方法,对柔鱼种群结构进行初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独立种群,其形态特征值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柔鱼 种群结构 形态特征 西北太平洋 灰色变权聚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30a的季节和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秦丽娟 董庆 薛存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西北太平洋是生成热带气旋频率最高的海域,研究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81~2010年30 a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最近邻分级空间聚类法,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进行空间聚类,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 西北太平洋是生成热带气旋频率最高的海域,研究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81~2010年30 a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最近邻分级空间聚类法,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进行空间聚类,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产生频数与空间分布的季节差异和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有三个热点区(聚集区):南海的中北部、菲律宾群岛以东和马里亚纳群岛附近。(2)夏季和秋季是热带气旋的高发期,冬季和春季较贫乏,季节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也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季开始向西北偏移,秋季开始向东南偏移,冬、春季气旋仅分布在10°N以南,夏季分布范围最广,可到达北纬40°N左右。(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在厄尔尼诺年生成较少,拉尼娜年生成较多;年频数在1995年前后有显著差异,1995年之前年频数较高,1995年以后年频数明显下降;空间分布上,1995年以后,热带气旋源地的聚集区较1995年之前有向西北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源地 空间聚类 年代际差异 季节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潜在渔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孝民 石永闯 +2 位作者 李凡 朱明明 魏振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0-286,共7页
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的影响机制,利用2013—2014年我国大陆秋刀鱼渔船的渔业统计资料和美国NOAA网站的海洋环境数据建立MAXENT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MAXENT模型的精度,用刀切法(Jackknife)评价... 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的影响机制,利用2013—2014年我国大陆秋刀鱼渔船的渔业统计资料和美国NOAA网站的海洋环境数据建立MAXENT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MAXENT模型的精度,用刀切法(Jackknife)评价海洋环境因子的重要性,Arcgis软件制作秋刀鱼潜在渔场分布图。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靠。秋刀鱼盛渔期8—10月的主要渔场集中在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东部附近海域,海表温(SST)是影响秋刀鱼渔场分布的最重要因子,对模型的平均贡献百分比为64.3%,叶绿素(Chl.a)的平均贡献百分比为20.6%,盐度(SSS)的平均贡献百分比为15.2%,8—9月叶绿素(Chl.a)比盐度(SSS)对秋刀鱼渔场分布的影响高,10月叶绿素(Chl.a)对秋刀鱼渔场分布的影响比盐度(SSS)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MAXENT模型 海洋环境因子 潜在渔场 西北太平洋
原文传递
Impact of the Pacific–Jap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n July Sea Fog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nd Global Warming Effect 被引量:3
20
作者 Jingchao LONG Suping ZHANG +2 位作者 Yang CHEN Jingwu LIU Geng H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NWP) is a fog-prone area, especially the ocean east of the Kuril Island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how the Pacific-Japan (PJ) teleconnection pattern influences July sea fog in the fog-p...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NWP) is a fog-prone area, especially the ocean east of the Kuril Island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how the Pacific-Japan (PJ) teleconnection pattern influences July sea fog in the fog-prone area using independent datasets. The covariation between the PJ index and sea fog frequency (SFF) index in July indicate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a coefficient of 0.62 exceeding the 99% confidence level. Composit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J index, a case study, and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GFDL-ESM2M, show that in high PJ index years the convection over the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strengthens and then triggers a Rossby wave, which propagates northward to maintain an anticyclonic anomaly in the midlatitudes, indicating a northeastward shift of the NWP subtropical high. The anticyclonic anomaly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or even an inversion layer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troposphere, and strengthens the horizontal southerly moisture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tropical-subtropical oceans to the fog-prone area. On the other hand, a greater meridional SST gradient over the cold flank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due to ocean downwelling, is produced by the anticyclonic wind stress anomaly. Both of these two aspects are favorable for the warm and humid air to cool, condense, and form fog droplets, when air masses cross the SST front. The opposite circumstances occur in low PJ index years, which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sea fog. Finally, a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 projection reveals a prominent downward trend of the PJ index after the 2030s, implying a possible decline of the SFF in this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ific-Japan teleconnection sea fog frequency northwestern pacific global warm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