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SWOT分析法探究皖西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及其路径
1
作者 何启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安徽省打破南热、中温、北冷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协调发展战略,在对皖西北地区现有旅游资源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SWOT等方法对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 为安徽省打破南热、中温、北冷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协调发展战略,在对皖西北地区现有旅游资源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SWOT等方法对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提高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 SWOT 对策 皖西北地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皖西北地区的私塾改造
2
作者 吴修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15,共5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皖西北地区私塾依然有一定数量的存在。1947-1949年该地区的私塾数量逐渐增加,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政权实施私塾改造政策,部分私塾被改造为民办小学,私塾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皖西北地区的私塾改造进... 新中国成立前后,皖西北地区私塾依然有一定数量的存在。1947-1949年该地区的私塾数量逐渐增加,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政权实施私塾改造政策,部分私塾被改造为民办小学,私塾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皖西北地区的私塾改造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到1952年底私塾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皖西北 私塾 改造
下载PDF
饲用小黑麦在皖西北地区的引种及生产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焰焰 张桂芳 +3 位作者 张晓涛 樊明琴 张瑞娥 董召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154,共3页
为建设皖西北优质饲料作物基地,满足当地畜牧业需求,在安徽阜阳进行小黑麦中饲237和中新830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引小黑麦品种能较好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产草量高、品质优、可适度刈割和抗性强等特点,可作为饲用优... 为建设皖西北优质饲料作物基地,满足当地畜牧业需求,在安徽阜阳进行小黑麦中饲237和中新830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引小黑麦品种能较好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产草量高、品质优、可适度刈割和抗性强等特点,可作为饲用优良麦类品种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小黑麦 引种
下载PDF
生态城市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探讨——以皖西北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偶春 姚侠妹 陈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40-243,共4页
高校校园景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地方高校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生态城市整体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其他因素的发展... 高校校园景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地方高校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生态城市整体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其他因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皖西北高校校园景观为例,分析生态城市背景下皖西北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用多维的观点加强与地方城市的生态建设相衔接、发挥"生态核"景观的作用、创造和谐型与节约型的校园景观空间、紧扣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皖西北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地方高校 校园景观 皖西北高校
下载PDF
皖西北地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调查与评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姚侠妹 偶春 陈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4-58,共5页
在对皖西北地区几所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该地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建设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调查发现,皖西北高校校园的绿化树种约106种,其中常绿落叶比为1:1.47,常绿树种偏多;乔灌比为1:0.65,... 在对皖西北地区几所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该地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建设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调查发现,皖西北高校校园的绿化树种约106种,其中常绿落叶比为1:1.47,常绿树种偏多;乔灌比为1:0.65,灌木种类偏少.在调查的皖西北几所高校中,以阜阳科技职业学院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植物种类过少.基于皖西北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皖西北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高校 植物景观 调查评析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皖西北武术学校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洪洲 刘勇 《安徽体育科技》 2008年第6期87-89,共3页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皖西北12所武术学校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民办武术学校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结果发现:习武热潮减退、国家对义务教育政策不同解读、学校自身方面的原因和生源数量减少是武术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议政府要对...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皖西北12所武术学校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民办武术学校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结果发现:习武热潮减退、国家对义务教育政策不同解读、学校自身方面的原因和生源数量减少是武术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议政府要对相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支持民办教育,武术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皖西北 武术学校 教育
原文传递
地面沉降地区下穿河流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龙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6年第4期44-51,共8页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区的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因此开发地下空间逐渐显现出必要性,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城市沿江、河布局,因此下穿江、河隧道工程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交通建设。皖西北地区由于长期堆积侵蚀,形成较厚的粉土、砂砾层,同时该区域长...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区的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因此开发地下空间逐渐显现出必要性,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城市沿江、河布局,因此下穿江、河隧道工程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交通建设。皖西北地区由于长期堆积侵蚀,形成较厚的粉土、砂砾层,同时该区域长期的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逐渐显现,因此做好穿河隧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亳州市建安隧道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探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地面沉降 下穿河流隧道 地质灾害
原文传递
从水利建设到政治工程——1950年代皖西北打井运动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文章以1950年代中期皖西北地区的打井运动为中心,呈现了建国初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政治化倾向。通过对打井由初期旱灾治理的水利建设,到演变为辅助稻改的政治工程,以及后期打井实践运动化操作的梳理,揭示了打井工程的政治运动化过程。文章... 文章以1950年代中期皖西北地区的打井运动为中心,呈现了建国初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政治化倾向。通过对打井由初期旱灾治理的水利建设,到演变为辅助稻改的政治工程,以及后期打井实践运动化操作的梳理,揭示了打井工程的政治运动化过程。文章认为,工程的政治属性以及实践中的运动化操作,使打井日渐脱离乡村实际。在底层的质疑声中,表面上的打井数量虽不断攀升,但却呈现出即打即废的尴尬,以致终难发挥水利建设的应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打井 水利建设 政治工程
下载PDF
皖西北地区农村综合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研究——以界首市刘寨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国伟 刘利敏 卫夏青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
农村综合改革是助推精准扶贫的主要引擎和抓手,如何做好它们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发展新机制仍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在总结皖西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文章以界首市刘寨村为例,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农村综合改革 精准扶贫
下载PDF
皖西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治理策略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23期61-63,共3页
简述了皖西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策略;主要包括:转变观念、明确任务、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等。
关键词 皖西北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策略
下载PDF
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与优化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偶春 姚侠妹 方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0-73,90,共5页
以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现状,探讨了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优化措施,为今后皖西北高校... 以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现状,探讨了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优化措施,为今后皖西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以达到营造和谐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景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高校 人文景观 校园景观 景观建设
下载PDF
“两免一补”对皖西北武术学校发展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杨洪州 刘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了解"两免一补"的政策对武术学校发展的影响,探讨民办武术学校在新形式下更好生存和发展;方法: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皖西北十二所武术学校进行研究;结果: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对武术学校发展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结论... 目的:了解"两免一补"的政策对武术学校发展的影响,探讨民办武术学校在新形式下更好生存和发展;方法: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皖西北十二所武术学校进行研究;结果: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对武术学校发展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结论: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支持和武术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是办好武术学校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学校 两免一补 皖西北
下载PDF
皖西北谐音民俗的表现及其成因
13
作者 高群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7-42,共6页
皖西北谐音民俗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不论是在生育婚丧等人生礼仪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习俗和年节习俗中均可常见其形影。皖西北丰富多彩的谐音民俗主要源自皖西北先民们的语音崇拜、语音避忌及其审美追求,有其坚实的语音基础和心理基础。
关键词 皖西北 谐音民俗 表现 成因
下载PDF
论华北克拉通南缘霍邱群变质作用、形成时代及霍邱BIF铁矿成矿机制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杨晓勇 王波华 +5 位作者 杜贞保 王启才 王玉贤 涂政标 张文利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76-3496,共21页
安徽霍邱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一个大型BIF铁矿田,矿体均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自下而上可分为A+B矿带和D矿带:前者为变粒岩-片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后者为片岩-大理岩-赤铁(镜)铁石英岩建造。本文利用现有... 安徽霍邱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一个大型BIF铁矿田,矿体均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自下而上可分为A+B矿带和D矿带:前者为变粒岩-片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后者为片岩-大理岩-赤铁(镜)铁石英岩建造。本文利用现有的矿床勘查、物化探和地质科研资料,对该矿田的地质背景、矿体赋存条件、构造型式进行深入剖析,推断矿区周边及深部构造格局与控矿因素,研究分析霍邱铁矿含铁岩系特征,进行含矿层位的准确划分、厘定和对比,深入研究含铁岩系的平面分布范围和延深,对矿田控矿构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LA-ICP-MS技术获得霍邱群斜长角闪岩最老年龄为2.8Ga左右,代表原岩形成年代。同时获得晚期混合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1.8Ga左右。通过Hf同位素测定,获得各变质岩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最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可达3.5Ga前后。根据区域年代学资料和霍邱铁矿含铁岩系特征,本文正式提出"霍颍运动"这一概念,作为皖西北新太古代2.7Ga前后在霍邱-颍上-寿县-蒙城一带发生的构造事件和成矿作用,以区别于以往沿用蚌埠运动描述本区霍邱群变质作用和成矿事件的提法。最后结合本区含铁建造特征,初步判定霍邱铁矿为一种介于阿尔戈玛和苏必利尔型之间的过渡类型铁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建造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霍邱铁矿田 过渡类型铁建造 霍颍运动 皖西北
下载PDF
1905-1949年皖西北地区蚕桑教育探析
15
作者 韩莹莹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92-96,共5页
20世纪初,皖西北地区的蚕桑业处于自发阶段,蚕农从业规模小,且只凭经验饲蚕,无有改良,故收益低下。后来,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皖西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桑学校,试图通过蚕桑教育与社会直接联系的方式,促进蚕桑业的改良与推广,进而振兴皖西... 20世纪初,皖西北地区的蚕桑业处于自发阶段,蚕农从业规模小,且只凭经验饲蚕,无有改良,故收益低下。后来,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皖西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桑学校,试图通过蚕桑教育与社会直接联系的方式,促进蚕桑业的改良与推广,进而振兴皖西北蚕桑业,增加地方农民收入。这一时期的蚕桑教育还具有不稳定性,学校时有停办,影响了正常的蚕桑教育节奏。尽管如此,皖西北地区的蚕桑学校仍然促进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和改良的技术对皖西北地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蚕桑学校 职业教育
下载PDF
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项阳 王璐 +1 位作者 王海东 张庆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95-299,共5页
为了探究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皖西北地区6个气象站1959-2016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皖西北地区58年来夏季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 为了探究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皖西北地区6个气象站1959-2016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皖西北地区58年来夏季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整体上西北部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皖西北地区是高温热浪多发地区,年均发生高温热浪频次为2.1次·年^-1,其中轻度热浪占1.5次·年^-1、中度0.5次·年^-1、重度0.1次·年^-1;年均热浪日数为11.0d·年^-1、强度为18.8℃·d·年^-1。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年较差变化都较大,高值年基本都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21世纪出现在2013年。一般高温热浪频次多的年份对应的热浪日数较多,同时强度也较大。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分别以0.2次·10年^-1、1.7d·10年^-1、4.3℃·d·10年^-1的速度减小;其年代际变化极为相似,都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即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90年代末至今转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夏季高温热浪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新基建引擎下皖西北农业物联网模式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靳锦 谭磊 张保杰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45-48,共4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的农业物联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以阜阳、亳州两地为主的皖西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基础条件。针对皖西北融入长三角压力,构建农业物联网模式具有实践意义。为此,利用该地区政策优势、区域优势和农业基础...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的农业物联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以阜阳、亳州两地为主的皖西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基础条件。针对皖西北融入长三角压力,构建农业物联网模式具有实践意义。为此,利用该地区政策优势、区域优势和农业基础设施优势,从科学管理实现生态环保、科学选育实现个性化定制、适度干预生长实现稳产和建立粮食安全监管追溯体系4个角度,阐述建立政府协同保障机制、农业物联网风险管理机制和5G技术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实践与探索,为农业物联网实践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皖西北 农业物联网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关于皖西北“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敏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但目前农村金融支农现状却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成为制约落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文章试联系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但目前农村金融支农现状却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成为制约落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文章试联系界首市金融服务农村的实际,分析了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北 “三农”发展 金融服务 有效支持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洁 葛伟亚 姜耀辉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晚期含钨的东源岩体与非含钨的旌德岩体、桃岭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埃达克质岩的亲缘性,是先前(新元古代)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导致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与少量的幔源... 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晚期含钨的东源岩体与非含钨的旌德岩体、桃岭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埃达克质岩的亲缘性,是先前(新元古代)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导致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存在不同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与非含矿岩体具有不同的源区。锆石LA-ICPMS定年显示含矿的东源岩体侵位时间<147 Ma,非含矿岩体侵位时间<140 Ma。含矿岩体的副矿物组合以独居石+辉钼矿+白钨矿+白钨矿+电气石为特征。岩体中富含成矿元素、富挥发分、富钾,黑云母中富F、低Fe和fO2,斜长石以钠长石为主,均可作为含矿花岗(斑)岩体的重要地球化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含矿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钨矿床 赣北-皖南-浙西北地区
下载PDF
论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罗山独立团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青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罗山独立团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鄂东北道委直接掌握的一支地方革命武装力量。罗山独立团与其他地方武装一起,构成苏区革命的地方武装防御力量体系。三年中,罗山独立团先后四次组建或重建,是大别山区革命力量前赴后继、百折不... 罗山独立团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鄂东北道委直接掌握的一支地方革命武装力量。罗山独立团与其他地方武装一起,构成苏区革命的地方武装防御力量体系。三年中,罗山独立团先后四次组建或重建,是大别山区革命力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斗争精神的缩影。罗山独立团作为红二十八军重要的后备补充力量,在游击战中同时发挥着主力红军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罗山独立团的历史表明,地方革命武装建设与正规红军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以独立团和便衣队为代表的双层中的多层与多样化武装形式是游击战环境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罗山独立团 地方武装 鄂东北道委 皖西北道委 红二十八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