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西北次海盆新生代构造-沉积特征及伸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丁巍伟 黎明碧 +2 位作者 赵俐红 阮爱国 吴振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次海盆 新生代 构造-沉积特征 纯剪
下载PDF
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水扇系统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睿 周江羽 +5 位作者 张莉 刘晓峰 韦振权 钱星 帅庆伟 廖锦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6-716,共11页
基于高品质二维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在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海平原区识别出大规模深水扇系统。深水扇系统上扇为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发育区,中扇为多期扇体垂向叠置区,下扇则以水道—朵体沉积为主。琼东南中央峡谷—水道是本区深水扇系统的主... 基于高品质二维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在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海平原区识别出大规模深水扇系统。深水扇系统上扇为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发育区,中扇为多期扇体垂向叠置区,下扇则以水道—朵体沉积为主。琼东南中央峡谷—水道是本区深水扇系统的主要物源通道,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红河、北部陆架—陆坡以及中西沙隆起区。本区深水扇系统可基本划分为晚中新世(Ⅰ)、中新世(Ⅱ和Ⅲ)以及第四纪(Ⅳ和Ⅴ)五期。各期深水扇的空间展布受到先存地形和物源供给强度的控制,双峰海山将深水扇系统分隔为南北两部分,早期沉积的扇体改变了后期扇体沉积地形。在丰富物源供给下,水道的冲溢频率较高,各个深水扇之间存在明显的侧向上叠迁移特征。沉积物源和南海北部"三段式"陆坡地形控制着整个南海北部深水扇系统的发育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琼东南中央水道 西北次海盆 南海北部
下载PDF
Cenozoic tectono-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nsion model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8
3
作者 Weiwei Ding Mingbi Li +2 位作者 Lihong Zhao Aiguo Ruan Zhenli W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4期509-517,共9页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ree seismic profiles and one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across the Northwest Sub-basin,South China Sea.stratigraphic sequences,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 extension model for 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ree seismic profiles and one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across the Northwest Sub-basin,South China Sea.stratigraphic sequences,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 extension model for this sub-basin have been worked out.Three tectonic-stratigraphic units are determined.Detailed analyses of extension show that the event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he Paleogene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half-grabens or grabens distributed symmetrically around the spreading center.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chaotic and discontinuous reflectors,indicating clastic sediments. Farther to the southwest,the sub-basin features mainly continental rifting instead of sea-floor spreading. The rifting would have been controlled by the shape of the massif and developed just along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Zhongsha-Xisha Block,rather than joined the Xisha Trough.After 25 Ma.a southward ridge jump triggered the opening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The NW-directed stress caused by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 may have prevented the continuous opening of the sub-basin.After that the Northwest Sub-basin experienced thermal cooling and exhibited broad subsidence.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shown by the velocity model from a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is also symmetrical around the spreading center,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orthwest Sub-basin might have opened in a pure shear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rifting CENOZOIC Tectono-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Extension model northwest sub-basin Marginal sea
下载PDF
南海西北次海盆及其邻区的地热流特征与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行 王先庆 +3 位作者 彭登 姚永坚 姚伯初 万志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91-3398,共8页
西北次海盆是南海海盆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揭示西北次海盆的地热流特征对于整体认识南海海盆热状态和热结构至关重要.沿着OBS2006-1地震剖面采集的一批实测地热流数据显示,该热流探测剖面横穿南海北部陆坡、西北次海盆、中沙隆起、东部... 西北次海盆是南海海盆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揭示西北次海盆的地热流特征对于整体认识南海海盆热状态和热结构至关重要.沿着OBS2006-1地震剖面采集的一批实测地热流数据显示,该热流探测剖面横穿南海北部陆坡、西北次海盆、中沙隆起、东部次海盆4个构造单元,结合地震解释剖面等资料对西北次海盆进行地热流特征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次海盆的平均热流密度值为104.5±9.9 m W/m2,与中沙隆起相邻的东部次海盆北部的平均热流密度值为97±2.5 mW/m^2,热流密度值的空间变化与地幔埋深起伏相对应,并受地幔热源所控制;通过研究热流异常点,发现水深相近的相邻站位之间的海底表层沉积物温度差异是判别测站受海底地下水热循环影响程度和类型的依据之一;用最新海洋地热流探测成果,结合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推测西北次海盆形成演化时代与西南次海盆相近,只是它的生命史比较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次海盆 地热流 洋壳 年龄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南海海盆残留扩张中心地壳速度结构对比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欧阳青 吴振利 +3 位作者 卫小冬 牛雄伟 阮爱国 于志腾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380-2391,共12页
南海西北、西南和东部3个次海盆停止扩张之后都存在岩浆活动,扩张中心有多个海山.为了研究海山和扩张中心的地壳结构特征,本文使用穿越南海西北次海盆扩张中心的广角地震剖面(测线OBS 2006-p1),针对海盆区域,通过P波二维地震射线追踪正... 南海西北、西南和东部3个次海盆停止扩张之后都存在岩浆活动,扩张中心有多个海山.为了研究海山和扩张中心的地壳结构特征,本文使用穿越南海西北次海盆扩张中心的广角地震剖面(测线OBS 2006-p1),针对海盆区域,通过P波二维地震射线追踪正演,获得了西北次海盆垂直扩张方向的深部速度结构,讨论了西北次海盆及其扩张中心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并结合南海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横穿扩张中心的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剖面,对不同海盆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了扩张后期岩浆活动对洋壳改造的新认识:(1)发现西北次海盆地壳具有明显的洋壳性质,莫霍(Moho)面埋深为11~12 km(从海平面起算),地壳厚度为6~8km,速度为5.7~7.0 km/s.扩张中心轴部双峰海山为西北次海盆扩张之后岩浆活动的产物;(2)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西南次海盆东北部沿垂直扩张脊方向地壳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横向变化,在扩张中心处都表现为洋壳厚度增大约1 km,莫霍面埋深增大,表明后期岩浆活动对地壳结构有较大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西北次海盆 双峰海山 地壳速度结构 扩张后岩浆活动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白云凹陷构造‒沉积正演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向明 李志刚 +9 位作者 王伟涛 孙闯 闫永刚 惠格格 梁浩 张逸鹏 李冠华 李立国 吴显灿 吕良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7-529,共13页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与南海扩张运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盆地内构造变形信息对南海多期次的扩张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珠江口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白云凹陷构造演化,本文对横跨珠江口盆地的三条区域地震反...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与南海扩张运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盆地内构造变形信息对南海多期次的扩张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珠江口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白云凹陷构造演化,本文对横跨珠江口盆地的三条区域地震反射剖面及过白云凹陷沉积中心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同时对白云凹陷主控正断层系统开展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过珠江口盆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条区域地震反射剖面都反映“三隆夹两坳”的结构特征;剖面对比发现盆地中部吸收的累计构造变形量最大,其中白云凹陷最为突出。对白云凹陷内的控凹正断层系统展开的2D-Move几何学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凹陷主要受控于三条北倾的铲形正断层,活动时间集中于T80~T70(约38~32 Ma)。结合白云凹陷反映的强烈活动时间和沉积分布特征,我们认为白云凹陷的形成可能与南海北部早期伸展作用相关,期间可能叠加了西北次海盆的扩张作用;西北次海盆扩张作用结束后,整个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都受到了东部次海盆扩张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构造变形 西北次海盆 南海扩张运动
下载PDF
南海西北次海盆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钱星 张莉 +3 位作者 吴时国 易海 林珍 杨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通过对南海西北次海盆新获得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和层序地层分析,揭示了海盆中的沉积对构造演化阶段的响应。始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盆地以对称裂谷形式,发育地堑裂谷层序,沉积以近物源为特征,相变大,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 通过对南海西北次海盆新获得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和层序地层分析,揭示了海盆中的沉积对构造演化阶段的响应。始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盆地以对称裂谷形式,发育地堑裂谷层序,沉积以近物源为特征,相变大,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沉积体系的配置受同沉积断裂控制明显,快速沉降和充分的物源供给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晚渐新世海底扩张期,岩石圈破裂,陆缘进一步拉开并开始海底扩张,出现海相沉积,来自陆坡的陆架边缘三角洲越过陆坡进入海盆,在海盆内沉积了一套向海盆中部逐渐减薄的楔状地层,并伴有大量的火山碎屑沉积物。早-中新世以来热沉降期,随着构造沉降增大,相对海平面总体不断上升,进入深水盆地,形成陆架陆坡体系,大量的碎屑物质以重力流、深水底流等深水作用方式进入海盆;沉降晚期陆架-陆坡物源供应减弱,琼东南中央峡谷成为其主要的物质供应来源通道,在此期间二次海平面下降、回升的综合作用下,海盆内发育了多期以下切水道为特征的低水位域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次海盆 层序地层 海底扩张 沉积响应
下载PDF
南海西北海盆晚中新世以来浊积体地震相特征及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红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9,共7页
运用近3年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南海西北海盆晚中新世以来浊积体的地震相组合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浊积体不同时期、不同层段发育特征的逐步演化探讨了海平面变化趋势。认为西北海盆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时期浊积体以水道相-天然... 运用近3年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南海西北海盆晚中新世以来浊积体的地震相组合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浊积体不同时期、不同层段发育特征的逐步演化探讨了海平面变化趋势。认为西北海盆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时期浊积体以水道相-天然堤相组合为特征,第四纪浊积体以浊积朵叶体相为主,水道相不发育。频繁发生的水道下切作用及水道相由海向陆的逐渐后退是西北海盆晚中新世以来浊积作用的显著特色,浊积体水道相的这种发育演化特征,表明晚中新世以来海平面总体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地震层序内部浊积体地震相特征的变化揭示出在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期间海平面分别经历至少两次升降旋回,第四纪海平面处于急剧下降后的初期上升阶段。西北海盆晚中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的这种趋势,同全球海平面变化周期图晚中新世以来的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北海盆 浊积体 地震相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